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能!绝对不能!”海龙连忙摇头,狗娃子也在旁边帮腔。
最终,按照海龙的意思,金子算五十克,李向阳回屋点出一千块钱,海龙则将红布包裹着的一小堆碎金渣子留了下来。
这笔交易,对李向阳来说绝对不亏,当前的黄金市价他隐约知道,每克在二十七八上下,至于往后,不用说,肯定是涨的。
这样一来,既储备了硬通货,也和两个龙舟队骨干加深了联系。
“你们往医院送人,要是需要拖拉机,随时开口。”临走时,李向阳又补充道。
“谢谢你啊向阳!我们借了架子车,跑快些就行,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海龙和狗娃子千恩万谢,匆匆告辞。
捏着手中沉甸甸的小包,李向阳又想起了项叔叔绝笔信的内容:这大山里还藏有金矿……然福祸相依,你若有心,亦需万分谨慎!
项叔叔的话李向阳肯定是相信的,只是对于这事并未深想。
此刻,结合海龙这确凿的“佐证”,龙王沟蕴藏金脉的事实,已是板上钉钉!
“淘金……”李向阳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热切。
若真能组织人手淘金,来钱的速度,肯定比与野兽搏命快得多!
但是考虑到季节和天气,他发热的头脑又迅速冷却下来。
时机不对!现在入沟淘金,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项叔叔信中警示的“福祸相依”,恐怕还有人心叵测与政策风向的考量。
这个夜晚,李向阳失眠了。
短短两日的进山历程,像一场浓缩的戏剧,给了他很多冲击。
且不说动物之间那原始又伟大的爱,仅仅是黑蛋在招娣面前的表现,就值得他深思。
那纯粹、直白,甚至有些可笑的情感表达,反而让李向阳感到一种久违的蓬勃生气。
反观自己呢?
两世的记忆与经历沉重地累加在身上,让他思虑过甚,每一步都走得谨小慎微。
看似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场尚未发生的灾难和带领乡邻致富的宏愿之中,把自己活得像个绷紧的发条……
可事实上呢,不但成果不显,还让自己缺失了属于这个年纪应有的鲜活气息。
他与赵洪霞自那次冬游后,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大多时候,是他在山里、在城里、在各种事务间奔波,而那个姑娘,总是在默默地等待。
他给了家庭更好的物质条件,给了陈俊杰和小雪庇护,却似乎忽略了身边人最细腻的情感需求。
还有那场悬在头顶的洪水。
他一直沉浸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要救人”“要赚钱”的念头驱赶着,像一个被蒙住眼睛的驴子,只知道绕着磨盘转,却未曾停下来,仔细规划过路径。
“确实需要钱,但到底需要多少?是一个模糊的数字,还是一个精确的预算?”
“人手呢?龙舟队那帮水性好的兄弟,如何将他们更紧密地聚拢在身边?光靠偶尔给点活计和小恩小惠,够吗?”
“救灾的船只、物资、撤离路线……千头万绪,到底理清了多少?”
他想起后世常听到的一个词——“倒排工期”。
将最终目标锁定,然后根据时间节点,反推出每一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
自己是不是也该如此?
不能再这样被事情推着走,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
是的!他需要一份清晰的计划,一个能够指引方向、量化进度的路线图。
黄金,或许是一条捷径,但绝非唯一的选择,更不是眼下能立刻走通的路。
当前,打猎、卖鱼、积累人脉、巩固关系,每一步都仍是根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能忘记生活本身,不能忽略身边人的情感……
想到这里,李向阳坐起身,从抽屉里摸出纸笔。
一边思索着,一边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随着夜色渐深,混乱的思绪慢慢被梳理出来,模糊的目标也开始变得清晰。
突然,李向阳脑子里泛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如果到时候真能在洪水中救下田晓霞,后来那万千少男少女为她放不下的意难平,有没有可能就不再发生了?
随即他又笑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啊!
而且,从他那零散的记忆中,那场洪灾最大的问题:
一是决堤的原因不能告人;二是当时的行署专员回老家为儿子举办婚礼,导致整个地区在信息发布、人员撤退和灾后救援上组织不力。
这些事情,都是要针对性拿出对策解决的……
次日一早,李向阳起来就去找赵洪霞了。
今天要进城去卖那头豹子,另外他昨晚也计划着以看望红苗为由,带上赵洪霞,只是这个事儿,还没跟她商量。
“真的?”听说要带她一起进城看弟弟,赵洪霞眼睛瞬间亮了,“你等一下啊向阳哥,我问我妈给红苗带点啥!”
她说着,转身就要风风火火往屋里冲。
“不着急!”李向阳连忙叫住她,“我再过一个小时来接你。出门早了,路上冻得慌!”
“哎!那我收拾一下!”赵洪霞脆生生应道,脸上飞起两抹红晕。
回到家,李向阳便开始安排进城的事情。既然要带上赵洪霞,他打算让大哥也跟着一起。
而且,他琢磨着今天跟李向东换一下自行车。
大哥那辆车除了偶尔送货不得不糟蹋一下,平时特别爱惜。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向东还给后轮轴两边装上了脚踏板,货架上还绑了一个厚垫子,舒适度比李向阳那辆“载重王”高了好几个档次。
临出发前,李向阳又特意找了下赵青山。
“叔,您把空白的介绍信给我两张!”李向阳神色自然,“万一红苗出车下班晚了,我们就明天再回来。”
赵青山正端着大缸子喝水,听完他的话,一口茶噎在喉咙里,半天没咽下去。
他眼睛先是瞪得溜圆,随后眨了眨,像是想起了上次李向阳带他闺女“上山认亲”的事情,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默默地拿出两张介绍信,让李向阳填了日期和落款后盖了章。
又想了想,似乎是怕穿帮,赵青山连自己的钢笔也一并推到了李向阳面前。
        最终,按照海龙的意思,金子算五十克,李向阳回屋点出一千块钱,海龙则将红布包裹着的一小堆碎金渣子留了下来。
这笔交易,对李向阳来说绝对不亏,当前的黄金市价他隐约知道,每克在二十七八上下,至于往后,不用说,肯定是涨的。
这样一来,既储备了硬通货,也和两个龙舟队骨干加深了联系。
“你们往医院送人,要是需要拖拉机,随时开口。”临走时,李向阳又补充道。
“谢谢你啊向阳!我们借了架子车,跑快些就行,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海龙和狗娃子千恩万谢,匆匆告辞。
捏着手中沉甸甸的小包,李向阳又想起了项叔叔绝笔信的内容:这大山里还藏有金矿……然福祸相依,你若有心,亦需万分谨慎!
项叔叔的话李向阳肯定是相信的,只是对于这事并未深想。
此刻,结合海龙这确凿的“佐证”,龙王沟蕴藏金脉的事实,已是板上钉钉!
“淘金……”李向阳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热切。
若真能组织人手淘金,来钱的速度,肯定比与野兽搏命快得多!
但是考虑到季节和天气,他发热的头脑又迅速冷却下来。
时机不对!现在入沟淘金,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项叔叔信中警示的“福祸相依”,恐怕还有人心叵测与政策风向的考量。
这个夜晚,李向阳失眠了。
短短两日的进山历程,像一场浓缩的戏剧,给了他很多冲击。
且不说动物之间那原始又伟大的爱,仅仅是黑蛋在招娣面前的表现,就值得他深思。
那纯粹、直白,甚至有些可笑的情感表达,反而让李向阳感到一种久违的蓬勃生气。
反观自己呢?
两世的记忆与经历沉重地累加在身上,让他思虑过甚,每一步都走得谨小慎微。
看似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场尚未发生的灾难和带领乡邻致富的宏愿之中,把自己活得像个绷紧的发条……
可事实上呢,不但成果不显,还让自己缺失了属于这个年纪应有的鲜活气息。
他与赵洪霞自那次冬游后,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大多时候,是他在山里、在城里、在各种事务间奔波,而那个姑娘,总是在默默地等待。
他给了家庭更好的物质条件,给了陈俊杰和小雪庇护,却似乎忽略了身边人最细腻的情感需求。
还有那场悬在头顶的洪水。
他一直沉浸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要救人”“要赚钱”的念头驱赶着,像一个被蒙住眼睛的驴子,只知道绕着磨盘转,却未曾停下来,仔细规划过路径。
“确实需要钱,但到底需要多少?是一个模糊的数字,还是一个精确的预算?”
“人手呢?龙舟队那帮水性好的兄弟,如何将他们更紧密地聚拢在身边?光靠偶尔给点活计和小恩小惠,够吗?”
“救灾的船只、物资、撤离路线……千头万绪,到底理清了多少?”
他想起后世常听到的一个词——“倒排工期”。
将最终目标锁定,然后根据时间节点,反推出每一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
自己是不是也该如此?
不能再这样被事情推着走,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
是的!他需要一份清晰的计划,一个能够指引方向、量化进度的路线图。
黄金,或许是一条捷径,但绝非唯一的选择,更不是眼下能立刻走通的路。
当前,打猎、卖鱼、积累人脉、巩固关系,每一步都仍是根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能忘记生活本身,不能忽略身边人的情感……
想到这里,李向阳坐起身,从抽屉里摸出纸笔。
一边思索着,一边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随着夜色渐深,混乱的思绪慢慢被梳理出来,模糊的目标也开始变得清晰。
突然,李向阳脑子里泛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如果到时候真能在洪水中救下田晓霞,后来那万千少男少女为她放不下的意难平,有没有可能就不再发生了?
随即他又笑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啊!
而且,从他那零散的记忆中,那场洪灾最大的问题:
一是决堤的原因不能告人;二是当时的行署专员回老家为儿子举办婚礼,导致整个地区在信息发布、人员撤退和灾后救援上组织不力。
这些事情,都是要针对性拿出对策解决的……
次日一早,李向阳起来就去找赵洪霞了。
今天要进城去卖那头豹子,另外他昨晚也计划着以看望红苗为由,带上赵洪霞,只是这个事儿,还没跟她商量。
“真的?”听说要带她一起进城看弟弟,赵洪霞眼睛瞬间亮了,“你等一下啊向阳哥,我问我妈给红苗带点啥!”
她说着,转身就要风风火火往屋里冲。
“不着急!”李向阳连忙叫住她,“我再过一个小时来接你。出门早了,路上冻得慌!”
“哎!那我收拾一下!”赵洪霞脆生生应道,脸上飞起两抹红晕。
回到家,李向阳便开始安排进城的事情。既然要带上赵洪霞,他打算让大哥也跟着一起。
而且,他琢磨着今天跟李向东换一下自行车。
大哥那辆车除了偶尔送货不得不糟蹋一下,平时特别爱惜。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向东还给后轮轴两边装上了脚踏板,货架上还绑了一个厚垫子,舒适度比李向阳那辆“载重王”高了好几个档次。
临出发前,李向阳又特意找了下赵青山。
“叔,您把空白的介绍信给我两张!”李向阳神色自然,“万一红苗出车下班晚了,我们就明天再回来。”
赵青山正端着大缸子喝水,听完他的话,一口茶噎在喉咙里,半天没咽下去。
他眼睛先是瞪得溜圆,随后眨了眨,像是想起了上次李向阳带他闺女“上山认亲”的事情,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默默地拿出两张介绍信,让李向阳填了日期和落款后盖了章。
又想了想,似乎是怕穿帮,赵青山连自己的钢笔也一并推到了李向阳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