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

  ——那士兵当真不识管亥?非也。只是数年淬炼,他早褪去黄巾匪气,成了恪守军规的青州锐卒。这例行公事的盘问,反倒让管亥眼皮微跳,暗骂:“真他娘荒唐!”

  面上却抱拳行礼:“罪将管亥,求见周仓将军。劳烦这位……”

  “嘿!”士兵失笑摆手,“俺不过是个伍长罢了。等着!”

  无人刻意刁难。青州军纪森严,何况众将士皆精明——若管亥日后成同袍,何必徒结仇怨?

  须臾,传令兵带回周仓口信。

  “进来吧!周仓将军正在大帐等你!跟我走!”

  伍长推开营门放管亥入内,同时指派先前通报的士兵为其引路。

  不多时,管亥就在中军大帐见到了周仓。

  陈到此时也在帐中。

  见管亥进来,他并未多言,只是瞥了一眼,便对周仓颔首道:“此事容后再议!”

  “也好。”

  周仓点头应允。

  陈到随即起身离帐。

  周仓看出管亥今日有话要单独谈,当即屏退帐内外所有侍卫。

  “管大哥请坐!要茶还是酒?”

  周仓招呼管亥入座时问道。

  “酒吧!今日定要畅饮一番!往后...怕再没这样的机会了!”

  管亥落座后苦笑。

  周仓当即取来酒碗,拍开泥封为二人各斟满一碗,与管亥对饮而尽。

  饮罢,周仓抹嘴笑道:“管大哥未免太过忧虑!”

  “早与你说过,只要你真心改过,我自会向主公求情给你机会。”

  “当然,前提是真心悔改!”

  说着又添酒对饮,继续道:“起初你确实心存侥幸,但后来认清形势,这几年确实诚心悔过,每次任务都全力以赴。”

  “这些,我和主公都看在眼里。”

  “所以不必担忧!待此次任务完成,我们便是真正的同袍。”

  “届时共奉明主,岂不快哉!”

  见管亥真正蜕变,周仓甚感欣慰。

  能多一位黄巾旧部共同见证主公实现大贤良师的夙愿,怎能不令人期待?

  在东莱郡的这些年,周仓亲眼见证了主公陆风一步步兑现当初的承诺。

  这些成就,早已超越了昔日大贤良师描绘的蓝图。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周仓成为陆风最忠实的追随者。

  \"吴侯当真会接纳我吗?\"管亥既期待又忐忑地问道。

  \"当然!\"周仓取出怀中的密信递过去,\"主公亲笔所写,你一看便知。\"

  管亥急忙展开信笺,脸上渐渐浮现喜色。

  \"呼——\"

  他如释重负地瘫在椅上,恍若重获新生。

  此刻连空气都沁着甜意。

  周仓静静饮酒,留给他平复心绪的时间。

  \"真好。\"

  许久,管亥郑重起身,向周仓深施一礼:\"多亏兄弟这些年点拨,才有今日的管亥。\"

  \"这是做什么?\"周仓连忙扶住他,\"往后都是自家兄弟,不必见外。\"

  \"该谢的。\"管亥转向东莱方向再拜:\"管亥誓死效忠主公,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与此同时,远在东莱的陆风收到了系统提示:

  【叮!收服猛将管亥,获得特殊签到机会】

  陆风笔锋稍滞,继续落墨的同时暗自思忖道:\"尚可挽救!那便尽心为我所用吧!权当为你往日罪孽赎过!\"

  他深知留管亥性命,对枉死其手的无辜百姓确有不公。

  然则身处乱世,何来绝对公道?

  管亥既知悔改且尚存价值,陆风不吝予其新生机。

  倘是真正恶贯满盈又毫无用处之徒,他斩起来也绝不会手软!

  \"系统!启用本次特殊签到!\"

  叮!特殊签到(agfc)管亥完成,恭喜宿主获得:生生不息天赋、神臂弓制造图谱。

  生生不息天赋:全维度恢复效能提升五倍;

  \"嚯!这算爆大奖了?竟得如此逆天天赋?\"

  察看完天赋效果,陆风喜上眉梢。

  虽以他武圣之能鲜少负伤,但仅体力恢复一项已然妙极!

  自此再不必忧心力竭之时。

  当即领取奖励,一道流光汇入躯体。

  暖流奔涌间,他敏锐察觉每个细胞都焕发蓬勃生机!

  作为巅峰武者,他对肉身掌控精细入微——

  此刻分明感知细胞愈发充盈活跃,更骇然发现寿元竟延展一倍!

  依此状态,即便活过六百春秋亦不会现半分老态。

  \"霸道绝伦!深得我心!哈哈!\"

  陆风心花怒放,寿元增长实属意外之喜。

  再看管亥时,竟觉顺眼许多。

  暗下决心:只要此人安分守己,日后必当重用。

  除却天赋,那神臂弓亦是稀世珍宝。

  此物乃北宋年间研制的强弓绝技。

  此弓全长三尺三寸,弓弦二尺二寸,射程惊人,可达二百四十余步。

  寻常大汉军队的强弓,射程一百五十步已属上品,而神臂弓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陆一!随我去城西 ** 坊!\"

  陆风当即起身离开太守府,带上陆一策马前往城西的 ** 坊。这里是陆风名下规模最大的军械制造基地,专门生产各类武器装备。

  工坊仍由黄承彦负责管理。如今黄月英已九岁,跟随蔡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不时向陆风请教机关术与木工技艺,也会去工坊向黄承彦等人学习木工。

  这小丫头天赋异禀,陆风认为只要认真培养,将来必能超越其父。

  \"黄老,请过目这份图纸。\"

  来到工坊,陆风找到黄承彦,将刚到手的神臂弓设计图递给他。

  \"哦?主公又研制出什么新式武器了?\"

  黄承彦接过图纸细看,立即被吸引住。待看完神臂弓的各项参数,不禁惊叹道:\"妙极!此弓设计精妙,远胜我们以往制作的任何强弓!主公真乃神人也!\"

  黄承彦满脸钦佩地望着陆风。

  \"哈哈,过奖了。能制作出来吗?\"陆风淡然一笑。

  没错,这就是他的设计!

  不接受任何质疑!

  (系统:这话亏你说得出口。)

  \"没问题!给我五天时间,定能参透技术将它打造出来!\"黄承彦稍作思考后答道。

  在陆风麾下学习工作多年,他已从陆风这里掌握不少新技术,其工艺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掌握完整技术后,要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对陆风来说易如反掌。

  \"很好!\"

  陆风微微颔首:\"黄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抽调人员投入生产。必须在半年内完成五千张连弩的制造任务!配套箭矢也要同步增产。若材料短缺可直接联系陆一协调,可有困难?\"

  此时正值公元189年6月,

  按照历史轨迹,明年2月将爆发诸侯讨董之战。

  陆风计划亲自参与这场战役。

  既能提升名望,又可寻找发展机遇。

  洛阳城内有百万人口和众多顶尖弓箭工匠,这些都是令他心动的资源。

  更不用说其他各领域的人才了。

  依托太史慈统领的东海舰队、黄海舰队及多支海运船队,大规模人员运输不成问题。

  \"半年工期绰绰有余!\"

  黄承彦略作估算便爽快应允。

  以东莱 ** 坊现有产能,完全可以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只要原材料供应充足。

  船队能从幽州、交州调运优质木材;

  东莱发达的养殖业保障了羽毛供应;

  得益于陆风首创的土法高炉炼钢技术,

  虽然工艺尚待完善,但出产的钢材已能满足兵器制造需求。

  虽然不适合铸造火炮等重型装备,但制作 ** 已绰绰有余。

  \"那我就放心了。\"

  陆风露出满意的笑容。

  \"陆风哥哥!\"

  少女清脆的呼唤突然从门外传来。

  转头望去,只见黄月英像只欢快的小鹿般飞奔而来。

  距离还有一米多远时,她便纵身跃起,向陆风扑来。

  陆风赶忙稳稳接住了她,搂着她转了个圈才轻轻放下,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小捣蛋,今天的功课都完成了?\"

  黄月英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女夫子教的可简单啦,我随便听听就会了!还是木牛流马有意思——对了!\"她突然眼睛发亮,\"你上次说的连珠弩我做好啦!不光射得远,箭匣还能像抽屉一样咔哒换呢!跟我来!\"

  少女拽着陆风就往工坊跑,脑后鹅黄的丝带在风里一跳一跳的。

  \"成何体统!\"黄承彦的胡子气得翘起来,\"在主公面前还这般没规矩!\"

  黄月英回头吐了吐舌头:\"陆风哥哥都没说话,爹亲真古板!\"话音未落就拉着人钻进了挂着\"黄\"字木牌的工坊。

  精铁打造的弩机在烛火下泛着幽光,陆风扣动悬刀试射,三支弩箭接连钉入三十步外的靶心。

  \"好一个'弹雨'!\"他抚过弩身上新刻的星斗纹路,\"月英这般巧思,该赏——传令军器监,先造三千具。\"

  少女脸颊顿时飞起红霞,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其实那些精妙构造,早在他传授的《考工奇要》里就有了,偏要像挖宝似的引她自己去发现。

  窗外的桃树忽然沙沙作响,惊起几只麻雀。

  陆风轻轻颔首,将连弩搁在一旁,温柔地抚了抚小姑娘的发顶:\"月英真厉害!将来必定能成为顶尖的发明家。不过要继续用功,可不能自满呀!\"

  \"嗯!月英记住了!\"小女孩笑靥如花,眸子弯成两轮新月。

  陆风提起连弩,牵起黄月英的手:\"走,咱们把这'陆氏连弩'交给你父亲量产去。\"二人离开工坊,寻到黄承彦后,陆风将样品与图纸尽数呈上。

  \"竟是月英改良的?\"黄承彦翻阅着图纸,难掩讶异。

  \"自然。\"陆风笑着点头,\"早说过这孩子在机关术上天赋异禀,您日后可别再对她太严苛了。\"

  \"哼!\"黄月英立刻骄傲地昂起小脸。

  黄承彦无奈摆手:\"主公这般惯着她,这丫头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喽!\"话虽如此,他不得不承认女儿改良的连弩确实精妙。

  \"需要量产多少?\"

  \"先造三千具,配一百五十万支弩箭与箭匣。\"陆风不假思索道,\"优先级高于神臂弓。\"诸侯联军讨董在即,他必须未雨绸缪。

  \"属下明白。\"黄承彦郑重应下。

  陆风又在工坊指导了黄月英一个时辰的机关术要诀,方才离去。

  此时的洛阳城已是山雨欲来。曹操府邸中,传来震怒的拍案声:\"荒谬!袁本初竟向大将军献此昏招?召董卓、丁原等边关将领率军入京清君侧?简直荒唐透顶!这分明是引狼入室,他难道不懂?\"

  曹操从何进府邸归来,怒不可遏地召来荀彧,在自家厅堂里暴跳如雷,险些将案几上的物件尽数扫落。

  \"呵!\"

  荀彧却从容不迫地抿着茶汤:\"他岂会不知?恐怕是存心为之。\"

  \"孟德尚未看透么?董卓、丁原究竟是何人?\"

  \"俱是袁氏门下的故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