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另外一个生意-《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

  一个晌午过后,鱼筛子中虽然攒了不少鱼,但显然比昨天要少很多。

  甚至一个多小时,连一条三两以上的都没有!

  不过李向阳倒也不着急,秦巴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河流不会结冰,这个鱼方子不出意外,能用到阳历的十二月中旬。

  即便冬天产量少一些,但他坚信,只要找到合适的销路,冬天的鱼干,肯定价格更贵!

  而且,他还计划着等卖鱼的事情捋顺了以后,着手另外一个生意。

  检查完鱼筛子,李向阳的目光落在水面上那个新搭好的庵子上,心中涌起一阵踏实感。

  这庵子依着八字坝外侧的走向而建,紧挨着鱼筛子。

  底部离地约有一米五高,稳稳地架在几根粗壮的桦栎木桩上,避开了潮湿的地气,也避免了洪水小涨时被淹。

  整个庵子呈人字形,骨架结实,用厚厚的稻草层层叠压、扇得极为密实,像是给竹木骨架披上了一件严实的蓑衣。

  最让他觉得贴心的是朝向鱼筛子那一面的设计。

  留了一个约莫半人高、可以掀开的“活页门”。

  需要查看鱼情或进去歇息时,只需轻轻一掀就可以,放下后又能立刻紧闭。

  更显用心的,是在捆扎木料的关键受力点上,没有图省事拿麻绳绑,而是用上了家里攒下的、极为金贵的粗铁丝!

  这也确保了整个庵子在风雨中也能岿然不动。

  这小小的空间虽然简陋,但有了它,无论雨后还是寒夜,守在这鱼方子旁,便不再是苦差事了。

  李向阳甚至能想象,夜里点起马灯,听着庵外哗哗的水声,等待着鱼群入筛的情景。

  这踏实感,让后续的计划似乎也更有底气。

  把鱼方子里的几斤小鱼送回家,看到父亲正在拾掇架子车。

  这个架子车短短几天已经借了两次,第一次是靠父亲的面子,第二次是父亲给库管送了一条半干的腊鱼。

  再借……他感觉有点为难父亲了!

  望着父亲拉着架子车渐渐远去的背影,一个念头无比强烈地又跳了出来。

  自行车!

  肉贩子的话,也再次在耳边响起:“……你有机会了到城里看看,桥头那几家店,我知道的,常年收鱼收山货呢!”

  没有车,进城就是空谈!

  当然,他也清楚,自行车的关键在于票!

  村里肯定指望不上,前天赵村长的话说的那么清楚,他去找村里提任何要求,感觉都像是自取其辱。

  供销社短时间也没戏……那唯一的出路,就只有黑市。

  比如那个肉贩子,他能弄到糖票,自行车票就算手上没有,也肯定有门路打听!

  上次他提过陈家桥的巷子,说明他多少会有些渠道!

  李向阳摸了摸口袋,两次卖鱼,除去拿给母亲的一百元和用掉的,自己手头还有九十来块。

  想了想,他定下了主意:明天一早就去红街!问肉贩子能不能搞到自行车票。

  至于价格——五十块以内,只要有,说啥也要拿下!

  在他看来,这五十块,是撬开更大市场的钥匙!

  有了自行车,就能驮着鱼干轻松进城,卖更高的价钱!

  就能更快地往返镇上,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

  最重要的是,能快速积累财富,躲避那场灾难!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听到了车轮碾过山路,驶向更广阔天地的声音。

  刚才回家的黑蛋这时前来报到,李向阳安排他去守着鱼方子,随即拿起洋镐,准备把东边阳沟那个坑再扩大一些。

  宽度是没法变了,不能离墙太近。但是长度和深度都可以适当拓展。

  “你费那劲干啥,要是养鱼,短期就用箩筐浸到沟里,时间长了,放到藕坑里去啊!”还车回来,看到儿子又在挖坑,李茂春一脸不解地劝说道。

  他说的藕坑,是房子东边一块烂泥田,面积有一分半的样子,早些年被改成了池塘用来栽藕。

  当然,里面也放养着李茂春撒网时抓回来的鲤鱼苗子,但总数不超过20条!

  比藕坑再高一点,还有一块小一点的烂泥田,六七厘的样子,栽着芋头。

  藕坑和芋头田,都是李家的自留地,算是他家的菜园子。

  “爸,你嫑(bao不要)说藕坑了,后头那芋头田我都得用上!”李向阳停下手里挥动着的洋镐,抹了把汗,“就这还不够!”

  “你要揍啥?”李茂春一头雾水。

  “爸,我是这么想的……”把洋镐放平,李向阳坐到了镐把上,从兜里掏出烟给父亲发了一支。

  李茂春迟疑了下,接了过去,蹲到阳沟边的土石坎上摸出了火机。

  见父亲点上后,李向阳也点了一支。

  “鱼方子到了冬月,肯定是不行了!”吹灭了手里的火柴,李向阳给父亲解释道。“再想挣钱,就得另外想办法!”

  “所以我打算……过两天开始收泥鳅和黄鳝!”

  “泥鳅跟黄鳝?”李茂春的眉毛又拧到了一起。

  “嗯!”李向阳点了点头,“这两样在咱们农村不值钱,一毛钱一斤都有人往屋里送!”

  “但是城里就不一样了!尤其到了冬腊月,泥鳅至少能卖个鱼的价钱,黄鳝估计更贵!”

  抽了口烟,他接着说道,“爸,你想想,要是花上百十块钱,收个上千斤泥鳅和黄鳝养着,到了冬天,那还了得?”

  “就这两三个坑坑子,也不可能养上千斤啊?”李茂春被儿子给说笑了。

  “多养一点是一点嘛!”李向阳也笑了。

  沉默了会儿,李茂春把快抽完的烟头塞进了烟锅里,想了想说道,“那是这……藕坑下面那个烂泥潭,是你二爹的,我去给说下,不行了你先用上!”

  父亲说的烂泥潭,李向阳知道,属于二爹李茂秋的自留地。

  面积有个二分出头的样子,常年保持着五十公分左右的积水,今年没有栽藕,用来养泥鳅鳝鱼倒是合适。

  “嗯,行!”李向阳点了点头。

  随后,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大团结,“爸!我二爹那日子也不容易,你别空口白牙的了,给拿上十块钱,就说我养鱼,租上一年!”

  父亲估计觉得十块钱高了,犹豫了会儿,又啥都没说,接过钱转身走了。

  父亲的帮忙,让李向阳的心思活了起来——芋头田、藕坑加上烂泥潭,合起来半亩多的面积,若是在秋冬季节,养上两千多斤泥鳅和黄鳝都不成问题!

  即便黄鳝卖到一块五一斤,至少都能赚三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