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风暴前的宁静-《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十八章 风暴前的宁静

  求婚成功的喜悦,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金色阳光,温暖而珍贵地洒满了康复中心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照亮了顾锦城和宋墨涵的世界,也仿佛给整个处于紧张康复氛围中的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顾锦城所在病房甚至被李正等人戏称为“临时喜庆指挥部”,几个轻伤员偷偷贴上了简陋的“囍”字。

  李正带头起哄,嗓门洪亮:“顾队,不表示表示?这可是咱们大队天大的喜事!必须请客!”就连平日里因伤痛而沉默的几位伤员,脸上也难得露出了真挚的笑容。顾锦城笑着应承,承诺等大家状态更好些,一定补上。连远在首都的陈明渊教授在接到宋墨涵略带羞涩的报喜电话时,严肃的声线也柔和了许多,在叮嘱之余,送上了长辈式的祝福:“小宋,锦城是个好同志,你们互相扶持,很好。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他。”

  然而,玫瑰色的浪漫滤镜无法掩盖现实的钢铁轮廓。身为军人,身为医生,责任永远是刻在骨子里的第一序列。短暂的欢愉过后,生活迅速回归到紧张而规律的轨道。

  顾锦城的康复训练进入了攻坚阶段。目标不再仅仅是行走,而是恢复足以应对极端环境的体能、敏捷性以及关键的战术动作。他的训练课程表被排得密密麻麻,负重越野、障碍穿越、核心力量强化……物理治疗师在他的要求下,不断加大难度。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康复训练室里依旧回响着他沉重的呼吸和器械规律的声响。汗水浸透了他的作训服,腿部肌肉有时会因过度负荷而微微颤抖,但他眼神里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他知道,仅仅“恢复”是不够的,他必须变得比受伤前更强。

  与此同时,宋墨涵肩上的担子同样沉重。她不仅要负责康复中心的日常医疗管理,频繁查房,密切关注每一位伤员的身体指标和心理状态,还要与周锐紧密合作,推进李正等几位重伤员的神经接口适应性康复项目。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关乎着伤员们未来生活质量的质的飞跃。此外,她还需要系统梳理、总结之前两次在极端条件下进行远程手术指导的经验与不足,形成报告,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紧急情况,制定更优化的应急预案。

  周锐在求婚现场送出祝福后,似乎彻底将那份微妙的个人情感封装在了专业主义的外壳之下。他与宋墨涵的互动更加纯粹、高效,提出的技术建议往往一针见血,数据支持扎实可靠。宋墨涵对他的专业素养愈发信任,两人在实验室里常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讨论到忘我,高效的合作关系稳步推进着项目进展。顾锦城偶尔透过训练室的玻璃看到他们并肩讨论的身影,心中那份属于男人的直觉和潜在警惕并未完全消失,但他选择相信宋墨涵的品格,也尊重周锐展现出的专业能力。他将这份微妙的压力,内化为提升自己的更强动力,训练时更加拼命。

  ----

  一天傍晚,顾锦城因过度训练导致旧伤处有些隐痛,宋墨涵一边替他做放松按摩,一边忍不住责备:“欲速则不达,你的腿需要科学恢复,不是透支。”顾锦城握住她的手,沉声道:“墨涵,时间不等人。我有预感……我必须更快。”他没有明说,但宋墨涵从他眼底看到了超越个人康复的紧迫感。

  而周锐,在独自整理数据时,有时会看着窗外顾锦城加练的身影出神。他承认顾锦城的坚韧,也明白宋墨涵选择的原因。他给自己定下了界限——优秀的医生,首先应忠于职责和伙伴关系。他默默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中,试图用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天下午,一位风尘仆仆的访客打破了康复中心表面的平静。来者约五十岁上下,身材精干如铁,步履生风,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扫视四周时,带着一种洞穿一切的压迫感。肩章上的大校军衔,让见惯了军官的值班护士也瞬间肃然起敬,腰板挺得笔直。

  “我找顾锦城。”军官的声音不高,却低沉有力,每个字都像是钉在板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护士不敢怠慢,立刻引路,在康复训练室找到了刚刚完成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正扶着器械平复呼吸的顾锦城。

  “报告!首长好!”顾锦城看到来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放下器械,忍着肌肉的酸痛,以标准得无可挑剔的军姿站稳,敬礼。额头的汗珠顺着刚毅的脸颊滑落,气息因剧烈运动而微喘,但整个身姿依旧挺拔如屹立山崖的青松。

  来人正是顾锦城所在特种大队的大队长,代号“山鹰”的雷战。他回了个利落的军礼,严肃的脸上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许:“稍息。看来恢复得不错,顾队。”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测量仪,快速扫描过顾锦城的全身,尤其在他的伤腿部位停留了一瞬。

  “谢谢首长关心!争取早日归队!”顾锦城声音洪亮,胸腔因激动而微微起伏。雷战的亲自到来,绝不仅仅是探望那么简单。

  雷战微微颔首,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训练室外面的走廊。恰在此时,宋墨涵和周锐一前一后从隔壁的神经信号分析室走出来,两人似乎还在就一组刚采集的脑电信号数据进行着讨论。宋墨涵抬头看到顾锦城身边的雷战,脚步微顿,认出那非同一般的军衔和气度,礼貌地点头致意。

  “那位就是宋墨涵医生?”雷战的目光在宋墨涵身上停留了两秒,问道。

  “是,首长。”顾锦城回答,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

  “嗯,”雷战收回目光,拍了拍顾锦城的肩膀,“听陈教授和老院长提过多次,才貌双全,专业过硬,你小子有眼光,有福气。”这话虽是夸奖,却让顾锦城心中微微一紧,预感首长此行的重点即将揭晓。“走,找个安静地方说话。”

  在顾锦城那间兼具病房与休息室功能的房间里,雷战的神色瞬间恢复了惯有的凝重,房间内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凝固。

  “长话短说,锦城。”雷战开门见山,声音压得更低,“西南边境,最近不太平。一股受境外势力支持、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活动异常频繁,手段极其残忍,多次越境滋扰,对我边民和巡逻队构成严重威胁。”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而且,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他们似乎针对性极强地掌握了一些能干扰、甚至瘫痪我方部分单兵电子装备和通讯系统的技术,这让我们在前期的几次接触中吃了点亏。”

  顾锦城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仿佛在血管里奔涌。他太熟悉这种开场白了,每一次重大任务前,都会有类似的情报通报。

  雷战直视着他的眼睛,目光如炬:“上级命令我们大队牵头,从各精锐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一支高度机密的联合战术小组。任务是前沿渗透侦察,摸清对方底细、技术来源,并在必要时,执行小规模、高精度的定点清除或打击行动。这个小组,需要一名不仅具备高超战术素养,更熟悉各种极端恶劣环境、拥有极强临机决断能力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官。”

  话语在此刻有了一个短暂的停顿,雷战一字一句地说:“你的名字,在候选名单第一位。”

  顾锦城感到一股热流直冲头顶,那是被信任的激动,也是面临挑战的兴奋。

  “但是,”雷战的语气加重,如同重锤敲下,“前提是,你的身体,必须百分之百恢复到能承受最高强度作战任务的水平。任何一点隐患,在那种环境下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军医部门组织的最终评估报告,将具有一票否决权。这不是商量,是铁律。”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一个严峻到极致的挑战。顾锦城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迸发出来:“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会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通过评估!”

  “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雷战眼中闪过满意之色,“评估会在两周后进行,由总部派出的专家小组负责,标准会非常严格,你要有心理准备。”他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另外,考虑到此次任务的特殊性、独立性和高风险性,深入敌后,远离后方支援,小组需要配备一名具备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资质,能在前线独立处置各类重伤员,并且心理素质过硬、体能达标的随队军医。人选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顾锦城脑海中几乎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宋墨涵的身影。她的技术、她的冷静、她的坚韧……无疑都是顶尖的。然而,这个念头刚升起,就被他强行摁了下去。那将是真正的枪林弹雨,是时刻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险境,与在后方基地进行远程指导手术完全是天壤之别。他刚刚向她求婚,憧憬着与她共度余生,怎能亲手将她推向如此危险的境地?私心与职责在他心中剧烈交锋。

  片刻的沉默后,顾锦城选择了最谨慎的回答:“报告首长,随队军医人选事关重大,需要综合考虑专业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和战场适应性。我对医疗系统的人员了解有限,请首长和上级部门权威决定,我服从一切安排。”

  雷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嗯,组织上会慎重考虑。”他又交代了几句关于评估的具体细节和保密要求,便起身离开,来去如风,留下满室的凝重。

  雷战走后,顾锦城独自在房间里站了许久,窗外是夕阳西下的安宁景象,而他内心却波澜壮阔,如同暴风雨前不断积蓄能量的海面。重返战场的渴望在血液里燃烧,那是军人的使命与荣誉;而对宋墨涵的眷恋与不舍,则像一根温柔的丝线,缠绕在心尖。他刚刚触摸到幸福的轮廓,却可能又要转身奔赴生死未卜的远方。

  晚饭后,顾锦城和宋墨涵照例在中心的小花园里散步。初夏的晚风带着花草的清香,萤火虫在草丛间点点闪烁,氛围宁静而美好。顾锦城看着宋墨涵在星光下柔和的侧脸,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他不能瞒她,也没有必要瞒她。

  他停下脚步,握住她的双肩,神情严肃地将雷战到访、边境局势、联合战术小组的组建,以及他可能重返前线担任指挥官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她。只是,他刻意省略了关于随队军医人选讨论的那部分。

  宋墨涵静静地听着,脸上初时的轻松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理解与支持。她没有惊呼,没有阻拦,只是在他话音落下后,更紧地回握住了他的手,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他。星光下,她的眼眸清澈而坚定,如同最亮的星辰:“我早知道这一天会来。从选择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准备。你是雄鹰,属于蓝天和战场,属于你需要守护的这片土地。我不会,也不能做拴住你的那根线。”

  “墨涵……”顾锦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愧疚,有感动,更有深深的爱意。

  “但是,”宋墨涵也停下脚步,转身正面面对他,表情是医生特有的那种严肃和认真,“你必须答应我,要完好无损地回来。你的腿,你的身体,才刚刚从重伤中恢复,经不起第二次严重的摧残。现在,我以你的未婚妻,以及你的主治医生之一,‘总指挥’的身份,命令你!”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却努力维持着镇定,“必须把自身的安危放在首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绝对警惕,完成任务的同时,更要活着回来!”

  这种带着专业色彩的“温柔命令”,比任何缠绵的情话都更让顾锦城心头滚烫。他伸出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手臂收紧,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深深地嗅着她发间混合着的淡淡消毒水味和洗发水的清香,这味道让他感到无比的心安与刺痛交织。

  “我答应你。”他的声音低沉而郑重,如同立下最庄严的誓言,“为了你,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也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自己,更加谨慎。等我回来,我们就打结婚报告,办一个你喜欢的婚礼。”

  “好。我等你。”宋墨涵在他怀里用力点头,声音虽有些哽咽,却努力扬起一个微笑,“我会在这里,守着我们的阵地,守着这些需要我的伤员,等你凯旋。”

  就在这时,周锐从不远处的林荫小道走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夹,似乎是想找宋墨涵讨论李正最新的神经接口训练数据。他看到月光下相拥的两人,脚步瞬间顿住,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黯然,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表情,将那丝波澜压下,化为一片平静的湖水,悄然转身,默默离开,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他知道,有些界限,必须恪守;有些画面,只属于他人。

  ----

  与此同时,在军医院总部的一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陈明渊教授和几位院领导、作战部门的代表,正在严肃地审阅一份名单。名单上是经过几轮筛选后,确定的几位具备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资质,且心理素质、体能和背景审查均达标的优秀年轻医生,他们是即将组建的联合战术小组随队军医的最终候选人。

  陈教授戴着老花镜,手指在一个个名字上划过,当看到“宋墨涵”三个字时,他的手指停顿了。他了解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能力,她精湛的技术、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甚至在极端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从两次远程手术已见端倪),都让她在技术层面上成为极其合适、甚至可能是最优的人选。而且,她与顾锦城的恋人关系,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稳定指挥官心态的重要因素。但是……他脑海中浮现出宋墨涵清亮而坚定的眼神,以及顾锦城重伤初愈的模样。让她去,等于是将一对刚刚找到幸福的恋人,同时推向最危险的火山口。这其中的情感煎熬和潜在风险,作为师长,他不得不深思熟虑。

  “老陈,你觉得宋医生怎么样?”一位负责此次人员遴选的领导开口问道。

  陈明渊沉吟片刻,缓缓道:“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一流的。甚至可以说,是顶尖的。但是……她和顾锦城同志的关系,需要考虑。这既是优势,也可能带来复杂的变量。”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而此刻的宋墨涵,对这一切潜在的波澜还一无所知。她只是依偎在未婚夫坚实而温暖的怀抱里,感受着这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与温存。她在心中默默发誓,无论未来是晴空万里还是狂风暴雨,无论他身在何方,她都将与这个男人心意相通,并肩而立。她会用她的专业知识,用她的全部力量,在自己的战场上,守护他的生命,如同他义无反顾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尊严一样,坚定,无悔。

  夜空深邃,星光隐匿于薄云之后,两人的影子在昏暗的路灯下紧密交融。这一次,他们的誓言不仅关乎爱情与相守,更融入了家国、责任与使命的千钧重量,在无声中熔铸成比爱情本身更加坚不可摧的命运纽带。远方天际,隐约传来沉闷的雷声,滚动着,由远及近,预示着新的巨大波澜,已无可避免地悄然掀起,并将很快席卷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