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诗会-《孤替父兄守这江山五十载》

  苏慕寒出了北门之后,另一道身影赫然出现在了苏慕寒的身边。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苏芸瑾。

  “怎么,你还是跟来了?”苏慕寒瞥了一眼来人。

  苏芸瑾笑了笑:“我知道,你要去干什么,我也知道拦不住你,我此去不是同你,只是去找一位故友。”

  苏慕寒笑道:“小姑,你觉得你这话说的,我会相信吗?”

  苏芸瑾没有多言,而是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随后抽动缰绳,调转马头,一路望南方而去。

  苏慕寒赫然一愣,摇了摇头,“看来,还真的是我多想了啊。”

  苏慕寒一路北上,直奔幽州而去。

  到了幽州也没有停留,直接出城,踏入了北方的荒漠之中。

  三日后,长安城,苏府。

  今日的苏府可谓是热闹非凡。

  一大早,不少的年轻人都纷纷来到了苏府。

  一直到了晌午都还有人来。

  而今日主持这场盛会的不是李丽质也不是武珝,而是狄仁杰。

  不久前,狄仁杰加任门下省侍中。官拜宰相。

  再加上狄仁杰又是苏慕寒的关门弟子,因此他来主持这场盛会,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虎贲军大将军程处默将军前来拜会。”

  随着门童的一声传唤。

  一道威武的身影自大门而来。

  一身绛红色的袍子,腰间扣着虎头鎏金的腰带扣,袍子上刻画着龙纹虎影。端的是威风堂堂。

  程处默龙行虎步,眨眼之间就来到了狄仁杰的身前。

  “怀英兄,经年未见,风采如昔啊。”

  “大将军一身虎威也是不减当年啊。”

  “哎,怀英兄权掌门下大理才是劳苦功高,处默愧不敢当啊。”

  “哪里,哪里,大将军威震塞北,统军虎贲,乃是中流砥柱,怀英惭愧啊。”

  而就在两人互相客套的时候,一道身影出现。

  “噔!噔!”两声。

  “两个臭小子,别的学不会,这官腔倒是打的油腔滑调。”

  声音是一位女子。

  两人愣神,侧目。

  一位靛青色衣袍的女子,满脸无奈的看着两人。

  而在女子的身后,一位拿着折扇的男子却是开口道:“小英,你就别去搭理这两个家伙了,让他们接着客套下去。”

  狄仁杰两人见到男子,满脸的欣喜,随后,躬身行礼。

  “狄仁杰见过罗师伯。”

  “程处默见过罗叔叔。”

  很明显,来的两人正是罗成和罗英。

  紧接着,长孙冲,薛金莲等人也纷纷到场。

  在场之人三五成群的各自谈天论地。

  又各自拿着酒杯茶盏与其他人交流,拜谒。

  一直到两道身影的出。

  在前面的一身雪白的狐裘,如瀑的青丝只是用了一根白玉簪子简单的约束。但眉眼之中的俏丽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女子的身后一位身材清瘦的少年,一身素衣,但素衣之上,却是金丝缠绕,勾画出一条条金色的神龙。这一条条的神龙无不彰显着他的身份和地位——当朝太子李治。

  而能让太子屈居身后的女子,也就只有李治一母同胞的亲姐姐长乐公主——李丽质。

  众人见到两人出场,纷纷下跪行礼道:

  “草民,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太子殿下。”

  “微臣,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太子殿下。”

  “民女,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太子殿下。”

  ……

  在场之人除了罗成之外其余人都是大礼相迎。

  而罗成身为一字并肩王,位在公主皇子之上,自然是不用与李丽质和李治行礼的·。

  李治也是开口:“诸位请起,今日非是何等正式场合,各位不必拘于礼节,只是平辈朋友相交聚会。”

  “谢,殿下。”

  众人起身。

  李丽质和李治也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李丽质和李治一起在主座左边的一张案牍下坐下。罗成则是坐到了右边得到第一张案牍。

  其余人也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但所有人都很识趣的没有去坐主座。

  因为这是在苏慕寒的府邸。主座自然是要苏府的人来坐。但今日苏慕寒并没有出席,因此这主座却是空了下来。

  李治有些诧异,看向一旁的李丽质。

  李丽质当然是知道苏慕寒去了那里,但这事情乃是绝密,哪怕是李治也是不能告诉的,因此李丽质只能是摇了摇头说道:“许是有公事操劳,走不开吧。”

  李治倒也没有异议,毕竟苏慕寒如今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大小事务,内外要紧都需要苏慕寒去处理,因此没有时间来与会也是正常的。

  但李治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问的自然不是苏慕寒,而是武珝。

  他一进来就四处巡视,却是没有看见武珝的身影。因此才以苏慕寒为借口问了起来。

  而狄仁杰却是走了出来说道:“诸位,家师还有些事情要忙,因此还要些时候才能来,但家师吩咐过了。

  狄仁杰从袖子里拿出了三个锦囊。

  ”这就是家师留下的三个命题。这诗会分为三关。第一关是这个绿色的锦囊,在场之人都可以参与,但必须在半个时辰内完成过时不候。前十者可以继续下一轮。第二关是这个蓝色的锦囊,第一关前十取前三,也就是这最后一个红色的锦囊。”狄仁杰说道。

  这时台下边有人问道:“那要如何才能确定呢?”

  “对呀,这个评判的考官是何人?”

  台下七嘴八舌的吵了起来。

  狄仁杰拍了拍手说道:“诸位大可放心。这方法,家师早就定下了。”

  狄仁杰等众人目光纷纷汇聚过来才接着说。

  “第一轮,乃是将各位的作品,打乱顺序分发给在场的没有参加之人。由他们打分,一到十分。每个人看五份。然后取总分前十。”

  “第二轮则是由第一轮剩下的人来做评委,来一起评论这十份作品。”

  “而最后一轮家师说他请了一位考官前来。”

  众人明白了,然后就等着诗会的开始。

  狄仁杰也解开了第一个锦囊。拿出里面的纸条,里面赫然写明月二字。

  那很简单,就是以明月为题写一首诗。

  而诗的格式则是律诗和绝句均可。

  在场众人,不少人就提笔勾勒,也有人驻足思索。

  更多的是选择观看。毕竟今日在场的几乎是整个长安的青年才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