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废弃的科研基地-《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废弃的科研基地

  雨水如冰冷的子弹,密集地击打在宋墨涵和李帆的雨衣上,发出沉闷的噼啪声。浓密的雨林在黑暗中张牙舞爪,每一片摇曳的树叶后都可能潜藏着未知的危险。李帆紧握步枪,手指扣在扳机护圈外,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和侧翼,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宋墨涵紧跟在李帆身后,她的呼吸因紧张和快速行进而略显急促。怀中的医疗包和胸口那枚紧贴皮肤的军牌,是支撑她深入这片死亡地带的唯一力量。这枚军牌是顾锦城临行前塞进她手心的,上面还刻着他的编号和血型。如今,顾锦城留下的体温早已被雨夜的寒意取代,但金属的棱角硌在胸口,反而让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此行的目的。

  “宋医生,跟紧我。”李帆压低声音,拨开一丛垂下的气生根,“陈副队说的小路就在前面,但年久失修,可能很滑。”

  “明白。”宋墨涵简短回应,努力稳住下盘。脚下的泥泞几次让她险些滑倒,但她始终紧握着胸前的军牌,仿佛那是黑暗中唯一的指引。

  与此同时,废弃科研基地内。

  顾锦城强行压下因感应器震动而掀起的惊涛骇浪。宋墨涵触发了紧急信号,这意味着她离开了相对安全的洞穴,陷入了极度危险之中。那一刻,他几乎要不顾一切地转身冲回雨林。但他不能。他是“山鹰”的队长,任务尚未完成,更多的生命可能悬于一线。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蚀骨的担忧死死摁在心底,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专注。他迅速浏览着房间内的电脑屏幕,在一个未锁定的日志记录里发现了端倪。

  “...'彼岸'项目第二阶段启动,新型真菌武器'黑翼'野外稳定性测试取得进展,但副作用不可控,急需特异性抑制剂'晨曦'...”

  “...实验体出现大规模器官衰竭,'晨曦'研发滞后...”

  “...坐标xxx,YYY,临时样本储存点...”

  坐标位置距离基地并不远,似乎是一个附属的野外观察站。顾锦城迅速记下坐标和关键信息。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他如同狸猫般迅捷地隐匿到大型仪器之后。

  进来的是两名身着迷彩服但没有任何标识的武装人员。

  “妈的,这鬼天气,还要加强外围巡逻,说是有老鼠溜进来了。”一人抱怨道。

  “少废话,听说溜进来的是'山鹰'的人,不是善茬。特别是那个顾锦城...”

  “哼,再厉害,能厉害过'清扫队'?他们快到了,到时候...”

  两人的对话随着脚步声远去。顾锦城心中凛然,“清扫队”即将抵达,时间更加紧迫了。他必须尽快拿到“晨曦”抑制剂。他联系上山猫,两人决定立刻前往日志中提到的临时样本储存点。

  雨林中,宋墨涵和李帆艰难地沿着陈剑指示的小路前行。小路几乎被藤蔓和灌木覆盖,湿滑异常。

  “啊!”宋墨涵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李帆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

  “谢谢。”宋墨涵心有余悸。

  “小心点,宋医生。”李帆扶稳她,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说真的,我没想到您敢出来。”

  “我是医生。”宋墨涵抹去脸上的雨水,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躺在那里的是我的病人,是...他的战友。”“他”字出口时,她的声音有微不可察的颤抖。

  李帆沉默了一下,低声道:“队长没看错人。”

  就在这时,前方树丛传来一阵异响。李帆瞬间举枪,将宋墨涵护在身后。“谁?!”

  树丛晃动,一个身影踉跄着跌了出来,扑倒在他们面前的泥地里。那是一个穿着破旧白大褂、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中年男人,他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恐和疲惫,眼镜片上沾满了泥水。

  “别、别开枪!我不是坏人!我是被他们抓来的!”男人举起双手,声音颤抖。

  宋墨涵和李帆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你是什么人?”李帆没有放松警惕,枪口依旧对准对方。

  “我、我叫林清源,是...是生物学家。”男人喘着气,“我原本在边境研究所工作,三个月前在外出考察时被一伙武装分子劫持,强迫我参与他们的'彼岸'项目。”

  宋墨涵敏锐地注意到林清源在说这些时,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眼神闪烁不定。

  “他们让我研究一种...一种可怕的真菌武器。”林清源继续说,声音里带着恐惧,“那是一种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后会出现黑色斑点,高烧,最后器官衰竭...”

  宋墨涵心中一动,立刻联想到了灰枭身上的感染。“是不是一种能导致伤口出现黑色网状斑块,引发高烧和器官衰竭的真菌?”

  林清源猛地抬头,透过模糊的镜片看向宋墨涵:“你怎么知道?你们...你们是军方的人?是来救我的吗?”他的眼中燃起希望。

  “我们遇到了一名感染者。”宋墨涵言简意赅,“有没有抑制剂?”

  “有!有'晨曦'抑制剂!”林清源急忙道,“但我逃出来的时候太匆忙,只带了一部分样本数据和...一支备用抑制剂。”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密封的金属管,上面贴着“晨曦-A”的标签。“这支可能不够完全治愈,但绝对能稳定情况,争取时间!”

  宋墨涵接过金属管,冰凉触感却让她心头一热。她仔细检查着标签,发现上面的批号与日期都是手写的,这与她平时接触的正规药品很不相同。

  “你知道基地里的情况吗?还有他们说的'清扫行动'?”李帆追问。

  林清源脸上露出恐惧:“'清扫行动'就是要把所有知情人和实验痕迹彻底抹除,包括我们这些被掳来的研究人员。他们派了非常专业的'清扫队',很快就会到。基地里守卫森严,特别是主实验室,有自毁程序,一旦启动...”

  信息量巨大,李帆立刻通过加密通讯设备尝试联系顾锦城和陈剑,但强烈的电磁干扰使得通讯断断续续,无法有效传达。

  “必须立刻把抑制剂送回去!”宋墨涵握紧金属管,做出了决定。灰枭等不了那么久。

  “那我们...”李帆看向林清源。

  “我跟你们走!”林清源毫不犹豫,“我知道一条更隐蔽的路回你们说的洞穴方向,可以避开大部分巡逻队。”

  情况危急,容不得多想。宋墨涵和李帆选择暂时相信林清源。三人立刻调转方向,由林清源带路,朝着洞穴折返。

  途中,宋墨涵注意到林清源对雨林中的小路异常熟悉,甚至能准确避开几个隐蔽的沼泽区。这让她不禁心生疑虑:一个被囚禁数月的研究人员,为何会对这片雨林如此了解?

  与此同时,顾锦城和山猫也根据坐标,找到了那个隐蔽的野外观察站。观察站隐藏在一个天然洞穴中,入口处有伪装网覆盖。凭借精湛的战术配合,他们迅速解决了守卫,成功找到了一个小型低温储存箱。

  “队长,找到了!”山猫打开储存箱,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支标有“晨曦”字样的抑制剂和一些研究资料。

  顾锦城仔细检查抑制剂,发现与之前在基地日志中看到的描述一致。但就在他准备撤离时,目光突然被资料中的一份人员名单吸引——上面赫然有“林清源”的名字,但备注栏却标注着“自愿参与项目”。

  这个发现让顾锦城心头一沉。如果林清源是自愿参与,那么他刚才通过破碎通讯听到的“带回林清源”的消息就充满了危险。

  “山猫,立刻撤退,全速返回洞穴!”顾锦城下令,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顾锦城在角落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摄像头还在运转。他毫不犹豫地一枪击毁,但心中明白,他们的行踪可能已经暴露。

  雨林中,宋墨涵一行人正在艰难前行。突然,李帆猛地举手示意停下。

  “有动静。”他压低声音,迅速将宋墨涵拉到一棵大树后。

  林清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

  远处传来细微的脚步声,伴随着低沉的对话声。是一支巡逻队。

  宋墨涵屏住呼吸,紧紧握住手中的金属管。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林清源的手正悄悄伸向口袋...

  两条在雨夜中分开的行动线,因为一个意外出现的人物——林清源,以及共同的目标——“晨曦”抑制剂,正在迅速收拢。宋墨涵凭借医者的执着和勇气,不仅为灰枭争取到了生机,更无意中为整个小队带来了转机。而顾锦城的发现,却让这场救援充满了未知数。

  雨依旧在下,硝烟味混合着雨林的土腥气,弥漫在空气中。在洞穴那微弱的光亮处,一次重逢即将上演,但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秘密和疑虑。信任与背叛,真相与谎言,在这片雨林中交织成一幅更加复杂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