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周参谋长和陆青舟离开后,病房内的空气仿佛凝结了。消毒水的气味似乎更浓重了些,混合着窗外飘来的、边境地区特有的干燥尘土气息,构成一种紧绷的背景音。
顾锦城的手依旧紧握着宋墨涵的,力道未曾松懈。他深邃的目光锁在她脸上,那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为即将重返“战场”(即使是幕后)而沸腾的战意,因她也被卷入风暴中心而升腾的忧虑,以及刚刚那个仓促却郑重的“婚约”带来的、沉甸甸的确定感。
“两周,”宋墨涵先开了口,声音很轻,却像羽毛般拂过他心头的焦躁,“你的康复计划需要重新调整,强度会增加,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她是陈述事实,没有劝阻。她了解他,如同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雄鹰折翼,困于樊笼,比伤痛本身更令他痛苦。
“你都能从死神手里抢人,我这点伤算什么。”顾锦城语气硬邦邦的,试图用惯常的强硬掩盖其他情绪。他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她手腕内侧细腻的皮肤,那里能感受到她平稳的脉搏,奇异地安抚着他血液里奔流的躁动。“倒是你,‘灰鼬’……比‘血鼬’更危险,他们毫无底线。”
“我知道。”宋墨涵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亮而坚定,“但我的战场在手术台,在实验室。我会保护好自己,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她顿了顿,声音更柔了几分,“也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做你的‘紧急联系人’。”
“紧急联系人”几个字,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顾锦城心底漾开圈圈涟漪。在军队体系里,这往往意味着最亲密、最被信任的家属关系。它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直接地戳中了他刚才那番“资格论”的核心。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所有关于危险警告的话语都被堵了回去。他猛地用力,将宋墨涵拉向自己。宋墨涵猝不及防,低呼一声,跌坐在床边,被他紧紧拥入怀中。
这是一个带着硝烟气息、消毒水味道和彼此体温的拥抱。没有多少旖旎,更多的是在确认彼此存在,汲取前行的力量。顾锦城的下巴抵在她柔软的发顶,声音闷闷地从胸腔传来,震得她耳膜发痒:“记住你说的话,宋医生。你的安全,现在也归我管了。”
宋墨涵伏在他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有力却稍快的心跳,脸颊微热,心中却一片安宁。“彼此彼此,顾队长。”
就在这时,病房门再次被敲响,这次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意味。两人迅速分开,宋墨涵下意识地理了理有些凌乱的白大褂。
“进。”顾锦城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峻。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作训服、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稚气,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士兵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沓文件,身姿笔挺地敬了个礼:“报告顾队!军区总院实习军医,秦朗!奉命向您报到!陆博士让我送‘利刃’小组的初期人员架构和背景资料过来,并协助您进行康复期间的文书和联络工作!”
顾锦城打量着这个年轻人,目光锐利如刀。秦朗明显有些紧张,但努力保持着军姿,眼神里的兴奋和崇拜却遮掩不住。
“实习军医?”顾锦城挑眉,“周参谋长说的‘最强医疗支援保障’,包括你这个实习生?”
秦朗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却依旧挺直腰板,声音洪亮:“报告顾队!我虽然是实习生,但在军校期间主修战地急救,参与过三次边境联合医疗演习,成绩全优!我对‘幽灵’毒素的病理报告也做了深入研究!我、我可以的!”
宋墨涵看着这个年轻人,仿佛看到了刚入伍时的自己,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以及对职业的纯粹热忱,让她心生好感。她轻轻碰了碰顾锦城的手臂,对秦朗温和地笑了笑:“秦医生,别紧张。顾队的康复训练正好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跟进,你的战地急救知识也很宝贵。资料放这边吧。”
秦朗感激地看了宋墨涵一眼,连忙将文件放在床头柜上,动作略显拘谨,但很利落。
顾锦城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认了宋墨涵的安排。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快速翻阅,眉头渐渐锁紧。“人员构成比想象中复杂,除了我们的人,还有情报部门的专家,甚至……国际刑警的联络员?”
“是的顾队,”秦朗立刻进入状态,解释道,“‘灰鼬’是跨国犯罪集团,涉及毒品、军火和人口贩卖,情报共享和联合行动是必要的。国际刑警派来的联络员叫艾琳娜· petrova,俄裔,据说是个狠角色,精通多国语言和犯罪心理侧写。”
新的任务线悄然展开,预示着“利刃”行动将不仅仅局限于边境线内。
接下来的几天,病房几乎成了顾锦城的临时指挥所。他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宋墨涵和秦朗的严密监护下,疯狂地进行着康复训练。汗水常常浸透病号服,他咬着牙,额角青筋暴起,却从不发出一声呻吟。宋墨涵在一旁看着,心疼不已,却只能更专业、更冷静地指导他每一个动作,确保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他们的交流更多围绕着伤势、数据和“灰鼬”的情报。有时为一个训练强度争执,有时又为某个情报细节讨论到深夜。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并肩作战。在一次次关于疼痛的忍耐和专业的碰撞中,一种更深沉的默契与信任在滋长。
这天下午,宋墨涵刚协助顾锦城完成一组高强度的下肢力量训练,他几乎虚脱地靠在床上,闭目缓着呼吸。宋墨涵正用毛巾细心地替他擦拭额头的汗水,病房内的广播系统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叫:
“紧急通知!急诊部接收多名边境冲突伤员,伤势严重,急需支援!重复,急诊部急需支援!”
宋墨涵动作一顿,立刻直起身。
几乎同时,顾锦城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瞬间恢复了鹰隼般的锐利,尽管身体还因疲惫而微颤。他看向宋墨涵,没有任何犹豫,只沉声说了一个字:“去!”
宋墨涵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眼神里有嘱托,有关切,更有无需言说的理解。她迅速脱下外面的白大褂,露出里面早已穿好的刷手服,对秦朗快速交代:“监测顾队生命体征,有任何异常立刻通知我!” 说完,便像一阵风般冲出了病房。
顾锦城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放在身侧的手紧紧握成了拳。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力”——在她奔赴她的战场时,他只能在这里等待。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床头那沓“利刃”小组的文件上,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秦朗!”
“到!”年轻的实习军医立刻立正。
“把地图挂起来,”顾锦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把‘灰鼬’已知活动区域和最近袭击地点的坐标,全部标出来!”
他不能亲临前线,但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让自己的大脑先回到战场。为了早日铲除威胁,也为了……能让那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尽可能远离硝烟。
而此刻的急诊部,已是人满为患。血腥味、消毒水味和伤员的呻吟声混杂在一起。宋墨涵冲进抢救室,目光迅速扫过现场,锁定了一位伤势最重、陷入昏迷的年轻战士——他的腹部被弹片撕裂,生命体征正在急剧下降。
“准备手术!立刻!”她清冷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她戴上手套,走向手术台,眼神专注而坚定。
在她的战场,她同样是永不退缩的战士。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边境线上的烽火未熄,而他们的爱情与责任,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正变得愈发坚韧和璀璨。
        周参谋长和陆青舟离开后,病房内的空气仿佛凝结了。消毒水的气味似乎更浓重了些,混合着窗外飘来的、边境地区特有的干燥尘土气息,构成一种紧绷的背景音。
顾锦城的手依旧紧握着宋墨涵的,力道未曾松懈。他深邃的目光锁在她脸上,那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为即将重返“战场”(即使是幕后)而沸腾的战意,因她也被卷入风暴中心而升腾的忧虑,以及刚刚那个仓促却郑重的“婚约”带来的、沉甸甸的确定感。
“两周,”宋墨涵先开了口,声音很轻,却像羽毛般拂过他心头的焦躁,“你的康复计划需要重新调整,强度会增加,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她是陈述事实,没有劝阻。她了解他,如同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雄鹰折翼,困于樊笼,比伤痛本身更令他痛苦。
“你都能从死神手里抢人,我这点伤算什么。”顾锦城语气硬邦邦的,试图用惯常的强硬掩盖其他情绪。他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她手腕内侧细腻的皮肤,那里能感受到她平稳的脉搏,奇异地安抚着他血液里奔流的躁动。“倒是你,‘灰鼬’……比‘血鼬’更危险,他们毫无底线。”
“我知道。”宋墨涵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亮而坚定,“但我的战场在手术台,在实验室。我会保护好自己,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她顿了顿,声音更柔了几分,“也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做你的‘紧急联系人’。”
“紧急联系人”几个字,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顾锦城心底漾开圈圈涟漪。在军队体系里,这往往意味着最亲密、最被信任的家属关系。它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直接地戳中了他刚才那番“资格论”的核心。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所有关于危险警告的话语都被堵了回去。他猛地用力,将宋墨涵拉向自己。宋墨涵猝不及防,低呼一声,跌坐在床边,被他紧紧拥入怀中。
这是一个带着硝烟气息、消毒水味道和彼此体温的拥抱。没有多少旖旎,更多的是在确认彼此存在,汲取前行的力量。顾锦城的下巴抵在她柔软的发顶,声音闷闷地从胸腔传来,震得她耳膜发痒:“记住你说的话,宋医生。你的安全,现在也归我管了。”
宋墨涵伏在他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有力却稍快的心跳,脸颊微热,心中却一片安宁。“彼此彼此,顾队长。”
就在这时,病房门再次被敲响,这次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意味。两人迅速分开,宋墨涵下意识地理了理有些凌乱的白大褂。
“进。”顾锦城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峻。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作训服、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稚气,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士兵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沓文件,身姿笔挺地敬了个礼:“报告顾队!军区总院实习军医,秦朗!奉命向您报到!陆博士让我送‘利刃’小组的初期人员架构和背景资料过来,并协助您进行康复期间的文书和联络工作!”
顾锦城打量着这个年轻人,目光锐利如刀。秦朗明显有些紧张,但努力保持着军姿,眼神里的兴奋和崇拜却遮掩不住。
“实习军医?”顾锦城挑眉,“周参谋长说的‘最强医疗支援保障’,包括你这个实习生?”
秦朗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却依旧挺直腰板,声音洪亮:“报告顾队!我虽然是实习生,但在军校期间主修战地急救,参与过三次边境联合医疗演习,成绩全优!我对‘幽灵’毒素的病理报告也做了深入研究!我、我可以的!”
宋墨涵看着这个年轻人,仿佛看到了刚入伍时的自己,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以及对职业的纯粹热忱,让她心生好感。她轻轻碰了碰顾锦城的手臂,对秦朗温和地笑了笑:“秦医生,别紧张。顾队的康复训练正好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跟进,你的战地急救知识也很宝贵。资料放这边吧。”
秦朗感激地看了宋墨涵一眼,连忙将文件放在床头柜上,动作略显拘谨,但很利落。
顾锦城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认了宋墨涵的安排。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快速翻阅,眉头渐渐锁紧。“人员构成比想象中复杂,除了我们的人,还有情报部门的专家,甚至……国际刑警的联络员?”
“是的顾队,”秦朗立刻进入状态,解释道,“‘灰鼬’是跨国犯罪集团,涉及毒品、军火和人口贩卖,情报共享和联合行动是必要的。国际刑警派来的联络员叫艾琳娜· petrova,俄裔,据说是个狠角色,精通多国语言和犯罪心理侧写。”
新的任务线悄然展开,预示着“利刃”行动将不仅仅局限于边境线内。
接下来的几天,病房几乎成了顾锦城的临时指挥所。他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宋墨涵和秦朗的严密监护下,疯狂地进行着康复训练。汗水常常浸透病号服,他咬着牙,额角青筋暴起,却从不发出一声呻吟。宋墨涵在一旁看着,心疼不已,却只能更专业、更冷静地指导他每一个动作,确保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他们的交流更多围绕着伤势、数据和“灰鼬”的情报。有时为一个训练强度争执,有时又为某个情报细节讨论到深夜。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并肩作战。在一次次关于疼痛的忍耐和专业的碰撞中,一种更深沉的默契与信任在滋长。
这天下午,宋墨涵刚协助顾锦城完成一组高强度的下肢力量训练,他几乎虚脱地靠在床上,闭目缓着呼吸。宋墨涵正用毛巾细心地替他擦拭额头的汗水,病房内的广播系统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叫:
“紧急通知!急诊部接收多名边境冲突伤员,伤势严重,急需支援!重复,急诊部急需支援!”
宋墨涵动作一顿,立刻直起身。
几乎同时,顾锦城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瞬间恢复了鹰隼般的锐利,尽管身体还因疲惫而微颤。他看向宋墨涵,没有任何犹豫,只沉声说了一个字:“去!”
宋墨涵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眼神里有嘱托,有关切,更有无需言说的理解。她迅速脱下外面的白大褂,露出里面早已穿好的刷手服,对秦朗快速交代:“监测顾队生命体征,有任何异常立刻通知我!” 说完,便像一阵风般冲出了病房。
顾锦城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放在身侧的手紧紧握成了拳。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力”——在她奔赴她的战场时,他只能在这里等待。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床头那沓“利刃”小组的文件上,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秦朗!”
“到!”年轻的实习军医立刻立正。
“把地图挂起来,”顾锦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把‘灰鼬’已知活动区域和最近袭击地点的坐标,全部标出来!”
他不能亲临前线,但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让自己的大脑先回到战场。为了早日铲除威胁,也为了……能让那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尽可能远离硝烟。
而此刻的急诊部,已是人满为患。血腥味、消毒水味和伤员的呻吟声混杂在一起。宋墨涵冲进抢救室,目光迅速扫过现场,锁定了一位伤势最重、陷入昏迷的年轻战士——他的腹部被弹片撕裂,生命体征正在急剧下降。
“准备手术!立刻!”她清冷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她戴上手套,走向手术台,眼神专注而坚定。
在她的战场,她同样是永不退缩的战士。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边境线上的烽火未熄,而他们的爱情与责任,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正变得愈发坚韧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