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张士芳在三清观内,与那妖道董太清立下字据,以五百两银子为酬,欲谋害其姑父王安士性命。字据既立,张士芳便急不可耐地问道:“道爷,如今字据已立,银子断不会少你的。却不知要用何法,方能叫我那姑父七日之内准死?”
董太清鼠须微捻,一双三角眼中闪烁着狡黠而阴冷的光,他压低声音,如同毒蛇吐信:“此法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只需将你姑父王安士准确的生辰八字——即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出生——打听得明明白白,交付于我。贫道自有法术,能凭此八字拘来他的魂魄,封于瓶中。魂既离体,人岂能久活?七日之内,必见功效。”
张士芳一听,心中窃喜,这在他看来确是“容易”之事,当即拍着胸脯道:“这个好办!我这就去问来!”说罢,转身便急匆匆往王员外府上赶去。
王府的众家人仆役,远远瞧见张士芳那探头探脑的身影,便已心生厌烦。管家王福对身旁的小厮王孝低声抱怨:“瞧见没?这讨债鬼又来了!不是来打秋风借钱,便是来顺手牵羊摸点东西。真是没皮没脸!”众人虽当面不敢得罪他——毕竟他是老安人的内侄,但背后无不切齿。待张士芳走近,众人只得强挤笑容,招呼一声:“张公子来了。”张士芳鼻子里“嗯”了一声,算是回答,趾高气扬地迈步便往里闯。他前脚刚过,后脚便传来压抑的咒骂声:“这缺德小子,家里准没积阴德,早晚得喂了野狗!”
张士芳径直来到内堂,正值王安士用早饭。王员外一见是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放下筷子,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又来做什么?我瞧见你,真是又气又疼。气的是你不务正业,在外胡作非为;疼的是你父母早亡,无人管教,落得如此境地。你若肯洗心革面,安分守己,我哪间铺子不能交给你打理?为你娶妻成家,亦非难事。可你……唉,真真是癞狗,扶不上墙!”这番话虽是责骂,却透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若张士芳稍有良心,也该有所触动。可他此刻满心皆是谋夺家产的恶念,哪里听得进半句?只觉絮烦。
他敷衍地“嗯啊”两声,便溜进里间去见姑母王老夫人。老安人一见是他,未等他开口便道:“你这孩子,准是又缺钱花了罢?姑母这里还有二两碎银子,你拿去好歹吃顿饭。不是姑母吝啬,实是给你多了,你又拿去胡混。”说着,便要去取银子。
张士芳忙拦住,假意道:“姑母误会了,侄儿今日并非来要钱。只是忽然想起,姑父的寿诞似乎快到了,特来问问具体日子,到时好来给姑父磕头祝寿,聊表孝心。”
老安人一听,大感意外,随即老怀大慰,拉着张士芳的手道:“难得你这孩子还有这份心,总算没白疼你一场。你姑父的生日是八月二十七日,眼下是还差些时日,难为你还惦记着。”
张士芳心中暗喜,又追问道:“却不知姑父是哪个时辰降生的?听说时辰准了,祝寿祈福才更灵验。”
老太太哪能想到这内侄包藏如此祸心?只当他忽然转了性子,懂得孝顺长辈了,便毫无防备地答道:“是午时。记得那日太阳正好,你姑父生下来时,屋里亮堂堂的。”她哪里知道,这随口一言,竟将丈夫推向了鬼门关。
张士芳牢牢记住“八月二十七日午时”这八个字,又假意关怀了姑母几句,便匆匆告辞,一溜烟跑回三清观。
“打听来了!八月二十七,午时生!”张士芳气喘吁吁地对董太清说。
老道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好!你既有二两银子,便按这个单子去将所需之物买来。”他取过一张黄纸,写下几样物事,又特别叮嘱:“顺便,务必找一枝桃木枝回来,要新鲜的。”
张士芳不敢怠慢,拿着单子到市集,将朱砂、黄表纸、香烛、无根水(雨水)、五谷杂粮等一应物品采买齐全,又特意去城外折了一根粗实的桃木枝,回来交给董太清。
董太清关起观门,取出刻刀,就着灯光,将那桃木枝削刻成一个人形。这木人虽粗糙,却也五官分明,四肢俱全。老道又取过一张黄纸,用朱砂笔将王安士的生辰八字细细写上,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塞入桃木人怀中。如此,这桃木人便成了王安士的替身。
等到夜半三更,星斗满天,万籁俱寂。董太清在观内小院中设下香案,披散头发,除去道冠,手持一柄铜钱剑,案上还放着一个三寸来高、色作黝黑的陶瓶,名为“摄魂瓶”。他点燃香烛,铺开黄表纸,画下三道诡秘的符箓。然后用剑尖挑起符纸,在烛火上焚化,口中念念有词,皆是些勾魂摄魄的邪咒。又以香菜根蘸取无根水,遍洒五谷,步罡踏斗,状若疯魔。最后,他猛吸一口气,剑指虚空,疾喝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说来也怪,一阵阴风凭空而起,绕案三匝。老道趁势将摄魂瓶口对准桃木人,只见一丝若有若无的灰气,自桃木人上飘出,倏忽间被吸入瓶内。董太清迅速用红绸布蒙住瓶口,以五色丝线紧紧缠绕,又画了一道符贴在瓶口封印,这才将瓶子小心翼翼揣入怀中,脸上露出得意的狞笑。
“张士芳,明日一早,你便去王府。务必趁王安士未起时,潜入其卧室。他若睡炕,便将这桃木人塞于褥底;若睡床,便用黄蜡悄悄粘于床板之下。如此布置,七日之内,管教他魂飞魄散!”
张士芳接过那透着邪气的桃木人,如同得了宝贝,连连答应。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张士芳便来到王府。他故意装出眼神发直、心神不属的模样,对下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径直往后院王安士的卧室闯去。他是晚辈,又常来常往,下人们虽觉诧异,倒也未加阻拦。
此时,老安人已起身,王安士却仍因“昨晚睡得迟”而昏睡不醒。张士芳进屋,假意问道:“姑父还未起身?”老安人叹道:“莫惊动他,你姑父近来为家事劳心,睡得不安稳。”张士芳口中应着,眼珠四下一扫,见是张雕花大床,心中暗喜。他趁安人不备,溜到床边,蹲下身,迅速用早已备好的黄蜡,将那桃木人牢牢粘在床板背面隐蔽之处。做完这一切,他强压心中狂喜,敷衍几句便告辞出来,回到三清观,足不出户地等了三天,静待“佳音”。
第四日一早,张士芳再入王府,刚进二门,便听见内堂传来老安人的哭泣声。他心中已有八九分把握,却仍故作惊讶,快步走进屋内,问道:“姑母,为何如此悲伤?出了何事?”
老安人一见是他,哭得更加伤心:“士芳我儿,你来得正好!你姑父自打你前日来过之后,便一病不起,至今昏迷不醒,水米不进!请了不知多少郎中来瞧,个个都摇头,说是瞧不出病因,连方子都不敢开!你兄弟王全又不在家,这可如何是好啊!”她已是六神无主。
张士芳一听,心中狂喜,面上却装出悲戚焦急之色,顿足道:“哎呀!我的姑母!您怎地还如此糊涂!姑父这分明是年纪大了,阳寿将尽,突遭大病!如今人事不省,岂非危在旦夕?咱们这样的大户人家,难道要等老人咽了气才手忙脚乱地张罗后事吗?那岂不叫人笑话!兄弟不在家,我便是至亲,此事我不管谁管?姑母,姑父的寿材可曾预备下了?”
老安人哭道:“早有预备,你姑父前些年自个儿买了两口上好的阴沉木寿材,花了三千两银子,存在城外寺庙里呢。”
张士芳忙道:“有棺材便好!可这丧事礼仪,棚、杠、幡、伞、鼓乐、执事,一样不能少,都得提前定好,否则临时哪里抓挠?姑母放心,我是您内侄,总比那些下人办事尽心,他们难免从中克扣。您快拿银子来,我这就去寻棚铺、杠房,先把大事定下,免得日后仓促,花了冤枉钱还落了不是。待兄弟回来,我也好交代。”
老安人本就心乱如麻,被张士芳这番“情真意切”又“条理分明”的话一说,竟觉得颇有道理,加之信任内侄,便颤巍巍地去开箱取银子。
正在此时,忠仆王得禄进来禀报:“太太,员外这病来得古怪,东村有位张先生,医术颇有名声,是否请来给员外瞧瞧?”
老安人尚未答话,张士芳便抢先厉声喝道:“混账东西!我姑父已病到这步田地,你们还想找些庸医来灌苦水汤子,安的什么心?不就是想借着请医抓药捞些油水吗?由不得你们胡来!快滚出去!”
王得禄被骂得狗血淋头,心中怒极,暗骂:“这黑心种子,巴不得老员外早死,他好霸占家产办丧事捞钱!”可碍于他是主家内亲,敢怒不敢言,只得憋着一肚子气退下。
王得禄刚走,另一个较有见识的管家王孝又进来,小心翼翼地对老安人说:“安人,员外这病,不似寻常症候,倒像是……沾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是不是请位有道行的法师来看看?”
张士芳一听,更是暴跳如雷,指着王孝骂道:“放屁!堂堂王府,岂能信这些妖邪之事!分明是你们这些奴才见不得我好,变着法儿搅和!姑母万不可听他们胡说!快将银子与我,侄儿好去办事!”
老安人本就没了主意,被张士芳连哄带吓,便取了四百两银子交给他。张士芳揣了银子,转身就走,脚步轻快,仿佛已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入自己囊中。
他刚出府门,管家王孝便悄悄尾随其后。王孝心中雪亮:“这小子定然没安好心,我岂能让你称心如意,贪墨一个铜钱,算我王孝白活!”
只见张士芳先进了后街的“天和棚铺”。王孝躲在窗外,听张士芳对掌柜说道:“李掌柜,我姑父王安士眼看不行了,我来预定丧棚。要前后搭过脊暖棚,客座要宽敞,棚壁用新细席包裹,带上等彩绘。四面开玻璃窗,要五色玻璃。天井门口搭过街楼,起脊带彩活,扎彩绸。要两班鼓乐。灵堂前要玻璃围门,扎彩牌楼,月台铺红毡。总之,一切都要最好的新材料,丧事预计办七七四十九天,连工匠酒钱一并包圆,你开个价吧。”
掌柜的拨弄算盘半晌,道:“张公子,若是别家来,少说六百两。您来办,给五百两,已是成本价了。”
张士芳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四百两定下。然后他却对掌柜的说:“这价钱我知道是底价了,但你给我开的单子上,得写八百两。”掌柜的会意,这是要虚报价格,从中贪污,便依言开了张八百两的报价单。张士芳拿了单子,得意洋洋地出来,又直奔“德义杠房”而去。
待他走远,王孝立刻走进天和棚铺,对掌柜的亮明身份,道:“掌柜的,方才张士芳所讲之棚,实为我家老员外预备。你休要瞒我,他与你议定多少银两?我家太太命我另来打听,谁家价实便用谁的。你若不说实话,这生意只怕做不成。”
掌柜的一看瞒不过,只得实话实说:“原是四百两,张公子却叫我开八百两的单子。”
王孝冷笑道:“你照样给我开一张四百两的实价单子,我回去禀明主母,这生意多半还是你的。”掌柜的无奈,只好另开了一张四百两的单子交给王孝。
王孝收了单子,又赶到德义杠房,如法炮制,得知张士芳在此预定六十四人大杠、全套崭新仪仗执事,实际议价八百两,却要求开一千六百两的单子。王孝同样逼着杠房掌柜开了实价单子。
这边张士芳办完“大事”,自觉天衣无缝,怀揣两张虚报重重的单子,志得意满地回王府向姑母“报账”去了。而他身后,王孝也握着两张实价单子,匆匆赶回,准备揭穿他的诡计。
一场忠仆斗恶戚的好戏,即将在悲痛而混乱的王府中上演。那被妖法所害、昏迷在床的王安士,性命是否堪忧?张士芳的奸谋又能得逞几时?这一切,俱待下回分解。
        董太清鼠须微捻,一双三角眼中闪烁着狡黠而阴冷的光,他压低声音,如同毒蛇吐信:“此法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只需将你姑父王安士准确的生辰八字——即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出生——打听得明明白白,交付于我。贫道自有法术,能凭此八字拘来他的魂魄,封于瓶中。魂既离体,人岂能久活?七日之内,必见功效。”
张士芳一听,心中窃喜,这在他看来确是“容易”之事,当即拍着胸脯道:“这个好办!我这就去问来!”说罢,转身便急匆匆往王员外府上赶去。
王府的众家人仆役,远远瞧见张士芳那探头探脑的身影,便已心生厌烦。管家王福对身旁的小厮王孝低声抱怨:“瞧见没?这讨债鬼又来了!不是来打秋风借钱,便是来顺手牵羊摸点东西。真是没皮没脸!”众人虽当面不敢得罪他——毕竟他是老安人的内侄,但背后无不切齿。待张士芳走近,众人只得强挤笑容,招呼一声:“张公子来了。”张士芳鼻子里“嗯”了一声,算是回答,趾高气扬地迈步便往里闯。他前脚刚过,后脚便传来压抑的咒骂声:“这缺德小子,家里准没积阴德,早晚得喂了野狗!”
张士芳径直来到内堂,正值王安士用早饭。王员外一见是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放下筷子,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又来做什么?我瞧见你,真是又气又疼。气的是你不务正业,在外胡作非为;疼的是你父母早亡,无人管教,落得如此境地。你若肯洗心革面,安分守己,我哪间铺子不能交给你打理?为你娶妻成家,亦非难事。可你……唉,真真是癞狗,扶不上墙!”这番话虽是责骂,却透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若张士芳稍有良心,也该有所触动。可他此刻满心皆是谋夺家产的恶念,哪里听得进半句?只觉絮烦。
他敷衍地“嗯啊”两声,便溜进里间去见姑母王老夫人。老安人一见是他,未等他开口便道:“你这孩子,准是又缺钱花了罢?姑母这里还有二两碎银子,你拿去好歹吃顿饭。不是姑母吝啬,实是给你多了,你又拿去胡混。”说着,便要去取银子。
张士芳忙拦住,假意道:“姑母误会了,侄儿今日并非来要钱。只是忽然想起,姑父的寿诞似乎快到了,特来问问具体日子,到时好来给姑父磕头祝寿,聊表孝心。”
老安人一听,大感意外,随即老怀大慰,拉着张士芳的手道:“难得你这孩子还有这份心,总算没白疼你一场。你姑父的生日是八月二十七日,眼下是还差些时日,难为你还惦记着。”
张士芳心中暗喜,又追问道:“却不知姑父是哪个时辰降生的?听说时辰准了,祝寿祈福才更灵验。”
老太太哪能想到这内侄包藏如此祸心?只当他忽然转了性子,懂得孝顺长辈了,便毫无防备地答道:“是午时。记得那日太阳正好,你姑父生下来时,屋里亮堂堂的。”她哪里知道,这随口一言,竟将丈夫推向了鬼门关。
张士芳牢牢记住“八月二十七日午时”这八个字,又假意关怀了姑母几句,便匆匆告辞,一溜烟跑回三清观。
“打听来了!八月二十七,午时生!”张士芳气喘吁吁地对董太清说。
老道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好!你既有二两银子,便按这个单子去将所需之物买来。”他取过一张黄纸,写下几样物事,又特别叮嘱:“顺便,务必找一枝桃木枝回来,要新鲜的。”
张士芳不敢怠慢,拿着单子到市集,将朱砂、黄表纸、香烛、无根水(雨水)、五谷杂粮等一应物品采买齐全,又特意去城外折了一根粗实的桃木枝,回来交给董太清。
董太清关起观门,取出刻刀,就着灯光,将那桃木枝削刻成一个人形。这木人虽粗糙,却也五官分明,四肢俱全。老道又取过一张黄纸,用朱砂笔将王安士的生辰八字细细写上,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塞入桃木人怀中。如此,这桃木人便成了王安士的替身。
等到夜半三更,星斗满天,万籁俱寂。董太清在观内小院中设下香案,披散头发,除去道冠,手持一柄铜钱剑,案上还放着一个三寸来高、色作黝黑的陶瓶,名为“摄魂瓶”。他点燃香烛,铺开黄表纸,画下三道诡秘的符箓。然后用剑尖挑起符纸,在烛火上焚化,口中念念有词,皆是些勾魂摄魄的邪咒。又以香菜根蘸取无根水,遍洒五谷,步罡踏斗,状若疯魔。最后,他猛吸一口气,剑指虚空,疾喝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说来也怪,一阵阴风凭空而起,绕案三匝。老道趁势将摄魂瓶口对准桃木人,只见一丝若有若无的灰气,自桃木人上飘出,倏忽间被吸入瓶内。董太清迅速用红绸布蒙住瓶口,以五色丝线紧紧缠绕,又画了一道符贴在瓶口封印,这才将瓶子小心翼翼揣入怀中,脸上露出得意的狞笑。
“张士芳,明日一早,你便去王府。务必趁王安士未起时,潜入其卧室。他若睡炕,便将这桃木人塞于褥底;若睡床,便用黄蜡悄悄粘于床板之下。如此布置,七日之内,管教他魂飞魄散!”
张士芳接过那透着邪气的桃木人,如同得了宝贝,连连答应。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张士芳便来到王府。他故意装出眼神发直、心神不属的模样,对下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径直往后院王安士的卧室闯去。他是晚辈,又常来常往,下人们虽觉诧异,倒也未加阻拦。
此时,老安人已起身,王安士却仍因“昨晚睡得迟”而昏睡不醒。张士芳进屋,假意问道:“姑父还未起身?”老安人叹道:“莫惊动他,你姑父近来为家事劳心,睡得不安稳。”张士芳口中应着,眼珠四下一扫,见是张雕花大床,心中暗喜。他趁安人不备,溜到床边,蹲下身,迅速用早已备好的黄蜡,将那桃木人牢牢粘在床板背面隐蔽之处。做完这一切,他强压心中狂喜,敷衍几句便告辞出来,回到三清观,足不出户地等了三天,静待“佳音”。
第四日一早,张士芳再入王府,刚进二门,便听见内堂传来老安人的哭泣声。他心中已有八九分把握,却仍故作惊讶,快步走进屋内,问道:“姑母,为何如此悲伤?出了何事?”
老安人一见是他,哭得更加伤心:“士芳我儿,你来得正好!你姑父自打你前日来过之后,便一病不起,至今昏迷不醒,水米不进!请了不知多少郎中来瞧,个个都摇头,说是瞧不出病因,连方子都不敢开!你兄弟王全又不在家,这可如何是好啊!”她已是六神无主。
张士芳一听,心中狂喜,面上却装出悲戚焦急之色,顿足道:“哎呀!我的姑母!您怎地还如此糊涂!姑父这分明是年纪大了,阳寿将尽,突遭大病!如今人事不省,岂非危在旦夕?咱们这样的大户人家,难道要等老人咽了气才手忙脚乱地张罗后事吗?那岂不叫人笑话!兄弟不在家,我便是至亲,此事我不管谁管?姑母,姑父的寿材可曾预备下了?”
老安人哭道:“早有预备,你姑父前些年自个儿买了两口上好的阴沉木寿材,花了三千两银子,存在城外寺庙里呢。”
张士芳忙道:“有棺材便好!可这丧事礼仪,棚、杠、幡、伞、鼓乐、执事,一样不能少,都得提前定好,否则临时哪里抓挠?姑母放心,我是您内侄,总比那些下人办事尽心,他们难免从中克扣。您快拿银子来,我这就去寻棚铺、杠房,先把大事定下,免得日后仓促,花了冤枉钱还落了不是。待兄弟回来,我也好交代。”
老安人本就心乱如麻,被张士芳这番“情真意切”又“条理分明”的话一说,竟觉得颇有道理,加之信任内侄,便颤巍巍地去开箱取银子。
正在此时,忠仆王得禄进来禀报:“太太,员外这病来得古怪,东村有位张先生,医术颇有名声,是否请来给员外瞧瞧?”
老安人尚未答话,张士芳便抢先厉声喝道:“混账东西!我姑父已病到这步田地,你们还想找些庸医来灌苦水汤子,安的什么心?不就是想借着请医抓药捞些油水吗?由不得你们胡来!快滚出去!”
王得禄被骂得狗血淋头,心中怒极,暗骂:“这黑心种子,巴不得老员外早死,他好霸占家产办丧事捞钱!”可碍于他是主家内亲,敢怒不敢言,只得憋着一肚子气退下。
王得禄刚走,另一个较有见识的管家王孝又进来,小心翼翼地对老安人说:“安人,员外这病,不似寻常症候,倒像是……沾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是不是请位有道行的法师来看看?”
张士芳一听,更是暴跳如雷,指着王孝骂道:“放屁!堂堂王府,岂能信这些妖邪之事!分明是你们这些奴才见不得我好,变着法儿搅和!姑母万不可听他们胡说!快将银子与我,侄儿好去办事!”
老安人本就没了主意,被张士芳连哄带吓,便取了四百两银子交给他。张士芳揣了银子,转身就走,脚步轻快,仿佛已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入自己囊中。
他刚出府门,管家王孝便悄悄尾随其后。王孝心中雪亮:“这小子定然没安好心,我岂能让你称心如意,贪墨一个铜钱,算我王孝白活!”
只见张士芳先进了后街的“天和棚铺”。王孝躲在窗外,听张士芳对掌柜说道:“李掌柜,我姑父王安士眼看不行了,我来预定丧棚。要前后搭过脊暖棚,客座要宽敞,棚壁用新细席包裹,带上等彩绘。四面开玻璃窗,要五色玻璃。天井门口搭过街楼,起脊带彩活,扎彩绸。要两班鼓乐。灵堂前要玻璃围门,扎彩牌楼,月台铺红毡。总之,一切都要最好的新材料,丧事预计办七七四十九天,连工匠酒钱一并包圆,你开个价吧。”
掌柜的拨弄算盘半晌,道:“张公子,若是别家来,少说六百两。您来办,给五百两,已是成本价了。”
张士芳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四百两定下。然后他却对掌柜的说:“这价钱我知道是底价了,但你给我开的单子上,得写八百两。”掌柜的会意,这是要虚报价格,从中贪污,便依言开了张八百两的报价单。张士芳拿了单子,得意洋洋地出来,又直奔“德义杠房”而去。
待他走远,王孝立刻走进天和棚铺,对掌柜的亮明身份,道:“掌柜的,方才张士芳所讲之棚,实为我家老员外预备。你休要瞒我,他与你议定多少银两?我家太太命我另来打听,谁家价实便用谁的。你若不说实话,这生意只怕做不成。”
掌柜的一看瞒不过,只得实话实说:“原是四百两,张公子却叫我开八百两的单子。”
王孝冷笑道:“你照样给我开一张四百两的实价单子,我回去禀明主母,这生意多半还是你的。”掌柜的无奈,只好另开了一张四百两的单子交给王孝。
王孝收了单子,又赶到德义杠房,如法炮制,得知张士芳在此预定六十四人大杠、全套崭新仪仗执事,实际议价八百两,却要求开一千六百两的单子。王孝同样逼着杠房掌柜开了实价单子。
这边张士芳办完“大事”,自觉天衣无缝,怀揣两张虚报重重的单子,志得意满地回王府向姑母“报账”去了。而他身后,王孝也握着两张实价单子,匆匆赶回,准备揭穿他的诡计。
一场忠仆斗恶戚的好戏,即将在悲痛而混乱的王府中上演。那被妖法所害、昏迷在床的王安士,性命是否堪忧?张士芳的奸谋又能得逞几时?这一切,俱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