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尚书房的较量-《娇宠扫炕格格:玄烨,崽崽又来咯》

  玄烨现在疼祚儿,但太子毕竟是元后嫡子,名分早定了。

  要是这父子、兄弟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后受伤害的会是谁呢?

  她心里一阵无力。这时代皇权最大,就算她知道些历史走向,又能改变什么?她只能更小心地护着孩子,教他们说话做事都谨慎些,躲开那些明里暗里的算计。

  “想什么呢?”一双暖乎乎的胳膊从身后抱住她。玄烨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下巴轻轻抵在她颈窝。

  楚言靠进他怀里,借着那让人安心的气息,轻声说:“没什么,就是看着月亮,想起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一晃眼,祚儿都这么大了。”

  玄烨低笑:“可不是嘛,孩子长得快。祚儿这次从木兰回来,我瞧着,又长进不少。”他的语气里带着为人父的骄傲。

  楚言心中酸涩,试探着问:“皇上……是否对祚儿过于严苛了些?臣妾怕他小小年纪,压力太大……”

  玄烨沉默片刻,收紧了手臂:“玉不琢,不成器。他是朕的儿子,朕自然望他成才。太子……性子是急了些,但他是储君,朕对他期望更高。他们兄弟之间,若能相互砥砺,亦是好事。”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并未触及那暗涌的矛盾。

  楚言知道,有些话,她不能再深说下去。

  “臣妾明白了。”她轻声应道,将满腹担忧,再次压回心底。

  月光依旧清冷地照着,永寿宫的夜晚看似平静,但那平静之下,因着太子日益增长的猜忌和平妃不动声色的挑拨,一丝危险的暗流,已悄然涌动,无声地蔓延开来。

  次日,尚书房外的银杏树叶片片金黄,随风旋落。

  书房内,却是另一番不见硝烟的较量气息。

  这日,玄烨难得有暇,亲至尚书房考较几位年长阿哥的功课。

  大阿哥胤禔居首、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依次排列,胤祚则恭敬地站在最末。

  平妃以送点心为由,也恰好在场,坐在稍远处的绣墩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玄烨先考了《大学》中的一段,太子对答如流,引经据典,颇显储君风范,玄烨微微颔首。

  接着又问及《孙子兵法》,三阿哥、四阿哥各有见解,轮到胤祚时,他并未急于表现,而是等兄长们说完,才补充了几句关于“地形”与“奇正”结合的看法,虽言语稚嫩,角度却新颖,引得玄烨多看了他一眼。

  平妃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笑道:“六阿哥见识不凡,难怪皇上时常夸赞。可见琪妃妹妹教导有方。”

  她这话听着是夸,却将胤祚的聪慧归功于楚言的“教导”,隐隐有暗示楚言刻意为之的意思。

  玄烨目光微动,未置可否。

  太子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紧了一下,面上却笑道:“六弟确是勤勉。听闻琪妃近日还在教六弟番邦文字?真是涉猎广泛。”他语气温和,眼神却带着审视,“只是我辈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为根本,那些奇技淫巧,偶尔涉猎尚可,若沉迷其中,恐舍本逐末,玩物丧志。”

  这话已是带着明显的敲打和贬低意味,直接将西学归为“奇技淫巧”、“玩物丧志”。

  书房内气氛瞬间一凝。三阿哥、四阿哥都垂眸不语。

  胤祚抬起头,目光清正,并未因太子的指责而慌乱,声音平稳地回道:“太子殿下教诲的是,圣贤之道自是根本。儿臣学习西文,并非沉迷奇巧,皇阿玛曾教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欧罗巴诸国虽远在重洋,然其火器、历法、海船亦有可取之处。儿臣以为,多了解一分,便多一分应对之策,于我大清未必无益。且张诚师傅亦言,其地算术几何,于测量、营造大有裨益。儿臣愚见,学问之道,或不必拘泥于华夷之辨,但求于国于民有用。”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承认了圣贤之道是根本,又引用了康熙“知己知彼”的教导和张诚的实际例证,将自己的行为提升到了“于国于民有用”的高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玄烨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赞赏。他素来重视实务,对西学中的实用部分本就看重,胤祚这番话,正说到了他心坎上。

  太子的脸色却瞬间沉了下去。他没想到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六弟,言辞竟如此犀利,不仅驳回了他的“玩物丧志”论,还隐隐抬出了皇阿玛来压他。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储君的颜面有些挂不住。

  “六弟倒是能言善辩。”太子语气冷了几分,“只是这于国于民有用,岂是纸上谈兵便可?我大清以骑射立国,以仁孝治天下,此乃万世不移之根基。六弟还是先将四书五经读通透,再将那《孙子兵法》融会贯通,再谈什么番邦之学、经世致用也不迟!”

  他这话已是近乎训斥,带着长兄和储君的双重威压。

  平妃在一旁适时开口,打着圆场,话里却依旧带着刺:“太子爷也是关心弟弟,盼六阿哥根基牢固。六阿哥聪慧,想必能体会太子爷的一片苦心。只是这年少气盛,心思活络也是常情,还需长辈多加引导才是。”

  她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玄烨,仿佛在说,看,这孩子心思已然活络了。

  胤祚抿紧了嘴唇,没有再争辩。他知道,此刻再多说,便是顶撞兄长,不识好歹。他低下头,轻声道:“太子殿下教训的是,儿臣谨记。”

  玄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明镜似的。他既欣慰于胤祚的见识和胆魄,又对太子如此明显的排挤和打压感到不悦,更对平妃看似调和、实则煽风点火的行径心生厌烦。

  “好了。”玄烨淡淡开口,打破了僵局,“祚儿年纪小,多学些东西,开阔眼界,总是好的。太子身为兄长,督促弟弟学业是应当,但也要注意方式。”他这话,算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明显对太子那句“玩物丧志”不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