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生命信标
对岸平台上的空气凝重而冰冷,混杂着水汽、血腥味和金属舱门散发出的陈旧机油气息。顾锦城左小腿的伤口在初步包扎后仍在隐隐渗血,每一次脉搏跳动都牵扯着锐痛,但他刚毅的脸上看不出丝毫脆弱,只有全神贯注的审慎。
“远航,情况如何?”他的声音因忍痛而略显低沉,但依旧稳定。
吴远航半跪在圆形舱门前,加固平板连接着一个临时接口,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却不断弹出错误警告。“队长,密码系统比预想的复杂,结合了机械密码盘和电子验证。强磁干扰虽然减弱,但对电子部分仍有影响。直接暴力破解可能触发自毁或防御机制。”他指向舱门边缘几个不易察觉的孔洞,“这些可能是防御性武器端口。”
就在这时,岩壁上方传来细微的机械转动声。负责警戒的队员小张低喝:“摄像头动了!在聚焦我们!”
所有人的心瞬间绷紧。他们暴露了。
顾锦城深吸一口气,压下腿上的剧痛,冷静下令:“全员警戒,寻找掩体!但不要首先开火!远航,继续尝试,寻找非破坏性进入方式。我们需要信息,不是同归于尽。”他靠坐在舱门旁一块凸起的岩石后,这个位置既能观察舱门进展,又能借助岩石遮挡身体重要部位。他再次握紧了那只强光手电,仿佛它是与地面世界唯一的联系。
基地医院分析室内,气氛因接收到的新数据而更加紧张。陈子安盯着信号反馈屏幕,语气急促:“指挥部,地下小队似乎已触发目标区域的监控系统。我们监测到来自地下的短促主动扫描信号,性质……类似身份识别请求!”
赵志刚脸色一变:“身份识别?难道那里还有活着的……‘守卫’?”
宋墨涵的心再次被揪紧。监控被触发,意味着丈夫和他的队员处境更加危险。那股熟悉的心悸感持续萦绕,尤其是接到顾锦城受伤的消息后,这种感应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仿佛能感受到他伤口灼热的疼痛和强自压抑的呼吸。
突然,陈子安接收到一段新的、极其微弱的编码信号,经过初步过滤放大,他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这……这不是我们的声波信号!是来自地下的回应!编码方式很古老,但……内容似乎是……医疗求助信号?重复关键词:‘生命体征’,‘创伤感染风险’,‘急需抗炎药剂谱系’……”
“是锦城!他的伤!”宋墨涵脱口而出,医生的本能瞬间压倒了一切担忧,“他的伤口很可能在脏水中浸泡,极易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地下环境恶劣,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她转向陈子安和赵志刚,眼中闪烁着专业和决断的光芒,“子安,志刚同志,能不能尝试将我们储备的广谱抗生素信息,特别是针对水下创伤常见菌群的用药指南,用他们能解析的编码方式发送回去?哪怕只是药物名称和基本用量!”
赵志刚沉吟片刻:“理论上可行,但风险在于,我们的通信可能被其他未知方截获。”
陈子安补充道:“而且,他们是否有条件获取并使用这些药物也是问题。”
宋墨涵语气坚定:“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尝试。这是目前我们唯一能提供的实质帮助。告诉他们,我们在想办法,地面医疗队已做好一切准备,决不放弃!”她知道,这不仅是传递医疗信息,更是传递一种信念——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地面上有整个医疗体系作为后盾。
地下平台,短暂的扫描过后,并未发生预想中的攻击。但顾锦城感到伤口的疼痛性质似乎在发生变化,从锐痛转向一种沉闷的、带着不祥预感的灼痛。他悄悄解开止血带一角查看,伤口边缘已然红肿,渗出液不再仅仅是鲜血。
“队长,你的伤……”旁边的队员注意到了异样。
“没事。”顾锦城迅速重新扎紧止血带,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刚想说什么,岩壁再次传来那种规律的脉冲信号,但这一次,信号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夹杂着一些断续的、陌生的编码。
吴远航凝神解析,几分钟后,他震惊地看向顾锦城:“队长!信号内容……是药物信息!是针对创伤感染的抗生素用药指南!是地面发送下来的!他们……他们知道我们这里有人受伤,而且预判了感染风险!”
这个消息像一道暖流,瞬间冲散了平台上的部分阴冷和绝望。队员们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地面不仅知道他们的位置,还在试图提供具体的帮助!
顾锦城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能想象到,是墨涵,一定是她,凭借医生敏锐的直觉和对他伤情的担忧,推动了这次跨越岩层的“医疗支援”。这份在绝境中精准送达的关怀,比任何止痛药都更能抚慰他的伤痛。他仿佛能看到宋墨涵在急救室里,紧蹙眉头、快速查阅资料、坚定地要求发送信息的样子。那份温柔下的坚韧,与他此刻的铁血不屈,隔着千米岩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回复信号,”顾锦城睁开眼,指令清晰,“感谢地面信息。告知我们已收到,并将谨慎评估使用。当前首要任务,是开启舱门。”他必须保持冷静,带领队伍找到生路,才能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守护。
吴远航受到鼓舞,再次投入对舱门的破解。也许是地面的互动带来了灵感,他尝试将接收到的部分信号编码与舱门电子锁的验证协议进行比对,发现了一些微弱的关联性。“队长,有门儿!这舱门的系统,可能和地面指挥部使用的早期通信协议有同源部分!给我点时间,也许能找到后门!”
与此同时,顾锦城强撑着站起身,示意其他队员保持警戒范围扩大。他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吴远航一人的破解。他沿着平台边缘缓慢移动,仔细观察舱门周围的每一处细节。突然,他在舱门下方一个极其隐蔽的凹槽内,摸到了并非天然形成的刻痕。用手电光照去,那刻痕虽然磨损严重,但依稀可辨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属于某个早已撤销番号的先驱科考队的徽标图案。而在徽标下方,有一行更小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远航,试试这个代码:‘tK-07-曙光’。”顾锦城凭着记忆和直觉报出了这个组合。这是他曾在某份高度机密的档案中瞥见过的,关于早期地下探索计划的代号片段。
吴远航立刻尝试。令人惊讶的是,机械密码盘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咔哒”声,电子屏幕上的红色警告标志闪烁了几下,变成了黄色。
“权限部分匹配!队长,你找到了关键线索!”吴远航兴奋地报告,“正在尝试绕过最终电子锁……”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舱门上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平台下方暗黑的水域中,一个模糊的、非自然的阴影悄然滑过,又迅速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
顾锦城靠回岩壁,伤腿的灼痛感越来越明显。他再次望向黑暗的头顶,手电的光柱虽弱,却坚定不移。地面上,宋墨涵守在仪器旁,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他们之间,隔着的不仅是冰冷的岩石,更有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舱门即将开启,但门后的世界是希望还是更大的危机?而顾锦城腿上的感染,又能否撑到与地面汇合的那一刻?这场在极端环境下的爱与守护的考验,进入了最惊心动魄的阶段。
        对岸平台上的空气凝重而冰冷,混杂着水汽、血腥味和金属舱门散发出的陈旧机油气息。顾锦城左小腿的伤口在初步包扎后仍在隐隐渗血,每一次脉搏跳动都牵扯着锐痛,但他刚毅的脸上看不出丝毫脆弱,只有全神贯注的审慎。
“远航,情况如何?”他的声音因忍痛而略显低沉,但依旧稳定。
吴远航半跪在圆形舱门前,加固平板连接着一个临时接口,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却不断弹出错误警告。“队长,密码系统比预想的复杂,结合了机械密码盘和电子验证。强磁干扰虽然减弱,但对电子部分仍有影响。直接暴力破解可能触发自毁或防御机制。”他指向舱门边缘几个不易察觉的孔洞,“这些可能是防御性武器端口。”
就在这时,岩壁上方传来细微的机械转动声。负责警戒的队员小张低喝:“摄像头动了!在聚焦我们!”
所有人的心瞬间绷紧。他们暴露了。
顾锦城深吸一口气,压下腿上的剧痛,冷静下令:“全员警戒,寻找掩体!但不要首先开火!远航,继续尝试,寻找非破坏性进入方式。我们需要信息,不是同归于尽。”他靠坐在舱门旁一块凸起的岩石后,这个位置既能观察舱门进展,又能借助岩石遮挡身体重要部位。他再次握紧了那只强光手电,仿佛它是与地面世界唯一的联系。
基地医院分析室内,气氛因接收到的新数据而更加紧张。陈子安盯着信号反馈屏幕,语气急促:“指挥部,地下小队似乎已触发目标区域的监控系统。我们监测到来自地下的短促主动扫描信号,性质……类似身份识别请求!”
赵志刚脸色一变:“身份识别?难道那里还有活着的……‘守卫’?”
宋墨涵的心再次被揪紧。监控被触发,意味着丈夫和他的队员处境更加危险。那股熟悉的心悸感持续萦绕,尤其是接到顾锦城受伤的消息后,这种感应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仿佛能感受到他伤口灼热的疼痛和强自压抑的呼吸。
突然,陈子安接收到一段新的、极其微弱的编码信号,经过初步过滤放大,他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这……这不是我们的声波信号!是来自地下的回应!编码方式很古老,但……内容似乎是……医疗求助信号?重复关键词:‘生命体征’,‘创伤感染风险’,‘急需抗炎药剂谱系’……”
“是锦城!他的伤!”宋墨涵脱口而出,医生的本能瞬间压倒了一切担忧,“他的伤口很可能在脏水中浸泡,极易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地下环境恶劣,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她转向陈子安和赵志刚,眼中闪烁着专业和决断的光芒,“子安,志刚同志,能不能尝试将我们储备的广谱抗生素信息,特别是针对水下创伤常见菌群的用药指南,用他们能解析的编码方式发送回去?哪怕只是药物名称和基本用量!”
赵志刚沉吟片刻:“理论上可行,但风险在于,我们的通信可能被其他未知方截获。”
陈子安补充道:“而且,他们是否有条件获取并使用这些药物也是问题。”
宋墨涵语气坚定:“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尝试。这是目前我们唯一能提供的实质帮助。告诉他们,我们在想办法,地面医疗队已做好一切准备,决不放弃!”她知道,这不仅是传递医疗信息,更是传递一种信念——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地面上有整个医疗体系作为后盾。
地下平台,短暂的扫描过后,并未发生预想中的攻击。但顾锦城感到伤口的疼痛性质似乎在发生变化,从锐痛转向一种沉闷的、带着不祥预感的灼痛。他悄悄解开止血带一角查看,伤口边缘已然红肿,渗出液不再仅仅是鲜血。
“队长,你的伤……”旁边的队员注意到了异样。
“没事。”顾锦城迅速重新扎紧止血带,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刚想说什么,岩壁再次传来那种规律的脉冲信号,但这一次,信号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夹杂着一些断续的、陌生的编码。
吴远航凝神解析,几分钟后,他震惊地看向顾锦城:“队长!信号内容……是药物信息!是针对创伤感染的抗生素用药指南!是地面发送下来的!他们……他们知道我们这里有人受伤,而且预判了感染风险!”
这个消息像一道暖流,瞬间冲散了平台上的部分阴冷和绝望。队员们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地面不仅知道他们的位置,还在试图提供具体的帮助!
顾锦城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能想象到,是墨涵,一定是她,凭借医生敏锐的直觉和对他伤情的担忧,推动了这次跨越岩层的“医疗支援”。这份在绝境中精准送达的关怀,比任何止痛药都更能抚慰他的伤痛。他仿佛能看到宋墨涵在急救室里,紧蹙眉头、快速查阅资料、坚定地要求发送信息的样子。那份温柔下的坚韧,与他此刻的铁血不屈,隔着千米岩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回复信号,”顾锦城睁开眼,指令清晰,“感谢地面信息。告知我们已收到,并将谨慎评估使用。当前首要任务,是开启舱门。”他必须保持冷静,带领队伍找到生路,才能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守护。
吴远航受到鼓舞,再次投入对舱门的破解。也许是地面的互动带来了灵感,他尝试将接收到的部分信号编码与舱门电子锁的验证协议进行比对,发现了一些微弱的关联性。“队长,有门儿!这舱门的系统,可能和地面指挥部使用的早期通信协议有同源部分!给我点时间,也许能找到后门!”
与此同时,顾锦城强撑着站起身,示意其他队员保持警戒范围扩大。他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吴远航一人的破解。他沿着平台边缘缓慢移动,仔细观察舱门周围的每一处细节。突然,他在舱门下方一个极其隐蔽的凹槽内,摸到了并非天然形成的刻痕。用手电光照去,那刻痕虽然磨损严重,但依稀可辨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属于某个早已撤销番号的先驱科考队的徽标图案。而在徽标下方,有一行更小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远航,试试这个代码:‘tK-07-曙光’。”顾锦城凭着记忆和直觉报出了这个组合。这是他曾在某份高度机密的档案中瞥见过的,关于早期地下探索计划的代号片段。
吴远航立刻尝试。令人惊讶的是,机械密码盘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咔哒”声,电子屏幕上的红色警告标志闪烁了几下,变成了黄色。
“权限部分匹配!队长,你找到了关键线索!”吴远航兴奋地报告,“正在尝试绕过最终电子锁……”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舱门上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平台下方暗黑的水域中,一个模糊的、非自然的阴影悄然滑过,又迅速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
顾锦城靠回岩壁,伤腿的灼痛感越来越明显。他再次望向黑暗的头顶,手电的光柱虽弱,却坚定不移。地面上,宋墨涵守在仪器旁,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他们之间,隔着的不仅是冰冷的岩石,更有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舱门即将开启,但门后的世界是希望还是更大的危机?而顾锦城腿上的感染,又能否撑到与地面汇合的那一刻?这场在极端环境下的爱与守护的考验,进入了最惊心动魄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