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楚言身上。宜妃坐在不远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看好戏的弧度。
玄烨面色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深沉。他尚未开口,楚言已从容起身,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面向那位亲王,微微福了一礼,声音清越柔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亲王殿下谬赞了。臣妾不过是皇上身边一个普通的宫嫔,蒙皇上不弃,得以诞育皇子皇女,乃是皇上恩泽,大清国运昌隆所致,岂敢妄称福气?这杯酒,臣妾不敢僭越,当敬陛下天恩浩荡,敬我大清与蒙古各部永世修好,边境安宁,百姓乐业。”
她这番话,既谦逊地否定了自己的福气,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国家,又将这杯酒的意义拔高到了邦交和睦、国泰民安的高度,应对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礼数,又维护了天家尊严。
玄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顺势举杯,朗声道:“琪嫔所言极是!这杯酒,当敬天下太平,满蒙一家!众卿,满饮此杯!”
“敬陛下!满饮此杯!”殿内众人齐声应和,气氛重新热烈起来。那位喀尔喀亲王也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看向楚言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敬意。
楚言暗暗松了口气,优雅落座。她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尤其是宜妃方向那几乎要喷薄欲出的嫉恨目光,但她浑然不觉,只安静地垂眸而坐,仿佛刚才那番机敏应对不过是寻常小事。
经此一事,楚言聪慧的名声,不仅在宫中,更在这些蒙古王公之中悄然传开。
秋狝大典正式开始,号角连天,万马奔腾,场面壮观至极。玄烨亲自挽弓,箭无虚发,引得阵阵欢呼。诸位皇子也纷纷上马,展示骑射功夫。胤祚年纪虽小,却毫不怯场,骑术精湛,箭法精准,甚至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狐,再次赢得了玄烨的夸赞和众人瞩目。
楚言带着塔娜和胤佑在看台上观看,心中既为儿子骄傲,又难免担忧。祚儿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
果然,当日晚间,便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胤祚猎得的那只白狐,本已交由随行太监处理,准备制成围脖进献太皇太后。谁知那太监在剥皮时,竟不小心将一块极其珍贵的、位于狐狸额心的“眉心绒”给损坏了!这“眉心绒”据说有辟邪祥瑞之意,最为难得。
一个经验老到的太监,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楚言闻报,心中疑窦顿生。她立刻让秋纹去查。
秋纹很快带回消息,那失手的太监,有个表亲在御马监当差,而御马监的某个管事,与宜妃宫里的一个掌事宫女是同乡……
线索再次隐隐指向翊坤宫。宜妃这是不敢直接对阿哥下手,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使绊子,想给胤祚添堵,甚至借此暗示其“福泽有损”?
楚言心中冷笑,吩咐道:“不必声张。去库房里找找,我记得前年皇上赏过一张完整的火狐皮,毛色亦是上乘,取来交给那太监,让他仔细着,用那火狐皮的眉心绒补上,务必做得天衣无缝。另外,敲打一下那个太监,让他管好自己的手,若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她处理得悄无声息,既保全了胤祚的孝心和颜面,也未让宜妃的算计得逞。那白狐围脖最终完好地呈给了太皇太后,老人家十分喜爱,直夸胤祚孝心可嘉。
秋狝接近尾声,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草原上举行。熊熊篝火映红了夜空,马头琴声悠扬,蒙古少女们跳着热情的舞蹈。玄烨心情舒畅,与蒙古王公们把酒言欢,甚至下场与蒙古勇士一同跳了一段莽势舞,引得喝彩声震天。
楚言坐在女眷席中,看着在篝火映照下玄烨那爽朗开怀的笑容,与在紫禁城中那个深沉威严的帝王判若两人,心中微微触动。或许,只有在这辽阔的天地间,他才能暂时卸下那身沉重的龙袍,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吧。
晚会散去,夜凉如水。楚言回到烟波潋滟殿,正准备歇下,玄烨却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过来了。
“皇上?”楚言有些意外,连忙上前伺候他脱下沾染了夜露的外袍。
玄烨握住她的手,在窗边的榻上坐下,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带着几分酒意,更带着几分清醒时罕见的炽热:“今日你在殿上,应对得很好。”
楚言垂下眼睑:“臣妾只是尽了本分。”
“本分?”玄烨低笑一声,手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掌心,“朕有时觉得,你就像这塞外的天空,看着清澈见底,实则……深远得很。”
他的语气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恋。楚言心头一跳,不知该如何回应。
玄烨却并未深究,只是将她揽入怀中,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望着窗外塞外清冷的月色和远山的轮廓,低声道:“等回了京……朕会给你一个惊喜。”
楚言依偎在他怀中,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温热和有力心跳,心中百感交集。惊喜?妃位?还是……
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塞外这一行,她再次向玄烨,也向所有人证明了她的价值与能力。
秋狝风云动,暗流虽险,却终究未能翻船。而她这条船,在玄烨的默许与护航下,正朝着更深远、也更未知的海域,稳稳前行。
回京的路,似乎也因着这份默许,而变得不那么令人畏惧了。
----
塞外的风霜尚未在记忆里褪尽,紫禁城的秋意已深。回銮之后,玄烨果然给了楚言好大一个惊喜。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吉日,玄烨颁下圣旨,以楚言“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抚育皇嗣,功在社稷,着晋封为妃,赐居永寿宫正殿。”
琪妃!
这道晋封旨意,虽在许多人预料之中,却依旧在后宫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一介扫炕宫女到位列妃位,不过短短数年光景,其晋升速度之快,圣眷之隆,堪称本朝传奇。
        玄烨面色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深沉。他尚未开口,楚言已从容起身,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面向那位亲王,微微福了一礼,声音清越柔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亲王殿下谬赞了。臣妾不过是皇上身边一个普通的宫嫔,蒙皇上不弃,得以诞育皇子皇女,乃是皇上恩泽,大清国运昌隆所致,岂敢妄称福气?这杯酒,臣妾不敢僭越,当敬陛下天恩浩荡,敬我大清与蒙古各部永世修好,边境安宁,百姓乐业。”
她这番话,既谦逊地否定了自己的福气,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国家,又将这杯酒的意义拔高到了邦交和睦、国泰民安的高度,应对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礼数,又维护了天家尊严。
玄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顺势举杯,朗声道:“琪嫔所言极是!这杯酒,当敬天下太平,满蒙一家!众卿,满饮此杯!”
“敬陛下!满饮此杯!”殿内众人齐声应和,气氛重新热烈起来。那位喀尔喀亲王也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看向楚言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敬意。
楚言暗暗松了口气,优雅落座。她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尤其是宜妃方向那几乎要喷薄欲出的嫉恨目光,但她浑然不觉,只安静地垂眸而坐,仿佛刚才那番机敏应对不过是寻常小事。
经此一事,楚言聪慧的名声,不仅在宫中,更在这些蒙古王公之中悄然传开。
秋狝大典正式开始,号角连天,万马奔腾,场面壮观至极。玄烨亲自挽弓,箭无虚发,引得阵阵欢呼。诸位皇子也纷纷上马,展示骑射功夫。胤祚年纪虽小,却毫不怯场,骑术精湛,箭法精准,甚至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狐,再次赢得了玄烨的夸赞和众人瞩目。
楚言带着塔娜和胤佑在看台上观看,心中既为儿子骄傲,又难免担忧。祚儿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
果然,当日晚间,便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胤祚猎得的那只白狐,本已交由随行太监处理,准备制成围脖进献太皇太后。谁知那太监在剥皮时,竟不小心将一块极其珍贵的、位于狐狸额心的“眉心绒”给损坏了!这“眉心绒”据说有辟邪祥瑞之意,最为难得。
一个经验老到的太监,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楚言闻报,心中疑窦顿生。她立刻让秋纹去查。
秋纹很快带回消息,那失手的太监,有个表亲在御马监当差,而御马监的某个管事,与宜妃宫里的一个掌事宫女是同乡……
线索再次隐隐指向翊坤宫。宜妃这是不敢直接对阿哥下手,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使绊子,想给胤祚添堵,甚至借此暗示其“福泽有损”?
楚言心中冷笑,吩咐道:“不必声张。去库房里找找,我记得前年皇上赏过一张完整的火狐皮,毛色亦是上乘,取来交给那太监,让他仔细着,用那火狐皮的眉心绒补上,务必做得天衣无缝。另外,敲打一下那个太监,让他管好自己的手,若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她处理得悄无声息,既保全了胤祚的孝心和颜面,也未让宜妃的算计得逞。那白狐围脖最终完好地呈给了太皇太后,老人家十分喜爱,直夸胤祚孝心可嘉。
秋狝接近尾声,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草原上举行。熊熊篝火映红了夜空,马头琴声悠扬,蒙古少女们跳着热情的舞蹈。玄烨心情舒畅,与蒙古王公们把酒言欢,甚至下场与蒙古勇士一同跳了一段莽势舞,引得喝彩声震天。
楚言坐在女眷席中,看着在篝火映照下玄烨那爽朗开怀的笑容,与在紫禁城中那个深沉威严的帝王判若两人,心中微微触动。或许,只有在这辽阔的天地间,他才能暂时卸下那身沉重的龙袍,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吧。
晚会散去,夜凉如水。楚言回到烟波潋滟殿,正准备歇下,玄烨却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过来了。
“皇上?”楚言有些意外,连忙上前伺候他脱下沾染了夜露的外袍。
玄烨握住她的手,在窗边的榻上坐下,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带着几分酒意,更带着几分清醒时罕见的炽热:“今日你在殿上,应对得很好。”
楚言垂下眼睑:“臣妾只是尽了本分。”
“本分?”玄烨低笑一声,手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掌心,“朕有时觉得,你就像这塞外的天空,看着清澈见底,实则……深远得很。”
他的语气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恋。楚言心头一跳,不知该如何回应。
玄烨却并未深究,只是将她揽入怀中,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望着窗外塞外清冷的月色和远山的轮廓,低声道:“等回了京……朕会给你一个惊喜。”
楚言依偎在他怀中,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温热和有力心跳,心中百感交集。惊喜?妃位?还是……
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塞外这一行,她再次向玄烨,也向所有人证明了她的价值与能力。
秋狝风云动,暗流虽险,却终究未能翻船。而她这条船,在玄烨的默许与护航下,正朝着更深远、也更未知的海域,稳稳前行。
回京的路,似乎也因着这份默许,而变得不那么令人畏惧了。
----
塞外的风霜尚未在记忆里褪尽,紫禁城的秋意已深。回銮之后,玄烨果然给了楚言好大一个惊喜。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吉日,玄烨颁下圣旨,以楚言“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抚育皇嗣,功在社稷,着晋封为妃,赐居永寿宫正殿。”
琪妃!
这道晋封旨意,虽在许多人预料之中,却依旧在后宫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一介扫炕宫女到位列妃位,不过短短数年光景,其晋升速度之快,圣眷之隆,堪称本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