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天王郑雄骑在马上,领着三乘青布小轿,一路向艮山门行来。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每一声都像是敲在郑雄紧绷的心弦上。他表面强作镇定,心中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三乘轿子里藏着的,可是刑廷衙门画影图形、悬赏千两通缉的“要犯”窦永衡一家!此番闯关,无异于刀尖跳舞。
行至艮山门下,果见城门紧闭,戒备森严,远胜平日。门洞下火把通明,四位门汛官——王、马、魏、赵四位老爷,顶盔贯甲,按刀而立,面色凝重。这四位平日与郑雄都有些交情,常在一起吃酒,此刻相见,却都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王老爷率先拱手,语气还算客气:“郑爷,您这是要出城?轿中所乘何人?”
郑雄勒住马缰,抱拳还礼,努力让声音显得平稳:“原来是四位老爷当值。今日是家中祭扫先人的日子,轿内是拙荆与小女等内眷,欲出城往祖坟一行。烦劳诸位行个方便,开启城门。”
马老爷接口道,面露难色:“郑爷,若是平日,您开口,绝无二话。可今日不同,京营殿帅府有严令在此,水旱十三门俱闭,全力搜捕那越狱的大盗窦永衡。此事干系重大,上命差遣,我等不敢徇私。郑爷的轿子要出城,按例……须得掀帘查验一番。还望郑爷体谅,实在是公事公办。”
郑雄心中一紧,面上却故作不悦:“诸位老爷此言差矣!我郑雄的为人,临安城中谁人不知?向来安分守己,岂会与匪类往来?这轿中皆是女眷,年轻面薄,若在闹市之中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岂不坏了名节?”
魏老爷和赵老爷交换了一个眼神,赵老爷上前一步,语气软中带硬:“郑爷是明白人,当知我等苦衷。这查验的干系,我们担待不起。若今日放了您的轿子不查,明日别家也如此要求,我们该如何应对?岂非落人口实,说我们处事不公,有所偏向?”
郑雄见软磨不成,便把脸一沉,佯装恼怒:“既如此,诸位老爷执意要瞧,那这坟我也不去上了!打道回府!”说着便要调转马头。
谁知四位老爷铁了心,齐声道:“郑爷且慢!您便是回去,这轿子我们也得瞧上一瞧!”
郑雄真有些恼了:“这却奇了!我出城,你们要查,是怕我夹带奸细;我回去,已是放弃出城,为何还要查?莫非我郑雄府邸,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不成?”
王老爷目光锐利,直逼郑雄:“郑爷,休要动怒。我等只问一句,这三乘轿中,究竟是何人?可有那窦永衡?”
郑雄心知绝不能松口,硬着头皮道:“头一乘是拙荆,第二乘是舍侄女,第三乘是外甥女,皆是年轻妇人,哪里来的什么窦永衡?”
双方正在城门下僵持不下,剑拔弩张之际,忽听一阵“踢踏、踢踏”的脚步声,伴随着破扇子摇动的风声,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插了进来:“哎呦喂,这大晚上的,城门口怎么这么热闹?堵着道儿,让和尚我怎么过去化缘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济公和尚趿拉着破僧鞋,摇着蒲扇,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他衣衫褴褛,却神态自若,仿佛眼前这紧张局面与他毫不相干。
郑雄一见济公,如同见了救星,连忙喊道:“圣僧来得正好!您给评评理!我携家眷出城上坟,这几位老爷非要搜检轿子,我说内眷不便,不去了,他们却连回去也要搜!天下可有这般道理?”
济公掏掏耳朵,歪着头看了看郑雄,又瞅了瞅四位门官,忽然把破扇子往郑雄头上一敲,斥道:“郑雄啊郑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
郑雄一愣,心道:“圣僧这是何意?人是你让我接的,难关也是你让我闯的,怎地反倒怪起我来了?”他心中叫苦不迭,莫非济公是要弃车保帅?
却听济公继续道:“诸位老爷奉的是皇命,办的是公差,搜查要犯,天经地义!你郑雄凭什么搞特殊?若是人人都像你这般,以家眷不便为由拒绝搜查,那朝廷的法度何在?钦犯还抓不抓了?你这分明是给诸位老爷出难题,叫他们无法向上头交代嘛!”
四位门官一听,这和尚竟帮着他们说话,而且句句在理,顿时觉得遇到了明白人,纷纷附和:“大师父所言极是!郑爷,您听听!”
郑雄心里这个憋屈,却又无法明说,只得暗暗叫苦:“圣僧啊圣僧,您这唱的是哪一出?莫非真要我把窦永衡交出去?”
济公话锋一转,对四位门官笑嘻嘻道:“不过呢,郑爷也是体面人,家眷确实不便。这样吧,贫僧做个和事佬,郑爷,你就大大方方让老爷们瞧一眼,验明正身,也好让诸位老爷放心,全了公事。诸位老爷,也请行个方便,看一眼便放行,如何?”
四位门官见济公给了台阶,又见郑雄似乎服软,便顺水推舟:“大师父既如此说,郑爷,就请掀开轿帘,我等速速查验,绝不久留。”
郑雄骑虎难下,把心一横,暗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看圣僧如何施展神通!”便硬着头皮道:“既……既如此,就依圣僧和诸位老爷。”
他率先走到第一乘轿前,深吸一口气,伸手掀开了轿帘。众人探头一看,全都愣住了!连郑雄自己也傻了眼!轿中端坐的,哪是什么年轻夫人?分明是一位须发皆白、满面红光的老者!
王老爷诧异道:“郑爷,您方才不是说,这是尊夫人吗?”
郑雄反应极快,虽心中惊骇,嘴上却立刻圆了回来:“呃……是,是拙荆……拙荆的父亲!今日一同去上坟祭祖。”
众人将信将疑,又来到第二乘轿前。帘子掀开,里面竟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这……这是侄女?”马老爷狐疑道。
郑雄额头见汗,急中生智:“是……是舍侄女的姥姥!年高德劭,一同前往。”
待到第三乘轿帘掀开,里面端坐的,赫然是一位身着缁衣、手捻佛珠的老尼姑!
魏老爷忍不住问道:“郑爷,这总该是外甥女了吧?”
郑雄已是汗流浃背,强笑道:“是……是外甥女的师父!方外之人,同行祈福。”
四位门官面面相觑,心中疑窦丛生,但眼前景象与郑雄所言似乎又能勉强对上,加之济公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一时也抓不到把柄。赵老爷打圆场道:“看来确是郑爷家眷,并无窦永衡。既已查验,便放行吧!开城!”
沉重的城门“吱呀呀”打开一道缝隙。郑雄如蒙大赦,连忙催促轿夫速速出城,自己也向四位门官和济公匆匆拱手,策马跟上。济公摇着扇子,也溜溜达达地跟着混出了城门。
一行人离了险地,来到郊外郑家的一处僻静庄园(阴宅)。待轿子停稳,周堃、窦永衡、周氏三人惊魂未定地走下轿来,对着济公倒头便拜!
窦永衡虎目含泪,激动道:“圣僧!您老人家真是佛法无边!弟子窦永衡此番若能死里逃生,全仗圣僧搭救!此恩此德,永衡永世不忘!”
济公摆摆手,笑道:“莫拜莫拜,和尚我受不起。因果循环,自有定数。”他又对郑雄道:“郑施主,此番连累你了。还需劳你备下三匹快马,一把佩刀,赠予他三人,让他们速速逃命去罢。将来,你们还有再见之期。”
郑雄慨然应允,立刻命人备好马匹刀剑。窦永衡再次拜谢郑雄。郑雄关切问道:“窦兄,不知三位欲往何处安身?”
窦永衡与周堃对视一眼,面露茫然:“天下之大,一时竟不知何处可以容身。”
周堃道:“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许可暂投一位远方朋友处栖身。”
三人与郑雄、济公洒泪而别,翻身上马,顺着官道,漫无目的地向前奔去。一路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也不知行了多少日。这日傍晚,眼见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三人人困马乏,正行至一处险峻山口。忽听山坳里“哐哐哐”一阵锣响,震得山谷回音!紧接着,呼啦啦涌出数十名彪形大汉,个个用花布巾包头,身穿短打衣靠,手持明晃晃的刀枪棍棒,瞬间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为首一个黑脸膛的喽啰,把鬼头刀一横,扯着嗓子喊道: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说不字!一刀一个土里埋!对面的肥羊听真!速速留下金银细软,饶尔等不死!如若不然,管教你们插翅难飞!”
周堃久走江湖,经验丰富,见状连忙催马向前,抱拳拱手,朗声道:“对面的朋友请了!在下姓周名堃,江湖朋友抬爱,唤作‘铁头太岁’,原是吃北路镖行饭的。今日借宝地路过,携亲友前往他处,仓促之间,未曾备得厚礼拜山。烦请各位好汉回禀寨主,就说周堃今日不便上山叨扰,权且借道一行,改日定当备齐礼数,登山拜谢!”
喽啰们一听“铁头太岁周堃”的名号,交头接耳一番。那喊话的喽啰道:“原来是周镖头!恕小的们眼拙!您老稍候,容我等回禀寨主知晓!”说罢,派人飞跑上山报信。
不多时,但听山上锣声再响,火光点点,如同一条火龙蜿蜒而下。顷刻间,二百多名喽啰各执火把刀枪,簇拥着三骑快马,来到山口。火光映照下,看得分明:当中一匹红马上,一位黄脸汉子,头戴宝蓝缎扎巾,身穿蓝缎箭袖袍,肋下佩刀,得胜钩上挂着一杆长枪,甚是威武。上首黑马上,是个黑脸壮汉,同样挂枪佩刀。下首白马上,则是一位白面汉子,也是一身劲装。
三位寨主来到近前,勒住马匹,当中那黄脸寨主声若洪钟,问道:“对面来者,报上名来!”
周堃再次拱手:“在下北路镖头周堃,借道贵宝地,还望行个方便。”
黄脸寨主目光扫过周堃身后的窦永衡夫妇,又问:“这二位是?”
周堃道:“这位是舍亲,打虎英雄黑面熊窦永衡。”
此言一出,三位寨主竟同时“啊呀!”一声,脸上露出惊诧之色!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竟不约而同地翻身下马,抢步上前,对着窦永衡便躬身施礼!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窦永衡、周堃三人愣在当场,不知这三位占山为王的寨主,为何对窦永衡如此恭敬?
行至艮山门下,果见城门紧闭,戒备森严,远胜平日。门洞下火把通明,四位门汛官——王、马、魏、赵四位老爷,顶盔贯甲,按刀而立,面色凝重。这四位平日与郑雄都有些交情,常在一起吃酒,此刻相见,却都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王老爷率先拱手,语气还算客气:“郑爷,您这是要出城?轿中所乘何人?”
郑雄勒住马缰,抱拳还礼,努力让声音显得平稳:“原来是四位老爷当值。今日是家中祭扫先人的日子,轿内是拙荆与小女等内眷,欲出城往祖坟一行。烦劳诸位行个方便,开启城门。”
马老爷接口道,面露难色:“郑爷,若是平日,您开口,绝无二话。可今日不同,京营殿帅府有严令在此,水旱十三门俱闭,全力搜捕那越狱的大盗窦永衡。此事干系重大,上命差遣,我等不敢徇私。郑爷的轿子要出城,按例……须得掀帘查验一番。还望郑爷体谅,实在是公事公办。”
郑雄心中一紧,面上却故作不悦:“诸位老爷此言差矣!我郑雄的为人,临安城中谁人不知?向来安分守己,岂会与匪类往来?这轿中皆是女眷,年轻面薄,若在闹市之中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岂不坏了名节?”
魏老爷和赵老爷交换了一个眼神,赵老爷上前一步,语气软中带硬:“郑爷是明白人,当知我等苦衷。这查验的干系,我们担待不起。若今日放了您的轿子不查,明日别家也如此要求,我们该如何应对?岂非落人口实,说我们处事不公,有所偏向?”
郑雄见软磨不成,便把脸一沉,佯装恼怒:“既如此,诸位老爷执意要瞧,那这坟我也不去上了!打道回府!”说着便要调转马头。
谁知四位老爷铁了心,齐声道:“郑爷且慢!您便是回去,这轿子我们也得瞧上一瞧!”
郑雄真有些恼了:“这却奇了!我出城,你们要查,是怕我夹带奸细;我回去,已是放弃出城,为何还要查?莫非我郑雄府邸,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不成?”
王老爷目光锐利,直逼郑雄:“郑爷,休要动怒。我等只问一句,这三乘轿中,究竟是何人?可有那窦永衡?”
郑雄心知绝不能松口,硬着头皮道:“头一乘是拙荆,第二乘是舍侄女,第三乘是外甥女,皆是年轻妇人,哪里来的什么窦永衡?”
双方正在城门下僵持不下,剑拔弩张之际,忽听一阵“踢踏、踢踏”的脚步声,伴随着破扇子摇动的风声,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插了进来:“哎呦喂,这大晚上的,城门口怎么这么热闹?堵着道儿,让和尚我怎么过去化缘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济公和尚趿拉着破僧鞋,摇着蒲扇,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他衣衫褴褛,却神态自若,仿佛眼前这紧张局面与他毫不相干。
郑雄一见济公,如同见了救星,连忙喊道:“圣僧来得正好!您给评评理!我携家眷出城上坟,这几位老爷非要搜检轿子,我说内眷不便,不去了,他们却连回去也要搜!天下可有这般道理?”
济公掏掏耳朵,歪着头看了看郑雄,又瞅了瞅四位门官,忽然把破扇子往郑雄头上一敲,斥道:“郑雄啊郑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
郑雄一愣,心道:“圣僧这是何意?人是你让我接的,难关也是你让我闯的,怎地反倒怪起我来了?”他心中叫苦不迭,莫非济公是要弃车保帅?
却听济公继续道:“诸位老爷奉的是皇命,办的是公差,搜查要犯,天经地义!你郑雄凭什么搞特殊?若是人人都像你这般,以家眷不便为由拒绝搜查,那朝廷的法度何在?钦犯还抓不抓了?你这分明是给诸位老爷出难题,叫他们无法向上头交代嘛!”
四位门官一听,这和尚竟帮着他们说话,而且句句在理,顿时觉得遇到了明白人,纷纷附和:“大师父所言极是!郑爷,您听听!”
郑雄心里这个憋屈,却又无法明说,只得暗暗叫苦:“圣僧啊圣僧,您这唱的是哪一出?莫非真要我把窦永衡交出去?”
济公话锋一转,对四位门官笑嘻嘻道:“不过呢,郑爷也是体面人,家眷确实不便。这样吧,贫僧做个和事佬,郑爷,你就大大方方让老爷们瞧一眼,验明正身,也好让诸位老爷放心,全了公事。诸位老爷,也请行个方便,看一眼便放行,如何?”
四位门官见济公给了台阶,又见郑雄似乎服软,便顺水推舟:“大师父既如此说,郑爷,就请掀开轿帘,我等速速查验,绝不久留。”
郑雄骑虎难下,把心一横,暗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看圣僧如何施展神通!”便硬着头皮道:“既……既如此,就依圣僧和诸位老爷。”
他率先走到第一乘轿前,深吸一口气,伸手掀开了轿帘。众人探头一看,全都愣住了!连郑雄自己也傻了眼!轿中端坐的,哪是什么年轻夫人?分明是一位须发皆白、满面红光的老者!
王老爷诧异道:“郑爷,您方才不是说,这是尊夫人吗?”
郑雄反应极快,虽心中惊骇,嘴上却立刻圆了回来:“呃……是,是拙荆……拙荆的父亲!今日一同去上坟祭祖。”
众人将信将疑,又来到第二乘轿前。帘子掀开,里面竟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这……这是侄女?”马老爷狐疑道。
郑雄额头见汗,急中生智:“是……是舍侄女的姥姥!年高德劭,一同前往。”
待到第三乘轿帘掀开,里面端坐的,赫然是一位身着缁衣、手捻佛珠的老尼姑!
魏老爷忍不住问道:“郑爷,这总该是外甥女了吧?”
郑雄已是汗流浃背,强笑道:“是……是外甥女的师父!方外之人,同行祈福。”
四位门官面面相觑,心中疑窦丛生,但眼前景象与郑雄所言似乎又能勉强对上,加之济公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一时也抓不到把柄。赵老爷打圆场道:“看来确是郑爷家眷,并无窦永衡。既已查验,便放行吧!开城!”
沉重的城门“吱呀呀”打开一道缝隙。郑雄如蒙大赦,连忙催促轿夫速速出城,自己也向四位门官和济公匆匆拱手,策马跟上。济公摇着扇子,也溜溜达达地跟着混出了城门。
一行人离了险地,来到郊外郑家的一处僻静庄园(阴宅)。待轿子停稳,周堃、窦永衡、周氏三人惊魂未定地走下轿来,对着济公倒头便拜!
窦永衡虎目含泪,激动道:“圣僧!您老人家真是佛法无边!弟子窦永衡此番若能死里逃生,全仗圣僧搭救!此恩此德,永衡永世不忘!”
济公摆摆手,笑道:“莫拜莫拜,和尚我受不起。因果循环,自有定数。”他又对郑雄道:“郑施主,此番连累你了。还需劳你备下三匹快马,一把佩刀,赠予他三人,让他们速速逃命去罢。将来,你们还有再见之期。”
郑雄慨然应允,立刻命人备好马匹刀剑。窦永衡再次拜谢郑雄。郑雄关切问道:“窦兄,不知三位欲往何处安身?”
窦永衡与周堃对视一眼,面露茫然:“天下之大,一时竟不知何处可以容身。”
周堃道:“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许可暂投一位远方朋友处栖身。”
三人与郑雄、济公洒泪而别,翻身上马,顺着官道,漫无目的地向前奔去。一路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也不知行了多少日。这日傍晚,眼见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三人人困马乏,正行至一处险峻山口。忽听山坳里“哐哐哐”一阵锣响,震得山谷回音!紧接着,呼啦啦涌出数十名彪形大汉,个个用花布巾包头,身穿短打衣靠,手持明晃晃的刀枪棍棒,瞬间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为首一个黑脸膛的喽啰,把鬼头刀一横,扯着嗓子喊道: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说不字!一刀一个土里埋!对面的肥羊听真!速速留下金银细软,饶尔等不死!如若不然,管教你们插翅难飞!”
周堃久走江湖,经验丰富,见状连忙催马向前,抱拳拱手,朗声道:“对面的朋友请了!在下姓周名堃,江湖朋友抬爱,唤作‘铁头太岁’,原是吃北路镖行饭的。今日借宝地路过,携亲友前往他处,仓促之间,未曾备得厚礼拜山。烦请各位好汉回禀寨主,就说周堃今日不便上山叨扰,权且借道一行,改日定当备齐礼数,登山拜谢!”
喽啰们一听“铁头太岁周堃”的名号,交头接耳一番。那喊话的喽啰道:“原来是周镖头!恕小的们眼拙!您老稍候,容我等回禀寨主知晓!”说罢,派人飞跑上山报信。
不多时,但听山上锣声再响,火光点点,如同一条火龙蜿蜒而下。顷刻间,二百多名喽啰各执火把刀枪,簇拥着三骑快马,来到山口。火光映照下,看得分明:当中一匹红马上,一位黄脸汉子,头戴宝蓝缎扎巾,身穿蓝缎箭袖袍,肋下佩刀,得胜钩上挂着一杆长枪,甚是威武。上首黑马上,是个黑脸壮汉,同样挂枪佩刀。下首白马上,则是一位白面汉子,也是一身劲装。
三位寨主来到近前,勒住马匹,当中那黄脸寨主声若洪钟,问道:“对面来者,报上名来!”
周堃再次拱手:“在下北路镖头周堃,借道贵宝地,还望行个方便。”
黄脸寨主目光扫过周堃身后的窦永衡夫妇,又问:“这二位是?”
周堃道:“这位是舍亲,打虎英雄黑面熊窦永衡。”
此言一出,三位寨主竟同时“啊呀!”一声,脸上露出惊诧之色!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竟不约而同地翻身下马,抢步上前,对着窦永衡便躬身施礼!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窦永衡、周堃三人愣在当场,不知这三位占山为王的寨主,为何对窦永衡如此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