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五王会盟-《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

  天启二十七年,二月。建安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五支风格迥异的舰队依次驶入港湾:炎汉王的烈焰凤凰旗、商汉王的玄鸟翔云旗、南汉王的碧波蛟龙旗、明汉王的雪原苍狼旗,与唐汉王的日月山河旗在晴空下交相辉映。

  曹植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码头迎候。五王世子首次齐聚唐汉,这是自天启十八年诸王出海以来,海外汉邦最重要的盛会。

  \"子建兄,别来无恙!\"炎汉王世子刘湛第一个下船,执手行礼时难掩激动。他年约二十五六,眉目间已具雄主气度。

  曹植笑着还礼:\"一别经年,贤弟风采更胜往昔。听说炎汉在南方群岛又开新港?\"

  \"托陛下洪福,已在香料群岛建立三处商站。\"刘湛答道,随即压低声音,\"不过此番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紧接着,在那片波光粼粼的海岸边,三位年轻的王世子相继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首先是商汉的王世子周胤,他身着一袭青色长袍,显得英姿飒爽,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好奇。

  紧随其后的是南汉的王世子孙和,他身着金边的紫袍,显得尊贵而神秘,他的步伐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坚实的土地上。

  最后,明汉的王世子赵广,他身披银甲,英气逼人,他的目光坚定,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这三位年轻的世子虽然来自不同的汉邦,但他们的身上都流露出一种共同的气质——那是海外开拓者特有的坚毅与睿智。

  他们的眉宇间,不仅有着对权力的自信,更有着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挑战的勇气,也有对新世界秩序的憧憬。

  为了庆祝他们的到来,一场盛大的接风宴在新建的“五凤楼”举行。这座五角形的宏伟建筑高耸入云,其独特的造型象征着五大汉邦的团结与力量。

  每一道角楼都悬挂着各自王旗,红色的商汉王旗、金色的南汉王旗、银色的明汉王旗,以及另外两个汉邦的旗帜,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各自邦国的荣耀与尊严。

  “五凤楼”内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巨大的宴会厅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珍馐美味。宴席上,各国的使节和贵族们欢聚一堂,举杯共饮,庆祝这历史性的时刻。

  乐师们奏起了欢快的乐曲,舞女们翩翩起舞,整个宴会洋溢着喜庆和祥和的气氛。

  在这样的氛围中,三位王世子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热烈欢迎和尊重。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接风宴,更是五大汉邦之间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始。

  曹植作为东道主,开宗明义:\"诸位贤侄,今日之会,不为叙旧,而为共商大计。据可靠情报,罗马奥勒良已平定东方战事,正在整顿水师。最迟明年,必将大举西来。”

  话音刚落,周胤立即接话:\"曹世叔所言极是。父王在商洲亲眼所见,罗马人在直布罗陀集结了至少三百艘战舰。”

  年轻的赵广拍案而起:\"那就战!我们五邦联手,水师战舰超过五百艘,还怕他们不成?\"

  孙和却显得更为沉稳:“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我提议成立'五邦盟会',统一协调外交和军事。”

  经过三天激烈讨论,《五邦联合宪章》草案出炉:

  设立常任理事邦,每邦一席;建立联合舰队,共同防御;统一关税,内部贸易免税;设立联合学院,共享知识技术。

  但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盟会首任主席由谁担任?

  \"按理说,我炎汉立国最早,疆域最广。\"刘湛当仁不让。

  周胤却道:\"商洲直面罗马兵锋,情报最为关键。\"

  赵广更是直言:\"明洲地处要冲,当为盟会枢纽。\"

  眼看要陷入僵局,曹植提出一个创新方案:\"盟会主席轮流担任,三年一任。首任主席...由抽签决定。\"

  这个公平的方案获得了通过。在隆重的抽签仪式上,曹植亲手制作的五支玉签放入金瓶,由五邦世子依次抽取。

  \"既然天意如此,\"曹植看着手中的玉签,“唐汉就当仁不让,担此重任了。”

  会盟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罗马间谍混入建安城,企图挑拨离间。他们伪造书信,暗示刘湛对曹植担任主席不满。

  曹植及时发现异常。他不仅没有声张,反而邀请四位世子共同审讯间谍。

  \"看清楚,\"曹植对间谍说,\"这就是我们五邦之间的信任。\"

  刘湛大怒:\"好个罗马,竟敢如此卑鄙!\"

  这次事件反而加深了五邦之间的团结。在曹植提议下,五世子歃血为盟,立誓\"同心协力,永不相叛\"。

  会盟的最后一天,五世子共同巡视了唐汉水师。

  看着港口里整齐列阵的新式战舰,周胤感叹:\"若五邦水师都能如此精锐,何惧罗马?\"

  曹植借机提出:\"不如我们建立统一的训练标准,互派军官交流。\"

  \"妙计!\"孙和赞同,\"我南汉愿出百名军官来此受训。\"

  赵广也不甘示弱:\"我明汉可以提供北方的航海图。\"

  这次会盟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大汉邦第一次形成了统一阵线,改变了世界格局。

  消息传到罗马,奥勒良紧急召集元老院:\"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东方人竟然团结起来了。\"

  而在建安城,五世子离别前夕,曹植特意将他们召集到密室。

  \"诸位贤侄,\"他神色凝重,\"今日之盟约,关乎海外汉邦的生死存亡。记住,我们虽分处四海,但同出神州,共奉陛下。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要牢记: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刘湛郑重回应:\"王兄放心,我等必当同心协力,共御外侮。\"

  次日,四支舰队驶向不同的方向。曹植站在望海楼上,目送着远去的帆影。

  刘晔在一旁感叹:\"王爷,经此一会,海外汉邦可谓铁板一块了。\"

  曹植却摇头:\"表面如此。但你要记住,盟约易签,人心难齐。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他转身对曹苗说:\"苗儿,你要记住今日之盛况。他日若为父不在了,维系五邦团结的重任,就要落在你肩上了。\"

  年轻的世子郑重叩首:“儿臣谨记。”

  海浪依旧拍打着建安港的礁石,但这一次,海外汉邦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新的时代正在开启,而这一次,他们将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