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以“理”驭“力”——战争宣言-《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陈县,机关城核心。

  不再是论政台上的儒雅交锋,也不再是书房内的静坐沉思,此间的气氛肃杀而凝重。

  巨大的光影地图上,代表敌对势力的光点依旧刺眼,而代表三郡控制区的蓝色光芒,则显得更加凝实、坚定。

  张苍立于地图前,身后是目光锐利的墨荆、章邯与陈平。

  “时机已至。”张苍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既已定‘大秦之道’为国策,我等奉旨推行新政,扫除奸佞,便不可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之得失。当以此‘道’为旗,昭告天下,明我之正,斥彼之逆!”

  陈平上前一步,将一卷早已拟好的帛书呈上:“大人,檄文已按您之意草拟完毕,请过目。”

  张苍接过,缓缓展开。这并非普通的讨伐文书,而是一篇以“大秦之道”为思想基石,融合了法家逻辑、儒家修辞、乃至墨家务实精神的战斗宣言。

  他以“东巡御史,奉诏宣抚,厘定新政”的名义,将其发布天下。

  檄文开篇,并未直接斥责叛逆,而是高屋建瓴,阐述“理”之所在:

  “盖闻天道运行,有其常理;人世相处,有其秩序。日月星辰,循轨而行,此天理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此地理也;君臣父子,尊卑有别,各安其分,此人理也。陛下统御四海,创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行秦律以定分止争,兴教化以正人心,用工械以厚民生,此正是体天理,顺地理,行人理,为我华夏开万世太平之‘大秦正道’!”

  紧接着,笔锋直指那些盘踞在外的割据势力与六国余孽,言辞犀利,却并非单纯的辱骂:

  “然,有项籍、刘邦等辈,或恃匹夫之勇,妄称天命;或逞奸猾之智,阴结党羽。其行也,不遵王化,不纳律令,割据地方,鱼肉百姓!其政也,或复旧贵之特权,使黔首重陷奴役;或行巫蛊之邪术,惑乱人心,徒耗民力!此等行径,上逆天理——扰乱天地人伦之常序;中乱秩序——破坏陛下所立之一统格局;下祸苍生——致使治下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檄文将对方的行为,拔高到了“逆天理,乱秩序,祸苍生”的层面,彻底剥夺了其可能存在的任何“正义性”或“合理性”。

  然后,檄文描绘了新政下的美好图景,与对方的“祸乱”形成鲜明对比:

  “反观陛下新政所及,东土三郡,律法清明,吏治澄清。农夫得守其田,工匠得逞其技,商旅得通其货,士子得明其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强弱相安,盗贼不起。此非虚言,三郡之民,皆可作证!此乃‘大秦之道’践行之实效,乃顺应天理人心之明证!”

  最后,檄文发出了最终的号召与定性:

  “故,项、刘等辈,非是义军,实乃逆贼!非为苍生请命,实为一己私欲!其存在,便是对天理之亵渎,对秩序之破坏,对苍生之荼毒!”

  “本御史奉天子明诏,持律法之剑,率仁义之师,行吊民伐罪之举!凡我大秦子民,当明辨是非,顺应天理,共讨此等祸国殃民之逆贼!弃暗投明者,依律受赏;负隅顽抗者,国法不容!”

  “望四海有识之士,天下受难之民,共鉴此心,同诛此獠,还天下以朗朗乾坤,复人间以正道秩序!”

  檄文以骈散结合的文风写就,既有法家的逻辑力量,又有儒家的道德感召,更有基于三郡实绩的底气。

  它不再仅仅强调秦法的严酷,而是将自身行为定义为维护“天理”、“秩序”和“苍生福祉”的正义之战,将对手钉死在“逆天”、“乱序”、“祸民”的耻辱柱上。

  檄文被迅速抄录无数份,通过官方的驿站系统、商队、乃至墨家驯养的经过简单机关改装的传讯雀,向着三郡周边,向着江东、沛县,向着所有叛军势力盘踞的区域,疾速传播而去。

  效果立竿见影。

  在叛军控制的一些村落,当识字的乡老颤抖着念出檄文内容,尤其是听到“逆天理,乱秩序,祸苍生”的指责,以及三郡“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景象时,不少被强行征募来的士卒眼神开始闪烁。

  他们参军,或许只是为了口饭吃,或是被裹挟,内心深处对那种“秩序”与“安宁”,何尝没有向往?

  一些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地方豪强、小股势力,也开始重新掂量。

  与代表着“帝国正道”、拥有强大机关术和严密律法体系的张苍为敌,和与那些看似势头很猛,却内部混乱、前途未卜的“逆贼”为伍,哪个更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

  檄文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弃暗投明”的完美理由和台阶。

  甚至在项羽的军营中,虽然上层将领对此嗤之以鼻,但底层一些来自三郡附近、听说过新政好处的兵卒,心中也埋下了疑虑的种子。

  打仗,真的只是为了将军们的霸业吗?

  沛县,刘邦拿着檄文,翻来覆去地看,对萧何、曹参叹道:“看看人家这文章写的……‘逆天理,乱秩序,祸苍生’……咱们要是有这笔杆子,何至于被骂成流寇?这‘理’字,被他用活了!”

  他更加坚定了要学习张苍务实手段的决心,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方不仅有力,还有理。

  章邯麾下的秦军士卒,则是士气大振。他们不再仅仅是奉命征伐的军人,更是“扞卫正道”、“讨伐逆贼”的正义之师!这种思想上的加持,让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队列更加整齐。

  陈平通过各方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向张苍汇报:“大人,檄文效果显着。敌军部分军心浮动,已有零星逃兵。数股小势力派人暗中接触,表示愿效忠朝廷。我方士气高昂,民间支持力度亦有所提升。”

  张苍凝视着光影地图,看着那似乎因檄文而微微动摇的敌方光点,沉声道:“思想之力,可抵千军万马。然,最终仍需刀兵相见。章将军,墨荆,准备得如何了?”

  章邯抱拳,声如金石:“末将麾下儿郎,早已磨利刀剑,只等大人一声令下!”

  墨荆嘴角一翘,拍了拍身边一台覆盖着油布、散发着隐隐能量波动的巨大机关:“我的‘孩子们’,也早就饥渴难耐了。正好用这场仗,检验一下新玩具的成色。”

  思想的力量,已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士气和战略优势,化为了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弥漫在即将到来的战场上空。

  战争的形态,从这一刻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