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江城的匿名证据-《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

  星耀娱乐的律师函和全网压热度的操作,如同给沸沸扬扬的舆论锅盖上了厚厚的盖子。表面上,关于数据造假的讨论似乎被强行按了下去,热搜榜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充斥着明星美照、综艺预告和无关痛痒的八卦。

  然而,盖子之下,是依旧沸腾、并且因为压抑而积蓄着更大能量的民意。各大社交平台的私密群组、匿名论坛、甚至朋友圈,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人们交换着被删帖的截图,嘲讽着星耀娱乐的“捂嘴”行径,等待着下一个爆点的出现。

  星耀娱乐内部,气氛并未因表面的暂时平静而缓和,反而更加凝重。公关部二十四小时轮班监控舆情,法律部忙着收集更多的“侵权”Id准备第二批起诉,高层则动用人脉,试图找出那个泄露内部资料的“内鬼”,以及这次风波的真正“幕后推手”。他们像一头受伤而愤怒的困兽,红着眼睛四处嗅探,任何与吴签签有过节的个人或势力,都成了他们怀疑的对象。

  江城工作室,自然也在那份怀疑名单上,而且排名相当靠前。

  林婉通过一些业内渠道,隐约听到了风声,心中那根弦始终绷着。她加强了工作室的网络安全,反复叮嘱团队成员谨言慎行。

  而处于风暴边缘的江城,生活节奏却并未被打乱。他刚刚完成了“有趣的非遗”系列视频第一期的录制,内容是他用古筝即兴为一段皮影戏配乐,效果出奇地好,既有古韵又不失趣味。此刻,他正悠闲地坐在工作室的阳光房里,面前摆着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旁边还放着一碟刚送来的、造型别致的荷花酥。

  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正准备享用这静谧的午后时光。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久未动静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了起来,但这一次,音调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少了几分机械,多了几分……肃穆?

  【叮!检测到行业重大黑幕持续发酵,资本试图以非法手段掩盖真相,扭曲视听。】

  【触发隐藏抉择任务:‘沉默的代价’。

  【任务说明:虚假与不公若持续横行,最终将损害行业每一个体的生存环境,包括宿主所追求的‘清静’。提供关键证据,可加速行业浊浪淘沙进程,但需承担被卷入漩涡的潜在风险。选择沉默,则任务自动关闭,无奖励无惩罚。】

  【任务要求:若选择介入,需以绝对匿名、无法追踪的方式,将系统提供的‘星耀娱乐数据造假核心证据包’传递给具备公信力与调查能力的第三方(建议:知名调查记者‘谭纪’)。】

  【任务奖励:特殊道具‘隐匿的种子’(使用后,可小幅度降低宿主及关联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被恶意调查或盯上的概率)。道德积分 100(系统内部评价,影响后续任务触发倾向)。】

  【警告:证据传递过程由系统保障匿名性,但后续调查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系统无法完全控制,请宿主谨慎抉择。】

  随着提示音,一个虚拟的、标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图标,出现在江城的意识空间中。

  江城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麻烦。

  果然还是沾上麻烦了。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摆烂,研究茶点,弹弹曲子,偶尔完成一下系统的“被动营业”任务。对于星耀和吴签签那摊子烂事,他毫无兴趣,更不想引火烧身。

  系统的警告很明确,介入,有风险。

  但是……

  他想起之前自己被全网黑时,那些水军和营销号铺天盖地的污蔑;想起韩松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刻薄批评;想起这个圈子里,很多有实力但没流量、只能默默无闻的同行。

  如果放任这种用金钱和谎言堆砌起来的虚假繁荣继续下去,那么像他这样只想“偷懒”但还有点真本事的人,是不是以后连偷懒的空间都会越来越小?毕竟,资本会更倾向于投资那些看起来“数据好看”、容易操控的傀儡,而不是他这种不可控的“异类”。

  沉默,确实能换来一时的清静。但浊流蔓延,最终无人可以独善其身。

  “真是……麻烦。”江城低声自语,将杯中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窗外,似乎在权衡着什么。阳光下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喧嚣而真实。

  几秒钟后,他做出了决定。

  “系统,传送证据吧。”他在脑海中平静地发出指令,“目标,调查记者谭纪。方式,你看着办,确保绝对干净。”

  【指令确认。】

  【开始构建匿名传输通道……】

  【使用多重加密及虚拟跳板……】

  【模拟海外Ip地址……】

  【证据包正在传输……】

  【传输完成。接收方设备无追踪后门,数据包阅后即焚模式已启动。】

  【任务:‘沉默的代价’执行中。奖励将在事件产生阶段性影响后发放。】

  一系列冰冷的提示音快速闪过。整个过程在瞬息之间完成,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溯的电子痕迹。江城甚至没有动一下手指,只是意识中闪过一个念头,系统便已高效地完成了一切。

  做完这一切,江城感觉……好像也没什么感觉。

  没有热血沸腾,没有志忑不安,就像随手按掉了一个有点烦人的广告弹窗。

  他拿起一块荷花酥,咬了一口。外层酥皮簌簌落下,内里的莲蓉馅清甜不腻。

  “味道不错。”他评价道,仿佛刚才那个可能掀起更大风浪的决定,还不如这块点心的味道来得重要。

  他并不知道那个叫谭纪的调查记者收到证据后会怎么做,也不知道这会引发怎样的后果。他只知道,他做了自己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最省心(从长远看)也最不违背本心的选择。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该做事的人吧。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一间堆满了书籍和资料的书房里。

  戴着黑框眼镜、眉头习惯性紧锁的调查记者谭纪,正在电脑前整理着关于星耀事件的零散信息。他敏锐地嗅到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大黑幕,但苦于缺乏核心证据,无法形成有力的报道。

  突然,他加密的工作邮箱提示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一串毫无规律的乱码,主题只有一个英文单词:“truth”(真相)。

  出于职业警惕,他立刻进行了简单的溯源检查,却发现邮件如同幽灵般,来自一个无法定位的虚拟地址。

  他小心翼翼地点开邮件,里面没有任何正文,只有一个加密的附件。附件的密码,则是由邮件标题的单词经过特定算法转换而成。

  输入密码,附件解开。里面是一个整理得极其详尽的文档包,包含了比之前论坛爆料更为核心、更无法辩驳的证据:星耀娱乐与多家数据公司的秘密资金往来记录、内部会议中讨论造假策略的录音文字稿、以及几份签署了具体负责人名字的“网络舆论引导”合同扫描件……

  这些证据,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直接剖开了星耀娱乐数据造假的核心运作机制!

  谭纪看着屏幕上的内容,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震惊和兴奋的光芒。他立刻意识到,这些证据的价值有多大!

  他尝试回复那封邮件,却显示发送失败。对方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仿佛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

  “是谁?”谭纪喃喃自语,但随即,他将这个疑问压下。作为调查记者,他深知保护消息源的重要性,有时候,不知道反而更安全。

  现在最重要的,是核实这些证据的真伪,然后,用它来写一篇能真正震动行业的报道!

  他关掉文档,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开始联系他信任的技术专家和律师朋友。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知情者的沉默与行动中,悄然酝酿。而点燃引信的那一点火星,此刻正安然地坐在阳光房里,品尝着他的第二块荷花酥,思考着晚上是吃清炖狮子头还是红烧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