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声越来越清晰,像是就贴在苏眠的耳边,每一声都带着细碎的抽气,混着潮湿的霉味,钻进她的鼻腔。她猛地直起身,环顾四周——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三十多张积满灰尘的课桌,讲台上的粉笔盒安静地躺着,黑板上的笑脸依旧诡异,没有任何人影,也没有任何声源。
“谁在哭?”苏眠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握紧掌心的青铜镜,镜子的温度再次开始升高,虽然没有之前那么滚烫,却带着一种警示的温热。她低头看向那本写着“林晓”的数学课本,呜咽声似乎就是从课本里传出来的,课本的书页微微颤动着,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蠕动。
她再次弯腰,凑近课本仔细听。呜咽声里夹杂着模糊的字句,像是“我好怕”“别锁我”“想回家”,这些字眼断断续续的,被哭声淹没,只能勉强辨认出几个音节。苏眠的心脏揪紧了——这声音的主人,大概率就是“林晓”,她似乎被困在了这里,用这种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痛苦。
掌心的青铜镜突然亮起一道微弱的金光,不是之前那种耀眼的净化之光,而是柔和的、带着探查意味的微光。金光落在课本上,也落在课桌的抽屉上,镜面上的景象慢慢变化,不再映出苏眠的脸,而是映出了课桌抽屉里的画面——
抽屉里没有灰尘,铺着一张褪色的粉色纸巾,纸巾上放着一团揉皱的作业本。作业本是小学生常用的田字格本,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边缘卷着边,上面沾着好几片干涸的泪痕,泪痕的颜色是浅褐色的,把田字格都晕开了,原本写在格子里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笔画,像是“一”“丨”“丶”,只有右下角的四个字能勉强看清——“我想回家”,字迹歪歪扭扭的,笔画里还带着颤抖的痕迹,显然是哭着写出来的。
苏眠的呼吸瞬间停滞。她看着镜中那团揉皱的作业本,仿佛能看到林晓当时的模样: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缩在课桌下,双手攥着笔,泪水滴在作业本上,一边哭一边写“我想回家”,却因为太害怕,连字迹都写不工整。
“林晓……”苏眠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里涌起一阵酸涩。她想起“午夜凶铃”副本里的李雪,想起那个穿粗布嫁衣的新娘,她们都是被诅咒困住的可怜人,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诉说自己的痛苦,却没人能听到。
就在这时,耳边的呜咽声突然变大了些,不再是细碎的抽气,而是带着明显的委屈和恐惧,像是林晓听到了她的呼唤,想要回应她。苏眠低头看向数学课本,惊讶地发现,课本的书页竟然开始自动翻动起来——
书页一张一张地往后翻,速度缓慢,带着一种僵硬的、不自然的节奏,像是有人用无形的手在翻动。每翻一页,都能听到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混着呜咽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苏眠的目光紧紧盯着书页,上面印着的都是初中数学的内容,“有理数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每一页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地方还画着小小的涂鸦,比如在“圆形”旁边画了个笑脸,在“三角形”下面画了只小猫,看得出来,林晓曾经很喜欢这本课本。
书页翻到第三十七页时,突然停住了。
这一页的标题是“三角形内角和”,页面中央印着一个大大的锐角三角形,旁边用红色的字体写着“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苏眠的目光落在页面的右上角,那里有一个清晰的牙印——牙印不大,应该是小孩子的牙齿咬出来的,深浅不一,有的地方甚至把纸张咬破了,露出里面白色的纸芯,牙印周围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黄色痕迹,像是唾液干涸后的印记。
“她当时有多害怕?”苏眠心里想着。只有在极度恐惧或紧张的时候,人才会下意识地用咬东西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林晓咬这本课本,或许是因为被独自留在教室里,害怕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一点安全感。
呜咽声还在继续,苏眠能感觉到,声音的来源越来越近,几乎就贴在她的手背上。她伸出手,轻轻碰了碰课本上的牙印,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像是碰到了一块冰。就在她的指尖离开牙印的瞬间,课本突然“啪”地一声合上了,吓得她猛地缩回手。
教室里的温度骤然下降,原本就冰冷的空气此刻像是结了冰,苏眠呼出的气息都变成了白色的雾气。白炽灯的光芒开始忽明忽暗,“滋滋”的电流声越来越响,偶尔还会爆出一个小小的火花,在空气中留下一缕淡淡的焦糊味。
讲台上的粉笔盒突然“哗啦”一声倒在地上,里面的粉笔散了一地,有几根粉笔滚到了苏眠的脚边,停在她的鞋尖前。苏眠低头看向那些粉笔,发现其中一根白色的粉笔上,沾着一丝淡淡的粉色——像是口红的颜色,又像是某种颜料,和她肩膀上红影的颜色有些相似。
她的心跳再次加快。这根粉笔上的粉色,会不会也是“遗留物”?和林晓有关,还是和其他失踪者有关?
就在她准备弯腰捡起粉笔时,耳边的呜咽声突然变成了一阵急促的“咚咚”声,像是有人在用手指敲击课桌的木板。苏眠猛地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是她面前的这张课桌,桌面正在微微颤动,敲击声就是从课桌内部传来的,节奏急促,像是在求救。
“是你吗,林晓?”苏眠对着课桌轻声说,“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告诉我?”
敲击声停顿了一秒,然后再次响起,这次的节奏慢了些,像是在回应她的话。苏眠屏住呼吸,仔细听着敲击声的规律——“咚、咚、咚”,然后是“咚、咚”,接着又是“咚、咚、咚”,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
她的目光落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上,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再次翻开课本,翻到刚才停下的“三角形内角和”那一页,页面右上角的牙印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数字“3”,像是用铅笔轻轻描上去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3……”苏眠轻声念着这个数字,心里猜测着它的含义。是指第三排的课桌?还是指三楼?或者是某个和“3”有关的时间、地点?
就在这时,掌心的青铜镜突然再次发烫,镜面的光芒变得更亮了些,映出了课桌抽屉的另一处细节——在那团揉皱的作业本下面,还压着一张小小的纸片。苏眠之前没注意到,因为纸片被作业本完全盖住了,只有在青铜镜的光照下,才能看到它的一角。
她小心翼翼地拉开课桌抽屉。抽屉内部的木头已经发黑,散发着一股浓重的霉味,那张粉色的纸巾还铺在底部,上面的作业本依旧皱巴巴的。苏眠轻轻拿起作业本,放在桌面上,然后伸手去拿那张纸片。
纸片很小,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是从一张彩色卡纸上撕下来的,颜色是淡蓝色的,边缘参差不齐。纸片的正面画着一个简单的地图,用黑色的马克笔勾勒出走廊的轮廓,然后在某个位置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旁边写着一个“储”字——应该是“储物间”的缩写。
“储物间?”苏眠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张纸片显然是林晓留下的,她画下地图,是想告诉后来的人,储物间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或者那里是她失踪前最后去的地方。
她把纸片小心翼翼地放进睡衣口袋里,然后看向桌面上的数学课本和作业本。这些都是林晓留下的“回音”,是解开她失踪之谜的关键线索。她不能把这些东西留在这里,万一被副本里的“东西”破坏了,就再也找不到线索了。
苏眠把作业本叠整齐,放进课本里,然后合上课本,抱在怀里。课本的纸张虽然脆,却很沉,抱在怀里,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动,像是林晓的“回音”还在里面,轻轻回应着她的动作。
就在她准备离开教室,去寻找纸片上标记的储物间时,教室门突然“吱呀”一声,自己关上了。
苏眠猛地回头,看向门口。门板紧紧地合在一起,门轴处没有任何动静,显然不是被风吹关的。白炽灯的光芒彻底暗了下来,教室里陷入一片漆黑,只有掌心的青铜镜还亮着微弱的光,映出她周围的一小片区域。
耳边的呜咽声再次响起,这次却带着一丝怨毒,不再是之前的委屈和恐惧。苏眠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教室里移动,脚步声很轻,像是光着脚踩在木质地板上,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朝着她的方向靠近。
她握紧青铜镜,将镜面对准门口,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她知道,这个副本的“危险”,终于开始真正显现了——林晓的“回音”引来了其他的“东西”,而她,必须带着这些线索,从这间封闭的教室里逃出去,才能继续寻找失踪者的真相,化解旧校舍的怨念根源。
青铜镜的光芒越来越亮,映出门口的门板上,突然出现了几道细长的划痕,像是被指甲抓出来的,划痕还在慢慢增加,越来越深,越来越密,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门外,试图破门而入。
“谁在哭?”苏眠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握紧掌心的青铜镜,镜子的温度再次开始升高,虽然没有之前那么滚烫,却带着一种警示的温热。她低头看向那本写着“林晓”的数学课本,呜咽声似乎就是从课本里传出来的,课本的书页微微颤动着,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蠕动。
她再次弯腰,凑近课本仔细听。呜咽声里夹杂着模糊的字句,像是“我好怕”“别锁我”“想回家”,这些字眼断断续续的,被哭声淹没,只能勉强辨认出几个音节。苏眠的心脏揪紧了——这声音的主人,大概率就是“林晓”,她似乎被困在了这里,用这种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痛苦。
掌心的青铜镜突然亮起一道微弱的金光,不是之前那种耀眼的净化之光,而是柔和的、带着探查意味的微光。金光落在课本上,也落在课桌的抽屉上,镜面上的景象慢慢变化,不再映出苏眠的脸,而是映出了课桌抽屉里的画面——
抽屉里没有灰尘,铺着一张褪色的粉色纸巾,纸巾上放着一团揉皱的作业本。作业本是小学生常用的田字格本,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边缘卷着边,上面沾着好几片干涸的泪痕,泪痕的颜色是浅褐色的,把田字格都晕开了,原本写在格子里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笔画,像是“一”“丨”“丶”,只有右下角的四个字能勉强看清——“我想回家”,字迹歪歪扭扭的,笔画里还带着颤抖的痕迹,显然是哭着写出来的。
苏眠的呼吸瞬间停滞。她看着镜中那团揉皱的作业本,仿佛能看到林晓当时的模样: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缩在课桌下,双手攥着笔,泪水滴在作业本上,一边哭一边写“我想回家”,却因为太害怕,连字迹都写不工整。
“林晓……”苏眠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里涌起一阵酸涩。她想起“午夜凶铃”副本里的李雪,想起那个穿粗布嫁衣的新娘,她们都是被诅咒困住的可怜人,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诉说自己的痛苦,却没人能听到。
就在这时,耳边的呜咽声突然变大了些,不再是细碎的抽气,而是带着明显的委屈和恐惧,像是林晓听到了她的呼唤,想要回应她。苏眠低头看向数学课本,惊讶地发现,课本的书页竟然开始自动翻动起来——
书页一张一张地往后翻,速度缓慢,带着一种僵硬的、不自然的节奏,像是有人用无形的手在翻动。每翻一页,都能听到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混着呜咽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苏眠的目光紧紧盯着书页,上面印着的都是初中数学的内容,“有理数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每一页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地方还画着小小的涂鸦,比如在“圆形”旁边画了个笑脸,在“三角形”下面画了只小猫,看得出来,林晓曾经很喜欢这本课本。
书页翻到第三十七页时,突然停住了。
这一页的标题是“三角形内角和”,页面中央印着一个大大的锐角三角形,旁边用红色的字体写着“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苏眠的目光落在页面的右上角,那里有一个清晰的牙印——牙印不大,应该是小孩子的牙齿咬出来的,深浅不一,有的地方甚至把纸张咬破了,露出里面白色的纸芯,牙印周围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黄色痕迹,像是唾液干涸后的印记。
“她当时有多害怕?”苏眠心里想着。只有在极度恐惧或紧张的时候,人才会下意识地用咬东西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林晓咬这本课本,或许是因为被独自留在教室里,害怕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一点安全感。
呜咽声还在继续,苏眠能感觉到,声音的来源越来越近,几乎就贴在她的手背上。她伸出手,轻轻碰了碰课本上的牙印,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像是碰到了一块冰。就在她的指尖离开牙印的瞬间,课本突然“啪”地一声合上了,吓得她猛地缩回手。
教室里的温度骤然下降,原本就冰冷的空气此刻像是结了冰,苏眠呼出的气息都变成了白色的雾气。白炽灯的光芒开始忽明忽暗,“滋滋”的电流声越来越响,偶尔还会爆出一个小小的火花,在空气中留下一缕淡淡的焦糊味。
讲台上的粉笔盒突然“哗啦”一声倒在地上,里面的粉笔散了一地,有几根粉笔滚到了苏眠的脚边,停在她的鞋尖前。苏眠低头看向那些粉笔,发现其中一根白色的粉笔上,沾着一丝淡淡的粉色——像是口红的颜色,又像是某种颜料,和她肩膀上红影的颜色有些相似。
她的心跳再次加快。这根粉笔上的粉色,会不会也是“遗留物”?和林晓有关,还是和其他失踪者有关?
就在她准备弯腰捡起粉笔时,耳边的呜咽声突然变成了一阵急促的“咚咚”声,像是有人在用手指敲击课桌的木板。苏眠猛地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是她面前的这张课桌,桌面正在微微颤动,敲击声就是从课桌内部传来的,节奏急促,像是在求救。
“是你吗,林晓?”苏眠对着课桌轻声说,“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告诉我?”
敲击声停顿了一秒,然后再次响起,这次的节奏慢了些,像是在回应她的话。苏眠屏住呼吸,仔细听着敲击声的规律——“咚、咚、咚”,然后是“咚、咚”,接着又是“咚、咚、咚”,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
她的目光落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上,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再次翻开课本,翻到刚才停下的“三角形内角和”那一页,页面右上角的牙印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数字“3”,像是用铅笔轻轻描上去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3……”苏眠轻声念着这个数字,心里猜测着它的含义。是指第三排的课桌?还是指三楼?或者是某个和“3”有关的时间、地点?
就在这时,掌心的青铜镜突然再次发烫,镜面的光芒变得更亮了些,映出了课桌抽屉的另一处细节——在那团揉皱的作业本下面,还压着一张小小的纸片。苏眠之前没注意到,因为纸片被作业本完全盖住了,只有在青铜镜的光照下,才能看到它的一角。
她小心翼翼地拉开课桌抽屉。抽屉内部的木头已经发黑,散发着一股浓重的霉味,那张粉色的纸巾还铺在底部,上面的作业本依旧皱巴巴的。苏眠轻轻拿起作业本,放在桌面上,然后伸手去拿那张纸片。
纸片很小,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是从一张彩色卡纸上撕下来的,颜色是淡蓝色的,边缘参差不齐。纸片的正面画着一个简单的地图,用黑色的马克笔勾勒出走廊的轮廓,然后在某个位置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旁边写着一个“储”字——应该是“储物间”的缩写。
“储物间?”苏眠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张纸片显然是林晓留下的,她画下地图,是想告诉后来的人,储物间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或者那里是她失踪前最后去的地方。
她把纸片小心翼翼地放进睡衣口袋里,然后看向桌面上的数学课本和作业本。这些都是林晓留下的“回音”,是解开她失踪之谜的关键线索。她不能把这些东西留在这里,万一被副本里的“东西”破坏了,就再也找不到线索了。
苏眠把作业本叠整齐,放进课本里,然后合上课本,抱在怀里。课本的纸张虽然脆,却很沉,抱在怀里,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动,像是林晓的“回音”还在里面,轻轻回应着她的动作。
就在她准备离开教室,去寻找纸片上标记的储物间时,教室门突然“吱呀”一声,自己关上了。
苏眠猛地回头,看向门口。门板紧紧地合在一起,门轴处没有任何动静,显然不是被风吹关的。白炽灯的光芒彻底暗了下来,教室里陷入一片漆黑,只有掌心的青铜镜还亮着微弱的光,映出她周围的一小片区域。
耳边的呜咽声再次响起,这次却带着一丝怨毒,不再是之前的委屈和恐惧。苏眠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教室里移动,脚步声很轻,像是光着脚踩在木质地板上,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朝着她的方向靠近。
她握紧青铜镜,将镜面对准门口,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她知道,这个副本的“危险”,终于开始真正显现了——林晓的“回音”引来了其他的“东西”,而她,必须带着这些线索,从这间封闭的教室里逃出去,才能继续寻找失踪者的真相,化解旧校舍的怨念根源。
青铜镜的光芒越来越亮,映出门口的门板上,突然出现了几道细长的划痕,像是被指甲抓出来的,划痕还在慢慢增加,越来越深,越来越密,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门外,试图破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