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民间资本的涌入-《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就在周玄为民间资本的爆发式增长而欢欣鼓舞时,这股浪潮已经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开始渗透并重塑大周社会的细微肌理。

  京城西市,原本是绸缎、茶叶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如今悄然出现了新的风景。

  一家刚开张不久的“便民符箓铺”前,排起了长队。店铺招牌上用醒目的字体写着:“沈氏出品,照明符,五文钱一张,亮彻整夜!”

  五文钱!这个价格甚至比许多人家点一夜油灯的成本还要低,而且没有烟气,更为安全。伙计熟练地收钱、递上封装在简易油纸包里的标准符箓,一旁还有专人演示如何安全激发和粘贴。

  排队的人群中,有精打细算的主妇,有好奇的学堂童子,甚至还有想省些灯油钱的小客栈掌柜。这种曾经只有修士和富户才用得起的“奢侈品”,正以前所未有的亲民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在东市的“周氏灵机坊”展示厅里,则是另一番光景。锃亮的黄铜与灵木结合的灵能抽水机模型正在运转,清澈的水流循环不息,引得不少穿着体面的商贾和乡绅驻足观看。身着统一服饰的店员口若悬河:

  “老爷您看,有了这‘龙泉’牌抽水机,庄园灌溉、府邸供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省下的人工钱,半年就回本!”

  虽然价格不菲,但计算下来长期效益惊人,已经有不少大地主开始心动,详细询问订购和安装事宜。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竞争也随之而来。仅仅在“沈氏符箓厂”的平价照明符上市半个月,市面上就出现了“王氏符纸行”的“长明符”,宣称亮度更稳定,持续时间多两刻钟,价格同样是五文。

  一场围绕成本、性能和渠道的民间商战,已经在不经意间打响。

  这股活力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涌向了灵工部和京兆尹的案头。

  灵工部侍郎李明远拿着一份报告,眉头紧锁地找到周玄:“殿下,民间热情可嘉,但问题也不少。您看看,这才几天,京畿地区就接到了十几起投诉。有工坊生产的廉价‘取暖符’控温不稳,差点引发火灾;有商号售卖的所谓‘灵力肥料’,毫无效果,坑骗农户;更有人打着‘灵气科技’的旗号,搞集资骗局,卷款跑路……”

  周玄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笑容收敛,变得严肃起来。他早就料到野蛮生长必然伴随乱象,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嗯,意料之中。资本逐利,难免有宵小之徒想钻空子。这说明我们的‘游戏规则’得赶紧跟上。”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看着外面日渐繁华的街道,沉声道:“首先,标准要立起来。灵工部要牵头,联合几个有信誉的大厂,尽快制定民用灵器、符箓的安全标准和性能基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许上市。”

  “其次,监管要硬起来。知会京兆尹和刑部,对于制售伪劣产品、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的行为,要从严从快打击,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可以鼓励民间举报,查实有奖。”

  “最后,”周玄转过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知识产权保护也要提上日程。鼓励创新,就得保护创新者的果实。让专利司尽快拿出个章程,如何为这些新的灵机设计、符箓构图登记备案,保护首创者的权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李明远一一记下,心中佩服周玄的思虑周全。这不仅仅是放开市场,更是在构建一套全新的、适应灵气科技时代的经济治理体系。

  “还有,”周玄补充道,“官方工坊的角色也要转变。我们不能总跟民间抢饭吃,要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他们做不了、不愿做或短期见不到效益的基础研究、重大装备和公共服务上。比如,灵能铁路干线、大型防御阵法、还有对下一代灵能核心的探索。民间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用’的问题,朝廷要着眼于‘未来有没有’和‘国家安不安全’。”

  “殿下高瞻远瞩,下官明白了。这就去安排。”李明远领命而去。

  周玄重新坐回案前,看着那份长长的民间工坊清单,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混乱是阶梯,也是考验。

  这股由他亲手释放的民间资本巨兽,既蕴含着推动社会飞跃的磅礴伟力,也潜藏着失控甚至反噬的风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亦然。”他低声自语,嘴角又勾起一丝挑战性的微笑,

  “不过,这驾驭风浪、引导洪流的过程,不正是最精彩的部分吗?大周这艘巨轮,是时候装上民间的双翼,真正启航了。”

  他铺开一张新的奏表,开始勾勒《大周民用灵气技术产品安全管理暂行条例》和《灵气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法》的初步框架。

  新的游戏规则,必须跑在问题全面爆发之前。帝国的灵气工业化进程,在官民并举的轰鸣声中,正式进入了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