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意识里的潜在威胁
陈宁大校的肯定与支持,如同一剂强心针,稳定了医疗中心的人心。然而,无形的压力并未减轻。针对“烛龙”可能发起的下一次攻击,以及“蝰蛇”潜在的威胁,基地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医疗中心内部,救治工作也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加速进行。
宋墨涵与顾锦城的意识连接变得更为频繁和深入。随着顾锦城自我意识的逐步复苏,连接过程不再总是风平浪静。有时,会遭遇因创伤记忆碎片引发的意识湍流;有时,则会触及到因长期昏迷和“烛龙”影响而产生的深层心理恐惧。宋墨涵以惊人的耐心和专业精神,一次次引导、安抚、疏通,如同最精密的导航仪,引领着顾锦城迷失的意识航船穿越迷雾。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滋生、蔓延。宋墨涵能更清晰地感知到顾锦城那份深埋在钢铁意志下的细腻与担当,而顾锦城,即使在意识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也对宋墨涵建立起了绝对的、近乎本能的信任。他的意识光团不再仅仅是“迎接”,有时甚至会主动散发出依赖与安抚的波动,尤其是在感知到宋墨涵因长时间连接而精神疲惫时。
这天,意识连接中,顾锦城传递来一段断续却意义明确的意念:
“……墨涵……辛苦……危险……离我……远点……”
这并非推拒,而是源自他军人本能的对在乎之人的保护欲。
宋墨涵的心被重重一撞,酸涩与暖流交织。她传递去坚定而温柔的回应:“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是我的战场,也是我的选择。”
连接结束后,宋墨涵将这段交流记录在案。郑国锋教授分析后认为,这标志着顾锦城的社会属性和高级情感正在快速恢复,甚至开始关注自身处境对他人(尤其是宋墨涵)的影响,这是极好的康复迹象。
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为了进一步激活顾锦城的运动神经和体能,周伟的团队计划引入一套最新的外骨骼辅助康复系统。这套系统需要与患者的神经信号高度协同,其初始适配和校准过程可能伴随一定的生理负荷和风险。
在方案讨论会上,一位新面孔加入了核心团队——来自首都军区总医院康复中心的顶尖专家,姜雨薇博士。她年纪与宋墨涵相仿,气质干练利落,眼神锐利,是陈宁大校特意协调请来的外援,专精于严重创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建。
“宋医生,久仰。”姜雨薇与宋墨涵握手,语气专业而直接,“顾队长的情况简报我已详细阅读。意识层面的恢复令人鼓舞,但身体机能的重建同样关键,且窗口期宝贵。外骨骼系统是当前最优选项,但适配期需要意识连接配合进行实时神经信号反馈与调节,这对引导者要求极高。”
姜雨薇的出现,带来了更前沿的技术支持,也无形中增加了宋墨涵的压力。姜雨薇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她对意识连接这种“非传统”手段似乎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依靠可量化的数据和器械干预。
“我明白,姜博士。”宋墨涵平静回应,“我会确保意识连接的稳定性,配合好康复治疗。”两位优秀的女性专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却带着不同的理念,开始了合作。
首次外骨骼适配在高度戒备下进行。顾锦城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特制的康复训练室,穿戴好轻质外骨骼。周伟和姜雨薇监控着生理数据,宋墨涵则立即建立了意识连接,准备引导顾锦城适应这种“被驱动”的感觉,并尝试捕捉他可能产生的微弱自主运动信号。
开始时一切顺利,外骨骼带动顾锦城的肢体进行基础的屈伸运动。宋墨涵在意识层面不断安抚、解释,引导他放松配合。顾锦城的意识虽然有些紧张,但基于对宋墨涵的信任,保持了稳定。
然而,就在进行到下肢承重模拟训练时,异变陡生!监控警报尖锐响起,顾锦城的多项生理指标瞬间飙升,意识空间剧烈震荡,一股暴戾、混乱的情绪如同井喷般爆发!
“不好!是‘烛龙’的残留影响!它被外部的物理刺激和神经信号激活了!”郑国锋在监控屏前失声喊道。
姜雨薇脸色一变,迅速下令:“停止外骨骼驱动!注射镇静剂!”
“不行!”宋墨涵在意识连接中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声音却异常坚定,“现在强行中断和镇静,可能会让他的意识再次陷入混乱,甚至前功尽弃!相信我,我能稳住他!”
此刻,顾锦城的意识空间内,已是狂风暴雨。代表“烛龙”影响的暗红色能量如同毒蛇般窜动,试图吞噬那团代表自我的光芒。顾锦城的意识传递出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仿佛在经历一场酷刑。
“顾锦城!看着我!听我的声音!”宋墨涵将自己的意识频率提升到极致,不顾可能被反噬的风险,如同灯塔般牢牢锚定在风暴中心,那温暖而坚韧的光芒强行穿透混乱,包裹住顾锦城微弱的光团,“这不是攻击!这是康复!是让你重新站起来的力量!相信我!就像之前每一次那样!”
她的意念中,融入了红烧肉的温暖香气,吴远航絮叨却关切的话语,木棉花开的灿烂景象,以及……她自己那份坚定不移的守护之心。
“墨……涵……” 顾锦城的意识在极度痛苦中,再次抓住了这个名字,如同抓住救命稻草。那团自我之光在宋墨涵的支撑下,开始顽强地抵抗暗红能量的侵蚀,光芒虽然摇曳,却未曾熄灭。
现实世界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吴远航拳头紧握,指甲陷进掌心。姜雨薇看着监控屏幕上在宋墨涵引导下逐渐缓慢下降的生理指标,以及宋墨涵苍白如纸却写满坚毅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震动和敬佩。
漫长的十几分钟后,风暴终于渐渐平息。顾锦城的生理指标回归安全范围,意识空间重归平静,只是充满了疲惫。宋墨涵几乎虚脱,却坚持完成了最后的安抚,才缓缓退出连界。
她踉跄一步,被始终守在旁边的吴远航及时扶住。“宋医生!”
宋墨涵摇摇头,看向姜雨薇和周伟:“暂时稳定了。外骨骼适配需要更谨慎的方案,‘烛龙’的残留意识会对强烈的外部物理干预产生激烈排斥。”
姜雨薇走上前,第一次用带着由衷敬意的语气说:“宋医生,你是对的。意识连接的重要性,我低估了。没有你,刚才的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的康复方案,我们需要更紧密的协作。”
这次意外的危机,反而促成了团队内部更深的信任与融合。姜雨薇彻底放下了成见,她的专业技术与宋墨涵的意识引导能力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夜深,宋墨涵再次坐在观察窗前。经历白天的惊心动魄,她看着顾锦城沉睡的面容,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个男人,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在用他的方式保护她;而他们,已经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将彼此的命运烙印进了灵魂深处。
吴远航轻轻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憨厚的脸上满是感激和一种了然的神色:“宋医生,队长他虽然还没醒,但我感觉得到,他知道是你。你为他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
宋墨涵接过水杯,微微一笑,目光依旧停留在顾锦城身上。她想起陈宁大校的话——“铁血军人,亦有其柔情软肋。而这份软肋,有时恰恰是最坚不可摧的铠甲。”
对她而言,顾锦城的“铁血”是吸引,而他偶尔流露的、甚至自身都未必察觉的“柔情”,以及他们在绝境中建立的绝对信任与共鸣,才是真正撼动她心垣的力量。
这并非浪漫的花前月下,而是硝烟弥漫的战地、生死一线的病房里,淬炼出的最为纯粹的深情。它基于崇高的职业信仰,升华于人性的极致考验。
她轻轻握住顾锦城略显冰凉的手,低声呢喃,仿佛立下一个无声的誓言:
“等你站起来,亲口告诉我,你的选择。”
窗外,月色皎洁,仿佛见证着这始于责任、陷于勇气、忠于灵魂的战地恋歌,正悄然谱写着关于未来的序曲。新的战友已经加入,内部的堡垒更加坚固,而他们对彼此的信念,也在这场与时间、与敌人、与命运的赛跑中,愈发坚不可摧。
陈宁大校的肯定与支持,如同一剂强心针,稳定了医疗中心的人心。然而,无形的压力并未减轻。针对“烛龙”可能发起的下一次攻击,以及“蝰蛇”潜在的威胁,基地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医疗中心内部,救治工作也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加速进行。
宋墨涵与顾锦城的意识连接变得更为频繁和深入。随着顾锦城自我意识的逐步复苏,连接过程不再总是风平浪静。有时,会遭遇因创伤记忆碎片引发的意识湍流;有时,则会触及到因长期昏迷和“烛龙”影响而产生的深层心理恐惧。宋墨涵以惊人的耐心和专业精神,一次次引导、安抚、疏通,如同最精密的导航仪,引领着顾锦城迷失的意识航船穿越迷雾。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滋生、蔓延。宋墨涵能更清晰地感知到顾锦城那份深埋在钢铁意志下的细腻与担当,而顾锦城,即使在意识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也对宋墨涵建立起了绝对的、近乎本能的信任。他的意识光团不再仅仅是“迎接”,有时甚至会主动散发出依赖与安抚的波动,尤其是在感知到宋墨涵因长时间连接而精神疲惫时。
这天,意识连接中,顾锦城传递来一段断续却意义明确的意念:
“……墨涵……辛苦……危险……离我……远点……”
这并非推拒,而是源自他军人本能的对在乎之人的保护欲。
宋墨涵的心被重重一撞,酸涩与暖流交织。她传递去坚定而温柔的回应:“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是我的战场,也是我的选择。”
连接结束后,宋墨涵将这段交流记录在案。郑国锋教授分析后认为,这标志着顾锦城的社会属性和高级情感正在快速恢复,甚至开始关注自身处境对他人(尤其是宋墨涵)的影响,这是极好的康复迹象。
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为了进一步激活顾锦城的运动神经和体能,周伟的团队计划引入一套最新的外骨骼辅助康复系统。这套系统需要与患者的神经信号高度协同,其初始适配和校准过程可能伴随一定的生理负荷和风险。
在方案讨论会上,一位新面孔加入了核心团队——来自首都军区总医院康复中心的顶尖专家,姜雨薇博士。她年纪与宋墨涵相仿,气质干练利落,眼神锐利,是陈宁大校特意协调请来的外援,专精于严重创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建。
“宋医生,久仰。”姜雨薇与宋墨涵握手,语气专业而直接,“顾队长的情况简报我已详细阅读。意识层面的恢复令人鼓舞,但身体机能的重建同样关键,且窗口期宝贵。外骨骼系统是当前最优选项,但适配期需要意识连接配合进行实时神经信号反馈与调节,这对引导者要求极高。”
姜雨薇的出现,带来了更前沿的技术支持,也无形中增加了宋墨涵的压力。姜雨薇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她对意识连接这种“非传统”手段似乎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依靠可量化的数据和器械干预。
“我明白,姜博士。”宋墨涵平静回应,“我会确保意识连接的稳定性,配合好康复治疗。”两位优秀的女性专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却带着不同的理念,开始了合作。
首次外骨骼适配在高度戒备下进行。顾锦城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特制的康复训练室,穿戴好轻质外骨骼。周伟和姜雨薇监控着生理数据,宋墨涵则立即建立了意识连接,准备引导顾锦城适应这种“被驱动”的感觉,并尝试捕捉他可能产生的微弱自主运动信号。
开始时一切顺利,外骨骼带动顾锦城的肢体进行基础的屈伸运动。宋墨涵在意识层面不断安抚、解释,引导他放松配合。顾锦城的意识虽然有些紧张,但基于对宋墨涵的信任,保持了稳定。
然而,就在进行到下肢承重模拟训练时,异变陡生!监控警报尖锐响起,顾锦城的多项生理指标瞬间飙升,意识空间剧烈震荡,一股暴戾、混乱的情绪如同井喷般爆发!
“不好!是‘烛龙’的残留影响!它被外部的物理刺激和神经信号激活了!”郑国锋在监控屏前失声喊道。
姜雨薇脸色一变,迅速下令:“停止外骨骼驱动!注射镇静剂!”
“不行!”宋墨涵在意识连接中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声音却异常坚定,“现在强行中断和镇静,可能会让他的意识再次陷入混乱,甚至前功尽弃!相信我,我能稳住他!”
此刻,顾锦城的意识空间内,已是狂风暴雨。代表“烛龙”影响的暗红色能量如同毒蛇般窜动,试图吞噬那团代表自我的光芒。顾锦城的意识传递出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仿佛在经历一场酷刑。
“顾锦城!看着我!听我的声音!”宋墨涵将自己的意识频率提升到极致,不顾可能被反噬的风险,如同灯塔般牢牢锚定在风暴中心,那温暖而坚韧的光芒强行穿透混乱,包裹住顾锦城微弱的光团,“这不是攻击!这是康复!是让你重新站起来的力量!相信我!就像之前每一次那样!”
她的意念中,融入了红烧肉的温暖香气,吴远航絮叨却关切的话语,木棉花开的灿烂景象,以及……她自己那份坚定不移的守护之心。
“墨……涵……” 顾锦城的意识在极度痛苦中,再次抓住了这个名字,如同抓住救命稻草。那团自我之光在宋墨涵的支撑下,开始顽强地抵抗暗红能量的侵蚀,光芒虽然摇曳,却未曾熄灭。
现实世界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吴远航拳头紧握,指甲陷进掌心。姜雨薇看着监控屏幕上在宋墨涵引导下逐渐缓慢下降的生理指标,以及宋墨涵苍白如纸却写满坚毅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震动和敬佩。
漫长的十几分钟后,风暴终于渐渐平息。顾锦城的生理指标回归安全范围,意识空间重归平静,只是充满了疲惫。宋墨涵几乎虚脱,却坚持完成了最后的安抚,才缓缓退出连界。
她踉跄一步,被始终守在旁边的吴远航及时扶住。“宋医生!”
宋墨涵摇摇头,看向姜雨薇和周伟:“暂时稳定了。外骨骼适配需要更谨慎的方案,‘烛龙’的残留意识会对强烈的外部物理干预产生激烈排斥。”
姜雨薇走上前,第一次用带着由衷敬意的语气说:“宋医生,你是对的。意识连接的重要性,我低估了。没有你,刚才的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的康复方案,我们需要更紧密的协作。”
这次意外的危机,反而促成了团队内部更深的信任与融合。姜雨薇彻底放下了成见,她的专业技术与宋墨涵的意识引导能力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夜深,宋墨涵再次坐在观察窗前。经历白天的惊心动魄,她看着顾锦城沉睡的面容,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个男人,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在用他的方式保护她;而他们,已经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将彼此的命运烙印进了灵魂深处。
吴远航轻轻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憨厚的脸上满是感激和一种了然的神色:“宋医生,队长他虽然还没醒,但我感觉得到,他知道是你。你为他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
宋墨涵接过水杯,微微一笑,目光依旧停留在顾锦城身上。她想起陈宁大校的话——“铁血军人,亦有其柔情软肋。而这份软肋,有时恰恰是最坚不可摧的铠甲。”
对她而言,顾锦城的“铁血”是吸引,而他偶尔流露的、甚至自身都未必察觉的“柔情”,以及他们在绝境中建立的绝对信任与共鸣,才是真正撼动她心垣的力量。
这并非浪漫的花前月下,而是硝烟弥漫的战地、生死一线的病房里,淬炼出的最为纯粹的深情。它基于崇高的职业信仰,升华于人性的极致考验。
她轻轻握住顾锦城略显冰凉的手,低声呢喃,仿佛立下一个无声的誓言:
“等你站起来,亲口告诉我,你的选择。”
窗外,月色皎洁,仿佛见证着这始于责任、陷于勇气、忠于灵魂的战地恋歌,正悄然谱写着关于未来的序曲。新的战友已经加入,内部的堡垒更加坚固,而他们对彼此的信念,也在这场与时间、与敌人、与命运的赛跑中,愈发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