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运筹帷幄》

  秦牧以言语相激,黄忠豪气顿生。

  年迈的将军抚须笑道:\"末将驻守长沙多年,对此处地形了如指掌。麾下五千将士皆是山地战的行家里手,此战非我等不可!\"

  当夜粮船启程。

  借着运粮之便,战船顺流而下。途经油江口、巴丘、赤壁,最终停泊陆口。五千精兵借着夜色掩映,如鬼魅般消失在崇山峻岭间。

  江陵大营中,刘备正调兵遣将。

  \"传令三军备战,随时水陆并进。\"他转头对传令兵道,\"另发密信襄阳,令文聘率水师南下会师。\"

  八日后,夏口攻防战正酣。

  这座两江交汇的军事要冲,已被江东军团团围困。数千甲士在震天战鼓声中前赴后继,城下尸骸已然堆积如山。

  孙策望着城头猎猎作响的\"黄\"字大旗,眼中怒火更甚。

  江面水战虽胜,可黄祖固守城池二十余日,竟如铁桶般纹丝不动。这位江东小霸王焦躁地握紧剑柄,耳边响起谋士的进言:\"黄祖自知罪无可赦,必会死战到底。困兽犹斗,何况是人?\"

  “黄祖麾下的江夏军,堪称荆州最强悍的劲旅。”

  “伯符,切莫急躁,需稳住心神。”

  周瑜察觉到孙策的不安,沉声劝慰道。

  孙策松开攥紧的拳头,冷声道:

  “黄祖这恶贼,纵使负隅顽抗,我必倾尽全力攻破夏口,取他首级告慰父亲英灵!”

  “公瑾,我只怕拖延日久,刘备会趁机渔翁得利。”

  孙策的视线投向江陵方向,仿佛能感受到那位荆州之主的眈眈目光。

  他总觉得刘备随时可能顺江东下,给他致命一击。

  “伯符不必多虑,对刘备而言,此刻整编降卒、安定荆州才是上策。”

  “他拖得越久,处境反而越有利。”

  “况且我江东水师天下无敌,刘备岂敢主动挑衅?”

  周瑜嘴角扬起不屑的冷笑,眉宇间尽是傲然。

  “公瑾此言极是!”

  “若刘备不自量力来犯,正好趁机歼灭其水军!”

  身旁须发斑白的老将黄盖豪迈大笑,声如洪钟。

  孙策眉间阴霾一扫而空,豪气顿生:

  “公瑾与义公说得对,借刘备十个胆子也不敢招惹我!”

  他挥鞭直指夏口,厉声喝道:

  “传我将令,全军加紧围攻夏口!”

  “谁若能斩下黄祖狗头为我父 ** ,本将赏万——”

  话音未落,部将潘璋快马奔至:

  “主公!韩当将军急报!”

  “柴桑以南突现大批刘备军,打着黄忠旗号欲攻城池!”

  “韩将军请主公即刻回师救援!”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炸响。

  孙策猛然踉跄一步,脸上桀骜神情陡然化作惊诧。周瑜与黄盖同时变色,灼灼目光直射潘璋所在。

  \"黄忠?那个背叛刘表的长沙猛虎?\"

  \"这老贼怎会离开江陵,竟现身于柴桑南境?\"

  孙策面色剧变,劈手夺过军情密函,指尖微微发颤地逐字审阅。韩当笔迹力透纸背,清晰记述着黄忠确已率部突袭柴桑以南,连克数县,麾下兵卒竟有万人之众。这支从天而降的敌军正分三路进逼,柴桑城已陷入合围之势。

  \"简直荒唐!\"

  \"上万大军如何瞒过我军哨探,凭空出现在柴桑?\"

  \"莫不是泅水潜行,抑或插翅飞渡?\"

  孙策攥着帛书的手背青筋暴起,将密报递给周瑜时,指尖仍在无意识地轻颤。周瑜接过军报反复检视,素来从容的眉宇间罕见地浮现困惑。

  \"黄忠究竟如何瞒天过海?\"

  \"此事确实蹊跷...\"

  周瑜喃喃自语时,黄盖突然瞳孔骤缩,右掌重重拍在地图边缘。

  \"陆口!\"

  \"老贼必是取道陆口,翻越幕阜山潜入豫章,方能奇袭柴桑!\"

  孙策与周瑜闻言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茫然。虽为当世名将,二人毕竟初临荆楚之地,对江夏至长沙一带地形尚不若指掌。唯黄盖这个土生土长的荆南人,此刻猛然拍案而起。

  \"主公且看——\"

  黄盖哗啦一声展开皮质地图,手指重重点在巴丘与夏口之间某处。羊皮卷上墨线蜿蜒处,赫然标注着\"陆口\"二字。

  沿着柴桑至夏口一线,长沙水系贯通其间,两地商旅多取舟楫之便,陆路行者甚稀。

  这陆口古道虽存于世,却如隐没在荒烟蔓草间,往来商旅罕知其踪。

  蹊跷的是,这般隐蔽的路径,刘备竟能洞若观火?

  黄盖抚须蹙眉,百思不得其解。

  孙策与周瑜四目相对,俱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困惑。

  \"主公,且不论刘备如何知晓此道。\"

  鲁肃轻整衣冠,声音如清泉击石。

  \"以肃之见,此乃彼之调虎离山计。\"

  \"刘备坐镇江陵,表面按兵不动,实欲诱我倾巢而出。\"

  \"待我柴桑守备空虚,便遣黄忠循此古道,绕开我长江天堑,行此雷霆一击!\"

  灯火摇曳中,众人如梦初醒。

  孙策指节爆响,怒极反笑:\"好个刘玄德!世人都道你仁义,谁知暗藏如此机锋!\"

  鲁肃却轻叹一声:\"刘备虽善战,依肃看来,此等环环相扣的奇谋,当非其手笔。\"

  \"若无意外...\"他目光扫过堂前悬挂的舆图,\"必是那秦牧运筹帷幄。\"

  \"秦牧\"二字一出,满堂生寒。

  孙策眉间沟壑更深:\"莫非蒯越当日所言非虚?我等当真小觑了此人?\"

  这话如无形鞭笞,令周瑜指尖微颤。当初正是他一力主张蒯越所言过甚,力谏主公发兵...

  《战局逆转》

  柴桑告急的军报传来,周瑜指尖猛然攥紧了竹简。那个出身微寒的谋士,竟用一纸调令将他逼入两难境地!

  甲板上的江风掠过周瑜紧绷的面容。他忽然轻笑出声,将竹简甩在案几上。\"伯符何须忧虑?秦牧此计虽妙,却算错了两着。\"指尖划过地图上柴桑城的标记,\"韩当坐镇坚城,黄忠纵有万人不过蚍蜉撼树。\"

  孙策拧眉看向江面,忽见周瑜袖袍翻卷间露出胜券在握的笑意。\"传令三军,转舵东进。\"周瑜佩剑锵然出鞘,\"待我们碾碎这支孤军,回头再取夏口不过探囊取物。\"

  当夜千帆东去。周瑜 ** 楼船望台,西望的眸光刺破雾气:\"秦牧,这局让你半子又何妨?\"江浪拍打着他的战靴,\"待我与韩当会师之时,倒要看你还有何等妙计能阻我兵锋!\"

  江陵水寨南岸。

  刘备驻足河滩,检阅甘宁操练水师的成效。

  由于汉水航道被夏口封锁,襄阳水师只得就地新建。战后收编的万余降卒与四百余艘战船,配以千名襄阳水军老卒,在甘宁统率下已初具规模。

  \"甘将军真乃水战奇才。\"刘备抚须赞叹,\"短短月余竟将七千降卒 ** 得如此听令。\"

  秦牧的视线却锁住下游江面:\"此时黄老将军应已抵柴桑,江东鼠辈想必正狼狈撤军。\"

  急促的桨声打断谈话,斥候飞舟急报:\"孙策连夜撤兵,四万大军正向柴桑溃退!\"

  众将顿时群情激昂。刘备拍掌大笑:\"子璟算无遗策,连贼军撤兵时辰都分毫不差!\"

  诸葛亮却欲言又止。刘备打趣道:\"孔明,你师父总说你思虑周全。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秦牧含笑不语。这位年轻谋士的确需要补足杀伐决断之气。

  这也使得诸葛亮的战术风格偏向稳健,擅长使用正统战法。

  以弱小的蜀国实力,诸葛亮竟能在正面对抗中压制强大的魏国。

  连司马懿都被他打出心理阴影,每逢蜀军北伐便避而不战,只敢据城死守。

  在正统战法运用上,诸葛亮确实无人能及。

  或许是性格原因,又或是蜀汉国力有限,诸葛亮几乎从不采用奇兵之计。

  真正高明的兵法,应当奇正相济才能无往不利。

  奇兵虽险,收效却大。

  以弱胜强,仅靠正统战法岂能成功?

  唯有出奇,方可制胜!

  \"孔明但说无妨,主公英明你又不是不知。\"

  秦牧顺势开导爱徒。

  作为师长,他有意重塑这位高徒,扬其所长而补其所短。

  \"师父教导的是。\"

  \"亮以为,孙策虽撤夏口之围,但以周瑜之聪明,很快会识破黄老将军那路疑兵。\"

  \"届时孙策必会回师再攻夏口。\"

  \"留给我们的时间恐不足十日。\"

  \"孙策四万大军二十日未破夏口,足见城坚将勇。\"

  \"亮担心我军兵力,十日能否攻下夏口?\"

  诸葛亮条分缕析道出顾虑。

  刘备频频颔首,显然认同这番分析。

  \"子璟这位高徒果然思虑周全。\"

  \"黄祖虽遭消耗,但十日破城确实不易。\"

  刘备亦心生犹疑。

  \"若强攻难破夏口,何不将黄祖诱出城来...\"

  \"诱出?\"

  刘备抬眼望向秦牧,见其目光笃定,顿觉振奋。

  \"军师已有良策?\"

  秦牧近前耳语:\"主公可还记得汉水之战所擒的张允?\"

  \"闲置多时,也该派上用场了...\"

  刘备眉间阴霾渐散,喜色浮现:\"好个调虎离山!便依军师之计!\"

  诸葛亮与众将暗自揣测,不知秦牧又献何等奇谋。

  刘备未作详解,当即挥师东进。

  两日后。

  七千精锐抵近夏口,甘宁水军溯江策应。

  后军两万余众分批而至,因兵力未足合围,刘备令全军沿南岸扎营。

  夜幕垂落。

  中军帐内灯火幽暗。

  一袭囚衣的张允被押入帐中,伏地叩首:\"败将拜见明公!\"

  昔日倨傲的荆州贵胄,此刻竟显这般恭顺。

  刘备与秦牧交换眼色,唇角微扬。

  秦牧轻轻颔首,目光微动。

  刘备神色一凛,眼中寒光乍现,沉声喝道:

  \"张允!你兄弟刘琮不知廉耻,竟与孙策勾结,妄图夺取荆州!\"

  \"你身为兄长,还有何脸面立于此地!\"

  张允浑身一颤,脊背阵阵发凉。

  听刘备言下之意,竟因刘琮之事要迁怒于他?

  \"明公且息雷霆之怒。\"

  \"末将虽与刘琮有亲,却万万想不到他竟会投奔孙策那厮。\"

  \"此事确实与末将无关,末将纵有阻拦之心,也无能为力。\"

  \"若明公信得过末将,末将愿亲往劝说刘琮,令他知错来降。\"

  张允惶恐辩解,为求生路,甚至主动请缨去劝降刘琮。

  毕竟刘表已逝,荆州尽归刘备所有,负隅顽抗又有何益?

  只要能活命,什么都可以舍弃。

  \"主公,既然张将军如此明事理,何不给他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秦牧适时开口,与刘备一唱一和。

  刘备面色稍霁,命人扶起张允,赐座奉酒压惊。

  张允如蒙大赦,连连叩谢,这才战战兢兢入座。

  几杯酒下肚,惊魂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