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

  易忠海已经答应了贾张氏,不愿多说。

  哪怕是自家媳妇,嘴也不一定严,万一说漏了,又要节外生枝。

  “行了,别的你不用操心,明天我去赵大家商量,挑个近点的日子,赶紧把事情办了。”

  “你身体要是好了,也帮着贾家布置布置。”

  一大妈爽快答应。养老的大事有了着落,她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说到底身体没事,都是心事压的。

  她掀开被子下床,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出门。“这次淮如结婚,和上次嫁给傻柱不一样,赵大也是要脸面的人。”

  “我这就去找赵婶他们,都得帮着看看缺什么少什么,今天列个单子,明天赶紧去置办齐全。”

  “唉,淮如也不容易,算上这次都嫁三回了,希望赵大是个好人吧。”

  “贾家这一家子,真是拖累她了,咱们往后也得靠她,你以后多帮衬着点淮如……”

  易忠海低着头没说话。

  反正东西都是要买的,不管新娘子是谁,都用得上。

  ……

  消息传到赵婶耳朵里,就等于整个“找鸡大军”都知道了。

  “找鸡大军”都知道了,全院乃至南锣鼓巷也就都传开了。

  大家都有点懵,秦淮如过完年才离婚,这么快又要结婚?

  不少人心里瞧不上,低声骂两句“不知羞”。

  到底是个“破鞋”,对这种事也无所谓了,破罐子破摔。

  不过也有德高望重的老人表示同情,劝家里人积点口德。

  贾家没人有正式工作,全靠打零工过日子,找个人也是没办法,总要活下去吧?

  有人愿意娶秦淮如就不错了。

  不管邻居们怎么想。

  第二天,贾家开始热闹起来。

  院子里各家各户都送来吃穿用度,帮着收拾打理。邻里之间互相帮衬,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

  “淮如,这块红布是婶子家剩下的,你拿去当头绳使吧,能省则省。”

  “贾家嫂子,这几斤精白面你收着,等赵大过来让淮如给他包顿饺子。”

  “贾张氏,我阎阜贵也带了点心意——用年前剩下的红纸写了几个喜字。”

  望着窗外喧闹的景象,傻柱默默合上窗棂,仰头灌下一杯苦酒。阴差阳错,终究没能和秦淮如相守到老。

  “这几斤猪肉送去吧,既然跟过你一场,总要让她风风光光出嫁。”何大清将肉放在桌上,“别钻牛角尖了,缘分强求不得。等家里宽裕些,再给你寻个踏实过日子的。”

  说罢背着手踱出门去,眼底反倒漾开几分喜色。他向来瞧不上那秦淮如——儿子落到这步田地,不都是这妇人害的?那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如今离了婚又再嫁,傻柱总算得以解脱。往后说个带孩子的媳妇也不难,家里两个厨子,总有人不介意他身子残缺。到时妻儿绕膝,才算个正经人家。

  何大清哼着小调经过贾家门前,还道了几句恭喜。傻柱在屋里呆坐半晌,终究拎起猪肉闷头走进贾家院子。

  “往后好好过日子。”他把肉搁在石台上,喉咙发紧,“赵大要是敢动你,我绝不轻饶。”

  没等秦淮如应答,他已转身离去,眼圈泛着红。

  “傻柱......”

  秦淮如望着那道背影欲言又止,终是化作一声轻叹。

  横竖等到办事那日,他自会明白一切。

  贾张氏心里乐开了花,却故意不吭声。以前哪能想到结个婚还能白拿这么多好东西,早知如此,早就动起这个念头了。

  再想想赵大那么高的工资,往后天天都能给自己和大孙子买好吃的,心里更是美得直冒泡。

  有话就多说,没话就少讲。

  三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两家都没意见,事情办得格外顺利,没几天功夫,一切就都安排妥当了。

  明天周日,就是正式的好日子。

  贾家请了邻居和朋友们在院里摆酒席。

  就连李进阳,也收到了棒梗送来的请柬,上面却没写新郎新娘的名字。

  这几天翻译科工作忙,李进阳早出晚归,连原定去王秋白家的事都还没顾上,所以压根不知道贾家要办喜事。

  一看请柬,他有点发懵。

  “秦淮如……又要嫁人了?”

  “张家的,把你家门板卸一扇下来,好好洗洗,当案板用!”

  “易师傅,您别光站这儿了,快去门口支张桌子,得收礼金了,钱别搞混,记得清清楚楚。”

  “那个谁,老阎,人数大概统计出来没?菜和肉要不够赶紧再去买,赵大交代了,要办得热热闹闹,让大伙儿都吃饱吃好。”

  “何大清,傻柱,你们俩还磨蹭啥?赶紧动手准备!”

  周日一大早,刘海忠就在院子里趾高气扬地呼来喝去,指挥得全院住户忙得团团转。

  他激动得脸上的肉都在抖,每句话都说得底气十足。

  这一切,全因赵大打听出他是轧钢厂的食堂副主任,又是院里的一大爷,就把婚事全权交给他张罗。

  赵大还懂事地送了不少糖和瓜子。

  刘海忠哪会推辞?痛快答应下来。东西倒是其次,主要是能操办这么大的事儿,多有面子!

  以前这种好事可轮不到他,谁家有大事都找易忠海。这回老刘可是头一遭,格外兴奋。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自己要结婚呢。

  住户们倒也配合,场面忙是忙,却乱中有序,挺像那么回事。

  李进阳和许大茂夫妇也到了,正坐在角落里边嗑瓜子边看热闹。

  反正不用他们忙什么,等着吃席就行。

  人家结婚既然送了请柬,那就得来。不管私下交情如何,表面功夫得做足,这也是给街坊邻居看的。

  “进阳,秦淮如真行,才跟傻柱离婚几天,这就又结了。”

  “就算再急,好歹等上一两个月吧?不然多难看!”

  许大茂不屑地说着,娄晓娥也点头表示同意。

  秦淮如确实太急了,这边刚离,那边立马续上。知道的说凑巧,不知道的还以为里头有什么隐情呢。

  总之不好听。

  李进阳很不喜欢这种背后议论的行为,扭头吐掉瓜子壳,批评道:“你俩思想觉悟有问题。外人不知道贾家多困难,我们同住一个院的邻居还能不清楚吗?”

  “她家一个职工都没有,全靠糊火柴盒每月挣十块八块过日子。要不是真困难,秦淮如同志会这么做?”

  “大茂,蛾子,做人要善良点,这种话以后别说了。不仅不能说,还得在外人面前多帮着解释,不能让人误会。”

  “每天行善能积德,贾婆婆和秦淮如同志也会记咱们的好……”

  许大茂和娄晓娥无言以对,只觉得李进阳真够厚脸皮的。

  贾家谢你?等着吧。

  你是不是忘了她家为啥这么惨?

  全都是被你害的才活不下去!

  正好走来的阎阜贵脚步一踉跄,心里暗想:李进阳果然还是那个李进阳,坏劲儿一点没变。

  “阎老师,走慢点,别磕着。来,兜里装两把瓜子,贾家买得多,没数。”

  阎阜贵在李进阳旁边的台阶坐下,脸上差点挂不住,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人家结婚这样不好……”

  话没说完,早到的许大茂毫不留情地揭穿:“得了吧,您一大早就偷着往家跑了三趟,每次兜里都塞得满满的。要不是贾张氏急眼拦着,阎老师怕是连明年过年的瓜子都备齐了。”

  李进阳听了,欣慰地说:“阎老师果然还是老样子,无论什么事都记得初心,这种品质实在难得,我以后要多向您学习。”

  旁边的娄晓娥忍不住扶住额头,惊讶得张大了嘴。

  她这个心思单纯的人坐在三人中间,只觉得世界太复杂。

  就没一个好人!

  “二大爷,您怎么能这样呢?贾家本来就不宽裕,咬牙办事情,您还占她家便宜!”

  娄晓娥气呼呼地说。

  阎阜贵尴尬地笑了笑:“不是贾家买的,是赵大买的,不拿白不拿……咳,都被你们带偏了。大茂、进阳,阎老师找你们来,是有件事想商量。”

  “也不光是我的意思,老刘、老易,还有贾家,想法都差不多,我也算是代表他们来的。”

  李进阳有点好奇,贾家办婚事,找他和许大茂商量什么?

  “您说吧,只要不是大事,我肯定给您和老刘面子。”

  “是不是要借自行车?没问题,您开口我一定答应。”

  许大茂也连忙点头。

  阎阜贵斟酌了一下,说道:“不是借东西,不但不借,贾嫂子还说了,你们不用随礼,一会儿尽管吃好喝好就行。”

  李进阳又愣住了,这贾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点看不明白?

  “她家这么给面子?该不会是要借钱吧?我可没有!”

  “我也没有。”许大茂赶紧接话。

  “哎!”阎阜贵说:“进阳,你想哪儿去了,贾家再怎么也不会找你借钱。”

  “不但不借钱,老易还让我转交你30块钱,说最近他们几家手头紧,就凑出这么多,让你多担待……”

  看着阎阜贵递过来的三张十元钞票,李进阳、许大茂和娄晓娥都愣住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完全搞不懂了。

  人家办喜事,不用他们随礼,让他们白吃白喝不说,还倒给30块钱?

  五百多块钱已经不少了。平常人家娶媳妇,彩礼也就十块八块的,能拿出二十块钱的,街坊邻居都得夸一声大方。

  娄晓娥忍不住问:“二大爷,您倒是快说呀!贾张氏和易大爷到底要进阳和大茂做什么?”

  “又让白吃又给钱的,这也太奇怪了。”

  阎阜贵犹豫了半天,才为难地开口:“没让你们做什么,就希望你们吃好喝好,别的啥也别干。”

  “说白了,就是求你们千万别在今天捣乱。贾家找个愿意帮忙的人不容易,进阳、大茂,你们就当可怜可怜她们家……”

  李进阳差点骂出声来,贾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喜的日子,居然掏钱收买自己别干坏事?

  自己是那么坏的人吗?

  这简直是在侮辱人格,欺人太甚!

  他气得连瓜子都吃不下了,海子,你太过分了!

  娄晓娥也愣住了。

  琢磨了半天才明白阎阜贵的意思,震惊地望向李进阳和许大茂。

  你们俩到底给贾家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见李进阳脸色不好,阎阜贵赶紧劝道:“进阳,钱是不多,可她们家和易大爷家真的没钱了,这点儿就是个心意,你别嫌弃……”

  李进阳气得脸都歪了。

  “海子!你特么也太看不起我了!”

  当然,生气归生气,李进阳还是咬牙忍了下来。

  民间有句老话,天大的事也大不过丧事和婚事,在这三件事上,只要不是杀父之仇,就不能给主家添堵。

  否则会被街坊四邻看不起,很影响口碑和名声。

  就算不考虑这一点,李进阳过阵子也要娶媳妇……

  他也怕贾张氏和海子到时候来捣乱。

  罢了,先停战!

  李进阳将三十块钱塞回阎阜贵手里,再三向他保证,自己今天就是单纯来贺喜的,绝无他意。

  许大茂也举手对天发誓:谁要是存心捣乱,谁就是孙子!

  阎阜贵这才放心,满意地转身离开。

  这桩重任,总算完成了。

  单凭这件事,贾家和易忠海就欠了他一个大人情。

  李进阳他们三个又坐了一会儿,看时间还早,估计赵大得过一阵子才到,闲着也是闲着,就溜达到贾家凑热闹去了。

  进门一看,屋里人还真不少。

  赵婶她们手里拿着几件颜色鲜亮的衣裳,不停地在秦淮如身上比来比去,想挑出最合身的一件。

  这些衣服,都是跟别人借的。

  这年头,国内纺织印染技术还不发达,老百姓平时穿的大多是灰、黑、白这些素色。

  谁家办喜事,都会找身材差不多的人“借”件鲜艳衣裳,就为了这天穿得体面点儿。

  要是哪个大院里有条件好的人家买了件彩色衣服,那整条胡同的姑娘出嫁时轮流穿,也是常有的事。

  “淮如,还是这件粉的好看,你皮肤白,衬得人更水灵。”

  “不行不行,要我说还得是红的,李家嫂子特意拿来的,多喜庆呀。”

  “我觉得这件淡黄的也挺亮眼,就是稍微宽了点。”

  “那件不合适,淮如瘦,穿上松垮垮的。”

  “嗐,还是看淮如自己喜欢吧,她人长得俊,穿哪件不好看?保准让赵大看得眼花!”

  ……

  秦淮如坐在床边,心里七上八下的,不时偷瞄旁边沉着脸的贾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