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雷鸣、陈亮为暗中保护师伯王全主仆,不慎在荒山迷路,月夜之中,忽闻钟声清越,循声觅得一座名为“松阴观”的古庙,欲借宿问路。
二人行至角门,轻叩门环。只听院内脚步细碎,随即角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两个梳着双髻的小道童来。一个道童对另一个笑道:“师弟,你猜这般时辰,是谁驾临我们这清修之地?”另一个歪头想了想,道:“莫非是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陵祖师?或是东方太悦老仙翁?再不然,就是白云仙长或是野鹤真人驾到?除了这几位高人,等闲谁会上咱们这八卦山来?”
说话间,门已打开。二童见门外站着两个风尘仆仆、劲装结束的汉子,并非预想中的仙风道骨,脸上那点期待顿时化为倨傲与疑惑。先前开口的道童上下打量着雷鸣、陈亮,语气带着几分疏离:“尔等是何方来的凡夫俗子?深夜叩我山门,所为何事?”
雷鸣、陈亮虽觉这道童口气不小,但身在异乡,又有求于人,赶忙抱拳施礼,陈亮开口道:“二位仙童请了。我二人姓陈名亮,他姓雷名鸣,原是镇江府镖行中人,此番从绍兴府而回,不想在山中迷失路径,误踏宝山。万望仙童行个方便,回禀观主一声,容我二人借宿一宿,明日天亮便行,感激不尽。”
那道童又仔细瞧了瞧他们,才道:“你二人在此稍候,我进去回禀祖师爷。只是祖师爷肯不肯见你们,却不好说。”陈亮忙道:“有劳仙童费心。”
小道童转身进去,不多时复出,脸上神色稍缓,道:“祖师爷叫你们进去。”二人道了谢,随道童入内,身后角门又被轻轻关上。
一进观内,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与山外的荒凉截然不同。但见庭院宽敞,栽种着不少苍松翠竹,月华如水,洒落其间,清风过处,竹影摇曳,松涛微响,果然别有洞天,清幽异常。正中一座大殿,前有月台,月台之上,一位老道正盘膝而坐,对月吐纳。东西两侧各有配殿,规制严谨。
陈亮见此清幽景象,不禁心有所感,暗想:“人世间争名逐利,奔波劳碌,犹如大梦一场。反不如跳出红尘,在此等仙境参玄悟道,何等自在逍遥。”他正思忖间,引路道童已用手一指月台上的老道,低声道:“那便是本观祖师爷。”
雷鸣、陈亮紧走几步,来到月台之下,借月光仔细观瞧。只见这位老道,白发如银,胜似三冬雪,长须飘洒,赛过九秋霜,面如古月,目若朗星,身穿一袭古铜色道袍,白袜云履,真是仙风道骨,气度超凡。二人心中肃然起敬,知是遇到了有道高人,连忙躬身下拜,道:“弟子雷鸣、陈亮,参见祖师爷。深夜打扰,还望祖师爷恕罪。”
那老道缓缓睁开双眼,口诵一声“无量寿佛”,声音清越平和,道:“二位远来是客,何罪之有?请随我到鹤轩一叙。”说罢,起身下了月台,引二人走向东配殿。小道童抢先一步打起帘子。
三人进入殿中,只见屋内灯烛明亮,陈设映入眼帘,雷鸣、陈亮不由得心中一震,交换了一个惊疑的眼神。陈亮更是暗吸一口凉气,心道:“这老道究竟是何方神圣?看这屋中气象,非妖即怪,非鬼即狐,断非凡俗之人!”为何如此想?只因这屋内的摆设实在过于惊人:各式盆景、古玩玉器,琳琅满目,竟多是珊瑚、玛瑙、碧犀、翡翠等物,无一不是世所罕见的珍品,价值连城,许多东西雷鸣、陈亮连见都未曾见过。陈亮忍不住问道:“仙长,恕弟子冒昧,此处究竟是人间仙境,还是天上宫阙?”
老道闻言,哈哈一笑,道:“小居士说笑了,此间自然是人间,哪里来的天堂。”
列位看官,此老道究竟是何来历?书中交代,这位老道原本姓鲁,名修真,道号坎离真人。他本是前朝一位显赫的国公,只因看破红尘俗世,才弃了富贵,出家做了道士。他精通风水地理,选中这八卦山,动用昔日积累的人情和部分资财,修建了这座松阴观。此山名为八卦山,山势奇特,暗合阴阳八卦之理,一半是天成,一半是依势人工修筑,道路错综复杂,犹如迷宫,寻常人若无引导,进得来却难出去。鲁修真在此修行多年,将昔日府中心爱的珍藏大多移来观中,一来点缀居所,二来亦可怡情养性。他道法精深,素不与俗世往来,交往的多是方外清高之士。故而雷鸣、陈亮见了他屋中陈设,才会那般诧异。
鲁修真请二人坐下,和颜悦色地问道:“还未请教二位居士尊姓大名?”
雷鸣、陈亮各自通报了姓名,陈亮道:“我二人以走镖为生,不知仙长上下如何称呼?”
老道说:“山人姓鲁,双名修真,道号坎离。二位今日与山人相遇,即是有缘。看二位风尘仆仆,想必尚未用饭吧?山观中备有素斋,二位不必客气。”
陈亮见这鲁修真言语诚恳,态度谦和,不似奸恶之徒,加之腹中确实饥饿,便不再推辞,道:“祖师爷慈悲,我二人确实尚未用餐,那就叨扰了。”
鲁修真点头,即吩咐道童备酒饭。童子答应一声,手脚麻利地擦抹桌案,摆上杯盘碗筷。雷鸣、陈亮见所用瓷器皆极精美,上有“松阴观”字样,似是定制之物,素菜果品也都十分精致,心中更是感激,也愈发觉得这老道深不可测。二人落座,鲁修真在主位相陪,童子斟上素酒,三人便对酌起来。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鲁修真谈吐清雅,见识广博,所言多是修身养性、出世离尘之理,令雷鸣、陈亮心生敬意,暗忖:“此番真是遇到了世外高人。”心中也暗自打算,临走时定要多留些香资,不能白白受此厚待。
正当宾主交谈甚欢之际,忽听外面又传来叩门之声,甚是急促。鲁修真微微蹙眉,吩咐童子:“去看看,是何人叫门。”
道童应声出去。片刻之后,领进两个人来。雷鸣、陈亮在屋内听得脚步声,抬头隔着窗棂一眼望去,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你道来者是谁?正是那曾在白水湖与师父济公为敌的神童子褚道缘和鸳鸯道张道陵!
原来这二人自白水湖败于济公之手,被济公以五行挪移大法戏弄一番后,一直怀恨在心。他们自知不是济公对手,便想请更厉害的人物出山,这便想到了在八卦山清修的师叔祖坎离真人鲁修真,于是连夜赶来,欲搬弄是非,请鲁修真下山对付济公。
方才小道童开门,见是他二人,便问:“二位师兄深夜来此,有何要事?”
褚道缘忙道:“小师兄有礼!我二人有紧要之事需面禀祖师爷,烦请通传一声。”
小道童说:“祖师爷正在殿内会客呢。”
褚道缘问:“是何方宾客?”
小道童答:“一位姓雷,一位姓陈,说是镇江府的镖师。”
褚道缘与张道陵对视一眼,心中暗惊,褚道缘立刻装出一副焦急模样,对小道童说:“小师兄,你有所不知!我二人此番前来,正是为了一桩大事。如今尘世上出了个济颠和尚,专兴佛门三宝,欲灭我道门三清,嚣张至极!如今殿内那姓雷和姓陈的,正是那济颠和尚的徒弟!此二人乃是江洋大盗,此刻前来,定然没安好心,必是那济颠指使,知晓祖师爷观中多奇珍异宝,前来踩点行窃!小师兄,你快快进去回禀,千万不能让这两人走脱了!”
小道童被他一番话说得将信将疑,转身入内禀报。鲁修真问:“门外是何人?”
小道童道:“是褚道缘和张道陵两位师兄。”
雷鸣、陈亮一听,心知不妙,这二人与师父有隙,此刻前来,必定搬弄是非。陈亮忙对鲁修真道:“祖师爷,来的既是您的门下,我二人在此恐有不便,还是暂且回避为好。”
鲁修真略一沉吟,道:“也好。你二人若不愿见他们,可先到里间暂避。”说着指了指东配殿内的南里间。
雷鸣、陈亮称谢,赶紧躲进南里间。鲁修真这才对道童说:“叫他们进来吧。”
道童出去,将褚道缘、张道陵引入殿中。二人一见鲁修真,立刻跪倒行礼,口称:“弟子褚道缘、张道陵,参见祖师爷!”
鲁修真面色平静,问道:“你二人不在自己洞府清修,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褚道缘抢先道:“启禀祖师爷,弟子二人特来报信!如今尘世出了一个济颠僧,大肆宣扬佛门,诋毁我道门,说什么三清教下无人,尽是披毛带角之徒,公然与我教为敌。恳请祖师爷大发慈悲,下山擒拿此獠,为我三清教正名扬威!”
鲁修真听罢,捻须道:“哦?我却听闻那济颠僧乃是一位得道的神僧,行事虽看似疯癫,实则暗含禅机,岂会无故口出狂言,诋毁三清?只怕是你二人在外生事,吃了亏,便来我面前搬弄是非吧?”
褚道缘磕头道:“弟子万万不敢欺瞒祖师爷!此事千真万确,那济颠僧着实可恶!求祖师爷明鉴!”张道陵也在一旁连连附和。
鲁修真沉吟道:“即便如你二人所言,那济颠僧现在何处?你等为何不将他拿来见我,当面对质?”
褚道缘苦着脸道:“祖师爷明鉴,那济颠僧神通广大,我二人实非其敌手。不过……”他话锋一转,道:“方才听小师兄说,观中来了两个镇江府的镖客,一姓雷,一姓陈?”
鲁修真道:“不错,他二人此刻正在观中。”
褚道缘立刻道:“祖师爷!您切莫被此二人蒙蔽!他们正是那济颠僧的徒弟!此番前来,定是受了济颠指使,窥探祖师爷宝观中的珍藏!此二人在江湖上乃是着名的飞贼,祖师爷万万不可放他们离去!”
鲁修真闻言,面色微沉,道:“我观那二人,虽为武人,却似有豪侠之气,不似奸猾之辈。况且他们此刻并未离去,仍在观中。”
褚道缘急道:“祖师爷若不信弟子之言,何不搜检他们随身之物?若他们真是寻常镖客,随身至多带些防身兵刃。但他们若是济颠派来的奸细,必有夜行衣靠、飞抓百链索等作案之物!祖师爷一搜便知!若他们身上没有这些物件,弟子甘受祖师爷任何责罚!”
张道陵也道:“正是!请祖师爷明察!”
鲁修真虽觉褚道缘二人言行有些可疑,但听他言之凿凿,又涉及观中安危,心想:“搜检一下,若无疑点,正好澄清,也可严惩这两个搬弄是非的孽障;若真有可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毕竟在此清修多年,与世隔绝,对江湖险恶知之不多,加之珍爱观中收藏,不免起了疑心。
想到这里,鲁修真站起身,对褚道缘、张道陵道:“既如此,我便随你二人去看看。若他二人身上并无夜行衣靠,你二人今日休想轻易离开我这松阴观!”
褚道缘、张道陵心中暗喜,连声道:“全凭祖师爷裁断!”
当下,鲁修真便领着褚道缘、张道陵,迈步走向雷鸣、陈亮暂避的南里间。一场无妄之灾,眼看就要降临到雷鸣、陈亮头上。他二人身上,是否真的带有夜行衣靠?那褚道缘又如何能未卜先知?鲁修真见此情形,又会如何处置?这一切,俱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这正是:闭门观中坐,祸从恶徒来。欲知雷鸣、陈亮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二人行至角门,轻叩门环。只听院内脚步细碎,随即角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两个梳着双髻的小道童来。一个道童对另一个笑道:“师弟,你猜这般时辰,是谁驾临我们这清修之地?”另一个歪头想了想,道:“莫非是云霞观的紫霞真人李涵陵祖师?或是东方太悦老仙翁?再不然,就是白云仙长或是野鹤真人驾到?除了这几位高人,等闲谁会上咱们这八卦山来?”
说话间,门已打开。二童见门外站着两个风尘仆仆、劲装结束的汉子,并非预想中的仙风道骨,脸上那点期待顿时化为倨傲与疑惑。先前开口的道童上下打量着雷鸣、陈亮,语气带着几分疏离:“尔等是何方来的凡夫俗子?深夜叩我山门,所为何事?”
雷鸣、陈亮虽觉这道童口气不小,但身在异乡,又有求于人,赶忙抱拳施礼,陈亮开口道:“二位仙童请了。我二人姓陈名亮,他姓雷名鸣,原是镇江府镖行中人,此番从绍兴府而回,不想在山中迷失路径,误踏宝山。万望仙童行个方便,回禀观主一声,容我二人借宿一宿,明日天亮便行,感激不尽。”
那道童又仔细瞧了瞧他们,才道:“你二人在此稍候,我进去回禀祖师爷。只是祖师爷肯不肯见你们,却不好说。”陈亮忙道:“有劳仙童费心。”
小道童转身进去,不多时复出,脸上神色稍缓,道:“祖师爷叫你们进去。”二人道了谢,随道童入内,身后角门又被轻轻关上。
一进观内,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与山外的荒凉截然不同。但见庭院宽敞,栽种着不少苍松翠竹,月华如水,洒落其间,清风过处,竹影摇曳,松涛微响,果然别有洞天,清幽异常。正中一座大殿,前有月台,月台之上,一位老道正盘膝而坐,对月吐纳。东西两侧各有配殿,规制严谨。
陈亮见此清幽景象,不禁心有所感,暗想:“人世间争名逐利,奔波劳碌,犹如大梦一场。反不如跳出红尘,在此等仙境参玄悟道,何等自在逍遥。”他正思忖间,引路道童已用手一指月台上的老道,低声道:“那便是本观祖师爷。”
雷鸣、陈亮紧走几步,来到月台之下,借月光仔细观瞧。只见这位老道,白发如银,胜似三冬雪,长须飘洒,赛过九秋霜,面如古月,目若朗星,身穿一袭古铜色道袍,白袜云履,真是仙风道骨,气度超凡。二人心中肃然起敬,知是遇到了有道高人,连忙躬身下拜,道:“弟子雷鸣、陈亮,参见祖师爷。深夜打扰,还望祖师爷恕罪。”
那老道缓缓睁开双眼,口诵一声“无量寿佛”,声音清越平和,道:“二位远来是客,何罪之有?请随我到鹤轩一叙。”说罢,起身下了月台,引二人走向东配殿。小道童抢先一步打起帘子。
三人进入殿中,只见屋内灯烛明亮,陈设映入眼帘,雷鸣、陈亮不由得心中一震,交换了一个惊疑的眼神。陈亮更是暗吸一口凉气,心道:“这老道究竟是何方神圣?看这屋中气象,非妖即怪,非鬼即狐,断非凡俗之人!”为何如此想?只因这屋内的摆设实在过于惊人:各式盆景、古玩玉器,琳琅满目,竟多是珊瑚、玛瑙、碧犀、翡翠等物,无一不是世所罕见的珍品,价值连城,许多东西雷鸣、陈亮连见都未曾见过。陈亮忍不住问道:“仙长,恕弟子冒昧,此处究竟是人间仙境,还是天上宫阙?”
老道闻言,哈哈一笑,道:“小居士说笑了,此间自然是人间,哪里来的天堂。”
列位看官,此老道究竟是何来历?书中交代,这位老道原本姓鲁,名修真,道号坎离真人。他本是前朝一位显赫的国公,只因看破红尘俗世,才弃了富贵,出家做了道士。他精通风水地理,选中这八卦山,动用昔日积累的人情和部分资财,修建了这座松阴观。此山名为八卦山,山势奇特,暗合阴阳八卦之理,一半是天成,一半是依势人工修筑,道路错综复杂,犹如迷宫,寻常人若无引导,进得来却难出去。鲁修真在此修行多年,将昔日府中心爱的珍藏大多移来观中,一来点缀居所,二来亦可怡情养性。他道法精深,素不与俗世往来,交往的多是方外清高之士。故而雷鸣、陈亮见了他屋中陈设,才会那般诧异。
鲁修真请二人坐下,和颜悦色地问道:“还未请教二位居士尊姓大名?”
雷鸣、陈亮各自通报了姓名,陈亮道:“我二人以走镖为生,不知仙长上下如何称呼?”
老道说:“山人姓鲁,双名修真,道号坎离。二位今日与山人相遇,即是有缘。看二位风尘仆仆,想必尚未用饭吧?山观中备有素斋,二位不必客气。”
陈亮见这鲁修真言语诚恳,态度谦和,不似奸恶之徒,加之腹中确实饥饿,便不再推辞,道:“祖师爷慈悲,我二人确实尚未用餐,那就叨扰了。”
鲁修真点头,即吩咐道童备酒饭。童子答应一声,手脚麻利地擦抹桌案,摆上杯盘碗筷。雷鸣、陈亮见所用瓷器皆极精美,上有“松阴观”字样,似是定制之物,素菜果品也都十分精致,心中更是感激,也愈发觉得这老道深不可测。二人落座,鲁修真在主位相陪,童子斟上素酒,三人便对酌起来。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鲁修真谈吐清雅,见识广博,所言多是修身养性、出世离尘之理,令雷鸣、陈亮心生敬意,暗忖:“此番真是遇到了世外高人。”心中也暗自打算,临走时定要多留些香资,不能白白受此厚待。
正当宾主交谈甚欢之际,忽听外面又传来叩门之声,甚是急促。鲁修真微微蹙眉,吩咐童子:“去看看,是何人叫门。”
道童应声出去。片刻之后,领进两个人来。雷鸣、陈亮在屋内听得脚步声,抬头隔着窗棂一眼望去,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你道来者是谁?正是那曾在白水湖与师父济公为敌的神童子褚道缘和鸳鸯道张道陵!
原来这二人自白水湖败于济公之手,被济公以五行挪移大法戏弄一番后,一直怀恨在心。他们自知不是济公对手,便想请更厉害的人物出山,这便想到了在八卦山清修的师叔祖坎离真人鲁修真,于是连夜赶来,欲搬弄是非,请鲁修真下山对付济公。
方才小道童开门,见是他二人,便问:“二位师兄深夜来此,有何要事?”
褚道缘忙道:“小师兄有礼!我二人有紧要之事需面禀祖师爷,烦请通传一声。”
小道童说:“祖师爷正在殿内会客呢。”
褚道缘问:“是何方宾客?”
小道童答:“一位姓雷,一位姓陈,说是镇江府的镖师。”
褚道缘与张道陵对视一眼,心中暗惊,褚道缘立刻装出一副焦急模样,对小道童说:“小师兄,你有所不知!我二人此番前来,正是为了一桩大事。如今尘世上出了个济颠和尚,专兴佛门三宝,欲灭我道门三清,嚣张至极!如今殿内那姓雷和姓陈的,正是那济颠和尚的徒弟!此二人乃是江洋大盗,此刻前来,定然没安好心,必是那济颠指使,知晓祖师爷观中多奇珍异宝,前来踩点行窃!小师兄,你快快进去回禀,千万不能让这两人走脱了!”
小道童被他一番话说得将信将疑,转身入内禀报。鲁修真问:“门外是何人?”
小道童道:“是褚道缘和张道陵两位师兄。”
雷鸣、陈亮一听,心知不妙,这二人与师父有隙,此刻前来,必定搬弄是非。陈亮忙对鲁修真道:“祖师爷,来的既是您的门下,我二人在此恐有不便,还是暂且回避为好。”
鲁修真略一沉吟,道:“也好。你二人若不愿见他们,可先到里间暂避。”说着指了指东配殿内的南里间。
雷鸣、陈亮称谢,赶紧躲进南里间。鲁修真这才对道童说:“叫他们进来吧。”
道童出去,将褚道缘、张道陵引入殿中。二人一见鲁修真,立刻跪倒行礼,口称:“弟子褚道缘、张道陵,参见祖师爷!”
鲁修真面色平静,问道:“你二人不在自己洞府清修,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褚道缘抢先道:“启禀祖师爷,弟子二人特来报信!如今尘世出了一个济颠僧,大肆宣扬佛门,诋毁我道门,说什么三清教下无人,尽是披毛带角之徒,公然与我教为敌。恳请祖师爷大发慈悲,下山擒拿此獠,为我三清教正名扬威!”
鲁修真听罢,捻须道:“哦?我却听闻那济颠僧乃是一位得道的神僧,行事虽看似疯癫,实则暗含禅机,岂会无故口出狂言,诋毁三清?只怕是你二人在外生事,吃了亏,便来我面前搬弄是非吧?”
褚道缘磕头道:“弟子万万不敢欺瞒祖师爷!此事千真万确,那济颠僧着实可恶!求祖师爷明鉴!”张道陵也在一旁连连附和。
鲁修真沉吟道:“即便如你二人所言,那济颠僧现在何处?你等为何不将他拿来见我,当面对质?”
褚道缘苦着脸道:“祖师爷明鉴,那济颠僧神通广大,我二人实非其敌手。不过……”他话锋一转,道:“方才听小师兄说,观中来了两个镇江府的镖客,一姓雷,一姓陈?”
鲁修真道:“不错,他二人此刻正在观中。”
褚道缘立刻道:“祖师爷!您切莫被此二人蒙蔽!他们正是那济颠僧的徒弟!此番前来,定是受了济颠指使,窥探祖师爷宝观中的珍藏!此二人在江湖上乃是着名的飞贼,祖师爷万万不可放他们离去!”
鲁修真闻言,面色微沉,道:“我观那二人,虽为武人,却似有豪侠之气,不似奸猾之辈。况且他们此刻并未离去,仍在观中。”
褚道缘急道:“祖师爷若不信弟子之言,何不搜检他们随身之物?若他们真是寻常镖客,随身至多带些防身兵刃。但他们若是济颠派来的奸细,必有夜行衣靠、飞抓百链索等作案之物!祖师爷一搜便知!若他们身上没有这些物件,弟子甘受祖师爷任何责罚!”
张道陵也道:“正是!请祖师爷明察!”
鲁修真虽觉褚道缘二人言行有些可疑,但听他言之凿凿,又涉及观中安危,心想:“搜检一下,若无疑点,正好澄清,也可严惩这两个搬弄是非的孽障;若真有可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毕竟在此清修多年,与世隔绝,对江湖险恶知之不多,加之珍爱观中收藏,不免起了疑心。
想到这里,鲁修真站起身,对褚道缘、张道陵道:“既如此,我便随你二人去看看。若他二人身上并无夜行衣靠,你二人今日休想轻易离开我这松阴观!”
褚道缘、张道陵心中暗喜,连声道:“全凭祖师爷裁断!”
当下,鲁修真便领着褚道缘、张道陵,迈步走向雷鸣、陈亮暂避的南里间。一场无妄之灾,眼看就要降临到雷鸣、陈亮头上。他二人身上,是否真的带有夜行衣靠?那褚道缘又如何能未卜先知?鲁修真见此情形,又会如何处置?这一切,俱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这正是:闭门观中坐,祸从恶徒来。欲知雷鸣、陈亮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