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面临新的挑战
基地指挥层的批复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事关那座蕴藏着无尽谜团的远古遗迹,以及顾锦城这样堪称战略资产的顶尖战术人员出现的异常状态,没有任何人敢掉以轻心。仅仅一小时后,代号“溯源”的联合研究项目,便在“蜂巢”基地那戒备最为森严的最高安全隔离区内,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
顾锦城被小心翼翼地转移至“蜂巢”核心区域的特制医疗舱。这里与其说是病房,更像是一座集成了全球最尖端医疗科技、能量监测与信息分析设备的未来实验室。透明的超高强度聚合物墙壁取代了冰冷的合金隔板,让他能隐约看到外面穿着密封防护服、忙碌穿梭的研究员身影,却又被无形的能量场和绝对的物理屏障彻底隔绝。宋墨涵换上了厚重的全身防护服,尽管初期数据显示顾锦城体内的能量烙印暂无直接生物传染性,但面对这种完全超出认知的“活性”能量,最高级别的防护是科研守则的第一条铁律,也是她内心深处对未知的一丝敬畏。
项目组核心成员除了周晴及其麾下的能量物理团队,还紧急征调了基地首席神经科学家安德森博士,以及信息解码领域的权威专家李敏。首次项目会议就在隔离舱外的观察室进行,气氛凝重。宋墨涵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站在巨大的单向观察玻璃前,冷静地向众人介绍情况,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而稳定。
“综合目前所有数据,基本可以确认,顾队长体内的能量烙印并非静态印记,它具有显着的‘活性’与‘信息载体’双重特性。”宋墨涵调出顾锦城的实时脑部扫描全息投影,图像上,几个关键神经簇周围,代表异常能量的幽蓝色光点如同拥有生命般,遵循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稳定而持续地闪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绝对保证顾队长意识独立性与生理安全的前提下,尝试理解这种‘活性’的运作模式,并初步解析其可能携带的信息。任何可能对其意识或身体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实验,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评估和我的最终批准。”
安德森博士,一位头发银白如雪、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老者,指着扫描图上海马体区域一个异常活跃的能量聚焦点,沉声道:“注意这里,海马体区域的能量波动,与顾队长进行自主记忆检索时的脑波图谱存在微弱但明确的耦合迹象。我有一个初步假设,这些能量并非简单地‘存储’信息,它们可能正在……被动或主动地‘读取’顾队的记忆库,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尝试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
“交互?”信息解码专家李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目的是什么?学习?模仿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是……更危险的,试图覆盖或改写原有的神经信号?”
宋墨涵的眉头瞬间紧锁,这正是她心底最深层的担忧。她下意识地转头,望向隔离舱内。顾锦城正安静地配合着研究人员进行基础生理指标检测,他似乎感应到了她专注的目光,抬眼望来。隔着厚重的防护面罩、聚合物墙壁以及闪烁的能量场,他的目光依旧沉静如深海,带着一种历经生死淬炼出的坚定。他对着她的方向,极其轻微地颔首,那眼神无声地传递着绝对的信任与无条件的支持。这一眼,仿佛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瞬间抚平了她心中因未知而泛起的波澜。
“无论其目的为何,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等待变化。”宋墨涵收回目光,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安德森博士,请您牵头设计一套非侵入式的高精度神经交互监测方案,重点观察能量波动峰值与顾队长自主思维活动、情绪波动之间的关联模式。李工,你负责搭建多层级信息流捕捉与解析模型,尝试从能量微粒的周期性活性峰值和波动谐频中,分离出可能的信息编码结构。周博士,能量场的稳定性与控制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也是安全底线,我需要你确保所有后续的激发或诱导实验,都必须、也只能在绝对安全的阈值内进行,一旦出现任何失控迹象,哪怕只是微小的偏差,立即无条件终止!”
命令清晰下达,庞大的研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然而,对未知的探索从未一帆风顺。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低强度谐振场,意图温和地激发能量微粒以期获得更清晰的信息反馈时,意外发生了。顾锦城骤然面色煞白,额角青筋暴起,出现了剧烈的神经性头痛和短暂的时空方向感迷失,实验被迫紧急停止。
宋墨涵毫不犹豫地叫停了所有主动激发类实验,顶住压力,坚持将研究重心转向更为保守的被动监测和基础数据深度分析。这一决定引来了部分研究员的微词,尤其是几位来自能量物理组、渴望快速取得突破的年轻研究员。
“宋医生,我理解您的谨慎,但科学探索本身就伴随着风险。”一位名叫陈锋的年轻博士在项目进度会上忍不住提出异议,语气急切,“顾队长是经验丰富的军人,意志坚定,他应该理解并愿意为了突破承担必要的……”
“他不只是军人,他首先是我的病人!”宋墨涵罕见地打断了对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威严,她清澈而坚定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陈锋脸上,“在‘溯源’项目,安全,是高于一切的第一优先级,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没有我的签字许可,任何可能对顾队长造成身心影响的实验,都不得进行。这是底线,也是命令!”她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也清晰地传入了隔离舱内。
顾锦城靠在床头,听着观察室里传来的、宋墨涵为了他与整个科研团队潜在的压力相抗衡的话语,那冷硬了多年的心房,仿佛被一股温热的暖流悄然浸润、松动。他对着舱内通讯器,声音因虚弱而略显低沉,却异常清晰:“墨涵,我没事,可以承受。必要时,不必过分顾虑我。”
“我知道你能承受,”宋墨涵转头看向他,防护面罩下的眼神柔和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但我不需要你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什么。你的健康与完整,比任何实验数据都重要。”
这句话,如同最坚韧的丝线,将两人紧紧缠绕。他交付她绝对的信任与守护他的权柄,她便回以毫无保留的庇护与坚持。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流淌。
研究在谨慎中缓慢推进。期间,基地副总指挥官赵将军亲自来到“蜂巢”观察。这位以铁腕和务实着称的老将军,在详细听取了项目进展和遇到的困境汇报后,目光锐利地看向宋墨涵:“宋医生,我充分理解并赞赏你的谨慎。但是,基地也需要答案,而且是尽快。根据外围监测站报告,那座远古遗迹的辐射活性和能量波动水平正在缓慢而持续地增强,我们时间有限。你需要多久才能给出一个初步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报告?”
“将军,”宋墨涵站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回应,目光坦然,“科学需要时间,尤其是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我不能,也绝不会给您一个不负责任的、确切的时间表。但我可以向您保证,我和我的团队会竭尽全力,在确保顾锦城队长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揭开谜底,为基地决策提供依据。”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清晰而坚定地补充道:“同时,我在此正式请求基地,批准我和顾锦城队长的军婚申请。”
赵将军显然有些意外,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目光转向隔离舱内的顾锦城。顾锦城似乎早有准备,他挣扎着,用尽力气坐直身体,尽管动作因虚弱而略显迟缓,却依旧带着军人融入骨血的铮铮铁骨,对着观察窗的方向,行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
赵将军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幕,目光在宋墨涵的坚定和顾锦城的决然之间来回扫视,那锐利的眼神中带着审慎的权衡,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在这种特殊时期提交申请,你们应该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批准,你们的关系将不再是个人隐私,而是正式纳入基地最高管理序列,未来任何一方的任务安排、状态评估、乃至潜在风险,都将直接影响到另一方的前途乃至人身自由。”
“我们明白。”宋墨涵和顾锦城异口同声,声音透过通讯器,清晰地、毫无犹豫地传达到观察室。
赵将军深深看了他们一眼,那目光仿佛要穿透一切表象,最终,他点了点头:“申请我会亲自过问,并提交最高委员会审议。宋医生,这里就交给你了。”
将军的离开让研究团队承受的外部压力稍减。而军婚申请的正式提交,仿佛在冰冷严谨、充满金属与能量气息的科研环境中,投入了一颗温暖而坚定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悄然荡漾在两人心间,为这未知的征程增添了一抹人性的暖色。
夜深人静,大部分研究员已轮换休息,只有自动监测设备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行,发出细微的嗡鸣。宋墨涵选择留在观察室,借着夜晚的宁静,仔细核对、分析白天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试图从中找出被忽略的线索。隔离舱内,顾锦城在助眠药物的作用下沉沉睡去。
突然,生命监护仪发出一声轻微却尖锐的警示音。宋墨涵立刻从数据海中抬头,只见主屏幕上显示顾锦城的脑波活动曲线陡然变得异常活跃且杂乱,类似于深度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但强度远超常态。更令人心惊的是,代表能量烙印波动的幽蓝色曲线,竟与他混乱的脑波产生了前所未有高度的同步,甚至隐隐呈现出一种……引导和驱动的趋势!
宋墨涵心头一紧,立刻启动低级别的紧急预案,通知了值守的医疗小组待命,同时 herself 则紧紧盯着屏幕上海量跳跃的数据流,生怕错过任何细节。隔离舱内,顾锦城的眉头紧紧锁住,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呼吸变得急促而不规则,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床单,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极其逼真甚至充满痛苦的梦境。是烙印在影响他的梦境?还是在通过梦境这种潜意识活跃的状态,试图传递某种信息?
她立刻接通了安德森博士和周晴的紧急通讯线路。三人远程连线,紧张地记录、分析着这首次出现的、自然发生的“意识交互”现象,试图从中捕捉规律。
几分钟后,顾锦城猛地从梦中惊醒,胸膛剧烈起伏,眼神中残留着一丝未散的惊悸与深沉的困惑,仿佛还未完全从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挣脱。
“锦城?你怎么样?感觉哪里不舒服?”宋墨涵的声音通过舱内广播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和急切。
顾锦城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着紊乱的呼吸和心跳,目光逐渐聚焦,他准确地望向观察窗的方向,仿佛能穿透所有阻隔,看到后面那个为他忧心忡忡的身影。
“我……看到了那座遗迹,”他的声音因梦境和虚弱而有些沙哑,带着一种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震颤,“但不是我们探索时的破败样子。它在……发光,无数道柔和却耀眼的光路在建筑内部流动、交织,像一个活着的、巨大无比的神经网络。我听到了声音,不是通过耳朵,是直接响在脑海里……无法理解的语言或韵律,但感觉……像是在呼唤,或者……在急切地确认什么。”他努力描述着,试图抓住那些飞速消逝的梦境碎片。
他描述的景象让观察室和通讯线路另一端的三位科学家精神大振!这无疑是能量烙印携带信息,并在特定意识状态下(如梦境)进行“播放”或“主动交互”的最直接证据!
“能记住那些光路的具体走向、节点分布吗?或者声音的节奏、重复模式?”安德森博士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急切。
顾锦城闭上眼,眉头紧锁,努力回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很模糊,像隔着一层厚厚的、不断晃动的毛玻璃,只能感知到那种宏大的、流动的景象和一种……古老的、带着探寻意味的情绪基调,具体的细节,无法捕捉,醒来后就快速消散了。”
虽然关键细节缺失,但这自然发生的“梦境交互”本身已是重大突破。周晴立刻开始远程调整能量监测设备的灵敏度和捕捉范围,准备重点监控睡眠期,捕捉下一次可能出现的“交互”信号。安德森博士则开始着手设计针对梦境内容的非侵入式引导与记忆强化方案,希望能帮助顾锦城在下一次“交互”时保留更多信息。
宋墨涵在内心为科研取得的进展感到欣喜的同时,那份对顾锦城身心状态的担忧却如同藤蔓般缠绕得更深。她柔声对舱内说道:“先别想太多,放松下来,让身体和大脑好好休息。如果感觉任何不适,哪怕是最细微的异常,也要立刻通知我。”
顾锦城依言重新躺下,却一时难以入睡。他望着天花板柔和的光线,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问道,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墨涵,我们的申请……提交了吗?”
“嗯,”宋墨涵的声音透过广播传来,褪去了工作中的清冷,只剩下温柔的坚定,“提交了。赵将军说他会亲自过问。”
顾锦城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想象那个画面,然后轻轻说道,带着一种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期盼:“等我出去,我们按照最传统的方式,拍一张结婚照吧。就穿我常服时的军装,和你平时的白大褂。”
没有浪漫的鲜花,没有盛大的仪式,甚至没有确切的未来保障,在这充满冰冷仪器和未知风险的研究舱内外,他用最朴素无华的话语,勾勒出对平凡幸福最真挚的渴望。
宋墨涵的眼眶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她用力眨了眨眼,不让泪水模糊了观察的视线,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依旧努力保持着平稳和温柔:“好。说定了。你也要说话算话,好好配合,尽快出来。”
隔离舱内外的两个人,一个身负远古文明留下的神秘烙印与谜团,一个手握现代科学的权柄与责任,在人类认知边缘的险峻地带,用超越生死的信任与深沉的爱意,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誓言。而顾锦城梦境中浮现的新的线索,如同在迷雾中亮起的一座微弱灯塔,预示着“溯源”之路,即将步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接近真相,却也必然伴随着更大危险的深水区。
基地指挥层的批复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事关那座蕴藏着无尽谜团的远古遗迹,以及顾锦城这样堪称战略资产的顶尖战术人员出现的异常状态,没有任何人敢掉以轻心。仅仅一小时后,代号“溯源”的联合研究项目,便在“蜂巢”基地那戒备最为森严的最高安全隔离区内,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
顾锦城被小心翼翼地转移至“蜂巢”核心区域的特制医疗舱。这里与其说是病房,更像是一座集成了全球最尖端医疗科技、能量监测与信息分析设备的未来实验室。透明的超高强度聚合物墙壁取代了冰冷的合金隔板,让他能隐约看到外面穿着密封防护服、忙碌穿梭的研究员身影,却又被无形的能量场和绝对的物理屏障彻底隔绝。宋墨涵换上了厚重的全身防护服,尽管初期数据显示顾锦城体内的能量烙印暂无直接生物传染性,但面对这种完全超出认知的“活性”能量,最高级别的防护是科研守则的第一条铁律,也是她内心深处对未知的一丝敬畏。
项目组核心成员除了周晴及其麾下的能量物理团队,还紧急征调了基地首席神经科学家安德森博士,以及信息解码领域的权威专家李敏。首次项目会议就在隔离舱外的观察室进行,气氛凝重。宋墨涵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站在巨大的单向观察玻璃前,冷静地向众人介绍情况,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而稳定。
“综合目前所有数据,基本可以确认,顾队长体内的能量烙印并非静态印记,它具有显着的‘活性’与‘信息载体’双重特性。”宋墨涵调出顾锦城的实时脑部扫描全息投影,图像上,几个关键神经簇周围,代表异常能量的幽蓝色光点如同拥有生命般,遵循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稳定而持续地闪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绝对保证顾队长意识独立性与生理安全的前提下,尝试理解这种‘活性’的运作模式,并初步解析其可能携带的信息。任何可能对其意识或身体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实验,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评估和我的最终批准。”
安德森博士,一位头发银白如雪、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老者,指着扫描图上海马体区域一个异常活跃的能量聚焦点,沉声道:“注意这里,海马体区域的能量波动,与顾队长进行自主记忆检索时的脑波图谱存在微弱但明确的耦合迹象。我有一个初步假设,这些能量并非简单地‘存储’信息,它们可能正在……被动或主动地‘读取’顾队的记忆库,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尝试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
“交互?”信息解码专家李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目的是什么?学习?模仿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是……更危险的,试图覆盖或改写原有的神经信号?”
宋墨涵的眉头瞬间紧锁,这正是她心底最深层的担忧。她下意识地转头,望向隔离舱内。顾锦城正安静地配合着研究人员进行基础生理指标检测,他似乎感应到了她专注的目光,抬眼望来。隔着厚重的防护面罩、聚合物墙壁以及闪烁的能量场,他的目光依旧沉静如深海,带着一种历经生死淬炼出的坚定。他对着她的方向,极其轻微地颔首,那眼神无声地传递着绝对的信任与无条件的支持。这一眼,仿佛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瞬间抚平了她心中因未知而泛起的波澜。
“无论其目的为何,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等待变化。”宋墨涵收回目光,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安德森博士,请您牵头设计一套非侵入式的高精度神经交互监测方案,重点观察能量波动峰值与顾队长自主思维活动、情绪波动之间的关联模式。李工,你负责搭建多层级信息流捕捉与解析模型,尝试从能量微粒的周期性活性峰值和波动谐频中,分离出可能的信息编码结构。周博士,能量场的稳定性与控制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也是安全底线,我需要你确保所有后续的激发或诱导实验,都必须、也只能在绝对安全的阈值内进行,一旦出现任何失控迹象,哪怕只是微小的偏差,立即无条件终止!”
命令清晰下达,庞大的研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然而,对未知的探索从未一帆风顺。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低强度谐振场,意图温和地激发能量微粒以期获得更清晰的信息反馈时,意外发生了。顾锦城骤然面色煞白,额角青筋暴起,出现了剧烈的神经性头痛和短暂的时空方向感迷失,实验被迫紧急停止。
宋墨涵毫不犹豫地叫停了所有主动激发类实验,顶住压力,坚持将研究重心转向更为保守的被动监测和基础数据深度分析。这一决定引来了部分研究员的微词,尤其是几位来自能量物理组、渴望快速取得突破的年轻研究员。
“宋医生,我理解您的谨慎,但科学探索本身就伴随着风险。”一位名叫陈锋的年轻博士在项目进度会上忍不住提出异议,语气急切,“顾队长是经验丰富的军人,意志坚定,他应该理解并愿意为了突破承担必要的……”
“他不只是军人,他首先是我的病人!”宋墨涵罕见地打断了对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威严,她清澈而坚定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陈锋脸上,“在‘溯源’项目,安全,是高于一切的第一优先级,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没有我的签字许可,任何可能对顾队长造成身心影响的实验,都不得进行。这是底线,也是命令!”她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也清晰地传入了隔离舱内。
顾锦城靠在床头,听着观察室里传来的、宋墨涵为了他与整个科研团队潜在的压力相抗衡的话语,那冷硬了多年的心房,仿佛被一股温热的暖流悄然浸润、松动。他对着舱内通讯器,声音因虚弱而略显低沉,却异常清晰:“墨涵,我没事,可以承受。必要时,不必过分顾虑我。”
“我知道你能承受,”宋墨涵转头看向他,防护面罩下的眼神柔和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但我不需要你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什么。你的健康与完整,比任何实验数据都重要。”
这句话,如同最坚韧的丝线,将两人紧紧缠绕。他交付她绝对的信任与守护他的权柄,她便回以毫无保留的庇护与坚持。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流淌。
研究在谨慎中缓慢推进。期间,基地副总指挥官赵将军亲自来到“蜂巢”观察。这位以铁腕和务实着称的老将军,在详细听取了项目进展和遇到的困境汇报后,目光锐利地看向宋墨涵:“宋医生,我充分理解并赞赏你的谨慎。但是,基地也需要答案,而且是尽快。根据外围监测站报告,那座远古遗迹的辐射活性和能量波动水平正在缓慢而持续地增强,我们时间有限。你需要多久才能给出一个初步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报告?”
“将军,”宋墨涵站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回应,目光坦然,“科学需要时间,尤其是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我不能,也绝不会给您一个不负责任的、确切的时间表。但我可以向您保证,我和我的团队会竭尽全力,在确保顾锦城队长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揭开谜底,为基地决策提供依据。”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清晰而坚定地补充道:“同时,我在此正式请求基地,批准我和顾锦城队长的军婚申请。”
赵将军显然有些意外,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目光转向隔离舱内的顾锦城。顾锦城似乎早有准备,他挣扎着,用尽力气坐直身体,尽管动作因虚弱而略显迟缓,却依旧带着军人融入骨血的铮铮铁骨,对着观察窗的方向,行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
赵将军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幕,目光在宋墨涵的坚定和顾锦城的决然之间来回扫视,那锐利的眼神中带着审慎的权衡,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在这种特殊时期提交申请,你们应该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批准,你们的关系将不再是个人隐私,而是正式纳入基地最高管理序列,未来任何一方的任务安排、状态评估、乃至潜在风险,都将直接影响到另一方的前途乃至人身自由。”
“我们明白。”宋墨涵和顾锦城异口同声,声音透过通讯器,清晰地、毫无犹豫地传达到观察室。
赵将军深深看了他们一眼,那目光仿佛要穿透一切表象,最终,他点了点头:“申请我会亲自过问,并提交最高委员会审议。宋医生,这里就交给你了。”
将军的离开让研究团队承受的外部压力稍减。而军婚申请的正式提交,仿佛在冰冷严谨、充满金属与能量气息的科研环境中,投入了一颗温暖而坚定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悄然荡漾在两人心间,为这未知的征程增添了一抹人性的暖色。
夜深人静,大部分研究员已轮换休息,只有自动监测设备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行,发出细微的嗡鸣。宋墨涵选择留在观察室,借着夜晚的宁静,仔细核对、分析白天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试图从中找出被忽略的线索。隔离舱内,顾锦城在助眠药物的作用下沉沉睡去。
突然,生命监护仪发出一声轻微却尖锐的警示音。宋墨涵立刻从数据海中抬头,只见主屏幕上显示顾锦城的脑波活动曲线陡然变得异常活跃且杂乱,类似于深度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但强度远超常态。更令人心惊的是,代表能量烙印波动的幽蓝色曲线,竟与他混乱的脑波产生了前所未有高度的同步,甚至隐隐呈现出一种……引导和驱动的趋势!
宋墨涵心头一紧,立刻启动低级别的紧急预案,通知了值守的医疗小组待命,同时 herself 则紧紧盯着屏幕上海量跳跃的数据流,生怕错过任何细节。隔离舱内,顾锦城的眉头紧紧锁住,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呼吸变得急促而不规则,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床单,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极其逼真甚至充满痛苦的梦境。是烙印在影响他的梦境?还是在通过梦境这种潜意识活跃的状态,试图传递某种信息?
她立刻接通了安德森博士和周晴的紧急通讯线路。三人远程连线,紧张地记录、分析着这首次出现的、自然发生的“意识交互”现象,试图从中捕捉规律。
几分钟后,顾锦城猛地从梦中惊醒,胸膛剧烈起伏,眼神中残留着一丝未散的惊悸与深沉的困惑,仿佛还未完全从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挣脱。
“锦城?你怎么样?感觉哪里不舒服?”宋墨涵的声音通过舱内广播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和急切。
顾锦城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着紊乱的呼吸和心跳,目光逐渐聚焦,他准确地望向观察窗的方向,仿佛能穿透所有阻隔,看到后面那个为他忧心忡忡的身影。
“我……看到了那座遗迹,”他的声音因梦境和虚弱而有些沙哑,带着一种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震颤,“但不是我们探索时的破败样子。它在……发光,无数道柔和却耀眼的光路在建筑内部流动、交织,像一个活着的、巨大无比的神经网络。我听到了声音,不是通过耳朵,是直接响在脑海里……无法理解的语言或韵律,但感觉……像是在呼唤,或者……在急切地确认什么。”他努力描述着,试图抓住那些飞速消逝的梦境碎片。
他描述的景象让观察室和通讯线路另一端的三位科学家精神大振!这无疑是能量烙印携带信息,并在特定意识状态下(如梦境)进行“播放”或“主动交互”的最直接证据!
“能记住那些光路的具体走向、节点分布吗?或者声音的节奏、重复模式?”安德森博士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急切。
顾锦城闭上眼,眉头紧锁,努力回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很模糊,像隔着一层厚厚的、不断晃动的毛玻璃,只能感知到那种宏大的、流动的景象和一种……古老的、带着探寻意味的情绪基调,具体的细节,无法捕捉,醒来后就快速消散了。”
虽然关键细节缺失,但这自然发生的“梦境交互”本身已是重大突破。周晴立刻开始远程调整能量监测设备的灵敏度和捕捉范围,准备重点监控睡眠期,捕捉下一次可能出现的“交互”信号。安德森博士则开始着手设计针对梦境内容的非侵入式引导与记忆强化方案,希望能帮助顾锦城在下一次“交互”时保留更多信息。
宋墨涵在内心为科研取得的进展感到欣喜的同时,那份对顾锦城身心状态的担忧却如同藤蔓般缠绕得更深。她柔声对舱内说道:“先别想太多,放松下来,让身体和大脑好好休息。如果感觉任何不适,哪怕是最细微的异常,也要立刻通知我。”
顾锦城依言重新躺下,却一时难以入睡。他望着天花板柔和的光线,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问道,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墨涵,我们的申请……提交了吗?”
“嗯,”宋墨涵的声音透过广播传来,褪去了工作中的清冷,只剩下温柔的坚定,“提交了。赵将军说他会亲自过问。”
顾锦城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想象那个画面,然后轻轻说道,带着一种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期盼:“等我出去,我们按照最传统的方式,拍一张结婚照吧。就穿我常服时的军装,和你平时的白大褂。”
没有浪漫的鲜花,没有盛大的仪式,甚至没有确切的未来保障,在这充满冰冷仪器和未知风险的研究舱内外,他用最朴素无华的话语,勾勒出对平凡幸福最真挚的渴望。
宋墨涵的眼眶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她用力眨了眨眼,不让泪水模糊了观察的视线,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依旧努力保持着平稳和温柔:“好。说定了。你也要说话算话,好好配合,尽快出来。”
隔离舱内外的两个人,一个身负远古文明留下的神秘烙印与谜团,一个手握现代科学的权柄与责任,在人类认知边缘的险峻地带,用超越生死的信任与深沉的爱意,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誓言。而顾锦城梦境中浮现的新的线索,如同在迷雾中亮起的一座微弱灯塔,预示着“溯源”之路,即将步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接近真相,却也必然伴随着更大危险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