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非遗”年度成果展,以其颠覆传统的互动模式和年轻化的活力表达,成为了近期文化圈和社交媒体上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展馆内日日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断,仿佛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化嘉年华。而就在展会进行到第三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为这场盛会增添了更加国际化、也更具说服力的一笔。
当时,江城和杨锦鲤正在“可以玩儿的非遗”区域,饶有兴致地围观几位年轻人笨手笨脚地尝试操纵皮影。那几个年轻人显然没什么经验,幕布上的皮影人物歪歪扭扭,动作滑稽,惹得周围观众阵阵善意的哄笑,杨锦鲤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拉着江城的袖子让他看。
就在这片轻松的氛围中,展馆入口处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四五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或深色皮肤的年轻外国面孔,略显拘谨却又难掩兴奋地走了进来。他们看起来像是留学生,年龄在二十岁上下。
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他们外国人的身份,更是他们手中举着的一个手工制作的、略显粗糙却心意满满的牌子。牌子上用中英文双语写着:
【江城粉丝后援会 - 国际分部 (Jiang cheng Fan club - International branch)】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we e for fun& culture! (我们为乐趣和文化而来!)】
这块牌子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有好奇,有惊讶,更多的是一种新奇和自豪感——江城的魅力和他所推广的文化,竟然已经吸引了外国的粉丝,还自发组织了“国际分部”?
这几位外国留学生显然也没预料到现场有这么多人,显得有些紧张,但眼神中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他们小心翼翼地举着牌子,一边好奇地张望着各个展区新奇有趣的布置,一边用带着口音但还算流利的英语小声交流着。
很快,有懂英语的工作人员和热心观众上前与他们沟通。交流之下得知,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巴西和俄罗斯,都是在中国不同大学交换或留学的学生。因为喜欢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平时也会关注中国的娱乐节目,从而“入坑”了江城。
“we love Jiang cheng's attitude!” 来自美国的马克操着生硬但热情的中文说道,还努力想模仿江城那种懒散的表情,引得大家发笑,“he is so… so real! And the traditional music he ys, so cool!(我们喜欢江城的态度!他太真实了!他弹的传统音乐,太酷了!)”
法国的艾米丽补充道,她是通过《寻找快乐星球》这个节目认识江城的:“the show is amazing! It's not about petition, it's about happiness and unique people! we never see show like this before!(这个节目太棒了!它不是关于竞争,而是关于快乐和独特的人!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节目!)”
他们表示,在网上看到“有趣的非遗”成果展的消息,尤其是得知江城可能会现身,几个同好一商量,就特意制作了牌子,结伴从不同的城市赶了过来,想亲身体验一下江城所展示的“好玩的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出现和真诚的表达,立刻成为了现场的小小焦点。媒体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画面,纷纷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和那块可爱的牌子。周围的观众也对他们报以友善的微笑和欢迎的掌声。
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皮影戏区那边的江城和杨锦鲤耳中。
杨锦鲤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扯了扯江城的胳膊,兴奋地小声说:“江城哥!有外国粉丝!还举着你的牌子呢!我们过去看看好不好?”
江城脸上掠过一丝极淡的意外,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对于粉丝的热情一向是保持距离的,但“外国粉丝”和“国际分部”这个名头,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看了一眼杨锦鲤那满是好奇和期待的小脸,点了点头。
两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着那几位外国留学生所在的方向走去。
当他们出现时,那几位留学生先是愣住了,随即脸上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表情,激动得差点把手中的牌子掉在地上。
“oh my God! It's really him! Jiang cheng!(哦我的天!真的是他!江城!)”马克几乎是惊呼出声。
艾米丽更是激动地用双手捂住了嘴,眼睛瞪得大大的。
江城看着这几个明显紧张又兴奋的年轻人,以及他们手中那块手写的、带着点笨拙真诚的牌子,脚步顿了顿。他不太擅长应对这种过于直白的热情。
还是杨锦鲤主动上前,露出她标志性的甜美笑容,用简单的英语打招呼:“hello! wele! thank you for ing!(你们好!欢迎!谢谢你们能来!)”
她的友好瞬间缓解了对方的紧张。几位留学生连忙回应,中文英文夹杂着表达他们的喜爱之情。
“江城老师!我们非常喜欢您的音乐!特别是那首《黄河》!太有力量了!”来自俄罗斯的伊万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异常清晰的中文说道,还努力比划着弹古筝的动作。
“还有《寻找快乐星球》!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巴西的卡洛斯补充道。
江城听着他们有些杂乱但充满真诚的赞美,脸上的线条稍微柔和了一些。他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然后目光落在了他们手中的牌子上。
他沉默了几秒,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不会说什么的时候,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是对着那位中文最好的伊万说的:
“牌子,做得不错。”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带着他特有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就是字,有点歪。”
伊万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像是得到了什么了不起的夸奖,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们下次一定改进!谢谢江城老师!”
这番互动,让周围的人都忍俊不禁。果然是江城的风格,连夸人都带着一股子“懒洋洋的挑剔”。
杨锦鲤在一旁笑着打圆场,邀请几位留学生一起去体验旁边的非遗项目。几位外国粉丝受宠若惊,兴奋地跟着他们,一路上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录像,遇到感兴趣的项目,也会在杨锦鲤和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上手尝试,虽然动作笨拙,却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国际分部”小分队出现在展会现场的画面,以及他们与江城、杨锦鲤的短暂互动,被现场的媒体和观众大量记录,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哈哈哈!外国粉丝!牌子上字写歪了被江城点名了!】
《江城:夸人可以,但细节必须指出。》
《这些外国小伙伴好可爱!中文说得不错啊!》
《说明江城的魅力是真的出圈了!文化输出实锤!》
《看到他们这么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好自豪!》
《江城和锦鲤好暖心,还带着他们一起玩!》
#江城外国粉丝#、#非遗展国际友人# 等话题也登上了热搜,进一步扩大了展会和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这个小插曲,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粉丝见面,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江城所倡导的“真实”、“快乐”以及他所展现的传统文化魅力,正在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边界,产生着更广泛的影响。
江城看着那几位逐渐融入展会欢乐气氛的外国年轻人,目光深邃。
系统提示的“实现真正的价值”,其边界,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广阔一些。
当时,江城和杨锦鲤正在“可以玩儿的非遗”区域,饶有兴致地围观几位年轻人笨手笨脚地尝试操纵皮影。那几个年轻人显然没什么经验,幕布上的皮影人物歪歪扭扭,动作滑稽,惹得周围观众阵阵善意的哄笑,杨锦鲤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拉着江城的袖子让他看。
就在这片轻松的氛围中,展馆入口处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四五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或深色皮肤的年轻外国面孔,略显拘谨却又难掩兴奋地走了进来。他们看起来像是留学生,年龄在二十岁上下。
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他们外国人的身份,更是他们手中举着的一个手工制作的、略显粗糙却心意满满的牌子。牌子上用中英文双语写着:
【江城粉丝后援会 - 国际分部 (Jiang cheng Fan club - International branch)】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we e for fun& culture! (我们为乐趣和文化而来!)】
这块牌子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有好奇,有惊讶,更多的是一种新奇和自豪感——江城的魅力和他所推广的文化,竟然已经吸引了外国的粉丝,还自发组织了“国际分部”?
这几位外国留学生显然也没预料到现场有这么多人,显得有些紧张,但眼神中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他们小心翼翼地举着牌子,一边好奇地张望着各个展区新奇有趣的布置,一边用带着口音但还算流利的英语小声交流着。
很快,有懂英语的工作人员和热心观众上前与他们沟通。交流之下得知,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巴西和俄罗斯,都是在中国不同大学交换或留学的学生。因为喜欢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平时也会关注中国的娱乐节目,从而“入坑”了江城。
“we love Jiang cheng's attitude!” 来自美国的马克操着生硬但热情的中文说道,还努力想模仿江城那种懒散的表情,引得大家发笑,“he is so… so real! And the traditional music he ys, so cool!(我们喜欢江城的态度!他太真实了!他弹的传统音乐,太酷了!)”
法国的艾米丽补充道,她是通过《寻找快乐星球》这个节目认识江城的:“the show is amazing! It's not about petition, it's about happiness and unique people! we never see show like this before!(这个节目太棒了!它不是关于竞争,而是关于快乐和独特的人!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节目!)”
他们表示,在网上看到“有趣的非遗”成果展的消息,尤其是得知江城可能会现身,几个同好一商量,就特意制作了牌子,结伴从不同的城市赶了过来,想亲身体验一下江城所展示的“好玩的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出现和真诚的表达,立刻成为了现场的小小焦点。媒体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画面,纷纷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和那块可爱的牌子。周围的观众也对他们报以友善的微笑和欢迎的掌声。
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皮影戏区那边的江城和杨锦鲤耳中。
杨锦鲤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扯了扯江城的胳膊,兴奋地小声说:“江城哥!有外国粉丝!还举着你的牌子呢!我们过去看看好不好?”
江城脸上掠过一丝极淡的意外,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对于粉丝的热情一向是保持距离的,但“外国粉丝”和“国际分部”这个名头,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看了一眼杨锦鲤那满是好奇和期待的小脸,点了点头。
两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着那几位外国留学生所在的方向走去。
当他们出现时,那几位留学生先是愣住了,随即脸上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表情,激动得差点把手中的牌子掉在地上。
“oh my God! It's really him! Jiang cheng!(哦我的天!真的是他!江城!)”马克几乎是惊呼出声。
艾米丽更是激动地用双手捂住了嘴,眼睛瞪得大大的。
江城看着这几个明显紧张又兴奋的年轻人,以及他们手中那块手写的、带着点笨拙真诚的牌子,脚步顿了顿。他不太擅长应对这种过于直白的热情。
还是杨锦鲤主动上前,露出她标志性的甜美笑容,用简单的英语打招呼:“hello! wele! thank you for ing!(你们好!欢迎!谢谢你们能来!)”
她的友好瞬间缓解了对方的紧张。几位留学生连忙回应,中文英文夹杂着表达他们的喜爱之情。
“江城老师!我们非常喜欢您的音乐!特别是那首《黄河》!太有力量了!”来自俄罗斯的伊万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异常清晰的中文说道,还努力比划着弹古筝的动作。
“还有《寻找快乐星球》!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巴西的卡洛斯补充道。
江城听着他们有些杂乱但充满真诚的赞美,脸上的线条稍微柔和了一些。他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然后目光落在了他们手中的牌子上。
他沉默了几秒,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不会说什么的时候,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是对着那位中文最好的伊万说的:
“牌子,做得不错。”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带着他特有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就是字,有点歪。”
伊万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像是得到了什么了不起的夸奖,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们下次一定改进!谢谢江城老师!”
这番互动,让周围的人都忍俊不禁。果然是江城的风格,连夸人都带着一股子“懒洋洋的挑剔”。
杨锦鲤在一旁笑着打圆场,邀请几位留学生一起去体验旁边的非遗项目。几位外国粉丝受宠若惊,兴奋地跟着他们,一路上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录像,遇到感兴趣的项目,也会在杨锦鲤和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上手尝试,虽然动作笨拙,却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国际分部”小分队出现在展会现场的画面,以及他们与江城、杨锦鲤的短暂互动,被现场的媒体和观众大量记录,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哈哈哈!外国粉丝!牌子上字写歪了被江城点名了!】
《江城:夸人可以,但细节必须指出。》
《这些外国小伙伴好可爱!中文说得不错啊!》
《说明江城的魅力是真的出圈了!文化输出实锤!》
《看到他们这么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好自豪!》
《江城和锦鲤好暖心,还带着他们一起玩!》
#江城外国粉丝#、#非遗展国际友人# 等话题也登上了热搜,进一步扩大了展会和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这个小插曲,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粉丝见面,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江城所倡导的“真实”、“快乐”以及他所展现的传统文化魅力,正在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边界,产生着更广泛的影响。
江城看着那几位逐渐融入展会欢乐气氛的外国年轻人,目光深邃。
系统提示的“实现真正的价值”,其边界,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广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