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佛珠里的钥痕-《惊悚副本:我的求生实录》

  幻象消散的余韵还在殿内弥漫,苏眠站在竹架旁,指尖仍残留着触碰木鱼时的冰凉。她低头看向那只裂着缝的木鱼,裂缝里的黑色痕迹比之前更浓了,像是吸饱了晨雾中的湿气,又像是被幻象里的红色火焰浸染过,边缘泛着极淡的暗红,在微弱的晨光下,竟像是在缓慢流动。

  “火雾……”苏眠轻声念出这个词,心脏仍在为刚才的幻象悸动。小远惊恐的眼神、壁画渗出的红色、刻刀上的血丝,这些画面在脑海里反复闪现,拼凑出古寺怨念的轮廓——那场未被说透的火灾,不仅留下了“火雾”这样的执念,还让试图守护古寺的小沙弥陷入危险,而这只木鱼,就是串联起所有线索的关键。

  她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金属的温度比之前更高了些,不再是温和的预警,而是带着一丝灼热的紧迫感,像是在催促她尽快行动。晨雾从殿门缝隙里涌进来,带着殿外柏树叶的清香,却驱散不了殿内的压抑,反而让供桌上《金刚经》的纸页轻轻颤动,像是在呼应某种未知的力量。

  “佛珠!”苏眠突然想起之前在寺门旁看到的那串佛珠。青铜镜映出的画面里,佛珠串中那颗深色珠子泛着银光,指向后院钟楼,而小女孩的“回音”里提到“藏起来的碎片”,或许佛珠里就藏着解开钟楼或木鱼秘密的线索。她不再犹豫,转身快步走出前殿,晨雾随着她的脚步流动,在青石板上留下淡淡的水痕。

  从大殿到寺门的路不过十几步,苏眠却走得格外留意。脚下的青苔比来时更滑,晨露被她的鞋底碾过,在石板上留下细小的湿痕,偶尔有几片干枯的柏叶被风吹到脚边,打着旋儿落在缝隙里。她的目光扫过寺门两侧的壁画,左侧“僧人敲钟图”里袈裟下摆的红色,似乎比之前更明显了些,右侧“信徒跪拜图”中的小女孩,眼神依旧直勾勾地盯着她,手里的木鱼碎片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像是在确认她是否记得承诺。

  寺门旁的石台还在原地,石面上积着薄灰,却因为之前的触碰,留下了几道清晰的指痕。那串佛珠就安静地躺在石台中央,深褐色的檀木珠子在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串珠的红绳虽然褪色,却依旧紧实,将每颗珠子牢牢串在一起。

  苏眠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拿起佛珠串。珠子的数量不多,刚好十八颗,符合佛珠的常规规制。每颗珠子的大小相近,直径约两厘米,表面经过长期摩挲,变得异常光滑,指尖划过能感觉到檀木特有的细腻纹理,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味,与殿内的线香气息截然不同,更显沉静。

  她用指尖一颗颗捻过珠子,感受着每颗珠子的重量和温度——前十七颗珠子的触感基本一致,温润适中,带着晨雾的微凉,而第十八颗,也就是串在正中央的那颗珠子,却明显不同。

  这颗珠子的颜色比其他珠子深得多,是接近墨色的深褐,表面没有其他珠子那样的光泽,反而带着点磨砂质感,摸起来又硬又凉,像是裹着一层薄冰,与檀木的温润格格不入。苏眠将珠子凑到眼前仔细看,发现珠子表面刻着极细小的纹路,不是常见的梵文或莲花纹,而是几道不规则的折线,交叉在一起,隐约形成一个钥匙的轮廓——匙齿、匙身的形状清晰可辨,只是纹路太浅,不凑近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不是普通的檀木珠……”苏眠心里泛起疑惑。她用指甲轻轻刮擦珠子表面,指尖传来坚硬的触感,不像是木材的松软,反而更接近某种金属外面裹了一层木皮。她突然想起阿婆的刻刀,那把蕴含守护之力的刻刀,或许能帮她看清这颗珠子的真面目。

  苏眠从睡衣内侧口袋里掏出阿婆的刻刀,刀柄的老松木带着熟悉的温度,刀刃上的铜铃图案在晨光下泛着淡绿。她小心地握住刀柄,将刀刃的尖端对准深色珠子的纹路,轻轻刮擦——刀刃划过珠子表面,没有像刮木头那样留下木屑,反而发出“沙沙”的细微声响,像是在刮擦某种坚硬的外壳。

  随着刮擦的动作,一层极薄的木皮慢慢脱落下来,露出里面的材质——不是檀木,而是泛着冷光的金属!金属的颜色是淡铜色,表面因为长期被木皮包裹,有些氧化,却依旧能看出细腻的质感。苏眠放慢动作,沿着珠子的边缘轻轻刮掉更多木皮,金属的范围越来越大,钥匙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匙齿的数量、匙身的弧度,都与常见的铜钥匙别无二致。

  就在这时,掌心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不是刻刀或校徽的震动,而是来自手中的佛珠串。苏眠下意识地停下动作,集中注意力,突然感觉到一股清晰的意念,直接出现在脑海里,没有声音,却字字分明,像是有人在她耳边直接传递想法:

  “钥在珠心,启钟楼,见真相。”

  是“雾语”技能!苏眠瞬间反应过来。这个在雾隐林副本解锁的被动技能,能与雾中执念直接沟通,此刻显然是佛珠里藏着的执念,通过技能向她传递线索。这股意念很温和,没有敌意,反而带着一丝急切,像是等待了很久终于遇到能解开秘密的人。

  “钥在珠心……也就是说,钥匙的核心藏在珠子里面?”苏眠看着手中的金属外壳,心里有了猜测。她握紧刻刀,将刀刃的侧面贴在金属外壳与残留木皮的缝隙处,轻轻撬动——金属外壳与内部的结构似乎并不紧密,只听“咔”的一声轻响,外壳裂开一道细小的缝隙,晨雾中的湿气顺着缝隙渗进去,让内部的金属泛出更亮的光泽。

  苏眠屏住呼吸,用指尖捏住缝隙的两端,慢慢将金属外壳掰开。外壳分为两半,像是特意设计的夹层,掰开后,里面露出一片小巧的铜制碎片——碎片的形状与外壳上的钥匙纹路完全吻合,是钥匙的一部分,约指甲盖大小,边缘打磨得很光滑,正面刻着一个小小的“钟”字,笔画工整,显然是刻意雕刻的;碎片的背面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已经干涸,用指尖轻轻一碰,能感觉到细微的粗糙感,与之前在木鱼裂缝里看到的黑色痕迹相似,只是颜色更浅,像是干涸的血渍。

  “钟……钟楼!”苏眠的心跳骤然加快。碎片上的“钟”字,无疑指向了后院的钟楼,而青铜镜之前映出的画面里,佛珠的银光也指向钟楼,这说明钟楼里藏着关键的“真相”,可能是小远的下落,也可能是火雾的源头,而这枚钥匙碎片,就是打开钟楼的关键。

  她将两半金属外壳和铜制碎片小心翼翼地放在石台上,重新拿起佛珠串仔细检查。其他十七颗檀木珠没有异常,只有这颗中央的珠子被改造过,显然是有人刻意将钥匙碎片藏在这里,还用心包裹上木皮,伪装成普通佛珠,避免被轻易发现。能做出这种事的,大概率是古寺的住持或知情人,目的是保护钥匙,等待能解开真相的人。

  苏眠的目光落在碎片背面的暗红痕迹上,指尖轻轻拂过——这痕迹会不会是小远的血?或者是住持的?如果小远在修补木鱼时受伤,血渍沾到钥匙上,也说得通;如果是住持留下的,或许是在藏钥匙时不小心划伤了手。无论如何,这道痕迹都与古寺的怨念脱不了干系,是重要的线索。

  她将铜制碎片放进睡衣内侧的口袋里,紧贴着阿婆的刻刀,金属与木质的触感交织在一起,像是两种守护力量的呼应。然后将两半金属外壳重新拼合,裹上残留的木皮,放回佛珠串中,再将整串佛珠揣进另一个口袋——佛珠串不仅藏过钥匙,或许还能感知到其他执念,不能轻易丢弃。

  做完这一切,苏眠站起身,抬头看向后院的方向。晨雾依旧浓厚,却比之前稀薄了些,能隐约看到后院钟楼的轮廓——木质的楼身爬着青藤,楼顶尖尖的,挂着一个小小的铜铃,在晨风中轻轻晃动,却没有发出声音。青铜镜在口袋里微微发烫,铜铃印记的金光与钥匙碎片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像是在确认目标方向。

  “钟楼……真相……”苏眠在心里默念,脚步朝着后院走去。脚下的青石板延伸到后院门口,石板两侧种着几株半枯的竹子,竹叶片上沾着晨露,被风吹过,滴落在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温度慢慢降了下来,恢复到温和的预警状态,说明后院的执念虽然存在,却暂时没有攻击性。

  走到后院门口,苏眠停下脚步。后院的景象比前院更显破败:地面的青石板有好几块已经断裂,露出下面的黄土;角落里堆着几捆干枯的柴禾,柴禾上长着白色的霉斑;靠近钟楼的地方,种着一圈不知名的野草,草叶枯黄,却在根部泛着一点新绿,像是在顽强地生长。

  而后院的中央,就是那座孤零零的钟楼。

  钟楼有三层高,木质的楼身已经有些倾斜,表面爬满了深绿色的青藤,青藤的藤蔓缠绕着木柱,有的甚至钻进了木头的裂缝里,像是在支撑着这座即将倒塌的建筑。钟楼的每层都有一扇小窗,窗户的木框已经腐朽,有的地方甚至缺了一块,露出里面漆黑的空间。最顶层的楼檐下,挂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钟,钟身的梵文已经模糊不清,钟口边缘缺了一块,与供桌上的瓷碗一样,带着岁月的残缺。

  钟楼的大门紧闭着,门是用厚木板做的,表面没有刷漆,露出里面的木纹,门板上挂着一把巨大的铜锁——锁身比苏眠的拳头还大,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绿锈,锁孔的位置已经有些堵塞,只能看到一个细小的黑洞,而锁孔的形状,竟与她手中的铜制钥匙碎片轮廓隐隐吻合。

  “果然需要钥匙才能打开……”苏眠心里确认了猜测。但她手中只有一块碎片,显然还需要其他碎片才能拼成完整的钥匙。她想起小女孩“回音”里的“藏起来的碎片”,想起前殿供桌上的瓷碗,还有镜中古槐下的另一只有碗,或许其他钥匙碎片,就藏在这些地方。

  晨雾中的风突然变大,吹得钟楼的木窗“吱呀”作响,青藤的藤蔓在风中晃动,像是在挥手。苏眠握紧口袋里的钥匙碎片,抬头看向钟楼顶层的铜钟,钟身在晨光下泛着暗淡的铜色,仿佛在等待着被敲响的那一刻。她知道,解开古寺秘密的关键就在钟楼里,而找到剩下的钥匙碎片,就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

  她的目光扫过后院,最终落在角落里那棵巨大的古槐上——树干粗壮得需要三人合抱,树枝向四周伸展,覆盖了大半个后院,树枝上挂着无数红色的许愿带,有的已经褪色成淡粉色,有的还很鲜艳,上面写着模糊的字迹,像是“平安”“健康”“团圆”之类的祝福。而在古槐的树根处,放着一个小小的石桌,石桌上,果然摆着一只缺角的瓷碗——与前殿供桌上的瓷碗一模一样,碗口的缺口位置都完全一致,碗底的莲花纹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古槐下的瓷碗……”苏眠快步走向古槐,心里充满了期待。那只碗里,或许就藏着第二块钥匙碎片,也藏着更多关于火雾和小远的真相。晨雾在她身后流动,佛珠串在口袋里轻轻颤动,仿佛在为她指引方向,古寺的秘密,正随着她的脚步,一点点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