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嵩山作(唐代 王维 着)-《每日一诗》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澈的河川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柔地环绕着一片广袤而草木葱郁的草泽地。那河水静静地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千年的故事。我驾着车马,沿着这条蜿蜒的河川,从容不迫地前行,心中满是归隐嵩山的喜悦与期待。

  车马行进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周围的山林、草木、流水,都仿佛成了我的朋友,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欢迎与陪伴。流水潺潺,似乎在低吟浅唱,那旋律悠扬而深情,仿佛是对我归隐之意的理解与共鸣。傍晚时分,一群群鸟儿从林间飞起,它们振翅高飞,却又在不远处盘旋,似乎是在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又仿佛是与我结伴而行,共同回归那宁静的家园。

  随着车马的前行,一座荒凉的城池渐渐映入眼帘。那城池古老而沧桑,静静地坐落在河边,与古老的渡口相依为命。城墙上斑驳的痕迹,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此时,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城池与秋山,金色的光芒与秋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那光芒温暖而柔和,仿佛是在抚慰着这座城池的孤独与荒凉,又仿佛是在为我即将开始的归隐生活,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终于,车马停在了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只见嵩山巍峨挺拔,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于是,我闭上门,谢绝了世俗的纷扰与喧嚣,决定在这嵩山脚下,度过我宁静而充实的晚年。

  在这里,我将与山水为伴,与草木为友,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生命的韵律。我将用笔墨记录下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瞬间,让它们成为我归隐生活的美好回忆。而这份宁静与淡泊,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整首诗的结构布局十分精妙,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随着诗人笔触的游走,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着归山途中那不断变换的迷人景致。从一开始的宁静祥和,到中途的凄凉悲苦,最终又归于恬静淡泊,这种情感的微妙起伏就如同山间小溪中的流水一般,时而平缓流淌,时而跌宕起伏。

  通过这一系列细腻的情感变化,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作者对于辞官归隐这件事所抱有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他内心深处有着一份对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和积极向往之情,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另一方面,又似乎隐藏着一丝愤懑不平之意,或许是因为官场的黑暗与无奈,让他不得不选择这条看似洒脱实则饱含辛酸的归隐之路。

  然而,整首诗并没有刻意去雕琢修饰,它宛如浑然天成之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纯朴清新的气息。其意象简洁而明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山林间的清幽景象。同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浓厚情感更是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弦,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尽管没有明显的斧凿痕迹,但其中的精巧构思和含蓄韵味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