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归来的胤祚,身上似乎多了些塞外的风霜气息,人也更沉静了些。
他在尚书房的课业依旧名列前茅,偶尔玄烨考较西学或舆地,他也能对答如流,引经据典,甚至能就蒙古各部风俗、边关地形说出些独到见解,引得几位师傅暗自点头,玄烨眼中赞赏之色也愈发明显。
这份出众,落在不同人眼里,滋味自是不同。
毓庆宫内,太子胤礽正烦躁地将一本《资治通鉴》摔在书案上。
他年岁渐长,眉宇间已有了储君的威仪,但此刻那威仪却被一层阴郁笼罩。
方才皇阿玛考较众阿哥功课,又是老六拔了头筹,连带着皇阿玛赏赐的那柄蒙古小弯刀都被特意拿出来夸赞了几句。
“不过猎了只豹子,得了些番邦玩意,也值得这般显摆!”胤礽语气酸涩,胸口堵着一口气,不上不下。
他是元后嫡子,两岁即被立为太子,自幼被寄予厚望,接受最严格的教导。
可近些年来,皇阿玛对老六的看重,瞎子都看得出来。
南书房随意进出,西学亲自过问,连木兰围猎都带在身边!他这太子,倒像是被比下去了。
“太子爷何须动怒。”一个温和却带着几分尖锐的女声响起。平妃扶着宫女的手,缓缓走了进来。
她是已故孝诚仁皇后的妹妹,太子的亲姨母,因着这层关系,虽并未有册封礼,但在宫中也颇有体面。
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宫装,脸上带着惯常的、恰到好处的浅笑,“六阿哥再出色,也不过是个庶子,如何能与太子爷您相提并论?皇上多看重些,不过是念在他年纪小,生母又得宠罢了。”
她走到胤礽身边,拿起那本被摔落的书,轻轻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带着几分怜惜:“只是……太子爷也要体谅皇上的苦心。皇上对您期望最高,要求自然最严。您看那六阿哥,不过是会背几句番文,认得几个洋码子,猎了只野物,皇上便如此褒奖。若太子爷您也能在这些新奇玩意上多用些心,博皇上展颜,岂不更好?”
她这话,看似劝慰,实则句句都在挑火。将胤祚的努力轻描淡写地说成“新奇玩意”,将玄烨的赞赏归结于“生母得宠”和“年纪小”,更暗示太子不如胤祚会讨皇帝欢心。
胤礽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想起皇阿玛看他功课时那审视、偶尔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再看对老六那般温和嘉许,心中的不平如同野草般疯长。
“姨母说的是。”胤礽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却有些发冷,“是孤……以往太过拘泥圣贤书了。”
平妃满意地笑了笑,又道:“太子爷明白就好。您是储君,胸襟气度自非旁人能及。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永寿宫如今圣眷正浓,六阿哥又这般出挑,难免有些人会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太子爷平日与他们相处,还需多留个心眼才是。”
她并未明说“他们”是谁,但那意有所指的目光,却让胤礽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自那日后,太子对待胤祚的态度,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往日里,太子虽因身份尊贵,与兄弟们不算十分亲近,但表面功夫还是做的。
如今,在尚书房或是宫中偶遇,太子看胤祚的眼神,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和审视。偶尔胤祚回答师傅提问出众,太子的嘴角会几不可察地向下弯一弯。
若玄烨当众夸奖胤祚,太子的脸色则会瞬间阴沉几分,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那瞬间的低气压,却让周遭伺候的太监宫女都噤若寒蝉。
这日,阿哥们在校场练习射箭。
胤祚姿势标准,心态沉稳,十箭竟有七八箭能中靶心,在一众阿哥中显得格外出挑。
轮到太子时,他或许是因为心绪不宁,或许是求胜心切,接连几箭都偏了些,只中了靶子边缘。
周围一时寂静。
师傅刚想开口圆场,却见太子猛地将手中的弓掷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今日这弓弦松了,影响孤发挥!”太子脸色铁青,目光却锐利地扫过站在一旁的胤祚,意有所指地道,“六弟今日倒是运气不错。”
胤祚正用软布擦拭着自己的小弓,闻言动作一顿,抬起头,清澈的目光迎向太子,不卑不亢:“二哥说的是,射箭一道,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需心静。弟弟也是侥幸。”
他这话本是自谦,听在有心人耳里,却像是在暗指太子心不静。太子的脸色更难看了,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校场上的风波,很快便传到了永寿宫。楚言正在检查胤佑描的红,听到夏云低声回禀,握着毛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污渍。
她放下笔,心中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太子对祚儿的忌惮,已经从隐秘的情绪,开始流露到明面上了。
“祚儿回来,莫要在他面前提起此事。”楚言轻声吩咐夏云和守月,“只如常便好。”
晚膳时分,胤祚回来,神色如常,并未提及校场上的不愉快。
楚言也装作不知,只细细问他今日功课,又让芷兰把他爱吃的樱桃肉挪到他面前。
倒是塔娜,一边扒着饭,一边气鼓鼓地说:“额娘,我今天听说太子哥哥在校场发脾气了,还摔了弓,是不是真的呀?他为什么生气?”
楚言心中一紧,忙看了胤祚一眼,见他只是默默吃饭,仿佛没听见一般。
她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塔娜碗里,温声道:“小孩子家,不要听风就是雨。太子殿下是兄长,行事自有他的道理,不可妄加议论。”
塔娜撇撇嘴,没再说话,但脸上的不以为然却很明显。
夜里,楚言倚在窗前,看着空中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心中忧虑难解。
历史的车轮,似乎正沿着它固有的轨迹,缓缓碾来。祚儿的优秀,成了原罪。
太子的猜忌,平妃的挑拨,如同隐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便会窜出来咬上一口。
        他在尚书房的课业依旧名列前茅,偶尔玄烨考较西学或舆地,他也能对答如流,引经据典,甚至能就蒙古各部风俗、边关地形说出些独到见解,引得几位师傅暗自点头,玄烨眼中赞赏之色也愈发明显。
这份出众,落在不同人眼里,滋味自是不同。
毓庆宫内,太子胤礽正烦躁地将一本《资治通鉴》摔在书案上。
他年岁渐长,眉宇间已有了储君的威仪,但此刻那威仪却被一层阴郁笼罩。
方才皇阿玛考较众阿哥功课,又是老六拔了头筹,连带着皇阿玛赏赐的那柄蒙古小弯刀都被特意拿出来夸赞了几句。
“不过猎了只豹子,得了些番邦玩意,也值得这般显摆!”胤礽语气酸涩,胸口堵着一口气,不上不下。
他是元后嫡子,两岁即被立为太子,自幼被寄予厚望,接受最严格的教导。
可近些年来,皇阿玛对老六的看重,瞎子都看得出来。
南书房随意进出,西学亲自过问,连木兰围猎都带在身边!他这太子,倒像是被比下去了。
“太子爷何须动怒。”一个温和却带着几分尖锐的女声响起。平妃扶着宫女的手,缓缓走了进来。
她是已故孝诚仁皇后的妹妹,太子的亲姨母,因着这层关系,虽并未有册封礼,但在宫中也颇有体面。
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宫装,脸上带着惯常的、恰到好处的浅笑,“六阿哥再出色,也不过是个庶子,如何能与太子爷您相提并论?皇上多看重些,不过是念在他年纪小,生母又得宠罢了。”
她走到胤礽身边,拿起那本被摔落的书,轻轻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带着几分怜惜:“只是……太子爷也要体谅皇上的苦心。皇上对您期望最高,要求自然最严。您看那六阿哥,不过是会背几句番文,认得几个洋码子,猎了只野物,皇上便如此褒奖。若太子爷您也能在这些新奇玩意上多用些心,博皇上展颜,岂不更好?”
她这话,看似劝慰,实则句句都在挑火。将胤祚的努力轻描淡写地说成“新奇玩意”,将玄烨的赞赏归结于“生母得宠”和“年纪小”,更暗示太子不如胤祚会讨皇帝欢心。
胤礽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想起皇阿玛看他功课时那审视、偶尔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再看对老六那般温和嘉许,心中的不平如同野草般疯长。
“姨母说的是。”胤礽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却有些发冷,“是孤……以往太过拘泥圣贤书了。”
平妃满意地笑了笑,又道:“太子爷明白就好。您是储君,胸襟气度自非旁人能及。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永寿宫如今圣眷正浓,六阿哥又这般出挑,难免有些人会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太子爷平日与他们相处,还需多留个心眼才是。”
她并未明说“他们”是谁,但那意有所指的目光,却让胤礽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自那日后,太子对待胤祚的态度,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往日里,太子虽因身份尊贵,与兄弟们不算十分亲近,但表面功夫还是做的。
如今,在尚书房或是宫中偶遇,太子看胤祚的眼神,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和审视。偶尔胤祚回答师傅提问出众,太子的嘴角会几不可察地向下弯一弯。
若玄烨当众夸奖胤祚,太子的脸色则会瞬间阴沉几分,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那瞬间的低气压,却让周遭伺候的太监宫女都噤若寒蝉。
这日,阿哥们在校场练习射箭。
胤祚姿势标准,心态沉稳,十箭竟有七八箭能中靶心,在一众阿哥中显得格外出挑。
轮到太子时,他或许是因为心绪不宁,或许是求胜心切,接连几箭都偏了些,只中了靶子边缘。
周围一时寂静。
师傅刚想开口圆场,却见太子猛地将手中的弓掷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今日这弓弦松了,影响孤发挥!”太子脸色铁青,目光却锐利地扫过站在一旁的胤祚,意有所指地道,“六弟今日倒是运气不错。”
胤祚正用软布擦拭着自己的小弓,闻言动作一顿,抬起头,清澈的目光迎向太子,不卑不亢:“二哥说的是,射箭一道,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需心静。弟弟也是侥幸。”
他这话本是自谦,听在有心人耳里,却像是在暗指太子心不静。太子的脸色更难看了,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校场上的风波,很快便传到了永寿宫。楚言正在检查胤佑描的红,听到夏云低声回禀,握着毛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污渍。
她放下笔,心中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太子对祚儿的忌惮,已经从隐秘的情绪,开始流露到明面上了。
“祚儿回来,莫要在他面前提起此事。”楚言轻声吩咐夏云和守月,“只如常便好。”
晚膳时分,胤祚回来,神色如常,并未提及校场上的不愉快。
楚言也装作不知,只细细问他今日功课,又让芷兰把他爱吃的樱桃肉挪到他面前。
倒是塔娜,一边扒着饭,一边气鼓鼓地说:“额娘,我今天听说太子哥哥在校场发脾气了,还摔了弓,是不是真的呀?他为什么生气?”
楚言心中一紧,忙看了胤祚一眼,见他只是默默吃饭,仿佛没听见一般。
她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塔娜碗里,温声道:“小孩子家,不要听风就是雨。太子殿下是兄长,行事自有他的道理,不可妄加议论。”
塔娜撇撇嘴,没再说话,但脸上的不以为然却很明显。
夜里,楚言倚在窗前,看着空中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心中忧虑难解。
历史的车轮,似乎正沿着它固有的轨迹,缓缓碾来。祚儿的优秀,成了原罪。
太子的猜忌,平妃的挑拨,如同隐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便会窜出来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