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蔡瑁刚经历了丧弟之痛,此刻又闻三弟阵亡的噩耗,精神几近崩溃,整个人都陷入癫狂状态。

  王威神色黯然,叹息道:\"主公,蔡将军,虽然难以置信,但确有逃回来的士兵亲眼所见。那刘备不知用了什么诡计,竟然真的攻破了樊城!\"

  蔡瑁闻言身形踉跄,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樊城陷落了。他费尽心机从刘表那里换回的弟弟,终究还是死在了刘备手里。

  \"蔡瑁!\"刘表怒发冲冠,\"这就是老夫放下颜面向刘备求和,为你换回来的废物吗?要不是你一力举荐,老夫怎会派那个废物去守樊城?如今他轻易丢城,折损上万精兵,让襄阳直接暴露在大耳贼刀下——这都是你的错!\"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表失去了理智,完全不顾蔡瑁的身份厉声斥责。蔡瑁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时,回过神来的蒯越冷静分析道:\"此战疑点重重。刘备明明在宛城为秦牧操办婚事,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樊城?就算遭到突袭,城中万余精兵也不该如此迅速溃败。况且水军完全有时间撤回南岸,张允怎么会被俘?主公,当务之急是集结兵力布防南岸,同时派人详查。万一...万一是情报有误呢?\"

  刘表因蒯越的分析渐渐冷静下来,心中又生出一丝侥幸。

  \"即刻调兵至南岸水寨,筹备渡江夺回樊城!\"

  他当即催马出城,直奔汉水南岸。

  约两万襄阳守军匆忙出城,向南岸水营方向集结。

  日暮时分。

  刘表勒马江畔,远眺对岸。

  隐约可见北岸水寨与樊城上空已飘扬着刘备的旗帜。

  江面上,零星侥幸逃脱的战船正仓皇逃回南岸。

  大量探马被派往江北打探消息。

  夜幕降临前,最新情报如雪片般传回南岸。

  这些消息彻底粉碎了刘表残存的希望。

  \"刘备采纳秦牧计策,趁蔡和寿宴守备松懈时突袭。\"

  \"秦牧事先策反魏延,里应外合打开东门迎刘备军入城。\"

  \"伊籍受秦牧指使,假传蔡和将令,以贺寿为名向水营送去百余坛酒。\"

  \"张允等将领醉酒误事,未能及时率水军撤离。\"

  \"以致水军悉数被困北岸,尽数归降。\"

  王威沉声汇报着每一条情报。

  樊城陷落的 ** 就这样 ** 裸地摆在刘表君臣面前。

  秦牧!

  所有线索都指向这个关键人物。

  \"原来他举办婚事是为了迷惑我们!\"

  \"暗地里竟策反了魏延和伊籍,从内部攻破樊城!\"

  \"此人的智谋当真深不可测...\"

  蒯越苦涩叹息,首次亲口承认这位年轻谋士的才能远胜于己。

  刘表心境已由震怒转为落寞。

  蒯越之言直击肺腑,令他不禁扼腕长叹:

  “那秦牧竟能运筹帷幄至此,将老夫玩弄于掌心!”

  “若早得此奇才,又何至今日之败!”

  这一声长叹满含悔恨。

  蔡瑁仍不甘心,厉声质疑:

  “区区寒门竖子,岂能料事如神?”

  “他再诡计多端,又如何算准三弟寿宴之期?”

  “魏延、伊籍不过微末之辈,怎敢背主投敌?”

  “世上绝无这等料事如神之人!”

  见蔡瑁执迷不悟,蒯越黯然道:

  “德珪,我等屡战屡败,根源就在于轻视对手。”

  “刘备虽出身低微,却有雄主之姿,方能令文聘归顺,魏延等人效死。”

  “至于秦牧,虽是寒门,却堪称百年难遇的奇才。”

  “若再轻敌,莫说樊城,襄阳、江陵迟早尽归刘备。”

  “主公基业,终将落入这对君臣之手!”

  此言一出,蔡瑁哑口无言。

  刘表沉思良久,终于决断:

  “事已至此,唯有调黄祖北上御敌。”

  黄祖——

  荆州军中仅次于蔡瑁的猛将。

  当年孙坚横扫荆州,刘表困守襄阳岌岌可危。

  正是黄祖设伏射杀孙坚,才保住荆州基业。

  **211**

  **劳**,黄祖实为刘表麾下第一猛将。

  只因黄家根基不如蔡家雄厚,刘表为顾全大局,只得将荆州兵权交予蔡瑁。

  为安抚黄祖,刘表便任命其为江夏太守,统辖荆州最精锐的长江水师,驻守夏口。

  江夏郡的**赋税钱粮**,亦尽归黄祖自行处置。

  如此厚待,方令黄祖安心镇守江夏,为刘表抵御江东孙氏的进犯。

  如今蔡氏兄弟屡战屡败,连失城池,荆州形势危急,堪比当年孙坚来袭。

  此等关头,刘表自然想起黄祖这员福将。

  蔡瑁闻言大惊。

  若黄祖率军北上阻击刘备,再立护主之功,自己这荆州武将之首的地位岂能保住?

  **“绝不可让黄祖北上!”**

  心思电转间,蔡瑁眼珠一转,拱手进言:

  “主公,刘备虽侥幸夺取樊城,却无水军助力。纵有百万大军,也难越汉水天险。”

  “末将以为,无须大动干戈调遣黄祖。”

  刘表冷眼反问:

  “你莫非忘了?刘备已收编樊城水军,更有文聘为其统领。此时还敢说他无水军?”

  蔡瑁一怔,随即面露轻蔑。

  “樊城水军战船不足四百,文聘虽通水战,也不过略知皮毛。”

  “末将所率襄阳水军,战船五百,精锐水卒八千!若刘备敢遣文聘来犯,末将必全歼其军,诛杀叛贼!”

  蔡瑁的狂傲之言猛然点醒刘表。

  论陆战,蔡瑁或非良将;

  论水战,其能为确在文聘之上。

  “主公,德珪水战之能,主公再清楚不过。”

  \"刘备仅凭一个文聘和几千降卒就想渡过汉水,简直是白日做梦。\"

  \"我们虽不能轻视秦牧,但即便他智谋通天,在水战上也毫无用武之地。\"

  \"确实无需调动江夏水军北上,有德珪的襄阳水军足以守住汉水防线。\"

  \"况且孙策已攻占柴桑,对荆州虎视眈眈,黄祖必须镇守江夏防备那个小霸王。\"

  在遏制黄祖势力扩张这件事上,蒯越与蔡瑁立场完全一致。

  只不过他的理由更具说服力。

  刘表沉默不语,权衡再三。

  良久,一声轻叹。

  \"孙策将门虎子,又与我有杀父之仇,威胁确实大于刘备,不得不防。\"

  \"就依你二人之策,暂不调黄祖北上。\"

  \"德珪,切莫再让老夫失望,必须守住汉水防线!\"

  刘表回心转意,语重心长地叮嘱。

  蔡瑁暗自松了口气,立即拱手保证:

  \"主公放心,若大耳贼敢渡江,瑁定叫他知晓谁是汉水之主!\"

  刘表紧锁的眉头这才舒展。

  再次望向北岸樊城方向,刘表苍老的面容浮现几分不屑。

  \"刘备,你的威风也该在汉水边止步了...\"

  ...

  许都,司空府。

  \"先是在博望坡火烧连营,大破四万荆州军,顺势攻取新野!\"

  \"如今又奇袭樊城,让刘备饮马汉水?\"

  \"这秦牧计谋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当真非同凡响!\"

  曹操仔细研读战报,连连称赞。

  厅内众谋士也纷纷称奇。

  \"原本我们认为刘表强刘备弱,刘备必定采取守势。\"

  \"没想到秦牧谋略迭出,竟使刘备连战连捷,屡屡重创刘表,彻底逆转了荆州形势。\"

  “司空,这秦牧的谋略,恐怕比我们预想的更为深不可测。”郭嘉轻叹一声,语气中透着一丝惺惺相惜的意味。毕竟,他们同为寒门出身,更能体会其中不易。

  “奉孝所言极是,秦牧用兵奇诡,确实令人难以防范。”另一人附和道,“如此看来,刘备说不定真能凭借劣势扭转局势,一举吞并荆州?”

  曹操对荆州的战局也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此时,荀彧轻抚短须,神色淡然地说道:“刘备得秦牧相助,确如鱼得水,如今兵临汉水,直逼襄阳。但司空莫要忘记,刘备若要攻下襄阳,必先渡过汉水。”

  “水战与陆战截然不同,不仅需要精锐水师,更需精通水战的将领。而在这方面,刘表恰好占据绝对优势,阴谋诡计反倒无足轻重。依我看,刘备的连胜之势,恐怕会在汉水戛然而止。”

  “接下来,刘表与刘备必将隔江对峙,陷入漫长的僵持。”

  听完荀彧的分析,曹操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文若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刘备与秦牧这对君臣给我们的意外,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随后,曹操的目光转向东方,淡淡道:“就让他们二刘在汉水对峙吧,耗到地老天荒也无妨。如今许都南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也是时候腾出手来收拾吕布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了。”

  “传令下去,即刻集结兵马,准备东征徐州!”

  与此同时,樊城一带集结了两万余刘备麾下的步骑。然而,这些斗志昂扬的将士却只能望着江水兴叹。他们在等,等水军统领文聘将收编的五千水卒整训成一支可战之师。唯有水军取胜,方能载他们顺利渡江。

  汉水之畔。

  刘备勒马立于土岗,眺望江中水寨战船演练。

  他素来擅长陆战,对水上操演实在看不通透。

  演练毕,文聘策马前来复命。

  \"主公,五千水师已整训完毕,随时听候调遣!\"

  文聘抱拳禀报时,铠甲铿锵作响。

  刘备展颜笑道:\"甚好!不知何时可渡汉水,攻取南岸?\"

  文聘闻言面露难色:\"我军虽与襄阳水师兵力相当......\"他顿了顿,\"但末将不敢隐瞒,论水战之能,确实不及蔡瑁。且新编士卒未历战阵,此时交锋恐难取胜。\"

  这番话说得坦率。

  刘备笑容渐敛。

  张飞忍不住嚷道:\"打不过就干瞪眼?听说曹操正攻吕布,等他腾出手来,咱们岂不两面受敌?\"

  众将交头接耳,神色凝重。

  刘备摇头轻叹:\"北方擅骑,南方善舟,古人诚不我欺。空有水师却无良将,真如巧妇难炊。\"

  秦牧忽然轻笑:\"谁说必败无疑?\"

  刘备眼中精光乍现:\"军师有何高见?\"

  秦牧扬鞭指向江面:\"此间正有一位水战奇才,堪称荆州水师之首。若得此人相助,破蔡瑁如探囊取物!\"

  此话一出。

  刘备顿时来了精神。

  张飞等将领纷纷摩拳擦掌。

  唯有文聘神色迟疑。

  在他认知中,论荆州水军将领,黄祖当居魁首,蔡瑁次之,自己顶多位列第三。秦牧却说在野之士中竟有人能称霸荆州水战?

  文聘苦思冥想,始终想不起荆州还有这号人物。

  \"子璟举荐之人向来不凡。\"刘备急切问道:\"不知这位豪杰究竟是何人?\"

  \"此人出身寒微,被称作锦帆贼——姓甘名宁,字兴霸。\"

  \"甘宁?\"刘备对这个陌生名字毫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