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此时的吕布并未展现临死前的善念。

  他趴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狂笑。

  \"刘备刘备,\"

  \"你我皆是寒门子弟,生来就低人一等。\"

  \"像我们这样的人想要生存,就只能不择手段!\"

  \"你一个卖草鞋的商贩,也配谈什么仁义?\"

  \"你永远斗不过袁绍那样的世家大族。\"

  \"今日我虽死在你手,但早晚你也会死在袁绍手里。\"

  \"我先走一步,在阴间等你!\"

  吕布疯狂地吐出一连串讥讽之语。

  随后大笑三声,又吐出几口鲜血,身体突然僵直。

  天下第一猛将就此陨落。

  目睹吕布的尸首,刘备心中仇恨也随之消散。

  \"吕布虽无义,但董卓终是死在他手上。\"

  \"来人,按诸侯之礼厚葬他吧。\"

  刘备挥鞭感叹,给了吕布最后的尊严。

  赵云策马前来,抱拳禀报:

  \"主公,末将幸不辱命,成功斩杀吕布。\"

  \"主公若有差遣,尽管吩咐。\"

  \"谁敢阻挠主公匡扶汉室,末将便用这杆长枪为主公扫清障碍!\"

  赵云豪迈的誓言在众将士耳畔回响。

  若在此战之前,众人或会对这位新投效的将领心存轻视,认为他狂妄自大。

  但此刻。

  再无人敢嘲笑赵云,众人眼中唯有深深的敬意。

  赵云以实力震慑全场,众将皆默然收敛,再无闲言碎语。

  \"子龙在此,何愁大汉不兴!\"

  刘备扬鞭北指,笑声豪迈:

  \"传我军令,全军进发,誓破袁贼!\"

  泗水之畔,八万雄师闻令而动,铁蹄踏破晚霞,直扑二十里外敌营。

  下相城内,灯火通明。

  袁谭刚至府衙便设宴犒军,席间觥筹交错。

  \"高将军鞍马劳顿,且饮此杯。\"

  袁谭持盏相敬,目光落在那位河北骁将身上。

  高览,冀州四柱将之一。

  自袁谭 ** 南征以来,袁本初特遣这支幽燕铁骑助阵。此刻这五千精骑刚抵下相,铁甲未卸便入席畅饮。

  \"末将途中听闻,刘备竟敢主动挑衅?还袭取了淮阴城?\"

  酒盏悬在半空,高览浓眉紧蹙。

  席间气氛骤冷。

  袁谭面色阴沉,指节捏得发白:

  \"织席村夫不知天高地厚!此番必叫他血债血偿!\"

  只字不提中计折兵之辱,唯有案下左手将衣袍攥出深深褶皱。

  \"区区草莽也敢与袁公为敌?\"高览摔杯怒喝:\"待某家斩其首级为公子助兴!\"

  烛火摇曳间,七万袁军正在城墙下修补战具,铁器碰撞声隐没在渐浓的夜色里。

  青衣男子神色一松,朗声笑道:

  \"有高将军麾下五千铁骑助阵,此番擒拿那织席贩履之徒,夺取淮南之地,当真是探囊取物了。\"

  席间觥筹交错,愈发热闹。

  一位谋士端着酒盏起身道:

  \"适才收到飞马来报,吕将军已与纪灵部狭路相逢。\"

  \"以将军之勇,必能先声夺人。\"

  \"此战若胜,再添五千铁骑,只怕那织席之辈就要仓皇退回淮阴老巢了。\"

  主座上的青年仰首畅饮,满堂皆是志得意满之气。

  唯有一人身着玄衣,指节轻叩杯沿,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愁绪。

  \"元龙兄何故愁眉不展?\"

  玄衣男子略作迟疑,拱手道:

  \"彼明知吕布在此,却遣纪灵迎战,此中恐有蹊跷。\"

  \"以秦牧之智,难保不在半道设伏。依在下之见,当速令吕将军回师。\"

  席间欢语渐歇,青年握着酒樽的手指微微发紧。他虽自视甚高,却非不知轻重之人。这番话让满室的热闹突然凝滞,仿佛有一片阴云悄然而至。

  郭图眼底闪过一丝疑色,手中酒樽微微颤动。袁谭突然将青铜酒爵重重砸在案几上,漆面登时裂开几道细纹。

  \"派轻骑截住奉先!\"袁谭声音里带着金属般的锐利,\"传令不得擅自追击——\"

  话音未落,焦触踉跄跌进厅堂,甲胄上沾满尘土。\"禀公子!\"他胸膛剧烈起伏,\"吕将军在泗水畔遭刘备伏击,先锋军尽殁......\"

  \"赵云...\"焦触喉结滚动,\"是常山赵子龙斩了吕将军!\"

  厅中空气骤然凝固。袁谭手中酒爵悬在半空,琥珀色的酒液溅落在锦袍上。郭图猛地撑住案几站起身,陈登手中竹简啪嗒落地。

  \"荒唐!\"袁谭突然暴起,腰间玉佩撞得叮当乱响,\"吕奉先胯下赤兔马,掌中方天戟,千军万马亦能来去自如!\"

  高览按剑的手背青筋暴起:\"那赵云何等人物?竟能...\"话到一半戛然而止,仿佛被自己要说的话吓住了。

  郭图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袖口沾了酒渍:\"纵有十面埋伏,以奉先之能...\"他望着地上散落的竹简,忽觉喉头发紧。

  堂外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满室只闻粗重的呼吸声。案几上那盏鎏金朱雀灯,火苗正疯狂摇晃。

  \"那赵子龙何等人物,竟能斩杀吕奉先?\"

  \"绝无可能!\"

  君臣二人怒不可遏,难以接受这骇人之事。

  高览猛然一颤,似有所悟:\"大公子,末将想起一桩旧事。\"

  \"界桥之战时,文将军追击公孙伯珪,曾被一白袍银枪的小将阻拦。\"

  \"那少年枪法通神,与文将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文将竟被迫撤退。\"

  \"事后文将提及,此人似乎正是赵云。\"

  听闻此言,袁谭与郭图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竟是公孙瓒旧部?\"

  二人心中暗忖:如此猛将,公孙瓒怎会埋没?即便确有其人,也该随主覆灭,怎会流落徐州,投效刘玄德?

  诸多疑团萦绕心头。

  陈登突然击掌:\"大公子,确有此事!\"

  \"当年刘皇叔救援徐州时,身边确有一员白袍小将。\"

  \"刘某曾言,此子武艺更胜关张,乃当世无双。\"

  \"后来不知何故,此人离刘皇叔而去。\"

  \"岂料多年后竟重返帐下,更斩杀吕布,当真可怖可畏!\"

  袁谭闻言浑身发冷,如坠冰窟。

  关张之勇已冠绝天下,这赵云竟犹有过之?

  若二人所言不虚,吕布败亡倒也不足为奇了。

  \"子龙,子龙......\"

  \"公孙瓒早已败亡,你不归顺我袁氏,反去投奔那刘玄德!\"

  \"还斩杀我一员盖世勇将!\"

  \"可恼,可恼至极!\"

  袁谭双拳紧攥,眉宇间怨毒之色愈浓。

  正当愤懑之际。

  探马飞奔入内,单膝跪地。

  \"禀大公子。\"

  \"刘备率八万大军沿泗水北上,直逼我下相城。\"

  \"其先锋距城不足十五里。\"

  厅堂内顿时哗然。

  \"刘玄德竟如此猖狂。\"

  \"分明是想借斩杀吕布之威,趁势与我军决战!\"

  郭图话音微颤,终是对刘备生出几分畏惧。

  陈登略作思量,急忙进言:

  \"大公子,敌军新胜,士气正盛。\"

  \"我军损兵折将,锐气已挫,万不可正面迎战。\"

  \"登以为当速弃下相,退守下邳,暂避锋芒。\"

  袁谭颓然落座,面如寒铁,眉头深锁。

  先前的傲慢之气,此刻早已消散殆尽。

  淮阴折袁胤,泗水丧吕布。

  七日之间,竟损兵一万五千!

  刘备这两记耳光,将袁谭的轻视之心彻底打碎。

  \"看来......我确实小觑了那刘玄德......\"

  袁谭以指抵额,喃喃自语。

  显然已生退兵之意。

  \"若大公子损兵弃城而走,消息传至官渡,主公将如何作想?\"

  一声厉喝骤然打断退意。

  出言者正是荀谌。

  袁谭身躯剧震,恍如梦中惊醒。

  淮阴失守,袁胤战死,这败绩传至官渡,只怕父亲早已对他失望至极。

  如今再损兵折将,损失了吕布这位顶尖猛将。

  若就此狼狈退回下邳,战场形势将彻底逆转,反被刘备占据主动。

  袁绍得知战报后,必然对他大失所望?

  \"友若此言极是,我绝不能退守下邳,岂能让大耳贼占得上风!\"

  袁谭猛拍桌案,眼中重燃自负锋芒。

  荀谌上前一步,正色谏言:

  \"大公子莫忘,高将军刚率五千幽州精骑前来会师。\"

  \"这支铁骑正是您横扫南方的倚天利器。\"

  \"纵使大耳贼小胜一场,又有何可惧!\"

  此言如当头棒喝。

  袁谭豁然开朗:

  \"是了,我还有幽州铁骑!\"

  \"有此精骑在手,莫说大耳贼只多一万兵马,纵有百万大军又何足道哉!\"

  袁谭信心陡增,锐利目光直视高览。

  \"高敬志,若本公子与刘备决战,你可敢立军令状?\"

  河北名将的傲气瞬间被激起。

  高览抱拳昂首:

  \"非是末将夸口,我幽州铁骑在这徐州地界,堪称所向无敌。\"

  \"大公子尽管放心,刘备若敢接战,末将必率铁骑杀他个片甲不留!\"

  这番豪言令袁谭底气十足。

  当即拍案决断:

  \"传令三军立刻自下相南下,迎战大耳贼。\"

  \"我倒要看看,那秦牧是否真有三头六臂,还能助大耳贼破我五千铁骑!\"

  泗水东岸,大军正向北挺进。

  刘备与众将席地而坐,共商进军方略。

  多数将领持乐观态度,认为袁谭新败之后,必不敢正面交锋,很可能退守下邳。

  大军稍作休整,随即挥师攻占下相。两日后,部队将再次启程,剑指北方的下邳城。

  \"淮阴一战折了袁胤,前日又歼灭吕布,短短七日竟斩敌一万五千,这战果着实惊人。\"

  \"若袁绍得知此讯,只怕对长子袁谭更要失望透顶。\"

  \"以在下之见,袁谭为争夺嗣位,定会孤注一掷继续南下,与我军决一死战。\"

  \"唯有一雪前耻,他才能在家主之争中占得先机。\"

  与众将意见相左的秦牧语出惊人。

  正说话间。

  一骑探马疾驰而来,翻身下跪。

  \"启禀主公,北方急报。\"

  \"袁谭亲率七万大军已离下相,正朝我军扑来。\"

  \"其先锋乃高览统领的五千幽燕精骑!\"

  听闻此讯。

  刘备与诸将皆面露惊色。

  众人敬佩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秦牧。

  \"军师果然料事如神。\"

  \"袁家大公子连遭败绩,竟仍要南下决战!\"

  秦牧淡然一笑:

  \"袁谭敢来送死,不过是仗着那五千幽州铁骑罢了。\"

  刘备眉头紧锁。

  整整五千幽燕精锐骑兵,确实不容小觑。虽帐下亦有近四千狼骑,然这些骑兵来源纷杂——有收编自张济的西凉骑兵,有原属吕布的淮南骑卒,还混杂着部分并幽骑兵。

  在缺马的南方,这支\"杂牌\"骑兵尚可称雄。但面对纯正的北地精骑,恐怕就力有不逮了。何况连年征战,战马损耗严重却难以补充,狼骑战力早已大不如前。

  骑兵对骑兵,刘备心中确实没底。

  **幽燕铁骑未必不可破**

  五千幽燕铁骑列阵于野,引得刘备轻抚短须,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