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铁血旨意化作了帝国机器狂暴运转的动力,龙影卫与各地驻军如同出闸猛虎,扑向肆虐的妖魔。雷法与剑光再次闪耀于州县城墙之外,与怪物的嘶吼和污血交织。捷报开始零星传回:某地狼群被诛灭,某处水妖巢穴被捣毁,某支为祸的尸魔被焚尽……
然而,妖魔之祸,如同野火燎原,扑灭一处,又起一处。更可怕的是,这场由修行界内乱引燃、经天庭暗中煽风点火、最终波及人间的灾难,其最深重的创伤,已然刻印在了无数普通黎庶的身上。帝国的军队和修士可以斩杀妖魔,却难以瞬间抚平那无尽的恐惧、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赖以生存的秩序崩塌后的茫然与绝望。
关中之地,京兆府外围,泾阳县。
这里并非最前线,却也未能幸免。数日前,一伙从北边流窜来的“魇鬾”(一种能制造噩梦、吸食恐惧的精怪)趁夜潜入县城,虽很快被闻讯赶来的县尉带领民壮和一位恰巧路过的游方道士击退,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其带来的后续影响却如同瘟疫般扩散。
天色未亮,县衙门口就已挤满了面色惶恐的百姓。
“青天大老爷!救命啊!我家娃儿昨晚被魇住了,到现在还昏睡不醒,浑身发烫!”
“县尊!俺家婆娘也是,嘴里一直说胡话,说明见鬼了!”
“还有我!我家的牛昨晚莫名其妙就死了,身上没有一点伤口,眼睛瞪得老大,肯定是吓破了胆!”
“这日子没法过了!白天怕修士打架砸下来,晚上怕妖怪摸进门!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县令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姓周,此刻焦头烂额,一边安抚民众,一边催促着衙役和请来的郎中们分发一些安神的草药汤剂,效果却微乎其微。恐惧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县城,田地荒芜,市集冷清,人人自危。
一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服的老汉,抱着小孙子的尸体,跪在县衙前的石阶上,老泪纵横,却哭不出声。他的儿子前几日进山砍柴,恰好撞见一伙魔修与正道修士斗法,被一道飞溅的毒火波及,尸骨无存。如今小孙子又遭了妖魔祸害,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周县令看着这一幕,嘴唇哆嗦着,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士县令,不懂修行,面对这超乎想象的灾难,他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河东道,蒲州。
此地是连接关中和河北的要冲,如今却因河北叛乱和妖魔横行,变得一片萧条。运河之上,往日千帆竞渡的景象不再,只有零星几条胆大的官船在军队护送下航行。两岸村庄,十室五空,要么逃难去了,要么就被不知名的邪祟害了。
一支来自长安的辎重车队,在五百名府兵和十名龙影卫修士的护送下,艰难地行进在坑洼不平的官道上。车队装载的是支援前线将士的粮草和符箓。
车队首领是一位姓王的校尉,面色凝重,不断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他知道,在这荒郊野岭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突然,前方探路的斥候发出凄厉的警哨声!
“敌袭!戒备!”
王校尉心中一凛,拔出横刀:“结圆阵!保护车队!”
士兵们训练有素地迅速靠拢,将粮车围在中间,长矛向外,弓弩上弦。那十名龙影卫修士则腾空而起,警惕地望向四周。
然而,袭击并非来自想象中的叛军或者大股妖魔。只见道路两旁的荒草丛中、土坡后面,密密麻麻地站起了数以百计的“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而麻木,手中拿着锄头、木棍、甚至是削尖的竹竿。
是流民!
“粮食……把粮食留下……”一个看似头领的汉子,嘶哑地喊道,眼中闪烁着饥饿带来的疯狂绿光。
王校尉松了口气,旋即又心头一沉。他厉声道:“此乃军粮!尔等速速退去!冲击军粮车队,形同造反,格杀勿论!”
但饥饿和绝望已经摧毁了他们的理智。不知谁先喊了一声:“抢啊!不抢也是饿死!”
流民们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放箭!”王校尉咬牙下令。
噗嗤!箭矢射入血肉,冲在前面的流民倒下了一片。但他们太多了,而且后面的人仿佛看不见前面的死亡,依旧疯狂前冲。
士兵们被迫举起刀枪迎战。这根本不是战斗,而是一场屠杀。流民毫无章法,只是凭着本能扑向粮食车,甚至用牙去咬阻拦他们的士兵。惨叫声、哭喊声、怒吼声响成一片。
一名年轻的士兵,看着一个抱着他腿哀求给口饭吃的老妇人,手下的刀怎么也砍不下去,瞬间被几个流民扑倒,粮袋被撕开,雪白的米粒洒了一地,瞬间被疯狂的人群淹没。
龙影卫修士们悬浮在空中,面面相觑,出手不是,不出手也不是。他们的法术是用来对付妖魔和叛军的,而不是这些手无寸铁(虽然拿着简陋武器)的饥民。
王校尉眼睛红了,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猛地运起内力,大吼一声:“震!”
声波如同闷雷,震得冲来的流民东倒西歪,暂时遏制了攻势。
他看着眼前一片狼藉,倒下的流民和少数几个被拖倒啃噬的士兵,心如刀绞。这些都是大唐的子民啊!
“分……分出一部分粮食给他们!”王校尉几乎是咬着牙下达了这个违背军令的命令。
士兵们愣住了。
“校尉!这是军粮!”
“执行命令!”王校尉吼道,“分出三车!立刻!然后我们马上离开!”
粮食被扔下,流民们如同饿狼般扑上去争夺,甚至为此再次厮打起来。车队得以艰难地再次启程,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无比。
王校尉回头望去,那片混乱的、为了一点粮食而自相残杀的人群,仿佛比面对妖魔时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悲哀。
民,已不聊生。
类似的场景,在帝国各处上演。
恐慌如同瘟疫,从受灾严重的地区向周边蔓延。流言四起,有的说皇帝失德才引来天罚,有的说朝廷就要完了,有的说某某地方有神仙下凡救世,引得大批百姓盲目逃亡。
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和盐。一些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地方豪强则趁机兼并土地,逼迫失去家园的百姓卖身为奴。
虽然朝廷全力清剿妖魔,虽然龙影卫在不断斩杀挑拨离间的细作,但秩序的崩塌和民心的涣散,却非一朝一夕能够挽回。
长安,两仪殿。
李渊的面前,除了军报,更多的是来自各道州的民生奏章。上面触目惊心地记录着流民数量、粮价、土地抛荒、瘟疫萌芽(由于尸体处理不及)的数据。
房玄龄声音沉重:“陛下,妖魔之患虽渐被遏制,然民生之多艰,已甚于祸乱本身。若不能尽快安定地方,恢复生产,流通商贸,恐……恐生内变啊!届时,无需天庭动手,帝国自身恐将……”
杜如晦补充道:“且各地平叛、剿匪、救灾,耗费巨大,国库存粮及银钱消耗极快,虽已有江淮漕粮紧急北运,然运河不时受阻,杯水车薪。”
李渊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那些标注着“饥”、“乱”、“流民”的区域划过。他能够调动龙影卫斩杀妖魔,能够命令大军平定叛乱,却无法用刀剑让田地里瞬间长出庄稼,无法用圣旨让受惊的百姓立刻安心。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帝王,在面对这种席卷天下的系统性灾难时,那种超越军事力量的无力感。天庭这一手,真正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玄龄,克明。”李渊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朕知道。妖魔要剿,叛军要平,但民生,更是根基。”
“拟旨:”
“一、即刻从皇家内帑拨付钱粮,于各道灾情严重处设立粥棚,全力赈济灾民,绝不可出现易子而食之惨剧!”
“二、命户部、工部,即刻组织流民,以工代赈!修缮水利、道路、城池,朝廷管饭并发放工钱!”
“三、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凡查实,家产充公,主犯斩立决!”
“四、派遣得力干员为观风使,巡视地方,整肃吏治,严惩趁乱盘剥百姓之贪官污吏!”
“五、令太医署组织更多医官,携带药物,深入乡村防治瘟疫,所需药材,由朝廷统一调配!”
他一连串下达了多条旨在恢复民生、稳定社会的旨意,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私库的钱财。
“可是陛下,”房玄龄担忧道,“内帑虽丰,然如此巨大消耗,恐也难以为继,且西线军费……”
“西线战事,朕另有打算。”李渊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如今重中之重,是稳住内部,保住民心!民心若失,万事皆休!钱粮没了可以再挣,人心散了,就什么都没了!”
他走到殿外,看着虽然依旧繁华但却隐隐弥漫着不安气氛的长安城,沉声道:“天庭想用这种方式拖垮朕,逼朕屈服。朕偏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众志成城!袁天罡!”
“臣在!”
“通告天下:朕,与百姓同在!妖魔鬼怪,不足为惧;艰难困苦,终将过去!凡我大唐子民,当信朝廷,勿信流言,坚守家园,共度时艰!”
皇帝的旨意和话语,通过朝廷驿站和钦天监的传讯法阵,迅速传遍四方。粥棚设立了起来,以工代赈的队伍开始组织,几颗囤积居奇的奸商人头落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惶惶的人心。
然而,创伤已然造成。田野依旧荒芜,村庄依旧冷清,失去亲人的哭声依旧在夜风中飘荡。
百姓依旧在苦难中挣扎求生。
帝国的根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中,正承受着最严峻的考验。
然而,妖魔之祸,如同野火燎原,扑灭一处,又起一处。更可怕的是,这场由修行界内乱引燃、经天庭暗中煽风点火、最终波及人间的灾难,其最深重的创伤,已然刻印在了无数普通黎庶的身上。帝国的军队和修士可以斩杀妖魔,却难以瞬间抚平那无尽的恐惧、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赖以生存的秩序崩塌后的茫然与绝望。
关中之地,京兆府外围,泾阳县。
这里并非最前线,却也未能幸免。数日前,一伙从北边流窜来的“魇鬾”(一种能制造噩梦、吸食恐惧的精怪)趁夜潜入县城,虽很快被闻讯赶来的县尉带领民壮和一位恰巧路过的游方道士击退,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其带来的后续影响却如同瘟疫般扩散。
天色未亮,县衙门口就已挤满了面色惶恐的百姓。
“青天大老爷!救命啊!我家娃儿昨晚被魇住了,到现在还昏睡不醒,浑身发烫!”
“县尊!俺家婆娘也是,嘴里一直说胡话,说明见鬼了!”
“还有我!我家的牛昨晚莫名其妙就死了,身上没有一点伤口,眼睛瞪得老大,肯定是吓破了胆!”
“这日子没法过了!白天怕修士打架砸下来,晚上怕妖怪摸进门!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县令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姓周,此刻焦头烂额,一边安抚民众,一边催促着衙役和请来的郎中们分发一些安神的草药汤剂,效果却微乎其微。恐惧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县城,田地荒芜,市集冷清,人人自危。
一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服的老汉,抱着小孙子的尸体,跪在县衙前的石阶上,老泪纵横,却哭不出声。他的儿子前几日进山砍柴,恰好撞见一伙魔修与正道修士斗法,被一道飞溅的毒火波及,尸骨无存。如今小孙子又遭了妖魔祸害,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周县令看着这一幕,嘴唇哆嗦着,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士县令,不懂修行,面对这超乎想象的灾难,他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河东道,蒲州。
此地是连接关中和河北的要冲,如今却因河北叛乱和妖魔横行,变得一片萧条。运河之上,往日千帆竞渡的景象不再,只有零星几条胆大的官船在军队护送下航行。两岸村庄,十室五空,要么逃难去了,要么就被不知名的邪祟害了。
一支来自长安的辎重车队,在五百名府兵和十名龙影卫修士的护送下,艰难地行进在坑洼不平的官道上。车队装载的是支援前线将士的粮草和符箓。
车队首领是一位姓王的校尉,面色凝重,不断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他知道,在这荒郊野岭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突然,前方探路的斥候发出凄厉的警哨声!
“敌袭!戒备!”
王校尉心中一凛,拔出横刀:“结圆阵!保护车队!”
士兵们训练有素地迅速靠拢,将粮车围在中间,长矛向外,弓弩上弦。那十名龙影卫修士则腾空而起,警惕地望向四周。
然而,袭击并非来自想象中的叛军或者大股妖魔。只见道路两旁的荒草丛中、土坡后面,密密麻麻地站起了数以百计的“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而麻木,手中拿着锄头、木棍、甚至是削尖的竹竿。
是流民!
“粮食……把粮食留下……”一个看似头领的汉子,嘶哑地喊道,眼中闪烁着饥饿带来的疯狂绿光。
王校尉松了口气,旋即又心头一沉。他厉声道:“此乃军粮!尔等速速退去!冲击军粮车队,形同造反,格杀勿论!”
但饥饿和绝望已经摧毁了他们的理智。不知谁先喊了一声:“抢啊!不抢也是饿死!”
流民们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放箭!”王校尉咬牙下令。
噗嗤!箭矢射入血肉,冲在前面的流民倒下了一片。但他们太多了,而且后面的人仿佛看不见前面的死亡,依旧疯狂前冲。
士兵们被迫举起刀枪迎战。这根本不是战斗,而是一场屠杀。流民毫无章法,只是凭着本能扑向粮食车,甚至用牙去咬阻拦他们的士兵。惨叫声、哭喊声、怒吼声响成一片。
一名年轻的士兵,看着一个抱着他腿哀求给口饭吃的老妇人,手下的刀怎么也砍不下去,瞬间被几个流民扑倒,粮袋被撕开,雪白的米粒洒了一地,瞬间被疯狂的人群淹没。
龙影卫修士们悬浮在空中,面面相觑,出手不是,不出手也不是。他们的法术是用来对付妖魔和叛军的,而不是这些手无寸铁(虽然拿着简陋武器)的饥民。
王校尉眼睛红了,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猛地运起内力,大吼一声:“震!”
声波如同闷雷,震得冲来的流民东倒西歪,暂时遏制了攻势。
他看着眼前一片狼藉,倒下的流民和少数几个被拖倒啃噬的士兵,心如刀绞。这些都是大唐的子民啊!
“分……分出一部分粮食给他们!”王校尉几乎是咬着牙下达了这个违背军令的命令。
士兵们愣住了。
“校尉!这是军粮!”
“执行命令!”王校尉吼道,“分出三车!立刻!然后我们马上离开!”
粮食被扔下,流民们如同饿狼般扑上去争夺,甚至为此再次厮打起来。车队得以艰难地再次启程,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无比。
王校尉回头望去,那片混乱的、为了一点粮食而自相残杀的人群,仿佛比面对妖魔时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悲哀。
民,已不聊生。
类似的场景,在帝国各处上演。
恐慌如同瘟疫,从受灾严重的地区向周边蔓延。流言四起,有的说皇帝失德才引来天罚,有的说朝廷就要完了,有的说某某地方有神仙下凡救世,引得大批百姓盲目逃亡。
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和盐。一些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地方豪强则趁机兼并土地,逼迫失去家园的百姓卖身为奴。
虽然朝廷全力清剿妖魔,虽然龙影卫在不断斩杀挑拨离间的细作,但秩序的崩塌和民心的涣散,却非一朝一夕能够挽回。
长安,两仪殿。
李渊的面前,除了军报,更多的是来自各道州的民生奏章。上面触目惊心地记录着流民数量、粮价、土地抛荒、瘟疫萌芽(由于尸体处理不及)的数据。
房玄龄声音沉重:“陛下,妖魔之患虽渐被遏制,然民生之多艰,已甚于祸乱本身。若不能尽快安定地方,恢复生产,流通商贸,恐……恐生内变啊!届时,无需天庭动手,帝国自身恐将……”
杜如晦补充道:“且各地平叛、剿匪、救灾,耗费巨大,国库存粮及银钱消耗极快,虽已有江淮漕粮紧急北运,然运河不时受阻,杯水车薪。”
李渊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那些标注着“饥”、“乱”、“流民”的区域划过。他能够调动龙影卫斩杀妖魔,能够命令大军平定叛乱,却无法用刀剑让田地里瞬间长出庄稼,无法用圣旨让受惊的百姓立刻安心。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帝王,在面对这种席卷天下的系统性灾难时,那种超越军事力量的无力感。天庭这一手,真正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玄龄,克明。”李渊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朕知道。妖魔要剿,叛军要平,但民生,更是根基。”
“拟旨:”
“一、即刻从皇家内帑拨付钱粮,于各道灾情严重处设立粥棚,全力赈济灾民,绝不可出现易子而食之惨剧!”
“二、命户部、工部,即刻组织流民,以工代赈!修缮水利、道路、城池,朝廷管饭并发放工钱!”
“三、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凡查实,家产充公,主犯斩立决!”
“四、派遣得力干员为观风使,巡视地方,整肃吏治,严惩趁乱盘剥百姓之贪官污吏!”
“五、令太医署组织更多医官,携带药物,深入乡村防治瘟疫,所需药材,由朝廷统一调配!”
他一连串下达了多条旨在恢复民生、稳定社会的旨意,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私库的钱财。
“可是陛下,”房玄龄担忧道,“内帑虽丰,然如此巨大消耗,恐也难以为继,且西线军费……”
“西线战事,朕另有打算。”李渊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如今重中之重,是稳住内部,保住民心!民心若失,万事皆休!钱粮没了可以再挣,人心散了,就什么都没了!”
他走到殿外,看着虽然依旧繁华但却隐隐弥漫着不安气氛的长安城,沉声道:“天庭想用这种方式拖垮朕,逼朕屈服。朕偏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众志成城!袁天罡!”
“臣在!”
“通告天下:朕,与百姓同在!妖魔鬼怪,不足为惧;艰难困苦,终将过去!凡我大唐子民,当信朝廷,勿信流言,坚守家园,共度时艰!”
皇帝的旨意和话语,通过朝廷驿站和钦天监的传讯法阵,迅速传遍四方。粥棚设立了起来,以工代赈的队伍开始组织,几颗囤积居奇的奸商人头落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惶惶的人心。
然而,创伤已然造成。田野依旧荒芜,村庄依旧冷清,失去亲人的哭声依旧在夜风中飘荡。
百姓依旧在苦难中挣扎求生。
帝国的根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中,正承受着最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