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共鸣与伊甸之种-《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共鸣、烙印与伊甸之种

  那一声轻微的“嘀”声,如同在寂静的深潭中投下的一颗石子,在顾锦城的心头漾开圈圈涟漪,也瞬间牵动了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神经。这声音虽轻,却在绝对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某个沉睡万古的机制被悄然唤醒。

  新型符号散发着乳白色的、温和而稳定的光芒,其结构与人类通用的医疗或生命体征标识有着惊人的神似——一个被柔和光线环绕的、类似心电图的平稳波形,中心嵌着一个抽象的树木或根系图案,那根系似乎还在极其缓慢地脉动,如同活物。

  “符号结构解析完成。”周启明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熟悉他的宋墨涵能听出那刻意压制下的一丝兴奋,他的语速略快,“其图形逻辑与银河系已知的七种主要医疗标识体系有32%至65%的吻合度,中心图案推测象征‘生命滋养’或‘稳态维系’。结合装置被生物靠近激活的特性,初步判断为某种休眠状态的医疗或生命维持设备,风险等级:暂定低至中。”

  “医疗设备?”宋墨涵紧盯着屏幕上被高亮显示的符号,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碎片信息拼凑起来。在一个充满攻击性精神烙印、试图同化或驱逐外来者的遗迹中,出现一个看似友善的医疗装置,这本身就显得极不寻常,甚至像是一个温柔的陷阱。“锦城,保持距离,但尝试用多光谱扫描仪对准它,我们需要更详细的结构数据。感觉有任何不对劲,立刻后撤。”她忍不住又叮嘱了一句,指尖因用力握着控制台边缘而微微发白。她想起三年前一次边缘星域探索任务中,顾锦城也曾被一个看似无害的古代遗物瞬间爆发的能量场击伤,那次他昏迷了整整一周。

  “明白。”顾锦城依言行事,从战术腰带上取下小巧的扫描仪。他谨慎地没有直接触碰,而是隔着半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将扫描光束覆盖在那散发着乳白光芒的装置上。他刻意维持着宋墨涵要求的深长呼吸节奏,身体的寒意在新发现的刺激和持续的调控下,似乎被压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加剧,但也未曾真正消退。他能感觉到,那股寒意如同附骨之疽,盘踞在骨髓深处,只是暂时被压制了。

  扫描数据流实时传回主控室,在全息投影上构建出复杂的内部结构图。秦嵘博士看着屏幕上那精妙绝伦、远超当前人类理解的能量回路,花白的眉毛紧紧皱起,眼中闪烁着困惑与惊叹:“能量回路极其精妙,核心有一个……类似生物电池的构造,但能量签名非常古老,且与遗迹主体的幽蓝信息流同源,却又更加纯粹、稳定。这像是……独立于主系统的一个‘安全屋’设施?或者说,一个‘净化站’?”

  就在这时,一直监控着顾锦城生理数据的周启明再次开口,带着一丝更明显的探究意味:“异常现象。在未知装置激活并持续散发特定频率能量场后,顾队长核心体温下降趋势已完全停止,并出现0.1摄氏度的微弱回升。同时,其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水平波动幅度减小了18%。装置能量场似乎对其生理紊乱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干预效果。”

  此言一出,主控室内一片寂静,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这个装置,竟然能直接影响顾锦城体内那诡异的精神烙印引发的异常状态?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宋墨涵的心脏猛地一跳,一个大胆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启明,立刻比对装置能量场频率与锦城体内残留的‘精神烙印’能量签名!快!”

  “正在比对……匹配度高达91.7%。结论:该装置能量场与‘精神烙印’属同源能量,但性质温和,频谱呈现互补镜像特征,倾向于……安抚、修复与中和。”

  同源却性质相反?攻击与治愈?这遗迹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矛盾?是一个文明内部的分歧,还是某种……试炼机制?宋墨涵的思维飞速运转。

  “锦城,”宋墨涵的声音因这个发现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但她迅速调整回冷静的专业口吻,“慢慢靠近装置,将你的手,非惯用手,缓缓悬停在那个符号上方约十厘米处。不要接触!感受是否有异常,注意精神层面的变化。”

  顾锦城没有丝毫迟疑。他对宋墨涵的信任是刻入骨髓的本能,是无数次生死任务中锤炼出的默契。他抬起左手,缓缓靠近。当他的手掌悬停在符号上方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温和暖意瞬间包裹了他的手部,并非物理上的热量,而是一种更接近生命能量的浸润感,并顺着臂膀缓缓向体内渗透。那萦绕不去的骨髓寒意,在这股暖流面前,竟如同冰雪遇到阳光般,开始丝丝缕缕地消融。更令他惊讶的是,脑海中那些因精神冲击而残留的细微杂音、莫名的焦躁和压抑感,也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抚平,变得一片清明宁静。他甚至在一瞬间,仿佛嗅到了雨后森林的清新气息。

  “感觉……很温暖,很……平静。”他低沉地报告,声音中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放松,“体内的寒意正在减轻,精神层面的不适感也显着缓解。这感觉……很奇特。”他补充道,试图描述那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这效果立竿见影,甚至超越了宋墨涵的远程呼吸指导和周启明的药物支持。

  “确认了,”宋墨涵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一直紧握的拳头也松开了些,“这很可能是一个专门用于对抗或治疗‘精神烙印’负面影响的装置。秦博士,能尝试解析它的启动机制和能量来源吗?它是否可移动?我们需要评估将其技术复刻或带走的可能性。”

  秦嵘和林皓立刻投入更紧张的分析工作。片刻后,林皓带着遗憾报告:“装置底部与遗迹主体结构深度连接,能量来源于遗迹地脉网络,强行移动或拆解大概率会导致能量逆流或核心结构崩解,造成不可逆损坏。启动机制……非常精妙,似乎与特定的生物基因序列或精神波动共鸣有关。顾队恰好符合了条件,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一把锁。”

  基因共鸣?精神波动?宋墨涵若有所思。难道顾锦城之前能承受精神烙印直接冲击而未立刻崩溃,除了他自身坚韧的意志和体质,也与此有关?他的基因,或者他的“灵魂频率”,与这个失落文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指挥中心,这里是前沿观察站‘鹰眼’。”一个略显陌生的、带着电子合成质感的冷静女声突然切入最高优先级加密频道,打断了她的思绪,“我们监测到‘探索者’小队所在区域的能量屏蔽层出现周期性衰减,衰减周期与遗迹深处某个未知节律同步,推测存在一个大约三十分钟的‘安全窗口期’。另外,检测到非我方、非遗迹固有能量信号接近,距离三十公里,方位角7-4-0,速度极快,特征识别……模糊,但能量签名数据库初步比对,带有‘掠夺者’或未知第三方势力标记可能性87%。”

  “鹰眼”是部署在遗迹外围高轨的隐形监测平台,它的报告具有最高优先级,其操作员“琳”以绝对的冷静和精准着称。

  新的敌人?而且来者不善!所有人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指挥中心的气氛刚刚有所缓和,此刻再次绷紧至极限。

  秦嵘博士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立刻下令:“‘鹰眼’,持续追踪不明信号,每三十秒报告一次方位和速度!启动被动侦测模式,避免打草惊蛇!‘探索者’小队,任务优先级变更。顾队长,时间紧迫,尝试与医疗装置进行更深层次交互,看能否获取更多信息,尤其是关于遗迹能量节律、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弱点或控制中枢线索!我们必须赶在不明势力抵达前,取得关键进展!”

  危机感再次升级,如同乌云压顶。

  顾锦城眼神一凛,所有因温暖而产生的片刻松弛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甚以往的锐利。他低头看向那散发着治愈光芒的装置,又抬头望向黑暗中幽蓝信息流奔腾不息的遗迹深处。他既是需要治愈的伤者,也是必须破开迷雾、为人类争取主动的利刃。他没有退路。

  “收到。”他沉声应道,声音稳定而坚定。在宋墨涵和周启明的远程指导下(宋墨涵负责精神引导和风险评估,周启明监控生理数据变化),他尝试将精神高度集中,摒弃杂念,缓缓地将悬停的手掌更贴近那乳白色的符号,不再仅仅是被动感受,而是主动尝试去“沟通”,去“理解”,去引发更深层次的“共鸣”。

  随着他的精神高度集中,装置表面的光芒开始如同呼吸般微微波动起来,那中心抽象的树木图案仿佛真正活了过来,根系与枝桠的线条缓缓舒展、延伸,发出更加柔和明亮的光晕。紧接着,不再是简单的符号或概念,一股庞大而模糊的、直接涌入意识的“信息流”冲刷而来——

  破碎的画面:一颗散发着柔和绿光的种子(“伊甸之种” the Seed of Eden)在星海中漂流;惨烈的战争景象,一边是象征着生命与秩序的翠绿光辉,另一边是代表毁灭与侵蚀的暗红浪潮(“净化”与“侵蚀”的古老战争);悲壮的抉择,一个辉煌的文明为了保存最后的火种与希望,不得不将代表终极治愈的“伊甸之种”与代表极端防御和危险的“精神烙印”系统一同封存于此,等待合适的继承者,或者共同湮灭于时光……

  庞大的信息流冲击着顾锦城的意识海,带来阵阵胀痛。但这一次,伴随着医疗装置持续散发的温暖能量场,他并未感到之前承受精神烙印时的撕裂痛苦和冰冷绝望,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被接纳、被引导的感觉,仿佛有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帮助他梳理这些信息。他紧咬着牙关,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太阳穴青筋隐现,努力承受并记忆着这些可能关乎人类命运、关乎这个失落文明过往的碎片。

  宋墨涵通过周启明实时共享的生理数据监测,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正在承受巨大的精神负荷,心率、脑波活动急剧飙升,但那代表着生命危险的冰冷数据红线却始终维持在安全阈值之内。她知道,是那个神秘的“伊甸之种”相关装置在保护他。她紧紧握着通讯器,指节泛白,没有出声打扰他关键的“沟通”过程,只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呼吸放得更加绵长、平稳,仿佛能通过这无形的电波,将自己的冷静、信任与力量也传递过去,与他共同承受这信息洪流的冲击。

  这一刻,他身处幽暗遗迹,探索着文明的终极秘密,抵御着内外的双重压力;她远在千里之外的地下指挥中心,守护着他生命的微弱烛火,协调着全局,对抗着迫近的未知威胁。他们的呼吸,隔着遥远的物理距离,在危机与使命的牵引下,再次同步,成为彼此支撑的锚点。

  而在遥远的星空之外,那片深邃的黑暗中,那带着明确敌意的信号,正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然且迅速地逼近,为这本就扑朔迷离的遗迹探索,投下了更加浓重的阴影和未知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