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道:“回皇阿玛,额娘说,女儿家也要知书达理。”
玄烨朗声一笑,心情甚好。他看向楚言,目光柔和:“宫务繁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楚言浅笑:“能为皇上和皇贵妃娘娘分忧,是臣妾的本分,不敢言辛苦。”
玄烨深深看了她一眼,忽然道:“等开春,朕打算奉皇玛嬷去畅春园住些日子。届时,你也一同去吧,带上孩子们。宫务……暂时交给荣妃看着便是。”
畅春园!那是比西苑温泉行宫更为惬意自在的皇家园林。而且,他这话,等于是默许了她这段时间的协理之功,并给予了实质性的奖赏——暂时的放松与更亲密的陪伴。
楚言心中微暖,福身道:“臣妾遵旨。”
她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帝心的默许,比任何名分都来得实在。她协理宫务的这段经历,已然在她与后宫权力核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窗外雪落无声,室内温暖如春。楚言看着身旁的玄烨和孩子们,心中一片宁和。
她这条路,走得虽不易,却步步踏实。帝心默许,儿女绕膝,宫权在握,她已在这九重宫阙之中,为自己和孩子们,挣下了一片足够广阔的天地。
未来或许仍有风雨,但她已然无惧。因为如今的她,早已不是孤身一人。
----
开春后,圣驾如期移驻畅春园。相较于规矩森严的紫禁城,此处水木清华,亭台错落,更多了几分闲适雅趣。太皇太后年事已高,畏寒喜暖,住进了最为宽敞舒适的凝春堂;玄烨则居于毗邻的澹宁居,便于处理政务;楚言带着三个孩子,被安置在离澹宁居不远、景致极佳的松韵轩。
卸下了协理宫务的担子,楚言顿觉一身轻松。每日里,她或是陪着太皇太后在园中散步说话,或是带着孩子们泛舟湖上、赏花观鱼,日子过得如同闲云野鹤,好不惬意。玄烨政务之余,也常来韵松轩,有时是与楚言对弈一局,有时是考较胤祚的功课,更多时候,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帝妃二人,在这山水园林之间,仿佛褪去了宫廷的枷锁,关系愈发融洽自然。楚言不再仅仅是依附于帝宠的妃嫔,更是能在玄烨烦闷时给予宽慰、在琐事纷扰时提供建议的存在。玄烨待她,也早已超越了男女之情,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信任与倚重。
然而,皇家从来不存在真正的世外桃源。随着阿哥们日渐长成,那隐藏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表象下的暗流,已开始悄然涌动。玄烨子嗣众多,出色的亦不在少数,除了楚言所出的胤祚、胤佑,皇长子胤禔英武倨傲,太子胤礽名分早定却日渐骄纵,三阿哥胤祉文采斐然,四阿哥胤禛(养在皇贵妃宫中)沉稳内敛,五阿哥胤祺虽然平庸却也得宠……现在俨然已是群龙并起之势。
楚言所出的皇六子胤祚,因聪慧过人,尤其在算术、地理等杂学上常有过人见解,深得玄烨喜爱,时常被带在身边教导,风头甚至隐隐盖过了一些年长的阿哥。这份殊宠,自然引来了不少或明或暗的目光。
这日,玄烨在镜春斋考较阿哥们功课,出了几道涉及河道治理与赋税计算的难题。几位年长阿哥或引经据典,或空谈阔论,皆不得要领。轮到胤祚时,他并未急着回答,而是向玄烨要了纸笔,一边演算,一边条分缕析,将复杂的赋税与河道维护费用关联起来,提出了一个“以部分商税专项用于河工,并设专人审计,防止贪墨”的粗略构想。虽略显稚嫩,但其思路之清晰,角度之新颖,令玄烨眼中异彩连连。
“好!祚儿此议,虽未尽善,却切中要害,颇具实干之才!”玄烨抚掌称赞,毫不掩饰对儿子的欣赏。
坐在下首的太子胤礽,脸色却瞬间阴沉了下去。他身为储君,最忌惮的便是弟弟们过于出众,威胁到他的地位。尤其这胤祚,屡得父皇夸赞,实在扎眼。
“六弟果然聪慧,”胤礽扯出一抹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只是这朝廷大事,牵扯甚广,并非纸上谈兵那般简单。六弟年纪尚小,还是多读些圣贤书,明理修身才是根本。”
这话听着是兄长关怀,实则是在暗指胤祚不务正业,涉猎过杂,且年少轻狂。
胤祚到底年纪小,闻言有些不服,正要辩驳,楚言却轻轻拉了他的衣袖一下,对他微微摇头。随即,她起身向玄烨和太子福了一礼,柔声道:“太子殿下教训的是。祚儿年幼无知,偶有些胡思乱想,能得皇上和殿下指点,是他的福分。臣妾定当督促他,好生研读经史,恪守本分。”
她姿态放得极低,将胤祚的聪慧归于“胡思乱想”,将太子的酸意解读为“关怀指点”,既全了太子的颜面,也消弭了可能的冲突。
玄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楚言的识大体、懂进退更是满意。他淡淡瞥了太子一眼,并未多言,心中却对太子那点不容人的心胸,暗暗记下了一笔。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子一党对胤祚的忌惮,并未因楚言的退让而消失,反而变本加厉。
几日后的午后,楚言正带着塔娜在园中采集桃花瓣,准备酿制桃花露,却见胤祚气冲冲地跑来,小脸涨得通红,眼圈也有些发红。
“额娘!他们……他们欺负人!”
楚言心中一紧,拉过他问道:“慢慢说,谁欺负你了?”
原来,方才在上书房休息时,几位依附太子的哈哈珠子,故意在胤祚面前议论,说什么“嫡庶有别,庶子再出众,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又阴阳怪气地说“有些人仗着有点小聪明,便忘了自己的身份,妄想些不该想的东西”,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胤祚心上。
        玄烨朗声一笑,心情甚好。他看向楚言,目光柔和:“宫务繁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楚言浅笑:“能为皇上和皇贵妃娘娘分忧,是臣妾的本分,不敢言辛苦。”
玄烨深深看了她一眼,忽然道:“等开春,朕打算奉皇玛嬷去畅春园住些日子。届时,你也一同去吧,带上孩子们。宫务……暂时交给荣妃看着便是。”
畅春园!那是比西苑温泉行宫更为惬意自在的皇家园林。而且,他这话,等于是默许了她这段时间的协理之功,并给予了实质性的奖赏——暂时的放松与更亲密的陪伴。
楚言心中微暖,福身道:“臣妾遵旨。”
她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帝心的默许,比任何名分都来得实在。她协理宫务的这段经历,已然在她与后宫权力核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窗外雪落无声,室内温暖如春。楚言看着身旁的玄烨和孩子们,心中一片宁和。
她这条路,走得虽不易,却步步踏实。帝心默许,儿女绕膝,宫权在握,她已在这九重宫阙之中,为自己和孩子们,挣下了一片足够广阔的天地。
未来或许仍有风雨,但她已然无惧。因为如今的她,早已不是孤身一人。
----
开春后,圣驾如期移驻畅春园。相较于规矩森严的紫禁城,此处水木清华,亭台错落,更多了几分闲适雅趣。太皇太后年事已高,畏寒喜暖,住进了最为宽敞舒适的凝春堂;玄烨则居于毗邻的澹宁居,便于处理政务;楚言带着三个孩子,被安置在离澹宁居不远、景致极佳的松韵轩。
卸下了协理宫务的担子,楚言顿觉一身轻松。每日里,她或是陪着太皇太后在园中散步说话,或是带着孩子们泛舟湖上、赏花观鱼,日子过得如同闲云野鹤,好不惬意。玄烨政务之余,也常来韵松轩,有时是与楚言对弈一局,有时是考较胤祚的功课,更多时候,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帝妃二人,在这山水园林之间,仿佛褪去了宫廷的枷锁,关系愈发融洽自然。楚言不再仅仅是依附于帝宠的妃嫔,更是能在玄烨烦闷时给予宽慰、在琐事纷扰时提供建议的存在。玄烨待她,也早已超越了男女之情,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信任与倚重。
然而,皇家从来不存在真正的世外桃源。随着阿哥们日渐长成,那隐藏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表象下的暗流,已开始悄然涌动。玄烨子嗣众多,出色的亦不在少数,除了楚言所出的胤祚、胤佑,皇长子胤禔英武倨傲,太子胤礽名分早定却日渐骄纵,三阿哥胤祉文采斐然,四阿哥胤禛(养在皇贵妃宫中)沉稳内敛,五阿哥胤祺虽然平庸却也得宠……现在俨然已是群龙并起之势。
楚言所出的皇六子胤祚,因聪慧过人,尤其在算术、地理等杂学上常有过人见解,深得玄烨喜爱,时常被带在身边教导,风头甚至隐隐盖过了一些年长的阿哥。这份殊宠,自然引来了不少或明或暗的目光。
这日,玄烨在镜春斋考较阿哥们功课,出了几道涉及河道治理与赋税计算的难题。几位年长阿哥或引经据典,或空谈阔论,皆不得要领。轮到胤祚时,他并未急着回答,而是向玄烨要了纸笔,一边演算,一边条分缕析,将复杂的赋税与河道维护费用关联起来,提出了一个“以部分商税专项用于河工,并设专人审计,防止贪墨”的粗略构想。虽略显稚嫩,但其思路之清晰,角度之新颖,令玄烨眼中异彩连连。
“好!祚儿此议,虽未尽善,却切中要害,颇具实干之才!”玄烨抚掌称赞,毫不掩饰对儿子的欣赏。
坐在下首的太子胤礽,脸色却瞬间阴沉了下去。他身为储君,最忌惮的便是弟弟们过于出众,威胁到他的地位。尤其这胤祚,屡得父皇夸赞,实在扎眼。
“六弟果然聪慧,”胤礽扯出一抹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只是这朝廷大事,牵扯甚广,并非纸上谈兵那般简单。六弟年纪尚小,还是多读些圣贤书,明理修身才是根本。”
这话听着是兄长关怀,实则是在暗指胤祚不务正业,涉猎过杂,且年少轻狂。
胤祚到底年纪小,闻言有些不服,正要辩驳,楚言却轻轻拉了他的衣袖一下,对他微微摇头。随即,她起身向玄烨和太子福了一礼,柔声道:“太子殿下教训的是。祚儿年幼无知,偶有些胡思乱想,能得皇上和殿下指点,是他的福分。臣妾定当督促他,好生研读经史,恪守本分。”
她姿态放得极低,将胤祚的聪慧归于“胡思乱想”,将太子的酸意解读为“关怀指点”,既全了太子的颜面,也消弭了可能的冲突。
玄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楚言的识大体、懂进退更是满意。他淡淡瞥了太子一眼,并未多言,心中却对太子那点不容人的心胸,暗暗记下了一笔。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子一党对胤祚的忌惮,并未因楚言的退让而消失,反而变本加厉。
几日后的午后,楚言正带着塔娜在园中采集桃花瓣,准备酿制桃花露,却见胤祚气冲冲地跑来,小脸涨得通红,眼圈也有些发红。
“额娘!他们……他们欺负人!”
楚言心中一紧,拉过他问道:“慢慢说,谁欺负你了?”
原来,方才在上书房休息时,几位依附太子的哈哈珠子,故意在胤祚面前议论,说什么“嫡庶有别,庶子再出众,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又阴阳怪气地说“有些人仗着有点小聪明,便忘了自己的身份,妄想些不该想的东西”,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胤祚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