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晨光与荆棘丛生
天光渐亮,墨蓝色的天幕如同浸了水的绸缎,被无形的手撕开一道蜿蜒的口子。晨曦不再是单一的蜜糖色,而是糅合了淡金、浅橙与鱼肚白的柔和光晕,透过竹窗纵横的缝隙,化作一道道斜斜的光柱,悄然流淌进来。光柱中,细微的尘埃如精灵般飞舞,它们驱散了屋内积攒的夜寒与浓稠的黑暗,却带不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由陌生和警惕编织成的无形压力。
顾锦城和宋墨涵几乎在同一频率睁开了眼睛。后半夜,两人都只是陷入了浅眠,身体像绷紧的弓弦,保持着军人与医生刻入骨髓的警觉。宋墨涵醒来时,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残留的、属于顾锦城的清冽气息,那件外衣依旧严实地盖在她身上,带着一种沉默的守护。而衣服的主人已经起身,正背对着她,站在窗边,用指尖极轻地拨开干草帘的缝隙,像一尊凝固的雕像,观察着外面逐渐苏醒的寨子。他的背影在曦光中显得异常挺拔,也异常孤峭,仿佛一夜未眠的守护并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唯有当他微微侧头,光线恰好照进他眼底时,宋墨涵才捕捉到那几不可察的、蛛网般的红血丝,悄然泄露了他的疲惫。
她无声地起身,将带着体温的外衣仔细叠好,走到他身边,低声道:“谢谢你的衣服。”声音里带着刚醒时的微哑,却清晰而郑重。
顾锦城回过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比起昨夜的苍白,此刻总算恢复了些许血色。他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份谢意,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窗外。“寨子开始活动了。”他的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
宋墨涵也顺着那缝隙看去。景象看似一派田园牧歌:三三两两的寨民走出形态各异的竹楼,女人们蹲在火塘边生火,准备着简单的早饭,炊烟袅袅升起;男人们则沉默地检查着弓弩和捕兽夹,黝黑的皮肤在晨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几个半大的孩子已经在空地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种无形的张力依旧在空气中震颤。尤其是在他们所在的这座竹楼附近,偶尔投来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掺杂了更复杂的审视、探究,甚至……一种隐约的、被压抑着的排斥。仿佛他们是不祥的征兆,打破了这片土地固有的平衡。
“灰枭怎么样?”顾锦城没有回头,问道,视线依旧锁定着外面某个移动的身影。
宋墨涵立刻转身,快步走到竹榻边。她俯下身,动作轻柔却专业地检查着灰枭的状况。指尖触及额头的温度,感受腕间脉搏的跳动,再仔细审视那狰狞的伤口。片刻后,她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松快的表情:“情况稳定多了!肿胀明显消退了,体温也降下来一些,虽然还在低烧,但比昨晚的高热不退好太多。这蛇涎草的效果……真是惊人。”这个好消息,如同穿透阴霾的一缕强光,暂时驱散了盘踞在她心头的阴云。
顾锦城紧绷的下颌线几不可见地柔和了少许,但眼神依旧锐利。就在这时,竹楼外传来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轻快而熟悉,是阿黎。
“宋医生,顾队长,我给你们送点吃的来。”阿黎的声音带着少女特有的清亮。
门被推开,阿黎端着两个冒着热气的竹筒碗走了进来,碗里是粘稠的、散发着朴素谷物清香的粥。然而,她身后还跟着一个人——一位约莫四十岁上下、肤色黝黑如檀木、身形精悍结实的妇人。妇人穿着深蓝色的土布衣裙,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紧实的髻,眼神锐利如鹰,手里提着一个盖着深色麻布的竹篮。她的目光像刷子一样,沉甸甸地扫过顾锦城和宋墨涵,最终,定格在昏迷的灰枭身上,带着一种审视物品般的冷静。
“这位是岩姆(Yan mu),”阿黎连忙放下竹筒碗,恭敬地介绍道,“她是寨子里最懂草药的人,连族长都敬她几分。昨晚的蛇涎草,就是她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的。岩姆不放心,特意过来看看。”阿黎的语气中带着对岩姆明显的敬畏。
宋墨涵心中一动,立刻上前,微微躬身,用尽量温和且尊重的语气说道:“多谢岩姆赐药,我的朋友情况好转了很多,您的恩情我们铭记在心。”
岩姆并没有立刻回应宋墨涵的感谢。她沉默地走到竹榻边,俯下身,枯瘦但异常稳定的手指熟练地按压灰枭伤口周围的皮肤,翻开他的眼皮仔细观察瞳孔,又侧耳贴近他的胸口听了听呼吸音。最后,她用一种宋墨涵完全听不懂的、语调古朴低沉的语言,喃喃念叨了几句什么,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在判断。她的表情自始至终都像覆盖着一层寒霜,看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
片刻后,她直起身,目光第一次正式落在宋墨涵脸上,用带着浓重喉音和奇异韵律的汉语生硬地说道:“你的处理,不错。止血,清创,手法利落。”她先给予了肯定,但随即话锋一转,指向灰枭伤口边缘那依旧未能完全消退的、隐隐发暗的肤色,“但‘乌梢’的毒,狡猾,像林间的鬼影。没清完,沉在血里。”她顿了顿,强调道,“需要更强的药,才能拔除根。”
她掀开竹篮上的布,里面是几种新鲜的、形态奇特的植物根茎和叶子,有的带着细密绒毛,有的渗出乳白色汁液,还有一小罐用黑陶瓶装着的、气味刺鼻的黏稠黑色药膏。“这个,”她拿起那些根叶,“捣碎,成泥,敷上。这个,”她指向那罐黑药膏,“每天一次,内服,只取绿豆大小,多一分则伤身。”
宋墨涵如获至宝,连忙双手接过竹篮,郑重道:“是,我记下了。非常感谢您,岩姆!”
岩姆摆了摆手,目光再次移开,这次,它像淬了冰的钉子,牢牢钉在一直沉默观察的顾锦城身上。“你们,外面来的人,”她的声音更沉了几分,“带来了麻烦的风。族长心软,像春天的溪水,但岩刚……”她摇了摇头,深刻的皱纹在额间聚拢,“他是山里的石头,又硬又冷。他认定你们引来了林子的敌人。”她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比直接说出口更让人心悸。“吃完东西,收拾好自己,族长要见你们。”说完,她不再有任何停留,转身,步履稳健地离开了竹楼,背影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绝。
阿黎有些无措地看了看他们,低声道:“岩姆她……说话直接,但心是好的。你们快吃吧,凉了就不好了。”然后也匆匆跟了出去。
竹楼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竹筒粥微弱的热气在光束中升腾。顾锦城和宋墨涵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深沉的凝重。族长召见,在意料之中,但岩姆的警告和其对岩刚态度的描述,无疑为这次会面蒙上了一层更厚的阴影。岩刚的敌意,比他们预想的更根深蒂固,且似乎有着具体的缘由——他认定他们“引来了敌人”。
“先吃东西。”顾锦城率先打破沉默,将竹筒碗递给宋墨涵,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冷静,“保持体力,才能应对变数。”
粥的味道很原始,只有谷物本身的香味和一点点盐分,口感粗糙,但对于饥肠辘辘、精神紧绷的两人来说,已是维持机能不可或缺的热源。宋墨涵默默地、一口一口地吃着,味同嚼蜡,心里却在飞快地旋转,分析着岩姆留下的新草药特性,推演着即将到来的会面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引来了敌人”这个关键信息。
吃完简单的早餐,宋墨涵立刻着手为灰枭换药。她按照岩姆的指导,仔细地将新鲜草药在干净的石臼中捣碎,那股辛辣混合着清苦的气味更加浓郁,然后混合着那黑色的药膏,小心翼翼地重新敷在伤口上。药膏触及皮肤的瞬间,灰枭即使在昏迷中,身体也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眉头紧紧蹙起,仿佛在对抗着某种强烈的刺激。
顾锦城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他看着宋墨涵微微蹙眉,专注研究草药配比的神情;看着她额角被汗水濡湿又散落下来的碎发;看着她那双本该只拿手术刀和药剂的、纤细却此刻无比坚定的手,进行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操作……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他冷硬的心湖底涌动。在这个完全陌生、危机四伏的异域环境里,她是技术精湛的医生,是值得信赖的战友,但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已经成了他必须全力守护、也唯一能交付后背的……牵挂。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一丝陌生的悸动,旋即被更强烈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压下。
“我去了。”见宋墨涵处理妥当,将一切收拾妥当,顾锦城沉声道。他走到她面前,将一把备用的、带着皮鞘的军用匕首塞到她手中,他的手掌宽大而粗糙,包裹住她握匕的手时,带来一种短暂而坚实的力量。“拿着,以防万一。”他的语气依旧是命令式的,但眼神深处那份沉甸甸的、超越言语的信任与托付,让宋墨涵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都为之一滞。“除非我回来,或者你听到我们约定的暗号,否则,不要给任何人开门。记住,是任何人。”
她握紧了手中冰冷坚硬的匕首柄,那金属的触感奇异地带来了一丝安定。她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用力地、清晰地点头:“你放心,我会守住这里。等你回来。”
顾锦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复杂如深渊,包含了太多无法在此刻言明的嘱托、担忧,或许还有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眷恋。最终,他什么也没再说,毅然转身,毫不犹豫地推开门,迈入了那片尚带着晨露清冷和无数未知的寨子之中。
初升的阳光瞬间洒落在他宽阔的肩背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轮廓,他挺直脊梁,一步步坚定地走向那片隐藏在宁静祥和表象之下、实则荆棘丛生的权力中心。
宋墨涵快步走到窗边,透过干草帘的缝隙,紧紧追随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他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竹楼丛林的拐角处,再也看不见。她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回到灰枭身边坐下,手里紧紧握着那把匕首,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此刻,她不仅是医生,更是一个城诺的守护者,一座孤岛上的哨兵。她守护着伤员的生命线,也守护着那个将唯一退路与绝对信任都交给她的男人,在这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彼此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
竹楼内,新旧药草交织的苦涩气味弥漫开来,与窗外逐渐升腾的、带着烟火气息的生活味道格格不入。等待,因此而变得格外漫长而煎熬。而她并不知道,顾锦城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族长的质询和岩刚不加掩饰的敌意,还有关于那群阴魂不散的追踪者的、更为棘手和危险的讯息——岩刚掌握的证据,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前路,注定布满更多看似希望实则考验的晨光,与更加尖锐密集、足以刺伤一切的荆棘。
天光渐亮,墨蓝色的天幕如同浸了水的绸缎,被无形的手撕开一道蜿蜒的口子。晨曦不再是单一的蜜糖色,而是糅合了淡金、浅橙与鱼肚白的柔和光晕,透过竹窗纵横的缝隙,化作一道道斜斜的光柱,悄然流淌进来。光柱中,细微的尘埃如精灵般飞舞,它们驱散了屋内积攒的夜寒与浓稠的黑暗,却带不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由陌生和警惕编织成的无形压力。
顾锦城和宋墨涵几乎在同一频率睁开了眼睛。后半夜,两人都只是陷入了浅眠,身体像绷紧的弓弦,保持着军人与医生刻入骨髓的警觉。宋墨涵醒来时,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残留的、属于顾锦城的清冽气息,那件外衣依旧严实地盖在她身上,带着一种沉默的守护。而衣服的主人已经起身,正背对着她,站在窗边,用指尖极轻地拨开干草帘的缝隙,像一尊凝固的雕像,观察着外面逐渐苏醒的寨子。他的背影在曦光中显得异常挺拔,也异常孤峭,仿佛一夜未眠的守护并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唯有当他微微侧头,光线恰好照进他眼底时,宋墨涵才捕捉到那几不可察的、蛛网般的红血丝,悄然泄露了他的疲惫。
她无声地起身,将带着体温的外衣仔细叠好,走到他身边,低声道:“谢谢你的衣服。”声音里带着刚醒时的微哑,却清晰而郑重。
顾锦城回过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比起昨夜的苍白,此刻总算恢复了些许血色。他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份谢意,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窗外。“寨子开始活动了。”他的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
宋墨涵也顺着那缝隙看去。景象看似一派田园牧歌:三三两两的寨民走出形态各异的竹楼,女人们蹲在火塘边生火,准备着简单的早饭,炊烟袅袅升起;男人们则沉默地检查着弓弩和捕兽夹,黝黑的皮肤在晨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几个半大的孩子已经在空地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种无形的张力依旧在空气中震颤。尤其是在他们所在的这座竹楼附近,偶尔投来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掺杂了更复杂的审视、探究,甚至……一种隐约的、被压抑着的排斥。仿佛他们是不祥的征兆,打破了这片土地固有的平衡。
“灰枭怎么样?”顾锦城没有回头,问道,视线依旧锁定着外面某个移动的身影。
宋墨涵立刻转身,快步走到竹榻边。她俯下身,动作轻柔却专业地检查着灰枭的状况。指尖触及额头的温度,感受腕间脉搏的跳动,再仔细审视那狰狞的伤口。片刻后,她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松快的表情:“情况稳定多了!肿胀明显消退了,体温也降下来一些,虽然还在低烧,但比昨晚的高热不退好太多。这蛇涎草的效果……真是惊人。”这个好消息,如同穿透阴霾的一缕强光,暂时驱散了盘踞在她心头的阴云。
顾锦城紧绷的下颌线几不可见地柔和了少许,但眼神依旧锐利。就在这时,竹楼外传来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轻快而熟悉,是阿黎。
“宋医生,顾队长,我给你们送点吃的来。”阿黎的声音带着少女特有的清亮。
门被推开,阿黎端着两个冒着热气的竹筒碗走了进来,碗里是粘稠的、散发着朴素谷物清香的粥。然而,她身后还跟着一个人——一位约莫四十岁上下、肤色黝黑如檀木、身形精悍结实的妇人。妇人穿着深蓝色的土布衣裙,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紧实的髻,眼神锐利如鹰,手里提着一个盖着深色麻布的竹篮。她的目光像刷子一样,沉甸甸地扫过顾锦城和宋墨涵,最终,定格在昏迷的灰枭身上,带着一种审视物品般的冷静。
“这位是岩姆(Yan mu),”阿黎连忙放下竹筒碗,恭敬地介绍道,“她是寨子里最懂草药的人,连族长都敬她几分。昨晚的蛇涎草,就是她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的。岩姆不放心,特意过来看看。”阿黎的语气中带着对岩姆明显的敬畏。
宋墨涵心中一动,立刻上前,微微躬身,用尽量温和且尊重的语气说道:“多谢岩姆赐药,我的朋友情况好转了很多,您的恩情我们铭记在心。”
岩姆并没有立刻回应宋墨涵的感谢。她沉默地走到竹榻边,俯下身,枯瘦但异常稳定的手指熟练地按压灰枭伤口周围的皮肤,翻开他的眼皮仔细观察瞳孔,又侧耳贴近他的胸口听了听呼吸音。最后,她用一种宋墨涵完全听不懂的、语调古朴低沉的语言,喃喃念叨了几句什么,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在判断。她的表情自始至终都像覆盖着一层寒霜,看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
片刻后,她直起身,目光第一次正式落在宋墨涵脸上,用带着浓重喉音和奇异韵律的汉语生硬地说道:“你的处理,不错。止血,清创,手法利落。”她先给予了肯定,但随即话锋一转,指向灰枭伤口边缘那依旧未能完全消退的、隐隐发暗的肤色,“但‘乌梢’的毒,狡猾,像林间的鬼影。没清完,沉在血里。”她顿了顿,强调道,“需要更强的药,才能拔除根。”
她掀开竹篮上的布,里面是几种新鲜的、形态奇特的植物根茎和叶子,有的带着细密绒毛,有的渗出乳白色汁液,还有一小罐用黑陶瓶装着的、气味刺鼻的黏稠黑色药膏。“这个,”她拿起那些根叶,“捣碎,成泥,敷上。这个,”她指向那罐黑药膏,“每天一次,内服,只取绿豆大小,多一分则伤身。”
宋墨涵如获至宝,连忙双手接过竹篮,郑重道:“是,我记下了。非常感谢您,岩姆!”
岩姆摆了摆手,目光再次移开,这次,它像淬了冰的钉子,牢牢钉在一直沉默观察的顾锦城身上。“你们,外面来的人,”她的声音更沉了几分,“带来了麻烦的风。族长心软,像春天的溪水,但岩刚……”她摇了摇头,深刻的皱纹在额间聚拢,“他是山里的石头,又硬又冷。他认定你们引来了林子的敌人。”她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比直接说出口更让人心悸。“吃完东西,收拾好自己,族长要见你们。”说完,她不再有任何停留,转身,步履稳健地离开了竹楼,背影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绝。
阿黎有些无措地看了看他们,低声道:“岩姆她……说话直接,但心是好的。你们快吃吧,凉了就不好了。”然后也匆匆跟了出去。
竹楼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竹筒粥微弱的热气在光束中升腾。顾锦城和宋墨涵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深沉的凝重。族长召见,在意料之中,但岩姆的警告和其对岩刚态度的描述,无疑为这次会面蒙上了一层更厚的阴影。岩刚的敌意,比他们预想的更根深蒂固,且似乎有着具体的缘由——他认定他们“引来了敌人”。
“先吃东西。”顾锦城率先打破沉默,将竹筒碗递给宋墨涵,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冷静,“保持体力,才能应对变数。”
粥的味道很原始,只有谷物本身的香味和一点点盐分,口感粗糙,但对于饥肠辘辘、精神紧绷的两人来说,已是维持机能不可或缺的热源。宋墨涵默默地、一口一口地吃着,味同嚼蜡,心里却在飞快地旋转,分析着岩姆留下的新草药特性,推演着即将到来的会面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引来了敌人”这个关键信息。
吃完简单的早餐,宋墨涵立刻着手为灰枭换药。她按照岩姆的指导,仔细地将新鲜草药在干净的石臼中捣碎,那股辛辣混合着清苦的气味更加浓郁,然后混合着那黑色的药膏,小心翼翼地重新敷在伤口上。药膏触及皮肤的瞬间,灰枭即使在昏迷中,身体也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眉头紧紧蹙起,仿佛在对抗着某种强烈的刺激。
顾锦城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他看着宋墨涵微微蹙眉,专注研究草药配比的神情;看着她额角被汗水濡湿又散落下来的碎发;看着她那双本该只拿手术刀和药剂的、纤细却此刻无比坚定的手,进行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操作……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他冷硬的心湖底涌动。在这个完全陌生、危机四伏的异域环境里,她是技术精湛的医生,是值得信赖的战友,但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已经成了他必须全力守护、也唯一能交付后背的……牵挂。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一丝陌生的悸动,旋即被更强烈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压下。
“我去了。”见宋墨涵处理妥当,将一切收拾妥当,顾锦城沉声道。他走到她面前,将一把备用的、带着皮鞘的军用匕首塞到她手中,他的手掌宽大而粗糙,包裹住她握匕的手时,带来一种短暂而坚实的力量。“拿着,以防万一。”他的语气依旧是命令式的,但眼神深处那份沉甸甸的、超越言语的信任与托付,让宋墨涵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都为之一滞。“除非我回来,或者你听到我们约定的暗号,否则,不要给任何人开门。记住,是任何人。”
她握紧了手中冰冷坚硬的匕首柄,那金属的触感奇异地带来了一丝安定。她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用力地、清晰地点头:“你放心,我会守住这里。等你回来。”
顾锦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复杂如深渊,包含了太多无法在此刻言明的嘱托、担忧,或许还有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眷恋。最终,他什么也没再说,毅然转身,毫不犹豫地推开门,迈入了那片尚带着晨露清冷和无数未知的寨子之中。
初升的阳光瞬间洒落在他宽阔的肩背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轮廓,他挺直脊梁,一步步坚定地走向那片隐藏在宁静祥和表象之下、实则荆棘丛生的权力中心。
宋墨涵快步走到窗边,透过干草帘的缝隙,紧紧追随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他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竹楼丛林的拐角处,再也看不见。她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回到灰枭身边坐下,手里紧紧握着那把匕首,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此刻,她不仅是医生,更是一个城诺的守护者,一座孤岛上的哨兵。她守护着伤员的生命线,也守护着那个将唯一退路与绝对信任都交给她的男人,在这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彼此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
竹楼内,新旧药草交织的苦涩气味弥漫开来,与窗外逐渐升腾的、带着烟火气息的生活味道格格不入。等待,因此而变得格外漫长而煎熬。而她并不知道,顾锦城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族长的质询和岩刚不加掩饰的敌意,还有关于那群阴魂不散的追踪者的、更为棘手和危险的讯息——岩刚掌握的证据,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前路,注定布满更多看似希望实则考验的晨光,与更加尖锐密集、足以刺伤一切的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