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刚过,乡校的院子里结了层薄霜,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教室里却暖融融的,同学们呼出的白气在窗纸上凝成小水珠,像田埂上清晨的露水。期末考试的铃声响前,每个人都在低头翻看课本,铅笔在草稿纸上“沙沙”划过,像在给即将成熟的“知识谷穗”做最后的梳理。
叶不凡坐在座位上,手指轻轻摩挲着语文课本的蓝布书皮,书皮边角已经被磨得发亮。想起王瑶瑶老师上次的批评,想起爷爷说的“稻穗成熟要弯腰”,叶不凡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紧张压下去。这学期后半段,叶不凡改掉了骄傲的毛病,上课眼睛跟着老师转,像拾稻穗时紧盯田埂;做题时反复检查,像分谷时叶材大爹核对秤星;同学问问题,叶不凡耐心讲解,像李文帮叶不凡纠正错题那样认真。
“叮铃铃——”考试铃声穿透霜雾,像晒谷场开秤时的铃铛声。监考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来,试卷纸的油墨香混着窗外的寒气飘进鼻腔,让人精神一振。语文考试开始了,叶不凡先把姓名、班级写端正,像奶奶教的“做事先把根基扎牢”。看拼音写词语里有“稻穗”“勤劳”,这两个字叶不凡写得格外用心,笔画匀称,就像在田字格里种了两株挺拔的稻禾。
阅读理解考的是《秋收》,讲一个孩子帮家里拾稻穗的故事。读着文字,叶不凡眼前浮现出晒谷场的金黄、爷爷的旱烟袋、奶奶数麻袋的样子,答题时心里暖暖的,笔尖都带着笑意。作文题是《我的收获》,叶不凡没写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写了拾稻穗时明白的“粒粒皆辛苦”,写了王老师批评叶不凡时懂得的“骄傲使人落后”,写了和李文一起演算数学题时体会的“互助才温暖”,笔尖在纸上流淌,像谷粒落进麻袋那样顺畅。
最后检查时,叶不凡发现“穗”字右边的“惠”少写了一点,赶紧补上,心里后怕:差点就像分谷时漏算了工分,多亏了王老师教的“细心比速度重要”。交卷时,手心微微出汗,但心里踏实,像拾满了谷穗的麻袋,沉甸甸的有分量。
下午考数学,叶不凡更是不敢马虎。拿到试卷先从头到尾看一遍,把难题做上记号,像种地时先规划好田垄。前面的计算题叶不凡算两遍,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像叶材大爹用算盘再核一遍账目。遇到复合应用题,叶不凡先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把“每亩产稻多少斤”“多少人几天能割完”这些条件标清楚,就像拾稻穗时把饱满的和空壳的分开。
最后一道附加题最难:“村里修水渠,第一天修了2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5米,剩下的比前两天修的总和还多10米,水渠全长多少米?”叶不凡想起王老师讲的“分步走,不慌张”,先算第二天修了25米,再算前两天总和45米,剩下的就是45 10=55米,全长20 25 55=100米。算完又检查三遍,确认没错才放下笔,这时监考老师正好说“还有十分钟”,叶不凡长长舒了口气,像收完最后一垄稻子的农夫,心里又累又甜。
考完试的几天,教室里弥漫着既期待又忐忑的气氛。叶碧芬总拉着叶不凡猜分数:“不凡哥,你肯定考第一!叶不凡作文写的是拾稻穗,不知道老师会不会
        叶不凡坐在座位上,手指轻轻摩挲着语文课本的蓝布书皮,书皮边角已经被磨得发亮。想起王瑶瑶老师上次的批评,想起爷爷说的“稻穗成熟要弯腰”,叶不凡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紧张压下去。这学期后半段,叶不凡改掉了骄傲的毛病,上课眼睛跟着老师转,像拾稻穗时紧盯田埂;做题时反复检查,像分谷时叶材大爹核对秤星;同学问问题,叶不凡耐心讲解,像李文帮叶不凡纠正错题那样认真。
“叮铃铃——”考试铃声穿透霜雾,像晒谷场开秤时的铃铛声。监考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来,试卷纸的油墨香混着窗外的寒气飘进鼻腔,让人精神一振。语文考试开始了,叶不凡先把姓名、班级写端正,像奶奶教的“做事先把根基扎牢”。看拼音写词语里有“稻穗”“勤劳”,这两个字叶不凡写得格外用心,笔画匀称,就像在田字格里种了两株挺拔的稻禾。
阅读理解考的是《秋收》,讲一个孩子帮家里拾稻穗的故事。读着文字,叶不凡眼前浮现出晒谷场的金黄、爷爷的旱烟袋、奶奶数麻袋的样子,答题时心里暖暖的,笔尖都带着笑意。作文题是《我的收获》,叶不凡没写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写了拾稻穗时明白的“粒粒皆辛苦”,写了王老师批评叶不凡时懂得的“骄傲使人落后”,写了和李文一起演算数学题时体会的“互助才温暖”,笔尖在纸上流淌,像谷粒落进麻袋那样顺畅。
最后检查时,叶不凡发现“穗”字右边的“惠”少写了一点,赶紧补上,心里后怕:差点就像分谷时漏算了工分,多亏了王老师教的“细心比速度重要”。交卷时,手心微微出汗,但心里踏实,像拾满了谷穗的麻袋,沉甸甸的有分量。
下午考数学,叶不凡更是不敢马虎。拿到试卷先从头到尾看一遍,把难题做上记号,像种地时先规划好田垄。前面的计算题叶不凡算两遍,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像叶材大爹用算盘再核一遍账目。遇到复合应用题,叶不凡先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把“每亩产稻多少斤”“多少人几天能割完”这些条件标清楚,就像拾稻穗时把饱满的和空壳的分开。
最后一道附加题最难:“村里修水渠,第一天修了2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5米,剩下的比前两天修的总和还多10米,水渠全长多少米?”叶不凡想起王老师讲的“分步走,不慌张”,先算第二天修了25米,再算前两天总和45米,剩下的就是45 10=55米,全长20 25 55=100米。算完又检查三遍,确认没错才放下笔,这时监考老师正好说“还有十分钟”,叶不凡长长舒了口气,像收完最后一垄稻子的农夫,心里又累又甜。
考完试的几天,教室里弥漫着既期待又忐忑的气氛。叶碧芬总拉着叶不凡猜分数:“不凡哥,你肯定考第一!叶不凡作文写的是拾稻穗,不知道老师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