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卢植复职,吐槽助阵-《我在三国靠吐槽称霸》

  领了皇帝的赏赐,刘备一行人的经济状况暂时宽裕了不少,但精神上的弦却绷得更紧了。张让的威胁言犹在耳,洛阳这潭深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不知何时就会将人吞噬。

  然而,好消息也并非没有。就在他们从宫中回来的次日,卢植府上派人来传信,言及经皇甫嵩等人力荐,加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陛下已下旨恢复卢植尚书职衔,虽暂未重掌兵权,但已可参与朝会议政。这对刘备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喜讯和依靠。

  “卢师复职,实乃朝廷之幸,天下之幸!”刘备听闻消息,激动不已,连日来的阴霾仿佛都被驱散了不少。

  关羽抚须点头:“卢公刚正,重返朝堂,或可稍抑奸佞之气。”

  张飞也嚷嚷:“俺早就说卢中郎是好人!得好报!”

  刘辟则摸着下巴琢磨:“卢老头官复原职……嗯,看来这朝廷还没彻底瞎。不过这时候把他抬出来,怕是也有人想用他来平衡一下十常侍或者某些人的势力吧?工具人属性拉满啊……”当然,这话他没说出口,只是在心里吐槽了一下。

  【叮!洞察卢植复职背后的政治博弈,能量 5!】

  【当前能量:1005\/100!】

  果然,没过两日,便有小黄门前来驿馆宣旨,命刘备次日参加常朝。旨意中特意提到“着其书记刘辟随侍记录”。这显然是卢植运作的结果,意在让刘备有机会面圣陈述地方利弊,同时也让刘辟这个“妙人”有机会再露脸——或许卢植也听说了些许宫中之事。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刘辟打着哈欠,跟着穿戴整齐的刘备前往南宫。再次进入这戒备森严的皇城,刘辟感觉那新解锁的“初级危机预感”似乎隐隐发挥着作用,能让他模糊地感知到某些宦官投来的不善目光,如同暗处的毒蛇。

  朝会在德阳殿举行。殿宇恢宏,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依品秩分列两侧,旌旗仪仗森然林立。刘备官卑职小,自然站在了靠近殿门的末尾位置,刘辟则作为“书记”,只能跪坐在他身后更不显眼的角落,努力做出低眉顺眼、认真记录的样子。

  一套繁琐的礼仪之后,朝会进入正题。各地官员依次出班奏事,内容无非是些祥瑞、灾异、剿匪进展等。汉灵帝高踞龙椅之上,听得呵欠连天,显然兴趣缺缺,全靠身旁的张让等人低声提点才勉强维持着帝王仪态。

  刘辟跪得腿麻,心里疯狂吐槽:“这早朝简直是反人类设计!起得比鸡早,跪得比驴久,说的全是废话套话……难怪皇帝老儿想修仙,换我我也受不了这折磨!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叮!吐槽古代早朝制度,能量 8!】

  【【当前能量:1013\/100!】

  终于,轮到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议题时,位列朝班中前的卢植,手持玉笏,稳步出列,声如洪钟:“臣,尚书卢植,有本启奏!”

  霎时间,不少或闭目养神或神游天外的官员都精神一振,目光聚焦过来。卢植复职后首次在朝会上发声,谁都想知道这位刚直的老臣要说什么。

  龙椅上的灵帝也勉强提起点精神:“卢爱卿平身,有何事奏来?”

  “启奏陛下,”卢植起身,朗声道,“日前陛下召见平原令刘备,咨问地方事宜,足见圣心挂念百姓,体察下情。刘备乃臣之学生,于幽冀之地颇知民情,更有破黄巾之实务经验。臣恳请陛下,允其于朝堂之上,详陈地方利弊、贼情民瘼,或于国策有所裨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许多人目光转向站在末尾、略显紧张的刘备。让一个六百石的县令在朝会上发言,这可是极少见的殊荣(或者说,是极易被攻击的靶子)。

  灵帝似乎对“刘备”这个名字还有点印象,主要是想起了那个说张角是“炒豆子”的有趣书记,便懒洋洋地挥挥手:“准奏。那个……刘备,你上前来说话。”

  刘备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上前数步,躬身行礼,然后开始谨慎地陈述一路所见民生多艰、黄巾余孽未清、需轻徭薄赋、安抚流民等事。他言辞恳切,数据详实,倒是颇见功底。

  然而,没等他说完,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刘县令所言,未免夸大其词了吧?”

  众人看去,发言者乃是侍御史崔烈(此君日后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之位而“名留青史”)。只见他出班道:“陛下,自我大军剿灭张角兄弟,天下已渐归太平。刘县令所言贼情汹汹,岂非暗指朝廷剿抚不力?至于赋税,乃国之根本,岂能轻言减免?臣观刘县令,年少历浅,所言多乃书生之见,危言耸听,不足为信!”

  这顶帽子扣得可不小。刘备脸色微变,正欲辩解,又一名官员(显然是依附宦官之辈)出列附和:“崔御史所言极是!况且,刘县令自称汉室宗亲,然谱系渺远,难以稽考。如今在朝堂之上妄议国政,恐非人臣之礼!”

  攻击的方向瞬间从政见转向了刘备的出身和资格,极其刁钻恶毒。卢植眉头紧锁,正要开口驳斥。

  就在此时,跪在后头的刘辟,那“初级危机预感”猛地提示他来自宦官集团方向的恶意涌动。他心知不能再沉默,忽然发出极轻微的一声“啧”,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荒谬可笑的事情。

  这声音在略显紧张的朝堂上显得格外清晰。龙椅上的灵帝耳朵倒是尖,立刻问道:“嗯?何人在下喧哗?是那个……书记吗?你又有什么高论?”他似乎对刘辟的“高论”还挺期待。

  所有人的目光唰一下集中到努力缩小存在感的刘辟身上。

  刘辟心里暗骂一声“预感真准”,面上却立刻换上一种“求知若渴”的懵懂表情,跪行前半步,叩首道:“陛下圣明!小臣不敢有高论,只是方才听到两位大人之言,心中忽有不解之处,百思不得其解,故而失态,请陛下恕罪!”

  “哦?有何不解?说来朕听听。”灵帝来了兴趣。

  刘辟抬起头,一脸“天真”地看向崔烈等人:“小臣愚钝。方才崔大人说刘县令所言贼情是危言耸听,又说天下已渐归太平。那小臣就不明白了——若是太平,为何陛下出行仪仗愈发森严?为何洛阳各城门盘查愈发繁琐?莫非是防……防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故意顿了顿,继续道,“这到底是太平呢,还是不太平呢?总不能需要用兵时就说贼势浩大,论功行赏时就说天下太平吧?这……这标准还挺灵活?”

  【叮!用事实矛盾点吐槽崔烈言论自相矛盾,能量 15!】

  【当前能量:1028\/100!】

  崔烈顿时被噎得面红耳赤:“你!强词夺理!本官并非此意……”

  刘辟却不给他机会,又转向攻击刘备出身的那位官员,表情更加“困惑”:“还有这位大人,您质疑刘县令宗亲身份谱系渺远?小臣斗胆请教,这满朝文武,哪位能把自己祖上十八代名讳、官职、婚配情况说得一字不差?除非是……呃,家里是专门修族谱的?那也不能保证几百年前记录的绝对准确吧?莫非这为官资格,不看能力政绩,先得比谁家族谱保存得最完整、攀扯得最远?那要是谁家祖坟被刨了或者失了火,岂不是自动丧失做官资格?这……这考核标准也太别致了吧!”

  【叮!用归谬法吐槽出身论,能量 18!】

  【当前能量:1046\/100!】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嗤笑声。就连一些中立官员也觉得刘辟这话虽糙,理却不糙。那官员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刘辟:“荒谬!荒谬!朝堂之上,岂容你如此胡言!”

  “小臣知罪!”刘辟立刻低头,语气却不变,“小臣就是觉得奇怪。卢尚书为国征战,差点马革裹尸,如今复职,是为国举贤,陈述实情。刘县令冒死抗贼,陛下亲口嘉奖的忠勇之士。怎么到了几位大人嘴里,不是‘危言耸听’就是‘资格不足’?难道非要像某些人一样,天天在洛阳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眼睁睁看着小疾拖成痼疾,才是忠臣所为?那这忠臣的成本也太低了吧?动动嘴皮子就行?”

  【叮!将卢植、刘备与尸位素餐者对比,提升二人形象,能量 20!】

  【当前能量:1066\/100!】

  这话可谓掷地有声,直接撕开了许多人的遮羞布!卢植感激地看了刘辟一眼,不少武将和务实派官员也暗暗点头。

  “放肆!”张让终于忍不住,尖声斥道,“朝堂议政,岂容你一个小小书记置喙!”

  刘辟立刻“惶恐”叩头:“常侍大人息怒!小臣万万不敢置喙政事!小臣就是……就是脑子笨,听不懂这些高深莫测的道理,只好把心里的糊涂说出来求教于陛下和诸位大人!是小臣蠢笨,污了诸位大人的清听!”他把自己姿态放得极低,却句句如刀。

  【叮!以退为进,表面认错实则继续讽刺,能量 10!】

  【当前能量:1076\/100!】

  灵帝看着这场面,觉得比之前那些枯燥奏报有趣多了,他摆了摆手:“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这小书记虽然言语直了些,倒也有几分道理。卢爱卿,你举荐的人,不错。刘备,你继续说吧,简单点。”

  皇帝定了调子,崔烈等人虽不甘,也只能悻悻退下。张让脸色铁青,却不好再发作。

  刘备感激地看了刘辟一眼,定了定神,言简意赅地将剩余内容说完。

  虽然最终具体政策未必能立刻采纳,但经此一番波折,刘备“忠勇、务实”的形象算是在朝堂上立住了,连带着卢植刚正不阿、慧眼识人的声望也提升了不少。

  退朝之后,卢植特意走过来,拍了拍刘辟的肩膀,低声道:“小子,今日……多谢了。不过这张嘴,日后还需多加小心!”语气虽责,却带着赞赏。

  刘辟笑嘻嘻地:“卢师放心,我这张嘴,专治各种不服和虚伪!”

  刘备则是心有余悸:“贤弟,下次可否稍微……委婉些许?”

  “大哥,委婉了效果就打折了!你看,今天效果多好?能量……呃,气氛多热烈!”刘辟得意道。

  【叮!成功助卢植立威,并巩固刘备形象,能量 25!】

  【当前能量:1101\/100!(能量溢出,自动升级系统功能:解锁‘吐槽共鸣’小幅提升周围友军士气)】

  感受着新解锁的能力,刘辟看着那些或敬佩或忌惮或怨恨的目光,心里美滋滋:这朝会副本,通关奖励还不错!吐槽之路,其乐无穷啊!

  而经此一役,“刘备身边那个毒舌书记”的名声,算是彻底在洛阳高层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