商朝末年,帝辛三十七年,冬。
一场罕见的寒流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凛冽的北风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刀子,刮过朝歌城的每一个角落,将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切割得满是疮痍。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布,早早地笼罩了下来,天空中没有一丝星光,只有一轮残缺不全的冷月,在厚重的云层间艰难地挤出一点微弱的光芒,洒在冰冷的城墙上,反射出惨淡的银辉。
朝歌城,作为商朝的都城,曾是天下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城中的宫殿群巍峨壮丽,殿宇之间的长廊曲折幽深,金砖铺地,玉柱支撑,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王室的尊贵与奢华。可如今,这份奢华之下,却隐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如同熟透了的果实,外表依旧光鲜,内里却早已溃烂不堪。
城南的酒肆青楼依旧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与男女的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透过紧闭的门窗,飘散在寒冷的夜空中。权贵们穿着绫罗绸缎,怀里搂着娇柔的姬妾,在温暖的室内推杯换盏,享用着珍馐美味。桌上的青铜酒器里,盛满了琥珀色的美酒,热气腾腾的烤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食物,足够城外的流民吃上半个月。可他们毫不在意,依旧肆意挥霍着民脂民膏,仿佛这乱世的苦难,与他们毫无关系。
与城南的纸醉金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东城隅的贫民窟。这里的房屋大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低矮破败,在寒风中摇摇欲坠。街道上没有任何照明,只有偶尔从窗户里透出的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如同鬼火般闪烁。流民们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身上裹着破旧不堪的麻衣,有的甚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用干草勉强遮挡身体。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污垢和冻疮,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麻木,在这寒冷的冬夜中,等待着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死亡。
一个约莫六岁的孩童,冻得瑟瑟发抖,他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小手抓住母亲单薄的衣衫,小声地啜泣着:“娘,我好饿,我好冷……”母亲抱着孩子,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孩子的头发上,瞬间便结成了冰。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孩子抱得更紧一些,用自己微弱的体温,为孩子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温暖。在她的身旁,躺着孩子父亲的尸体,几天前,他因为饥饿和寒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尸体已经开始僵硬,散发着淡淡的恶臭,可她却没有力气将尸体掩埋,只能任由其躺在那里。
这样的场景,在贫民窟中随处可见。有的流民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饥饿,试图闯入城中的富户家中抢夺食物,却被家丁们乱棍打死,尸体扔在街道上,成为野狗的食物;有的流民则选择了自杀,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尸体在寒风中来回晃动,成为这乱世中一道悲凉的风景线。
朝歌城的官员们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之中,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纣王帝辛更是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废朝政,滥杀无辜,建造酒池肉林,设立炮烙之刑,将整个商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在贫民窟最偏僻的角落,有一座比周围房屋更加破败的茅草屋。这座茅草屋只有一人多高,屋顶的茅草已经稀疏得能看见天空,几根朽坏的木梁勉强支撑着整个房体,仿佛一阵稍大的风就能将它彻底摧毁。屋子的墙壁是用泥土混合着稻草砌成的,多处已经出现了裂缝,寒风从裂缝中灌进来,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鬼哭狼嚎。
屋内,姜子牙正蜷缩在一张破旧不堪的草席上。他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的头发和胡须早已全白,乱糟糟地披散在肩上,上面还沾着几根枯草和泥土;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的刀子反复切割过,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风霜与苦难;原本挺拔的身躯,如今已经变得佝偻不堪,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嶙峋的肋骨在单薄的衣衫下清晰可见,随着微弱的呼吸轻轻起伏。
他身上盖着的,是一床满是补丁的粗布被子,被子又薄又硬,根本无法抵御寒冷的侵袭。寒风从屋顶的破洞和墙壁的裂缝中灌进来,吹在他的身上,让他忍不住瑟瑟发抖。他那曾经被誉为“能看透星辰运转”的双眼,此刻已变得浑浊无光,深陷的眼窝中积满了疲惫和绝望,只有偶尔闪过的一丝光芒,还能让人窥见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姜子牙微微抬起头,目光透过屋顶的破洞,望向夜空中那轮残缺的冷月。月光如银霜般洒在他的脸上,冰冷的触感让他混沌的思绪渐渐清晰,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往的岁月。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姜子牙,还是一个眉目俊朗、眼神锐利的青年。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曾是商朝的一名官员,因为不满纣王的暴政,直言进谏,却被纣王下令处死,家道也因此中落。父亲去世后,姜子牙便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尽管生活困苦,但姜子牙却从未放弃过学习。他自幼便对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七岁那年,他在父亲留下的书房里翻到了一本残破的《易经》,从此便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研读《易经》,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连饭都忘了吃。十岁时,他便能根据星象的变化,准确预测出未来几日的天气,让村里的老农们啧啧称奇。
十五岁那年,姜子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说昆仑山中有一位隐居的高人,名叫玉虚真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之术,还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姜子牙心中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学习本领的好机会,于是便下定决心,前往昆仑山拜师学艺。
他告别了年迈的母亲,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昆仑山的路途。昆仑山高耸入云,山路崎岖难行,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他曾遇到过凶猛的野兽,差点成为它们的食物;也曾因为找不到水源和食物,差点渴死、饿死在山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向前走。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姜子牙终于到达了昆仑山。他在玉虚真人的洞府外跪了三天三夜,恳求玉虚真人收他为徒。玉虚真人见他天资聪颖,又有如此坚定的决心,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收为弟子。
在昆仑山的三十年里,姜子牙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他便起身诵读典籍,从《奇门遁甲》到《五行八卦》,从《兵法十三篇》到《治国九策》,每一本典籍他都反复研读,直至烂熟于心。白天,他跟着玉虚真人学习法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奇门遁甲阵等术法,他一练就是一整天,常常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身上也布满了伤痕。但他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地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只有学好这些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夜晚,姜子牙便独自坐在观星台上,观察星辰的运转,推演天地的变化。他常常会对着星空发呆,想象着自己学成下山后,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施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的安定;制定完善的律法,让天下太平无忧。每想到这些,他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连练功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三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姜子牙终于学成下山。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五岁,两鬓已染上了些许霜华,但眼神却愈发锐利,心中的志向也愈发坚定。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开始游历四方,叩响了一个又一个诸侯的大门,希望能遇到一位慧眼识珠的明主,赏识他的才华,重用他以实现心中的抱负。
他首先去了东伯侯姜桓楚的封地。东伯侯是商朝四大诸侯之一,封地辽阔,实力雄厚,而且姜桓楚为人正直,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姜子牙满怀希望地递上名帖,想要向他阐述自己的治国方略和兵法谋略。
然而,当他见到姜桓楚时,却发现这位东伯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此时的姜桓楚,因为担心遭到纣王的猜忌和迫害,整日小心翼翼,只求自保,根本无心政事,更没有心思去招揽人才,推翻纣王的暴政。当姜子牙向他献上自己的治国良策时,姜桓楚只是敷衍了事,随意赏赐了他几两银子,便将他打发走了。
姜子牙站在东伯侯府的大门外,看着府内传来的歌舞声,心中满是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遇到真正懂他、重用他的明主。
接着,姜子牙又去了南伯侯鄂崇禹的封地。南伯侯鄂崇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诸侯,他治理下的封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姜子牙本以为,在这里他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他在南伯侯府外等候了三天三夜,终于得到了鄂崇禹的召见。在朝堂上,姜子牙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兵法谋略和治国理念,从军队训练到农业发展,从律法制定到外交政策,他都提出了详细而可行的方案。鄂崇禹听后,也对姜子牙的才华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然而,就在姜子牙以为自己终于要得到重用时,鄂崇禹却因为担心姜子牙的才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以及害怕重用姜子牙会引起纣王的不满,最终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鄂崇禹甚至派人暗中监视姜子牙,担心他会投靠其他诸侯,对自己造成威胁。姜子牙无奈之下,只能连夜离开了南伯侯的封地。
此后的十几年里,姜子牙走遍了商朝的大小诸侯封地,从北伯侯崇侯虎的残暴领地,到那些小诸侯的弹丸之地,他一次次地献上自己的治国良策,一次次地阐述自己的救世理想,却一次次地被拒绝。
有的诸侯沉迷于声色犬马,对他的治国方略充耳不闻,将他当成疯子;有的诸侯忌惮他的才华,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将他拒之门外;还有的诸侯虽然欣赏他的才华,却因为害怕遭到纣王的报复,不敢重用他。
记得有一次,姜子牙在一个小诸侯的府邸外,冒雨等待了三天三夜,只为能有机会见到诸侯一面,向他献上自己的良策。最后,诸侯终于被他的执着打动,召见了他。可当姜子牙在朝堂上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兵法谋略时,那位诸侯却因为醉酒,趴在案桌上睡着了。
那一刻,姜子牙的心如同被冰水浇透,彻骨的寒冷从脚底蔓延到全身。他默默地站起身,走出府邸,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分不清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他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望,如同重锤般狠狠地打击着他的信心,可他心中的那份执念,却从未消失。他总觉得,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下,就能遇到那位真正的明主。
随着时间的流逝,姜子牙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的脚步不再轻盈,眼神也不再锐利,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去游历四方,只能辗转来到朝歌城,在这最偏僻的角落,搭建了这座茅草屋,靠给人算卦勉强糊口。
可即便是算卦,也难以维持他的生计。朝歌城的百姓们早已被纣王的暴政折磨得苦不堪言,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找人算卦。有时候,姜子牙甚至几天都赚不到一文钱,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充饥。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难道,我姜子牙的一生,就这样毫无意义地结束了吗?”他的声音微弱而沙哑,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般,几乎被呼啸而过的寒风淹没。他微微抬起手,看着自己枯瘦如柴的手指,手上布满了老茧和冻疮,指甲盖因为营养不良而变得灰暗无光。
他想起自己在昆仑山的洞穴中,借着微弱的烛光,翻阅那些古老的典籍,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夜,眼睛熬得通红,却依旧不肯放下;想起自己第一次满怀希望地踏入诸侯府邸,却被卫士毫不留情地推搡出来,摔在冰冷的地面上,围观的人发出阵阵嘲笑;想起无数个孤独的夜晚,自己坐在茅草屋前,望着星空,默默发誓要改变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想起母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不要辜负了她和父亲的期望……
可如今,这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在这破败的茅草屋中,等待着生命的终结。他这一生,就像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夜,格外的寒冷,仿佛连空气都被冻结成了冰。姜子牙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冷,四肢渐渐失去了知觉,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微弱,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疼痛,仿佛肺部要被冻裂一般。他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浮现出一幅幅虚幻的画面:
年少时的自己,在昆仑山的林间追逐着光影,与师傅玉虚真人坐在石桌旁,探讨着天地大道。师傅那温和的声音,还清晰地回荡在他的耳边:“子牙,你天资聪颖,心怀天下,将来必成大器。但你要记住,成大事者,必经磨难,切不可轻言放弃。”
青年时的自己,背着行囊,意气风发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路过一个村庄,看到村民们因为遭受洪水灾害,无家可归,只能在路边乞讨。他便停下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们修建堤坝,疏通河道,还教会他们如何防治洪水。村民们对他感激涕零,拿出家里仅有的食物招待他。
中年时的自己,在诸侯的朝堂上,舌战群儒,试图说服诸侯们施行仁政。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将纣王的暴政一一列举出来,劝说诸侯们联合起来,推翻纣王的统治,拯救天下苍生。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在朝堂上的表现,却赢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认可。
这些画面如同走马灯般在他眼前闪过,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清晰,却又那么遥远,而后又渐渐消散在黑暗中。
突然,一阵狂风猛地灌进屋子,吹得屋顶的茅草沙沙作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抓挠着屋顶,又像是死神在急切地叩门。茅草屋剧烈地摇晃起来,几根朽坏的木梁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断裂。屋顶的破洞越来越大,更多的寒风灌了进来,吹在姜子牙的身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姜子牙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他缓缓闭上双眼,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滴在冰冷的草席上,瞬间便结成了冰。这一生,他努力过,抗争过,却最终还是败在了命运的脚下。他对不起师傅的教诲,对不起母亲的期望,更对不起天下的百姓。
然而,就在他的意识逐渐模糊,即将陷入永恒的黑暗之际,一道奇异的光芒突然从茅草屋的角落亮起。这光芒起初如豆粒般微弱,橘黄色的光晕在黑暗中摇曳,却如同拥有生命一般,迅速地蔓延开来。片刻之后,光芒便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绚丽而神秘的光带,光带中还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光芒越来越亮,瞬间照亮了整个狭小的屋子,连屋顶破洞投下的月光都被这光芒盖过。姜子牙猛地睁开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疑惑。他活了七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光芒,这光芒绝非人间所有,在这濒临死亡的时刻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死神的召唤,还是……
还未等他做出任何反应,光芒中突然传出一阵奇异的波动。这波动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实质般的涟漪,以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直接穿透了姜子牙的身体。刹那间,他只感觉浑身一震,仿佛有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从光芒中涌出,顺着他的四肢百骸流淌开来。
原本因疾病和饥饿而虚弱不堪的身体,此刻所有的疲惫与伤痛似乎都被这股力量压制住了。一种久违的暖意从丹田处升起,缓缓蔓延到全身,让他几乎要**出声。冰冷的四肢渐渐恢复了知觉,肺部的疼痛也消失了,呼吸变得顺畅起来。
紧接着,一个冰冷且毫无感情的声音在他脑海中突兀地响起:“检测到合适宿主,灵魂契合度98%,符合绑定要求。封神系统绑定中……10%……30%……50%……80%……100%,绑定成功。”
这声音仿佛来自于无尽的虚空,没有丝毫的情感波动,却如同洪钟般在姜子牙的脑海中轰鸣,震得他耳膜生疼,意识都有些恍惚。
姜子牙心中大惊,下意识地想要开口询问,可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只能发出微弱的“嗬嗬”声。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环顾四周,想要找到声音的来源,可屋子里除了那道奇异的光芒,什么都没有。
“你是何物?什么封神系统?”他用尽全身力气,终于挤出了一句话,声音因为恐惧和惊讶而微微颤抖,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
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没有任何感情:“本系统为混沌初开时诞生的先天灵宝所化,专为辅助宿主完成封神大业而设。宿主姜子牙,你前世胸怀大志,却因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最终抱憾而亡。如今,天道有感,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借助本系统,你可习得无上法术,招揽天下英才,辅佐明主推翻商纣,完成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重锤般敲击在姜子牙的心间,让他原本混乱的思绪瞬间凝固。重生?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这一切听起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如同天方夜谭,却又仿佛是命运在这最后一刻给他抛出的一根救命稻草,让他死寂的心湖泛起了一丝涟漪。
姜子牙心中一阵恍惚,重生,这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事情,竟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昆仑山听师傅说过,天道有轮回,万物有因果,可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有重生的机会。他还未来得及细想,系统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现在,宿主接收新手礼包。是否确认接收?”
“确认。”姜子牙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无论这系统是真是假,他都愿意试一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要抓住。
话音刚落,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姜子牙的脑海。他只觉得头痛欲裂,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同时扎刺他的大脑,又像是有一座大山突然压在了他的头上,让他几乎要晕厥过去。
奇门遁甲的深层奥义、五行八卦的推演之法、各种失传已久的法术秘籍——如“呼风唤雨术”“撒豆成兵术”“奇门遁甲阵”“疗伤术”“御风术”等,以及对封神世界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包括未来会出现的各路神仙妖魔、商周之间的战争走向、天下诸侯的势力分布、各种法宝神器的来历和用法等诸多信息,如洪流般在他脑海中不断翻腾、融合。
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被各种复杂而神秘的信息冲击着。他看到了商纣的暴行,看到了姬昌的仁政,看到了哪吒闹海,看到了杨戬除妖,看到了闻仲摆下十绝阵,看到了姜子牙在渭水河畔直钩钓鱼,看到了无数英雄豪杰在封神大战中浴血奋战……这些信息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播放,让他对未来的局势有了清晰的认知。
他还看到了各种法术的修炼方法和运用技巧,“呼风唤雨术”需要借助天地间的水汽和风力,配合特定的咒语和手印,才能召唤出风雨;“撒豆成兵术”则需要将特制的豆子用自身的灵力加持,再配合奇门遁甲之术,才能将豆子变成士兵;“奇门遁甲阵”更是复杂,需要根据地形、时辰、星象等多种因素,布置出不同的阵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缕信息流融入他的脑海时,姜子牙才缓缓缓过神来。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了冷汗,身体也因为刚才的冲击而微微颤抖。但很快,他便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原本浑浊的双眼变得清亮起来,能清晰地看到屋顶茅草上的每一根纤维;原本虚弱的身体也充满了力量,甚至能感觉到血液在血管中奔腾;更重要的是,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法术原理,此刻在他心中如同明镜般清晰,仿佛他已经修炼了这些法术几十年一般。
他尝试着调动体内的气息,按照脑海中的法术口诀运转。刹那间,一股微弱的气流从丹田处升起,顺着手臂流淌到指尖。他轻轻一抬手,指尖竟泛起了一丝微弱的白光。虽然这光芒很弱,但足以证明,他真的掌握了法术!
“这系统,或许真能改变我的命运。”姜子牙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那本已在心底熄灭的斗志,此刻如同死灰复燃般在心中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握住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神中重新焕发出坚定的光芒。七十多年的等待,七十多年的坚持,终于没有白费!
然而,系统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紧接着,那冰冷的声音再次无情地响起:“新手任务发布:重生回到三十岁之时,在三日内,于渭水河畔布下‘直钩钓鱼’的独特钓局,引起西伯侯姬昌的注意。任务成功奖励:1.基础辅助型技能‘洞察术’(可看穿他人修为、法宝及隐藏心思);2.基础辅助型技能‘御风术’(可提升移动速度,短时间内实现低空飞行);3.声望值100点;4.疗伤丹药‘清心丹’1颗(可快速恢复伤势,缓解疲劳)。任务失败惩罚:魂飞魄散,再无重生机会。”
姜子牙心中一凛,深知这任务的艰巨性。西伯侯姬昌乃商朝四大诸侯之一,身份尊贵无比,身边谋士如云、武将如雨,见识广博,想要用一个“直钩钓鱼”的钓局引起他的注意,绝非易事。
首先,他需要确定重生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自己能在三日内赶到渭水河畔。其次,“直钩钓鱼”的钓局虽然独特,但如何才能让姬昌恰好看到,并且产生好奇,主动与他交谈,这需要精准的时机和运气。再者,任务要求不得使用超出当前时代认知的手段,不得暴露系统的存在,这就限制了他的行动,让他无法借助系统的力量去强行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任务失败的惩罚是“魂飞魄散,再无重生机会”,这意味着他没有任何容错的空间,必须一次成功。
“看来,这重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啊。”姜子牙心中感慨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他已经输了一辈子,这是他唯一的机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克服。
他开始在脑海中回忆与姬昌相关的信息。根据他前世的记忆和系统传输的信息,西伯侯姬昌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他治理下的西岐,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是商朝末年难得的一片净土。姬昌曾多次游历各地,寻访贤能之士,为西岐的发展招揽了不少人才。而且,姬昌对奇人异士向来比较感兴趣,若是能抓住这一点,或许能增加任务成功的概率。
“直钩钓鱼,钓的不是鱼,而是贤明的君主。”姜子牙心中暗暗想道。他可以通过“直钩钓鱼”这种奇特的行为,向姬昌传递一种信号——他并非普通的渔夫,而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人,正在等待一位能赏识他、重用他的明主。只要姬昌能领悟到这一点,就很有可能主动与他交谈。
同时,他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重生后他身无分文,如何获取制作直钩鱼竿的材料;如何确定姬昌经过渭水河畔的具体时间和路线,确保自己能在合适的地点等待;在与姬昌交谈时,如何把握分寸,既展现自己的才华,又不显得过于张扬,引起姬昌的反感。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在重生后尽快解决。
“系统,重生后我会出现在哪里?”姜子牙向系统询问道。他必须知道自己重生后的初始位置,才能制定后续的计划。
“宿主重生后,将出现在渭水河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中,该村庄距离渭水河畔约十里路程,宿主可在一日内赶到渭水河畔。”系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听到这个答案,姜子牙心中稍安。重生地点距离渭水河畔只有十里路程,这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他有更充足的准备去完成任务。
“系统,我还有多久才能重生?”姜子牙又问道。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的人生,去迎接新的挑战。
“宿主意识体已适应封神系统专属空间,重生准备工作即将开始。预计倒计时:10秒……9秒……8秒……”系统开始倒计时。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姜子牙感觉自己的意识体开始变得不稳定,周围的光带再次开始涌动,朝着他的意识体汇聚而来。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他的意识体包裹、拉扯,仿佛要将他送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终于……要开始了吗?”姜子牙心中激动不已。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渭水河畔,用直钩钓鱼,等待姬昌到来的场景;看到了自己辅佐姬昌,发展西岐,积蓄力量,准备推翻商纣的场景;看到了自己在封神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最终完成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的场景。
“3秒……2秒……1秒……重生开始!”
系统的声音落下,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瞬间将姜子牙的意识体吞噬。他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知觉,只留下那片奇异的空间,以及悬浮在空间中的圆形光幕,在虚空中静静等待着宿主的归来。
而那座破旧的茅草屋,在姜子牙的意识体消失后,光芒也瞬间熄灭,重新陷入了黑暗与死寂之中。屋顶的茅草依旧在寒风中摇曳,门缝里依旧灌进刺骨的寒风,仿佛刚刚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只有那片被光芒照亮过的地面,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暖意,在这冰冷的冬夜里,诉说着刚刚发生的奇迹。
周围的寒风依旧呼啸着,卷起地上的尘土与枯草,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无奈。而重生后的姜子牙,即将在商纣二十七年的渭水之畔,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封神之路。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老者,而是手握系统,洞悉未来的天命之人。商纣的暴政,封神的浩劫,三界的秩序,都将在他的手中,迎来全新的改变。
一场罕见的寒流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凛冽的北风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刀子,刮过朝歌城的每一个角落,将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切割得满是疮痍。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布,早早地笼罩了下来,天空中没有一丝星光,只有一轮残缺不全的冷月,在厚重的云层间艰难地挤出一点微弱的光芒,洒在冰冷的城墙上,反射出惨淡的银辉。
朝歌城,作为商朝的都城,曾是天下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城中的宫殿群巍峨壮丽,殿宇之间的长廊曲折幽深,金砖铺地,玉柱支撑,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王室的尊贵与奢华。可如今,这份奢华之下,却隐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如同熟透了的果实,外表依旧光鲜,内里却早已溃烂不堪。
城南的酒肆青楼依旧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与男女的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透过紧闭的门窗,飘散在寒冷的夜空中。权贵们穿着绫罗绸缎,怀里搂着娇柔的姬妾,在温暖的室内推杯换盏,享用着珍馐美味。桌上的青铜酒器里,盛满了琥珀色的美酒,热气腾腾的烤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食物,足够城外的流民吃上半个月。可他们毫不在意,依旧肆意挥霍着民脂民膏,仿佛这乱世的苦难,与他们毫无关系。
与城南的纸醉金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东城隅的贫民窟。这里的房屋大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低矮破败,在寒风中摇摇欲坠。街道上没有任何照明,只有偶尔从窗户里透出的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如同鬼火般闪烁。流民们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身上裹着破旧不堪的麻衣,有的甚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用干草勉强遮挡身体。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污垢和冻疮,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麻木,在这寒冷的冬夜中,等待着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死亡。
一个约莫六岁的孩童,冻得瑟瑟发抖,他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小手抓住母亲单薄的衣衫,小声地啜泣着:“娘,我好饿,我好冷……”母亲抱着孩子,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孩子的头发上,瞬间便结成了冰。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孩子抱得更紧一些,用自己微弱的体温,为孩子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温暖。在她的身旁,躺着孩子父亲的尸体,几天前,他因为饥饿和寒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尸体已经开始僵硬,散发着淡淡的恶臭,可她却没有力气将尸体掩埋,只能任由其躺在那里。
这样的场景,在贫民窟中随处可见。有的流民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饥饿,试图闯入城中的富户家中抢夺食物,却被家丁们乱棍打死,尸体扔在街道上,成为野狗的食物;有的流民则选择了自杀,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尸体在寒风中来回晃动,成为这乱世中一道悲凉的风景线。
朝歌城的官员们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之中,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纣王帝辛更是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废朝政,滥杀无辜,建造酒池肉林,设立炮烙之刑,将整个商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在贫民窟最偏僻的角落,有一座比周围房屋更加破败的茅草屋。这座茅草屋只有一人多高,屋顶的茅草已经稀疏得能看见天空,几根朽坏的木梁勉强支撑着整个房体,仿佛一阵稍大的风就能将它彻底摧毁。屋子的墙壁是用泥土混合着稻草砌成的,多处已经出现了裂缝,寒风从裂缝中灌进来,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鬼哭狼嚎。
屋内,姜子牙正蜷缩在一张破旧不堪的草席上。他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的头发和胡须早已全白,乱糟糟地披散在肩上,上面还沾着几根枯草和泥土;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的刀子反复切割过,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风霜与苦难;原本挺拔的身躯,如今已经变得佝偻不堪,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嶙峋的肋骨在单薄的衣衫下清晰可见,随着微弱的呼吸轻轻起伏。
他身上盖着的,是一床满是补丁的粗布被子,被子又薄又硬,根本无法抵御寒冷的侵袭。寒风从屋顶的破洞和墙壁的裂缝中灌进来,吹在他的身上,让他忍不住瑟瑟发抖。他那曾经被誉为“能看透星辰运转”的双眼,此刻已变得浑浊无光,深陷的眼窝中积满了疲惫和绝望,只有偶尔闪过的一丝光芒,还能让人窥见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姜子牙微微抬起头,目光透过屋顶的破洞,望向夜空中那轮残缺的冷月。月光如银霜般洒在他的脸上,冰冷的触感让他混沌的思绪渐渐清晰,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往的岁月。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姜子牙,还是一个眉目俊朗、眼神锐利的青年。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曾是商朝的一名官员,因为不满纣王的暴政,直言进谏,却被纣王下令处死,家道也因此中落。父亲去世后,姜子牙便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尽管生活困苦,但姜子牙却从未放弃过学习。他自幼便对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七岁那年,他在父亲留下的书房里翻到了一本残破的《易经》,从此便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研读《易经》,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连饭都忘了吃。十岁时,他便能根据星象的变化,准确预测出未来几日的天气,让村里的老农们啧啧称奇。
十五岁那年,姜子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说昆仑山中有一位隐居的高人,名叫玉虚真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之术,还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姜子牙心中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学习本领的好机会,于是便下定决心,前往昆仑山拜师学艺。
他告别了年迈的母亲,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昆仑山的路途。昆仑山高耸入云,山路崎岖难行,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他曾遇到过凶猛的野兽,差点成为它们的食物;也曾因为找不到水源和食物,差点渴死、饿死在山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向前走。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姜子牙终于到达了昆仑山。他在玉虚真人的洞府外跪了三天三夜,恳求玉虚真人收他为徒。玉虚真人见他天资聪颖,又有如此坚定的决心,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收为弟子。
在昆仑山的三十年里,姜子牙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他便起身诵读典籍,从《奇门遁甲》到《五行八卦》,从《兵法十三篇》到《治国九策》,每一本典籍他都反复研读,直至烂熟于心。白天,他跟着玉虚真人学习法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奇门遁甲阵等术法,他一练就是一整天,常常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身上也布满了伤痕。但他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地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只有学好这些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夜晚,姜子牙便独自坐在观星台上,观察星辰的运转,推演天地的变化。他常常会对着星空发呆,想象着自己学成下山后,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施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的安定;制定完善的律法,让天下太平无忧。每想到这些,他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连练功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三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姜子牙终于学成下山。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五岁,两鬓已染上了些许霜华,但眼神却愈发锐利,心中的志向也愈发坚定。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开始游历四方,叩响了一个又一个诸侯的大门,希望能遇到一位慧眼识珠的明主,赏识他的才华,重用他以实现心中的抱负。
他首先去了东伯侯姜桓楚的封地。东伯侯是商朝四大诸侯之一,封地辽阔,实力雄厚,而且姜桓楚为人正直,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姜子牙满怀希望地递上名帖,想要向他阐述自己的治国方略和兵法谋略。
然而,当他见到姜桓楚时,却发现这位东伯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此时的姜桓楚,因为担心遭到纣王的猜忌和迫害,整日小心翼翼,只求自保,根本无心政事,更没有心思去招揽人才,推翻纣王的暴政。当姜子牙向他献上自己的治国良策时,姜桓楚只是敷衍了事,随意赏赐了他几两银子,便将他打发走了。
姜子牙站在东伯侯府的大门外,看着府内传来的歌舞声,心中满是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遇到真正懂他、重用他的明主。
接着,姜子牙又去了南伯侯鄂崇禹的封地。南伯侯鄂崇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诸侯,他治理下的封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姜子牙本以为,在这里他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他在南伯侯府外等候了三天三夜,终于得到了鄂崇禹的召见。在朝堂上,姜子牙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兵法谋略和治国理念,从军队训练到农业发展,从律法制定到外交政策,他都提出了详细而可行的方案。鄂崇禹听后,也对姜子牙的才华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然而,就在姜子牙以为自己终于要得到重用时,鄂崇禹却因为担心姜子牙的才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以及害怕重用姜子牙会引起纣王的不满,最终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鄂崇禹甚至派人暗中监视姜子牙,担心他会投靠其他诸侯,对自己造成威胁。姜子牙无奈之下,只能连夜离开了南伯侯的封地。
此后的十几年里,姜子牙走遍了商朝的大小诸侯封地,从北伯侯崇侯虎的残暴领地,到那些小诸侯的弹丸之地,他一次次地献上自己的治国良策,一次次地阐述自己的救世理想,却一次次地被拒绝。
有的诸侯沉迷于声色犬马,对他的治国方略充耳不闻,将他当成疯子;有的诸侯忌惮他的才华,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将他拒之门外;还有的诸侯虽然欣赏他的才华,却因为害怕遭到纣王的报复,不敢重用他。
记得有一次,姜子牙在一个小诸侯的府邸外,冒雨等待了三天三夜,只为能有机会见到诸侯一面,向他献上自己的良策。最后,诸侯终于被他的执着打动,召见了他。可当姜子牙在朝堂上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兵法谋略时,那位诸侯却因为醉酒,趴在案桌上睡着了。
那一刻,姜子牙的心如同被冰水浇透,彻骨的寒冷从脚底蔓延到全身。他默默地站起身,走出府邸,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分不清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他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望,如同重锤般狠狠地打击着他的信心,可他心中的那份执念,却从未消失。他总觉得,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下,就能遇到那位真正的明主。
随着时间的流逝,姜子牙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的脚步不再轻盈,眼神也不再锐利,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去游历四方,只能辗转来到朝歌城,在这最偏僻的角落,搭建了这座茅草屋,靠给人算卦勉强糊口。
可即便是算卦,也难以维持他的生计。朝歌城的百姓们早已被纣王的暴政折磨得苦不堪言,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找人算卦。有时候,姜子牙甚至几天都赚不到一文钱,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充饥。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难道,我姜子牙的一生,就这样毫无意义地结束了吗?”他的声音微弱而沙哑,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般,几乎被呼啸而过的寒风淹没。他微微抬起手,看着自己枯瘦如柴的手指,手上布满了老茧和冻疮,指甲盖因为营养不良而变得灰暗无光。
他想起自己在昆仑山的洞穴中,借着微弱的烛光,翻阅那些古老的典籍,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夜,眼睛熬得通红,却依旧不肯放下;想起自己第一次满怀希望地踏入诸侯府邸,却被卫士毫不留情地推搡出来,摔在冰冷的地面上,围观的人发出阵阵嘲笑;想起无数个孤独的夜晚,自己坐在茅草屋前,望着星空,默默发誓要改变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想起母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不要辜负了她和父亲的期望……
可如今,这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在这破败的茅草屋中,等待着生命的终结。他这一生,就像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夜,格外的寒冷,仿佛连空气都被冻结成了冰。姜子牙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冷,四肢渐渐失去了知觉,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微弱,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疼痛,仿佛肺部要被冻裂一般。他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浮现出一幅幅虚幻的画面:
年少时的自己,在昆仑山的林间追逐着光影,与师傅玉虚真人坐在石桌旁,探讨着天地大道。师傅那温和的声音,还清晰地回荡在他的耳边:“子牙,你天资聪颖,心怀天下,将来必成大器。但你要记住,成大事者,必经磨难,切不可轻言放弃。”
青年时的自己,背着行囊,意气风发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路过一个村庄,看到村民们因为遭受洪水灾害,无家可归,只能在路边乞讨。他便停下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们修建堤坝,疏通河道,还教会他们如何防治洪水。村民们对他感激涕零,拿出家里仅有的食物招待他。
中年时的自己,在诸侯的朝堂上,舌战群儒,试图说服诸侯们施行仁政。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将纣王的暴政一一列举出来,劝说诸侯们联合起来,推翻纣王的统治,拯救天下苍生。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在朝堂上的表现,却赢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认可。
这些画面如同走马灯般在他眼前闪过,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清晰,却又那么遥远,而后又渐渐消散在黑暗中。
突然,一阵狂风猛地灌进屋子,吹得屋顶的茅草沙沙作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抓挠着屋顶,又像是死神在急切地叩门。茅草屋剧烈地摇晃起来,几根朽坏的木梁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断裂。屋顶的破洞越来越大,更多的寒风灌了进来,吹在姜子牙的身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姜子牙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他缓缓闭上双眼,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滴在冰冷的草席上,瞬间便结成了冰。这一生,他努力过,抗争过,却最终还是败在了命运的脚下。他对不起师傅的教诲,对不起母亲的期望,更对不起天下的百姓。
然而,就在他的意识逐渐模糊,即将陷入永恒的黑暗之际,一道奇异的光芒突然从茅草屋的角落亮起。这光芒起初如豆粒般微弱,橘黄色的光晕在黑暗中摇曳,却如同拥有生命一般,迅速地蔓延开来。片刻之后,光芒便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绚丽而神秘的光带,光带中还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光芒越来越亮,瞬间照亮了整个狭小的屋子,连屋顶破洞投下的月光都被这光芒盖过。姜子牙猛地睁开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疑惑。他活了七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光芒,这光芒绝非人间所有,在这濒临死亡的时刻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死神的召唤,还是……
还未等他做出任何反应,光芒中突然传出一阵奇异的波动。这波动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实质般的涟漪,以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直接穿透了姜子牙的身体。刹那间,他只感觉浑身一震,仿佛有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从光芒中涌出,顺着他的四肢百骸流淌开来。
原本因疾病和饥饿而虚弱不堪的身体,此刻所有的疲惫与伤痛似乎都被这股力量压制住了。一种久违的暖意从丹田处升起,缓缓蔓延到全身,让他几乎要**出声。冰冷的四肢渐渐恢复了知觉,肺部的疼痛也消失了,呼吸变得顺畅起来。
紧接着,一个冰冷且毫无感情的声音在他脑海中突兀地响起:“检测到合适宿主,灵魂契合度98%,符合绑定要求。封神系统绑定中……10%……30%……50%……80%……100%,绑定成功。”
这声音仿佛来自于无尽的虚空,没有丝毫的情感波动,却如同洪钟般在姜子牙的脑海中轰鸣,震得他耳膜生疼,意识都有些恍惚。
姜子牙心中大惊,下意识地想要开口询问,可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只能发出微弱的“嗬嗬”声。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环顾四周,想要找到声音的来源,可屋子里除了那道奇异的光芒,什么都没有。
“你是何物?什么封神系统?”他用尽全身力气,终于挤出了一句话,声音因为恐惧和惊讶而微微颤抖,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
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没有任何感情:“本系统为混沌初开时诞生的先天灵宝所化,专为辅助宿主完成封神大业而设。宿主姜子牙,你前世胸怀大志,却因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最终抱憾而亡。如今,天道有感,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借助本系统,你可习得无上法术,招揽天下英才,辅佐明主推翻商纣,完成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重锤般敲击在姜子牙的心间,让他原本混乱的思绪瞬间凝固。重生?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这一切听起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如同天方夜谭,却又仿佛是命运在这最后一刻给他抛出的一根救命稻草,让他死寂的心湖泛起了一丝涟漪。
姜子牙心中一阵恍惚,重生,这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事情,竟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昆仑山听师傅说过,天道有轮回,万物有因果,可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有重生的机会。他还未来得及细想,系统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现在,宿主接收新手礼包。是否确认接收?”
“确认。”姜子牙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无论这系统是真是假,他都愿意试一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要抓住。
话音刚落,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姜子牙的脑海。他只觉得头痛欲裂,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同时扎刺他的大脑,又像是有一座大山突然压在了他的头上,让他几乎要晕厥过去。
奇门遁甲的深层奥义、五行八卦的推演之法、各种失传已久的法术秘籍——如“呼风唤雨术”“撒豆成兵术”“奇门遁甲阵”“疗伤术”“御风术”等,以及对封神世界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包括未来会出现的各路神仙妖魔、商周之间的战争走向、天下诸侯的势力分布、各种法宝神器的来历和用法等诸多信息,如洪流般在他脑海中不断翻腾、融合。
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被各种复杂而神秘的信息冲击着。他看到了商纣的暴行,看到了姬昌的仁政,看到了哪吒闹海,看到了杨戬除妖,看到了闻仲摆下十绝阵,看到了姜子牙在渭水河畔直钩钓鱼,看到了无数英雄豪杰在封神大战中浴血奋战……这些信息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播放,让他对未来的局势有了清晰的认知。
他还看到了各种法术的修炼方法和运用技巧,“呼风唤雨术”需要借助天地间的水汽和风力,配合特定的咒语和手印,才能召唤出风雨;“撒豆成兵术”则需要将特制的豆子用自身的灵力加持,再配合奇门遁甲之术,才能将豆子变成士兵;“奇门遁甲阵”更是复杂,需要根据地形、时辰、星象等多种因素,布置出不同的阵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缕信息流融入他的脑海时,姜子牙才缓缓缓过神来。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了冷汗,身体也因为刚才的冲击而微微颤抖。但很快,他便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原本浑浊的双眼变得清亮起来,能清晰地看到屋顶茅草上的每一根纤维;原本虚弱的身体也充满了力量,甚至能感觉到血液在血管中奔腾;更重要的是,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法术原理,此刻在他心中如同明镜般清晰,仿佛他已经修炼了这些法术几十年一般。
他尝试着调动体内的气息,按照脑海中的法术口诀运转。刹那间,一股微弱的气流从丹田处升起,顺着手臂流淌到指尖。他轻轻一抬手,指尖竟泛起了一丝微弱的白光。虽然这光芒很弱,但足以证明,他真的掌握了法术!
“这系统,或许真能改变我的命运。”姜子牙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那本已在心底熄灭的斗志,此刻如同死灰复燃般在心中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握住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神中重新焕发出坚定的光芒。七十多年的等待,七十多年的坚持,终于没有白费!
然而,系统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紧接着,那冰冷的声音再次无情地响起:“新手任务发布:重生回到三十岁之时,在三日内,于渭水河畔布下‘直钩钓鱼’的独特钓局,引起西伯侯姬昌的注意。任务成功奖励:1.基础辅助型技能‘洞察术’(可看穿他人修为、法宝及隐藏心思);2.基础辅助型技能‘御风术’(可提升移动速度,短时间内实现低空飞行);3.声望值100点;4.疗伤丹药‘清心丹’1颗(可快速恢复伤势,缓解疲劳)。任务失败惩罚:魂飞魄散,再无重生机会。”
姜子牙心中一凛,深知这任务的艰巨性。西伯侯姬昌乃商朝四大诸侯之一,身份尊贵无比,身边谋士如云、武将如雨,见识广博,想要用一个“直钩钓鱼”的钓局引起他的注意,绝非易事。
首先,他需要确定重生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自己能在三日内赶到渭水河畔。其次,“直钩钓鱼”的钓局虽然独特,但如何才能让姬昌恰好看到,并且产生好奇,主动与他交谈,这需要精准的时机和运气。再者,任务要求不得使用超出当前时代认知的手段,不得暴露系统的存在,这就限制了他的行动,让他无法借助系统的力量去强行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任务失败的惩罚是“魂飞魄散,再无重生机会”,这意味着他没有任何容错的空间,必须一次成功。
“看来,这重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啊。”姜子牙心中感慨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他已经输了一辈子,这是他唯一的机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克服。
他开始在脑海中回忆与姬昌相关的信息。根据他前世的记忆和系统传输的信息,西伯侯姬昌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他治理下的西岐,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是商朝末年难得的一片净土。姬昌曾多次游历各地,寻访贤能之士,为西岐的发展招揽了不少人才。而且,姬昌对奇人异士向来比较感兴趣,若是能抓住这一点,或许能增加任务成功的概率。
“直钩钓鱼,钓的不是鱼,而是贤明的君主。”姜子牙心中暗暗想道。他可以通过“直钩钓鱼”这种奇特的行为,向姬昌传递一种信号——他并非普通的渔夫,而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人,正在等待一位能赏识他、重用他的明主。只要姬昌能领悟到这一点,就很有可能主动与他交谈。
同时,他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重生后他身无分文,如何获取制作直钩鱼竿的材料;如何确定姬昌经过渭水河畔的具体时间和路线,确保自己能在合适的地点等待;在与姬昌交谈时,如何把握分寸,既展现自己的才华,又不显得过于张扬,引起姬昌的反感。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在重生后尽快解决。
“系统,重生后我会出现在哪里?”姜子牙向系统询问道。他必须知道自己重生后的初始位置,才能制定后续的计划。
“宿主重生后,将出现在渭水河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中,该村庄距离渭水河畔约十里路程,宿主可在一日内赶到渭水河畔。”系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听到这个答案,姜子牙心中稍安。重生地点距离渭水河畔只有十里路程,这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他有更充足的准备去完成任务。
“系统,我还有多久才能重生?”姜子牙又问道。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的人生,去迎接新的挑战。
“宿主意识体已适应封神系统专属空间,重生准备工作即将开始。预计倒计时:10秒……9秒……8秒……”系统开始倒计时。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姜子牙感觉自己的意识体开始变得不稳定,周围的光带再次开始涌动,朝着他的意识体汇聚而来。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他的意识体包裹、拉扯,仿佛要将他送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终于……要开始了吗?”姜子牙心中激动不已。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渭水河畔,用直钩钓鱼,等待姬昌到来的场景;看到了自己辅佐姬昌,发展西岐,积蓄力量,准备推翻商纣的场景;看到了自己在封神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最终完成封神使命,重塑三界秩序的场景。
“3秒……2秒……1秒……重生开始!”
系统的声音落下,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瞬间将姜子牙的意识体吞噬。他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知觉,只留下那片奇异的空间,以及悬浮在空间中的圆形光幕,在虚空中静静等待着宿主的归来。
而那座破旧的茅草屋,在姜子牙的意识体消失后,光芒也瞬间熄灭,重新陷入了黑暗与死寂之中。屋顶的茅草依旧在寒风中摇曳,门缝里依旧灌进刺骨的寒风,仿佛刚刚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只有那片被光芒照亮过的地面,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暖意,在这冰冷的冬夜里,诉说着刚刚发生的奇迹。
周围的寒风依旧呼啸着,卷起地上的尘土与枯草,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无奈。而重生后的姜子牙,即将在商纣二十七年的渭水之畔,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封神之路。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老者,而是手握系统,洞悉未来的天命之人。商纣的暴政,封神的浩劫,三界的秩序,都将在他的手中,迎来全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