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风起的波澜-《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八十七章 风起的波澜

  康复中心的花园里,夜风轻拂,带着淡淡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宋墨涵靠在顾锦城的怀中,感受着他坚实胸膛传来的温度,耳边还回响着他那句“我的总指挥,从来只有你一个”。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心的安宁与甜蜜。

  “锦城,”她轻声唤道,抬起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你知道吗?今天在远程指导手术时,有那么一刻,我真的很紧张。伤员的血管状况太糟糕,屏幕那端的医生手在发抖,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如鼓。”

  顾锦城的手臂微微收紧,将她更牢固地圈在怀中:“但你做到了。你在压力下依然保持冷静,救了那个战士的腿,甚至可能是他的命。”

  “因为我想起了你。”宋墨涵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我想起你日复一日在康复室里的坚持,想起李正每一次尝试时紧抿的嘴唇,想起你们身上那种不放弃的韧性。这种韧性感染了我,让我知道无论情况多么艰难,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希望。”

  顾锦城心中一震,他从未想过,自己和李正的康复经历,竟会成为宋墨涵在关键时刻的精神支柱。他低下头,额头轻轻抵着她的额头:“我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战斗,但幸运的是,我们能够互相支持。”

  “是啊,”宋墨涵微笑,“就像你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递上一杯水,给我一个安心的眼神。”

  “那不只是支持你,也是支持我自己。”顾锦城的声音低沉而真挚,“看见你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坚定果敢的样子,让我更加确信,我选择的这个女人,值得我用一生去守护。”

  星光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温馨而坚定的轮廓。他们的影子在草地上拉长,仿佛已经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开。

  ---

  周锐的加入确实为康复中心带来了新的活力。他年轻有为,思维活跃,在智能假肢与神经接口技术方面有着前沿的知识储备。不到一周时间,他就为李正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康复方案,结合了神经电刺激和虚拟现实训练。

  “李正同志,这套系统可以通过捕捉你残存神经的微弱信号,模拟出虚拟肢体的运动。”周锐一边调试设备,一边热情地解释,“长期训练,不仅能够强化神经通路,还能防止肌肉萎缩,为将来佩戴高级智能假肢做好准备。”

  李正的眼睛亮了起来。受伤以来,他第一次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真切希望。他按照周锐的指导,戴上VR头盔,集中意念尝试移动他那已不存在的“右手”。

  屏幕上,虚拟的手指微微颤动了一下。

  “有反应!”宋墨涵站在一旁,惊喜地叫道。她看向周锐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周医生,这套系统太棒了!”

  周锐谦虚地笑了笑:“这还只是初步尝试,后续还需要大量训练和数据调整。不过李正同志的神经残留信号比预想的要强,这是个好兆头。”

  顾锦城也在训练室,他默默观察着周锐的工作。不得不承认,周锐确实专业能力出众,而且对患者充满耐心。但同为男人,顾锦城能感觉到周锐看向宋墨涵时,眼中那份超越同事的欣赏。

  不过顾锦城并没有过多担心。他与宋墨涵之间的感情,经历了生死考验和灵魂共鸣,不是那么容易被动摇的。他更在意的是李正的康复进展,以及周锐的技术是否真的能为战友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墨涵,”训练结束后,顾锦城找到正在整理资料的宋墨涵,“周医生的方案,你觉得长期效果如何?”

  宋墨涵放下手中的文件,认真思考了一下:“从理论和初步效果来看,很有前景。神经接口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李正能够通过训练重新建立对虚拟肢体的控制,那么将来适配智能假肢后,生活质量和功能性都会大大提高。”

  她顿了顿,看向顾锦城:“你是担心什么吗?”

  顾锦城摇头:“不是担心,只是想了解更多。李正就像我的兄弟,我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我明白。”宋墨涵理解地点头,“我们会密切跟踪他的进展,随时调整方案。周医生虽然年轻,但在这个领域确实是专家,陈教授推荐他来,也是看中他的能力。”

  “我相信你的判断。”顾锦城微笑,“你永远是这里的总指挥。”

  ---

  随着周锐融入团队,康复中心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李正的训练日见成效,已经能够较为稳定地控制虚拟手部完成抓握动作。顾锦城的康复进展更是惊人,他已经可以脱离助行器,独立行走一小段距离。

  然而,平静的日子被一则紧急消息打破。

  这天清晨,宋墨涵接到陈明渊教授的电话,声音异常严肃:“墨涵,K地区又出事了。一支医疗队在边境巡诊时遭遇山体滑坡,多人受伤,其中一名女医生伤势严重,颅内出血,需要紧急手术,但当地的医疗条件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手术。”

  宋墨涵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老师,我们能做什么?”

  “军医院已经派出救援直升机,但天气状况不佳,至少需要五小时才能抵达。我希望你能再次通过远程系统指导手术,为伤员争取时间。”陈教授顿了顿,“但这次手术比上次更复杂,风险更大,你需要助手。我让周锐配合你,他在神经外科方面也有很深造诣。”

  “我明白,我们马上准备。”宋墨涵毫不犹豫地答应。

  挂断电话,她立刻找到周锐,简单说明了情况。周锐表情立刻变得严肃专业:“我研究过颅内损伤的远程手术指导,有一些经验。我们一起面对。”

  就在他们准备进入远程手术室时,顾锦城推门进来。他已经从护士那里得知了消息,直接走到宋墨涵面前:“需要我做什么吗?”

  宋墨涵看着他已经能独立站立的身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照顾好李正和其他病人,这里就交给我们。”

  顾锦城点头,深深看了她一眼:“注意休息,别太累。”

  他的关心简单直接,却让宋墨涵倍感温暖。她重重点头,然后与周锐一起快步走向手术室。

  远程手术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宋墨涵和周锐配合默契,一个负责主要指导,一个提供专业补充,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成功为伤员完成了血肿清除手术。

  当伤员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时,宋墨涵几乎虚脱。连续的高度紧张让她头晕目眩,差点站立不稳。

  “小心!”周锐及时扶住了她,眼中满是担忧和钦佩,“你太拼了,整整四个小时几乎没动过。”

  “我没事,”宋墨涵勉强笑了笑,“只是有点脱力。”

  这时,顾锦城推门进来,正好看到周锐扶着宋墨涵的一幕。他的眼神微微暗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推着轮椅走上前:“我猜你需要这个。”

  他看着宋墨涵苍白的脸,心疼不已:“手术成功了?”

  “嗯,”宋墨涵点点头,在周锐的帮助下坐上轮椅,“伤员暂时脱离危险了。”

  顾锦城转向周锐,真诚地说:“周医生,辛苦了。”

  周锐擦了擦额头的汗,回以微笑:“这是我们的职责。宋医生才是今天的主力,她的专业和毅力令人敬佩。”

  两人对视一眼,这一次,空气中少了几分微妙的竞争,多了几分同为医者的理解与尊重。

  ---

  几天后,康复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在滑坡中受伤的女医生的未婚夫,一名边防部队的军官。他专程前来感谢宋墨涵和周锐的救命之恩。

  “如果不是你们,小琳可能就……”年轻的军官声音哽咽,向宋墨涵和周锐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原本下个月就要举行婚礼的,谢谢你们保住了我们的未来。”

  看着军官眼中混合着悲痛与希望的光芒,宋墨涵深深感动了。她轻声说:“保护生命是我们的天职,祝您的未婚妻早日康复,祝你们幸福。”

  军官离开后,宋墨涵久久不能平静。她找到在康复室训练的顾锦城,默默站在门口看着他专注的侧脸。

  顾锦城感受到她的目光,转过头,微微一笑:“怎么了?”

  “刚才那位军官来了,感谢我们救了他的未婚妻。”宋墨涵走过去,声音有些低沉,“他们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却遭遇这样的意外。”

  顾锦城放下训练器材,握住她的手:“但因为你,他们的未来得以延续。这就是你工作的意义,不是吗?”

  宋墨涵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锦城,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不同。你在枪林弹雨中保家卫国,我在手术室里救死扶伤。但本质上,我们都在为守护生命而战。”

  “所以我们是天生一对。”顾锦城轻笑,拉着她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墨涵,等我完全康复,回到部队,你愿意一直做我的后方指挥官吗?”

  宋墨涵怔住了,她看着顾锦城深邃的眼眸,那里有她从未见过的认真和期待。

  “你是在求婚吗,顾队长?”她轻声问,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顾锦城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简洁而优雅的钻戒:“原本想等我能够稳稳站立时再向你求婚,但刚才看到那位军官,我突然意识到,生命无常,有些话不该等待。宋墨涵医生,你愿意嫁给我吗?无论是在和平的医院,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我都希望与你并肩作战,互相守护。”

  康复室里,李正和其他几位伤员不知何时都聚集了过来,微笑着注视这一幕。连周锐也站在不远处,眼中有着复杂的情感,但最终还是化为祝福的微笑。

  宋墨涵看着顾锦城真诚的眼眸,感受着他手心的温度,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但她笑着,用力点头:“我愿意,顾锦城。无论在哪个战场,我都愿意做你的战友、你的伴侣、你的后方指挥官。”

  掌声在康复室里响起,伴随着祝福和欢呼。顾锦城为宋墨涵戴上戒指,然后轻轻拥抱她,在她耳边低语:“谢谢你,让我重新找到了战斗的意义。”

  窗外,阳光正好,一如他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边境线上,风起云涌,预示着新的挑战即将到来。但对于顾锦城和宋墨涵而言,只要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逾越的。他们的爱情,在生死考验中淬炼,在职业信仰中升华,终将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