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正需要补补身子-《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

  王秘书推了推眼镜,解释道:“大家误会我的意思了。并不是要冒领举报之功——事实上也冒领不了。但如果说举报人原本想隐瞒,是厂长您察觉端倪,经过您的教导和劝说,他们才决定举报的,这不也合情合理吗?”

  “……”

  这个说法实在有些缺德,一时间没人接话。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迟疑地说:“举报人不会同意吧?这样一来,他们的功劳就少了一大半,甚至可能被怀疑包庇……”

  “哎,我们可以好好劝劝。比如,拿工种考核和那位老太太的五保户资格聊一聊。他们应该能通情达理,体谅我们的难处……”

  在场的人嘴角都忍不住抽搐。

  能把要挟说得如此清新脱俗,你也真是个人才。

  杨厂长猛地站起身。

  “就这么定了!”

  聋老太太和易忠海还不知道,杨厂长又给他们设下了一个大坑,他们的名声恐怕要更加难听了。

  这一回,他们怕是要接连栽几个跟头。

  李进阳这回可真是被坑惨了。

  杨厂长正在开会时,厂办的同志敲门走了进来。

  “厂长,有位叫何大清的同志来找您,说想见您一面。”

  “就说我正忙着,他这时候来添什么乱……等等!”

  杨厂长原本打算让人把何大清打发走,却忽然想起何大清和聋老太太、易忠海都住在同一个院子。

  让他去当中间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事总不能自己亲自去谈,至少前期得找人去探探口风。如果对方有什么想法或条件,也能通过中间人有效沟通,避免自己直接出面导致谈判陷入僵局,没有回旋余地。

  “厂长?”

  正在开会的人发出疑问。

  杨厂长沉吟片刻,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问道:“你们觉得这个人选怎么样?能不能胜任?”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甚至喜出望外——这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何大清算得上是杨厂长的人,又和举报人住在同一个院子,关系密切,简直是雪中送炭。

  “厂长,他绝对合适,总比我们亲自去找举报人强。”

  “没错,而且我记得何大清是厂长您亲自安排进食堂工作的吧?他肯定会用心办事。”

  “不止呢,上次他被保卫科抓了,也是厂长您帮忙解决的,连他儿子的工作您也出了力。”

  “那就更合适了!”

  “厂长,时间紧迫,我们不能再耽误了。要是等那边把材料报上去、公布出来,我们想做什么都晚了。就让他去吧,争取今天把问题谈妥。”

  被人这么一劝,杨厂长也拿定了主意:“行,把人家请进来吧。各位,第一场仗这就开始了,能把何大清说通,就是好的开头。怕他一时转不过弯来,待会儿大家帮着劝劝,一定得让他明白这事有多重要。”

  办公室里的人纷纷应声,个个摩拳擦掌,拍着胸脯保证。

  对付李副厂长和李科长他们没把握,但拿捏一个厨子,还是十拿九稳的。

  等何大清提着一包干枣和几串蘑菇走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愣住了。

  ——怎么这么多人?

  他是来送礼的,这么多人,还怎么开口?

  没错,他这趟来,是为了办易忠海托付的事。既然答应了,就得办到。

  而且他觉得这事不算难,毕竟有聋老太太备下的厚礼,对杨厂长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没理由不答应。

  “厂长,你们正忙着呢?您先忙工作,我出去等会儿……”

  何大清话还没说完,宣传科长就满脸堆笑地把他“搀”了进来。

  “别别别,何师傅,我们不忙,就随便聊聊天。你来得正好,快请坐。”

  “来来,何师傅,喝口茶,这是杨厂长珍藏的上等茶叶,一般人来了可喝不到。也就您来了,我们才能跟着沾光。”

  “小心烫,慢点喝。何师傅吃饭了没?这儿有点心,饿了就先垫垫……”

  “大清,上次不就跟你说了嘛,叫我杨子就行,再喊厂长我可生气了!工作是工作,不影响咱们私底下的交情。”

  连杨厂长也不再端着架子,反倒像个老大哥似的,假装不高兴地说道。

  好家伙!

  何大清汗毛都竖起来了,眼神发直。

  心想:是我喝多了,还是厂长喝多了?

  上回过来,偷偷让秘书提醒我别总拿过去关系说事的人,不是你吗?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呵呵,厂长,各位领导,你们可别吓我,我这人胆子小……”

  “有什么事您们尽管吩咐,我也是轧钢厂的人,为领导分忧是应该的!”

  “是不是去给哪位大领导掌勺?您放心,别的我不敢夸口,可论手艺,我何大清谁也不怵……”

  何大清明察秋毫,很快猜出了端倪——这些人八成是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赶紧表态没问题。

  能攀上领导的关系,他求之不得。

  又闲话几句,等夸得何大清心里发虚,杨厂长才轻咳一声,王秘书连忙道出实情。

  “何师傅,不是做菜,是有件别的事想劳您跑一趟……”

  他把昨晚保卫科抓人的经过讲了一遍,随后叹道:“就这样,李副厂长和翻译科的李科长一手操办,完全绕过了我们和厂长,让杨厂长处境很被动。”

  “您想想,咱们厂立了这么大功,却和厂长毫无关系,这像话吗?所以想请您去和举报人谈谈——就是住在你们院的五保户老太太,还有一车间的易忠海师傅……”

  “………”

  听完,何大清恍然大悟,心里的疑团彻底解开。

  昨晚他还纳闷,聋老太太究竟打算怎么说服李进阳,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没想到竟是用了这一招。

  不由得暗叹一声:好手段。

  “成,厂长,包在我身上。这件事肯定没问题,他们绝对会爽快答应。无非是功劳小些,那两位百分百没意见。”

  “老太太和易师傅举报,完全是受了您的教诲和影响。他们是听了您的工作报告深受感动,向您坦白后,经您劝导监督才举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正好,他们两位也有事想请您帮忙……”

  所以说,什么事都怕误会。

  聋老太太恩将仇报,自然不会向何大清透露实情,导致他以为老太太是偶然发现敌特身份的,绝想不到那人竟是她的救命恩人。

  就差这么一点,性质却天差地别。

  若是偶然发现,正如何大清所说,无非功劳小些罢了。

  可敌特是她的救命恩人,问题就严重了。举报本身已极为人所不齿,再说是经人劝导监督才举报,更会招来耻笑与憎恶。

  于公于私,都站不住脚了。

  要是这事传开,聋老太太和易忠海恐怕在四九城就没脸见人了。

  说不定还会有耿直的亲戚朋友上门来断绝关系。

  如今的社会风气还没到后来那般荒唐,仍保持着正常的道德秩序。

  何大清这么轻描淡写地答应下来,简直是要了聋老太太和易忠海的老命。

  等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怕是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哈哈,那就多谢何师傅了。他们的事您放心,全包在我身上。\"

  \"绝对没人会举报易师傅乱搞男女关系,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两人谈妥了所有事宜,都很满意。

  何大清还不知道,回去后易忠海非得恨死他不可,说什么也不会同意。

  要不然,那就是一个坑接一个坑,这辈子都别想翻身了。

  何大清离开轧钢厂后,乐呵呵地拐去菜市场,买了一斤肉,拎了只老母鸡,又挑了两样青菜才回家。

  一路上都喜气洋洋。

  解决易忠海的麻烦倒是小事,重要的是重新和杨厂长搭上了关系。

  这条门路又打通了,能不高兴吗?

  到家后就开始烧水杀鸡,起锅炒糖色炖肉,精心做了几道菜。没过多久香味就飘满了院子,左邻右舍闻到都馋得不行。

  何家父子的手艺确实都很不错。

  隔壁屋里正在纳鞋底的贾张氏闻到香味,使劲吸了吸鼻子,还没闻出个所以然,就捂着腮帮子叫唤起来。

  \"哎呦,疼死我了。\"

  原来她被赵大打得鼻青脸肿,这么一吸鼻子又牵动了脸上的伤。秦淮如听见动静,赶紧找了条毛巾浸了凉水,细心给婆婆敷上。

  \"妈,昨天赵师傅不是给了钱让您去上药吗?您怎么没去......\"

  \"不用上药,忍两天就好了。赵大个挨千刀的,下手可真狠。\"

  贾张氏气呼呼地说着,起身翻出止痛片,看都不看就倒出一大把全吞了下去。

  其实不是她不想去上药,关键是钱全都拿来买止痛片了。

  她沉迷于药片无法自拔,每天都不能间断。

  重新在炕沿坐下,贾张氏头上捂着毛巾,斜眼瞥向秦淮如:“你还赖在家里做什么?”

  秦淮如被问得愣住了,自己不在家还能去哪儿?

  “火柴盒早就糊完了,街道办不肯再给咱们派活,说咱家现在有了工人,收入稳定了……”

  “不给就算了,我早就不想干这活儿了,天天累得手疼。我是让你去隔壁讨点肉来,你没瞧见何大清买了肉和鸡吗?你去要点回来,他们家就两口人,哪吃得完。”

  “你去要些回来,等我乖孙子放学给他解馋。我这儿受了伤,正需要补补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