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归途心跳
撤离指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方舟计划”指挥中心荡开一圈紧张的涟漪。先前因顾锦城强行突破百分之九十五神经同步率而带来的压抑并未完全消散,而是迅速转化为一种更具指向性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急迫——必须将他们的英雄,从亿万公里外那片诡异而危险的遗迹核心,安全带回家!
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生命体征的微弱光标,正沿着一条由超级计算机“星璇”新计算出的、蜿蜒曲折的能量低密度通道,极其缓慢地移动。那条路径在宏观能量分布图上,细如发丝,仿佛随时会被周围沸腾的、代表高浓度未知能量的猩红色区域吞没。光标的每一次微弱闪烁,都牵动着指挥中心内每一个人的心弦。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率138,血压偏低,血氧饱和度92%!神经同步率仍维持在百分之九十阈值,有微小波动,范围在正负0.3%之间!”林悦紧盯着面前瀑布般流淌的数据流,声音强行恢复了平日的干练,但微微抿紧的嘴唇和眼底未能散去的红痕,泄露了她内心的惊涛骇浪。百分之九十的同步率,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生理反噬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爆发。
宋墨涵的目光如同焊在了顾锦城的生理数据面板上。她的指令清晰而简洁,通过加密且优先级最高的医疗频道传递,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能让人镇定下来的力量:“顾队,保持匀速移动,避免任何剧烈动作或情绪波动。注意呼吸节奏,深吸缓呼,有任何眩晕、心悸或肢体麻木感,无论多轻微,立即报告。”
通讯频道里是滋滋的能量干扰声,片刻后,才传来顾锦城带着明显喘息和力竭后沙哑的回应:“……明白。” 语调异常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刻意放松的意味,这证明他强大的意志力再一次暂时压制了肉体的极限痛苦。然而,宋墨涵敏锐地捕捉到那喘息声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的心随之揪紧。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等待中,一个略显急促却充满活力的年轻男声接入了核心通讯频道,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专注与兴奋:“报告!工程部分析组陈宇!我们根据顾队传回的核心区最后一段能量流动态数据,进行了逆向推导和模拟推演,提出一种可能的中和方案!或许可以尝试在他通过第三能量节点时,利用已经靠近的‘曙光号’救援舰外置能量发生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复合缓冲波!理论模型显示,这种波形有可能与遗迹能量场产生局部相消干涉,从而降低他周围环境的直接能量侵蚀强度,这可能有助于稳定,甚至小幅降低他的神经同步率!”
陈宇,工程部新晋的天才研究员,年仅二十六岁却已在能量场构型学上崭露头角,以其大胆的设想和近乎苛刻的精准计算模型闻名。在这个绝望的时刻,他提出的方案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任何对未知能量场的主动干预,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连锁反应。
端坐于指挥席上的赵峻将军,目光锐利如鹰隼,立刻转向工程部主管。主管几乎没有犹豫,重重点头,语速飞快:“将军,陈宇的模型我们紧急复核过,理论成功概率在百分之六十八以上!风险在于可能引起能量场局部紊流,但相较于顾队长目前持续暴露在高侵蚀环境下的风险,值得一试!”
“批准尝试!”赵峻将军的声音斩钉截铁,“工程部,立刻计算缓冲波具体参数,目标:第三能量节点!救援小组协同‘曙光号’,确保发射时机精准,误差不得超过零点五秒!”
“是!”
命令如同投入水面的第二块石头,激起了更广泛的涟漪。整个基地像一部被上紧发条的精密机器,为了同一个目标高速运转起来。一级对接区内,负责人林枫沉稳地指挥着医疗小组最后一次检查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和紧急维生舱,同时与“曙光号”救援舰驾驶员进行最终的行动细节确认,每一个指令都简洁明确,不容有失。
宋墨涵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任何外部干预都是双刃剑,尤其是在对遗迹能量场本质了解尚浅的情况下。她下意识地再次握紧了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尚未完全消退的月牙形印痕中,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让她保持绝对清醒。
“顾锦城,听到吗?”她切换回医疗私人频道,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一分钟后,你将通过第三能量节点。工程部将尝试进行一次外部能量缓冲干预。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或许是针刺感,或许是短暂的耳鸣,保持意识清醒,无论如何,专注于我的声音。” 她的语调放得极缓,极柔,如同最细腻的丝绸,试图为他在这片狂暴的能量海洋中,构建一个唯一稳定的精神屏障和意识锚点。
“……收到。”顾锦城的回答依旧简短,但宋墨涵能清晰地“听”出他声音里那份毫无保留的、近乎本能的全然信任。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也化作了无穷的力量。
时间在滴答声中缓慢爬行,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当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的微弱光标与预设的、不断闪烁的第三节点标识完美重合的瞬间——
“缓冲波发射!”陈宇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响起,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一道无形的、经过精密调制的能量波纹,从悬停在遗迹外围的“曙光号”救援舰前端扩散开来,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射向遗迹深处那片混沌的能量迷雾。
指挥中心内,刹那间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主屏幕和数据监控台。
短暂的、剧烈的干扰杂音撕裂了通讯频道,甚至让指挥中心的灯光都为之闪烁了一下。紧接着,频道里传来顾锦城一声压抑的、仿佛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闷哼,似乎承受了不小的冲击。
“顾锦城!怎么样?回答我!”宋墨涵几乎是在杂音消失的瞬间脱口追问,声音里是无法掩饰的紧绷和焦虑,一直努力维持的冷静外壳出现了裂痕。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沉默后,顾锦城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舒缓:“……有效。周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压力明显减轻了。头脑……也清醒了一些。” 虽然依旧疲惫,但那份仿佛浸透骨髓的沉重感,似乎真的消散了一丝。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林悦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声音陡然拔高:“神经同步率读数!开始下降了!目前百分之八十九……八十八点五……八十八!趋势稳定!缓冲波起效了!”
“呼——” 指挥中心内,清晰地响起一阵压抑的、集体松气的声音,紧绷到极致的氛围终于出现了些许松动。赵峻将军一直紧绷如石刻的脸上,线条也微微缓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工程部操作台前,陈宇猛地一挥拳,用力砸在操作台上,随即意识到失态,赶紧低下头,但微微耸动的肩膀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如释重负。
宋墨涵高悬的心终于缓缓落下,强烈的情绪波动过后,一阵虚脱般的无力感席卷而来。她不得不微微倚靠着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才稳住有些发软的身体,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做得好,陈工。”她通过公共频道轻声肯定,这不仅是对那个天才设想和精准计算的认可,更是对在这种绝境下,整个团队紧密协作、争分夺秒创造奇迹的赞赏。
撤离在继续。有了缓冲波的阶段性辅助,顾锦城周围的能量干扰明显减弱,通讯质量也稳定了许多。他的移动速度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生理指标虽然依旧在危险区间徘徊,但持续恶化的趋势终于被有效遏制,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好转迹象。
在接下来的漫长等待中,宋墨涵始终没有离开岗位,她通过医疗频道,持续进行着低强度的心理支持和生理监测。她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声嘶力竭地引导他对抗同步率侵蚀,更多是简单的确认和无声的陪伴,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安抚。
“心率?”
“……偏快,但……稳定。”
“呼吸?”
“……比刚才顺畅。”
“意识锚点?”(这是她私下为他设定的,用于在精神涣散时集中意识的暗语)
“……牢固。”他顿了顿,声音低哑地补充,仿佛一句无意识的呢喃,却又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因为有你在。”
这近乎直白的话语,透过此刻相对稳定的频道传来,少了平日的冷静克制,多了一份劫后余生的依赖与不容错辩的坦诚。宋墨涵的脸颊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在充斥着冰冷数据、刺耳警报和理性分析的指挥中心里,这句话像一道温润的暖流,悄然漫过心田,滋润着方才因极度担忧而干涸的情绪。她没有回应,只是从喉咙里轻轻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嗯”,一切担忧、庆幸与难以言喻的情感,尽在这不言之中。
她知道,他正在穿越最危险、最漫长的归途,而她,是他唯一的灯塔,是连接他与这个熟悉世界的精神纽带。
终于,在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后,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的那个承载了无数希望与祈祷的光标,与代表“曙光号”救援舰的绿色符号无限接近,最终稳稳地重合在一起!
“接触成功!‘曙光号’已捕获目标!重复,‘曙光号’已成功接应顾队!”林枫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如释重负的激动,从一级对接区传来。
“立刻进行初步生命体征评估!准备转移至医疗中心!启动最高级别生物隔离和能量屏蔽程序!”宋墨涵立刻下达一连串指令,声音因激动和长久的精神紧绷而微微发颤。她几乎是立刻转身,就要不顾一切地冲向一级对接区。
“宋医生,”赵峻将军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叫住了她。她回头,看到将军目光深沉地看着这个刚才几乎以一己之力,在技术和精神层面双重支撑住顾锦城,力挽狂澜的年轻医生,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托付,“你做得很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现在,去完成你最后的任务吧。把他带回来,不仅是身体,还有他的意识。”
宋墨涵重重点头,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是跑着离开了指挥中心。她的白大褂下摆在身后划出一道决然而焦急的弧线。
当她通过层层消毒隔离门,冲进一级对接区那灯火通明、弥漫着冰冷消毒水气味的医疗准备室时,正好看到“曙光号”救援舰的舱门缓缓开启,内部泄露出柔和的引导灯光。
林枫和几名全副武装、穿着最高级别防护服的医疗队员,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担架从舰舱内转移出来。担架上,顾锦城紧闭着双眼,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几缕黑发湿漉漉地贴在额角。他身上的特制作战服多处破损,边缘呈现出被能量灼烧后的焦黑痕迹,露出下面同样带着灼伤和瘀痕的皮肤。他静静地躺在那里,脆弱而疲惫,与平日里那个如山岳般沉稳可靠、仿佛永远无法被击倒的硬汉队长判若两人。
但就在宋墨涵靠近的瞬间,他似乎感应到了那独特而熟悉的气息,眼睫微颤,极其艰难地睁开了一条缝隙。那双往日里深邃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此刻被无法掩饰的虚弱和生理性泪水模糊,却在捕捉到她身影的一瞬间,努力凝聚起一点微弱的、却无比清晰的星光。他的嘴唇干裂,微微动了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宋墨涵清晰地读懂了他的口型——
“我回来了。”
宋墨涵快步上前,无视周围所有人员的目光,她的动作轻柔却坚定,一只手稳稳地覆上他冰凉的手腕,指尖准确地按在他的桡动脉上。那皮肤之下的跳动,虽然依旧虚弱而急促,却真实、顽强地撞击着她的指尖,如同最动听的乐章。
“嗯,”她俯下身,靠近他,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带着一丝哽咽却又无比温柔的声音回应,眼中氤氲的水光终于汇聚成珠,悄然滑落,但嘴角却努力扬起一个清浅而温暖的弧度,“欢迎回家,顾锦城。”
指尖下,他那急促的脉搏,似乎因她这句带着温度的欢迎词,而变得稍微有力、平稳了一分。
归途的终点,不再是冰冷的星空坐标,而是彼此交织、相互确认的心跳声。这场跨越了亿万公里星海、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艰难救赎,在这一刻,终于落于实处,有了温暖的触感。然而,无论是宋墨涵还是顾锦城,亦或是指挥中心内所有知情人,心中都清晰地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顾锦城冒死带回的关于“烙印”与“共鸣”的秘密,以及他身体内依旧潜伏的、并未根除的高同步率风险,都如同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将引领“方舟计划”,走向一个更加扑朔迷离、吉凶未卜的未知方向。
但此刻,在这消毒水气味弥漫的医疗准备室里,在历经生死边缘挣扎后终于迎来的重逢中,在指尖与脉搏相触的微小世界里,唯有彼此确认的心跳,是最真实、最温暖的回响,足以暂时驱散一切未知的阴霾。
撤离指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方舟计划”指挥中心荡开一圈紧张的涟漪。先前因顾锦城强行突破百分之九十五神经同步率而带来的压抑并未完全消散,而是迅速转化为一种更具指向性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急迫——必须将他们的英雄,从亿万公里外那片诡异而危险的遗迹核心,安全带回家!
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生命体征的微弱光标,正沿着一条由超级计算机“星璇”新计算出的、蜿蜒曲折的能量低密度通道,极其缓慢地移动。那条路径在宏观能量分布图上,细如发丝,仿佛随时会被周围沸腾的、代表高浓度未知能量的猩红色区域吞没。光标的每一次微弱闪烁,都牵动着指挥中心内每一个人的心弦。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率138,血压偏低,血氧饱和度92%!神经同步率仍维持在百分之九十阈值,有微小波动,范围在正负0.3%之间!”林悦紧盯着面前瀑布般流淌的数据流,声音强行恢复了平日的干练,但微微抿紧的嘴唇和眼底未能散去的红痕,泄露了她内心的惊涛骇浪。百分之九十的同步率,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生理反噬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爆发。
宋墨涵的目光如同焊在了顾锦城的生理数据面板上。她的指令清晰而简洁,通过加密且优先级最高的医疗频道传递,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能让人镇定下来的力量:“顾队,保持匀速移动,避免任何剧烈动作或情绪波动。注意呼吸节奏,深吸缓呼,有任何眩晕、心悸或肢体麻木感,无论多轻微,立即报告。”
通讯频道里是滋滋的能量干扰声,片刻后,才传来顾锦城带着明显喘息和力竭后沙哑的回应:“……明白。” 语调异常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刻意放松的意味,这证明他强大的意志力再一次暂时压制了肉体的极限痛苦。然而,宋墨涵敏锐地捕捉到那喘息声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的心随之揪紧。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等待中,一个略显急促却充满活力的年轻男声接入了核心通讯频道,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专注与兴奋:“报告!工程部分析组陈宇!我们根据顾队传回的核心区最后一段能量流动态数据,进行了逆向推导和模拟推演,提出一种可能的中和方案!或许可以尝试在他通过第三能量节点时,利用已经靠近的‘曙光号’救援舰外置能量发生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复合缓冲波!理论模型显示,这种波形有可能与遗迹能量场产生局部相消干涉,从而降低他周围环境的直接能量侵蚀强度,这可能有助于稳定,甚至小幅降低他的神经同步率!”
陈宇,工程部新晋的天才研究员,年仅二十六岁却已在能量场构型学上崭露头角,以其大胆的设想和近乎苛刻的精准计算模型闻名。在这个绝望的时刻,他提出的方案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任何对未知能量场的主动干预,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连锁反应。
端坐于指挥席上的赵峻将军,目光锐利如鹰隼,立刻转向工程部主管。主管几乎没有犹豫,重重点头,语速飞快:“将军,陈宇的模型我们紧急复核过,理论成功概率在百分之六十八以上!风险在于可能引起能量场局部紊流,但相较于顾队长目前持续暴露在高侵蚀环境下的风险,值得一试!”
“批准尝试!”赵峻将军的声音斩钉截铁,“工程部,立刻计算缓冲波具体参数,目标:第三能量节点!救援小组协同‘曙光号’,确保发射时机精准,误差不得超过零点五秒!”
“是!”
命令如同投入水面的第二块石头,激起了更广泛的涟漪。整个基地像一部被上紧发条的精密机器,为了同一个目标高速运转起来。一级对接区内,负责人林枫沉稳地指挥着医疗小组最后一次检查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和紧急维生舱,同时与“曙光号”救援舰驾驶员进行最终的行动细节确认,每一个指令都简洁明确,不容有失。
宋墨涵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任何外部干预都是双刃剑,尤其是在对遗迹能量场本质了解尚浅的情况下。她下意识地再次握紧了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尚未完全消退的月牙形印痕中,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让她保持绝对清醒。
“顾锦城,听到吗?”她切换回医疗私人频道,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一分钟后,你将通过第三能量节点。工程部将尝试进行一次外部能量缓冲干预。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或许是针刺感,或许是短暂的耳鸣,保持意识清醒,无论如何,专注于我的声音。” 她的语调放得极缓,极柔,如同最细腻的丝绸,试图为他在这片狂暴的能量海洋中,构建一个唯一稳定的精神屏障和意识锚点。
“……收到。”顾锦城的回答依旧简短,但宋墨涵能清晰地“听”出他声音里那份毫无保留的、近乎本能的全然信任。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也化作了无穷的力量。
时间在滴答声中缓慢爬行,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当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的微弱光标与预设的、不断闪烁的第三节点标识完美重合的瞬间——
“缓冲波发射!”陈宇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响起,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一道无形的、经过精密调制的能量波纹,从悬停在遗迹外围的“曙光号”救援舰前端扩散开来,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射向遗迹深处那片混沌的能量迷雾。
指挥中心内,刹那间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主屏幕和数据监控台。
短暂的、剧烈的干扰杂音撕裂了通讯频道,甚至让指挥中心的灯光都为之闪烁了一下。紧接着,频道里传来顾锦城一声压抑的、仿佛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闷哼,似乎承受了不小的冲击。
“顾锦城!怎么样?回答我!”宋墨涵几乎是在杂音消失的瞬间脱口追问,声音里是无法掩饰的紧绷和焦虑,一直努力维持的冷静外壳出现了裂痕。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沉默后,顾锦城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舒缓:“……有效。周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压力明显减轻了。头脑……也清醒了一些。” 虽然依旧疲惫,但那份仿佛浸透骨髓的沉重感,似乎真的消散了一丝。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林悦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声音陡然拔高:“神经同步率读数!开始下降了!目前百分之八十九……八十八点五……八十八!趋势稳定!缓冲波起效了!”
“呼——” 指挥中心内,清晰地响起一阵压抑的、集体松气的声音,紧绷到极致的氛围终于出现了些许松动。赵峻将军一直紧绷如石刻的脸上,线条也微微缓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工程部操作台前,陈宇猛地一挥拳,用力砸在操作台上,随即意识到失态,赶紧低下头,但微微耸动的肩膀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如释重负。
宋墨涵高悬的心终于缓缓落下,强烈的情绪波动过后,一阵虚脱般的无力感席卷而来。她不得不微微倚靠着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才稳住有些发软的身体,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做得好,陈工。”她通过公共频道轻声肯定,这不仅是对那个天才设想和精准计算的认可,更是对在这种绝境下,整个团队紧密协作、争分夺秒创造奇迹的赞赏。
撤离在继续。有了缓冲波的阶段性辅助,顾锦城周围的能量干扰明显减弱,通讯质量也稳定了许多。他的移动速度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生理指标虽然依旧在危险区间徘徊,但持续恶化的趋势终于被有效遏制,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好转迹象。
在接下来的漫长等待中,宋墨涵始终没有离开岗位,她通过医疗频道,持续进行着低强度的心理支持和生理监测。她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声嘶力竭地引导他对抗同步率侵蚀,更多是简单的确认和无声的陪伴,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安抚。
“心率?”
“……偏快,但……稳定。”
“呼吸?”
“……比刚才顺畅。”
“意识锚点?”(这是她私下为他设定的,用于在精神涣散时集中意识的暗语)
“……牢固。”他顿了顿,声音低哑地补充,仿佛一句无意识的呢喃,却又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因为有你在。”
这近乎直白的话语,透过此刻相对稳定的频道传来,少了平日的冷静克制,多了一份劫后余生的依赖与不容错辩的坦诚。宋墨涵的脸颊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在充斥着冰冷数据、刺耳警报和理性分析的指挥中心里,这句话像一道温润的暖流,悄然漫过心田,滋润着方才因极度担忧而干涸的情绪。她没有回应,只是从喉咙里轻轻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嗯”,一切担忧、庆幸与难以言喻的情感,尽在这不言之中。
她知道,他正在穿越最危险、最漫长的归途,而她,是他唯一的灯塔,是连接他与这个熟悉世界的精神纽带。
终于,在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后,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的那个承载了无数希望与祈祷的光标,与代表“曙光号”救援舰的绿色符号无限接近,最终稳稳地重合在一起!
“接触成功!‘曙光号’已捕获目标!重复,‘曙光号’已成功接应顾队!”林枫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如释重负的激动,从一级对接区传来。
“立刻进行初步生命体征评估!准备转移至医疗中心!启动最高级别生物隔离和能量屏蔽程序!”宋墨涵立刻下达一连串指令,声音因激动和长久的精神紧绷而微微发颤。她几乎是立刻转身,就要不顾一切地冲向一级对接区。
“宋医生,”赵峻将军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叫住了她。她回头,看到将军目光深沉地看着这个刚才几乎以一己之力,在技术和精神层面双重支撑住顾锦城,力挽狂澜的年轻医生,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托付,“你做得很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现在,去完成你最后的任务吧。把他带回来,不仅是身体,还有他的意识。”
宋墨涵重重点头,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是跑着离开了指挥中心。她的白大褂下摆在身后划出一道决然而焦急的弧线。
当她通过层层消毒隔离门,冲进一级对接区那灯火通明、弥漫着冰冷消毒水气味的医疗准备室时,正好看到“曙光号”救援舰的舱门缓缓开启,内部泄露出柔和的引导灯光。
林枫和几名全副武装、穿着最高级别防护服的医疗队员,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担架从舰舱内转移出来。担架上,顾锦城紧闭着双眼,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几缕黑发湿漉漉地贴在额角。他身上的特制作战服多处破损,边缘呈现出被能量灼烧后的焦黑痕迹,露出下面同样带着灼伤和瘀痕的皮肤。他静静地躺在那里,脆弱而疲惫,与平日里那个如山岳般沉稳可靠、仿佛永远无法被击倒的硬汉队长判若两人。
但就在宋墨涵靠近的瞬间,他似乎感应到了那独特而熟悉的气息,眼睫微颤,极其艰难地睁开了一条缝隙。那双往日里深邃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此刻被无法掩饰的虚弱和生理性泪水模糊,却在捕捉到她身影的一瞬间,努力凝聚起一点微弱的、却无比清晰的星光。他的嘴唇干裂,微微动了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宋墨涵清晰地读懂了他的口型——
“我回来了。”
宋墨涵快步上前,无视周围所有人员的目光,她的动作轻柔却坚定,一只手稳稳地覆上他冰凉的手腕,指尖准确地按在他的桡动脉上。那皮肤之下的跳动,虽然依旧虚弱而急促,却真实、顽强地撞击着她的指尖,如同最动听的乐章。
“嗯,”她俯下身,靠近他,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带着一丝哽咽却又无比温柔的声音回应,眼中氤氲的水光终于汇聚成珠,悄然滑落,但嘴角却努力扬起一个清浅而温暖的弧度,“欢迎回家,顾锦城。”
指尖下,他那急促的脉搏,似乎因她这句带着温度的欢迎词,而变得稍微有力、平稳了一分。
归途的终点,不再是冰冷的星空坐标,而是彼此交织、相互确认的心跳声。这场跨越了亿万公里星海、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艰难救赎,在这一刻,终于落于实处,有了温暖的触感。然而,无论是宋墨涵还是顾锦城,亦或是指挥中心内所有知情人,心中都清晰地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顾锦城冒死带回的关于“烙印”与“共鸣”的秘密,以及他身体内依旧潜伏的、并未根除的高同步率风险,都如同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将引领“方舟计划”,走向一个更加扑朔迷离、吉凶未卜的未知方向。
但此刻,在这消毒水气味弥漫的医疗准备室里,在历经生死边缘挣扎后终于迎来的重逢中,在指尖与脉搏相触的微小世界里,唯有彼此确认的心跳,是最真实、最温暖的回响,足以暂时驱散一切未知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