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挂在竹笺上,叶不凡端着拌好的米汤米糠蹲在鸭圈前,十几只嫩黄的小鸭就“嘎嘎”叫着围上来,扁扁的嘴巴在木盆里啄得飞快,溅起的米汤星子沾在叶不凡的裤脚上。它们才养了半个月,绒毛已经从纯黄变成了带点灰褐的杂色,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像团滚动的小绒球。
“慢点儿吃,没人跟你们抢。”叶不凡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最胖的那只小鸭的背,它抖了抖毛,歪着头看我,喉咙里发出细弱的“呷呷”声。爷爷站在屋檐下编竹篮,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别总逗它们,喂完了去把鸭圈的草垫换换,昨晚下了点小雨,潮得很。”
叶不凡应着声,刚把新晒过的干草铺进鸭圈,叶月英就拎着根竹棍跑来。“叶不凡,喂完鸭没?跟我去河塘边打石榴!”她的竹棍顶端绑着个铁钩,是上次摘杨桃时爷爷帮她做的。
“刚喂完,”叶不凡拍了拍手上的米糠,“你咋不去找许柔柔?她上次说她家后院的杨桃甜。”话一出口叶不凡就顿住了——许柔柔家离得远,隔着几个村子,走路得大半个时辰,不像叶月英,路过两间屋就到叶不凡家。
叶月英的铁钩在手里转了个圈,踢了踢脚边的小石子:“忘了?她前儿来信说,她娘让她学做酱菜呢,这阵子怕是没空。”
上个月成绩公布后没几天,许柔柔就跟着她娘去了她外婆家帮忙,临走前特意来尚武堂找我们,红着眼圈说:“外婆家的酱菜坊忙不过来,我得去搭把手,要过阵子才能回来。”她给叶不凡和叶月英各塞了个布包,给叶不凡的是她画的《暑假趣事图》,上面歪歪扭扭画着我们三个在教室复习的样子,给叶月英的是一小袋芝麻糖,说是她娘新做的。
叶不凡摸着小坛子,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以前暑假三个总黏在一起,要么在尚武堂练功,要么去河塘摸鱼,现在许柔柔不在,连蝉鸣都好像少了几分热闹。
“要不,咱们这周末去看她?”叶月英突然拍了下手,竹棍在地上敲得“笃笃”响,“我问过我娘,说走大路三个时辰才到,爷爷怕安全事故,不让去。
这时,听见爷爷在屋里喊:“不凡!把这筐鸡蛋给前村李婶送去,她昨儿托我留的。”叶不凡应着跑进屋,爷爷把装着十几个鸡鸭蛋的竹筐递给他:“路上小心,别把蛋晃破了。对了,下午去割点嫩草,小鸭爱吃带露水的青草。”
送完鸡蛋回来,叶月英还蹲在鸭圈边,正用竹棍逗小鸭玩,竹棍一伸,小鸭们就“呼啦啦”散开,她一收棍,又追着棍头跑。“你看这只最胖的,跟你一样贪吃。”她指着早上叶不凡碰过的那只小鸭,“跑起来笨乎乎的,像你练‘蛇缠臂’时被我缠住的样子。”
叶不凡抢过她的竹棍:“明明像你吃芝麻糖时的样子,嘴不停。”正说着,奶奶端着簸箕出来晒米豆,看见两人逗鸭,笑着说:“这小鸭养得精神,过阵子就能下蛋了。对了,柔柔那丫头离得远,比多屋村还要远很多,路上不安全,天热路不好走,你们可别乱跑去找她。”
叶月英吐了吐舌头,没敢反驳。下午叶不凡去田埂上割青草,刚割了半筐,就看见叶月英举着个信封跑过来,额上全是汗:“许柔柔的信!刚邮差送到村头小卖部的!”
叶不凡赶紧擦了擦手接过来,信封上画着只叼着信纸的小鸟,拆开一看,里面除了信纸,还有片压平的石榴叶。许柔柔在信里说,她学会了做甜酱黄瓜,还说外婆家的石榴熟了大半,等回来给我们带几个;信末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我每天都在想你们一起复习的日子,小鸭长大了吗?是不是更胖了?”
“她问小鸭呢。”叶不凡指着信上的问句,心里暖烘烘的。叶月英凑过来看,突然一拍大腿:“有了!咱们给她回信,把小鸭的样子画下来!你不是会画几笔吗?就画它们抢食的样子,再说说你喂它们时的趣事。”
两人蹲在地上,就着树荫写回信。叶不凡用铅笔在信纸背面画小鸭,画得歪歪扭扭,叶月英在旁边添了几笔,给最胖的那只画了个圆滚滚的肚子,说:“这样才像你,吃啥都抢头份。”叶不凡在信里写:“小鸭现在会跟着跑了,我走到哪它们跟到哪,爷爷说它们把我当娘了;叶月英总用竹棍逗它们,说在练‘鹰爪功’抓活物……”
叶月英抢过信纸,在末尾加了句:“等你回来,我们用小鸭下的蛋做茶叶蛋,叶不凡说要给你留最大的那颗!”
两人去到乡里把信投到邮筒时,夕阳正把云彩染成金红色。叶月英望着邮筒,突然说:“其实离得远也挺好,写信的时候,就像把话包在信封里,让风捎给她,比天天见面还有意思。”
叶不凡看着邮筒上的红漆,觉得她说得有点道理。就像小鸭会慢慢长大,我们的脚印也会沿着田埂、小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但那些藏在信里的牵挂。
回到家时,小鸭们已经钻进鸭圈挤成一团,最胖的那只正把脑袋埋在同伴的绒毛里打盹。叶不凡往食盆里添了新的米糠,晚风穿过竹笺,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小鸭们“呷呷”叫了两声,像是在应和。
        “慢点儿吃,没人跟你们抢。”叶不凡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最胖的那只小鸭的背,它抖了抖毛,歪着头看我,喉咙里发出细弱的“呷呷”声。爷爷站在屋檐下编竹篮,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别总逗它们,喂完了去把鸭圈的草垫换换,昨晚下了点小雨,潮得很。”
叶不凡应着声,刚把新晒过的干草铺进鸭圈,叶月英就拎着根竹棍跑来。“叶不凡,喂完鸭没?跟我去河塘边打石榴!”她的竹棍顶端绑着个铁钩,是上次摘杨桃时爷爷帮她做的。
“刚喂完,”叶不凡拍了拍手上的米糠,“你咋不去找许柔柔?她上次说她家后院的杨桃甜。”话一出口叶不凡就顿住了——许柔柔家离得远,隔着几个村子,走路得大半个时辰,不像叶月英,路过两间屋就到叶不凡家。
叶月英的铁钩在手里转了个圈,踢了踢脚边的小石子:“忘了?她前儿来信说,她娘让她学做酱菜呢,这阵子怕是没空。”
上个月成绩公布后没几天,许柔柔就跟着她娘去了她外婆家帮忙,临走前特意来尚武堂找我们,红着眼圈说:“外婆家的酱菜坊忙不过来,我得去搭把手,要过阵子才能回来。”她给叶不凡和叶月英各塞了个布包,给叶不凡的是她画的《暑假趣事图》,上面歪歪扭扭画着我们三个在教室复习的样子,给叶月英的是一小袋芝麻糖,说是她娘新做的。
叶不凡摸着小坛子,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以前暑假三个总黏在一起,要么在尚武堂练功,要么去河塘摸鱼,现在许柔柔不在,连蝉鸣都好像少了几分热闹。
“要不,咱们这周末去看她?”叶月英突然拍了下手,竹棍在地上敲得“笃笃”响,“我问过我娘,说走大路三个时辰才到,爷爷怕安全事故,不让去。
这时,听见爷爷在屋里喊:“不凡!把这筐鸡蛋给前村李婶送去,她昨儿托我留的。”叶不凡应着跑进屋,爷爷把装着十几个鸡鸭蛋的竹筐递给他:“路上小心,别把蛋晃破了。对了,下午去割点嫩草,小鸭爱吃带露水的青草。”
送完鸡蛋回来,叶月英还蹲在鸭圈边,正用竹棍逗小鸭玩,竹棍一伸,小鸭们就“呼啦啦”散开,她一收棍,又追着棍头跑。“你看这只最胖的,跟你一样贪吃。”她指着早上叶不凡碰过的那只小鸭,“跑起来笨乎乎的,像你练‘蛇缠臂’时被我缠住的样子。”
叶不凡抢过她的竹棍:“明明像你吃芝麻糖时的样子,嘴不停。”正说着,奶奶端着簸箕出来晒米豆,看见两人逗鸭,笑着说:“这小鸭养得精神,过阵子就能下蛋了。对了,柔柔那丫头离得远,比多屋村还要远很多,路上不安全,天热路不好走,你们可别乱跑去找她。”
叶月英吐了吐舌头,没敢反驳。下午叶不凡去田埂上割青草,刚割了半筐,就看见叶月英举着个信封跑过来,额上全是汗:“许柔柔的信!刚邮差送到村头小卖部的!”
叶不凡赶紧擦了擦手接过来,信封上画着只叼着信纸的小鸟,拆开一看,里面除了信纸,还有片压平的石榴叶。许柔柔在信里说,她学会了做甜酱黄瓜,还说外婆家的石榴熟了大半,等回来给我们带几个;信末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我每天都在想你们一起复习的日子,小鸭长大了吗?是不是更胖了?”
“她问小鸭呢。”叶不凡指着信上的问句,心里暖烘烘的。叶月英凑过来看,突然一拍大腿:“有了!咱们给她回信,把小鸭的样子画下来!你不是会画几笔吗?就画它们抢食的样子,再说说你喂它们时的趣事。”
两人蹲在地上,就着树荫写回信。叶不凡用铅笔在信纸背面画小鸭,画得歪歪扭扭,叶月英在旁边添了几笔,给最胖的那只画了个圆滚滚的肚子,说:“这样才像你,吃啥都抢头份。”叶不凡在信里写:“小鸭现在会跟着跑了,我走到哪它们跟到哪,爷爷说它们把我当娘了;叶月英总用竹棍逗它们,说在练‘鹰爪功’抓活物……”
叶月英抢过信纸,在末尾加了句:“等你回来,我们用小鸭下的蛋做茶叶蛋,叶不凡说要给你留最大的那颗!”
两人去到乡里把信投到邮筒时,夕阳正把云彩染成金红色。叶月英望着邮筒,突然说:“其实离得远也挺好,写信的时候,就像把话包在信封里,让风捎给她,比天天见面还有意思。”
叶不凡看着邮筒上的红漆,觉得她说得有点道理。就像小鸭会慢慢长大,我们的脚印也会沿着田埂、小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但那些藏在信里的牵挂。
回到家时,小鸭们已经钻进鸭圈挤成一团,最胖的那只正把脑袋埋在同伴的绒毛里打盹。叶不凡往食盆里添了新的米糠,晚风穿过竹笺,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小鸭们“呷呷”叫了两声,像是在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