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繁荣气息尚未完全浸润长安的每一个角落,一阵来自更遥远西方的疾风,便裹挟着血与火的味道,吹皱了帝国刚刚舒缓的眉头。
这一日大朝会,鸿胪寺卿面带异色,引着一行风尘仆仆、服饰华美却难掩憔悴疲惫之色的使者步入太极殿。为首者是一位年轻男子,高鼻深目,面容带着明显的异域特征,眼神中交织着惶惑、哀伤与最后一抹希望的光芒。其身后随从抬着沉重的礼箱,开启之后,珠光宝气几乎耀花了人眼,皆是波斯萨珊王朝宫廷风格的珍贵金器、宝石、织锦。
“下国使臣,波斯萨珊王朝王子卑路斯,参见天可汗陛下!”那年轻王子以极其生硬却努力标准的汉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求天可汗陛下,发天兵,救救我萨珊波斯吧!”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波斯萨珊!那可是西方有名的强大帝国,与罗马(拜占庭)征战数百年的存在,竟会落到如此地步?
李渊端坐御座,面色沉静,抬手道:“王子请起,有何难处,慢慢道来。”
卑路斯泣声陈述,通过通译的补充,一段遥远国度的悲惨画卷缓缓展开:新兴的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如狂飙般崛起,以其强大的骑兵和狂热的信仰,不断东侵。萨珊王朝节节败退,国都泰西封数次易手,父王伊嗣俟三世战败逃亡,不久前已于东方省份悲愤去世(史实时间略有调整)。如今故土尽丧,忠于王室的军队损失殆尽,大食铁骑已逼近波斯东部边境,兵锋直指中亚,甚至威胁到了大唐的安西都护府!他卑路斯,已是萨珊王朝最后的直系血脉,辗转逃难,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传说中东方最强大的帝国,祈求庇护和援军。
“……那大食人,不仅兵锋犀利,其军中亦有诡异之处!”卑路斯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们有些将领和教士,能施展邪术,鼓舞士气,甚至……甚至能令受伤的士兵仿佛感受不到疼痛,疯狂作战!我波斯的拜火祭司,许多都莫名凋零……求陛下看在两国往日偶有商旅往来的情分上,看在……看在我波斯愿永世臣服大唐、岁岁朝贡的份上,出兵救我残民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兵部尚书侯君集(已回朝叙职)第一个出列,他刚从西北战场下来,杀气未褪,声如洪钟:“陛下!大食猖狂,竟敢窥伺安西!若让其吞并波斯全境,则我西域门户直接面对此强敌,后患无穷!臣请旨,愿率精兵出葱岭,汇合波斯残部,迎头痛击大食,扬我大唐国威!”他是典型的武将思维,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且渴望新的军功。
户部尚书唐俭却立刻跳了出来,脸色发苦:“陛下!万万不可!远征万里,后勤如何保障?粮秣、军械、民夫,皆是天文数字!如今国内旱情刚缓,府库虽因商路略有盈余,然支撑如此大战,必至枯竭!且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一旦有失,动摇国本啊!”他掌管钱粮,深知战争对国库的压力。
侍中陈叔达也忧心忡忡:“侯尚书所言虽是为国,然则,波斯远在万里之外,其国情、民俗、地形,我朝皆不熟悉。为大食此等陌生强敌,耗尽国力,是否值得?况且,其国有邪术传闻,恐非单纯军力可解……”他既忧财力,又对超凡因素感到不安。
萧瑀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疑问:“即便出兵获胜,战后如何?是帮波斯复国,还是将其地纳入版图?若复国,其国能否存续?若纳入版图,如何治理万里之外的飞地?皆是难题。”
朝堂之上,主战、主和、主慎者争论不休,各有道理。
李渊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的目光却并未完全聚焦于卑路斯,而是仿佛穿透了他,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大食……邪术……教士……拜火祭司凋零……
这些词语,与他之前所知的西方邪影、黑石迷宫、活祭等信息碎片,隐隐产生了一种不祥的呼应。难道这大食的崛起,背后也有那混沌邪神的影子?他们是棋子,还是……合作者?
若真如此,那这就不是简单的世俗战争,而是涉及到那股暗黑力量的进一步东扩!今日若坐视波斯彻底灭亡,明日兵临安西的,就可能是被邪神力量加持的大食军队!
但正如唐俭所言,劳师远征,风险极大。大唐虽强,尚未强到可以无视地理距离随意投送力量的地步。
这时,魏徵出列,他没有直接表态战和,而是对卑路斯问道:“王子殿下,你方才言及,大食军中有邪术,能令士卒忘死疯狂。可知其具体情形?施展邪术者,是何种装扮?所用器物、咒语,可有特征?”
卑路斯努力回忆:“回禀这位大人……那些人……多穿黑袍,手持经卷,作战前会聚集祈祷,声音狂热……其法术……似乎能引动一种黑色的、令人心悸的气息……受伤的士兵眼睛会变红,力量变大,但仿佛失去理智……”
黑袍!狂热祈祷!黑色气息!
李渊与下方的李淳风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这与西突厥、吐蕃军中出现的黑袍法师,以及地宫邪物的气息,特征虽不尽相同,但那“黑色气息”和“狂热失去理智”的特质,却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李渊心中已有决断。他缓缓开口,压下朝堂的争论:“波斯王子,远来辛苦,其情可悯。萨珊王朝亦乃西方大国,与我有商旅之谊。然出兵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
他话锋一转:“然,大食东侵,其势汹汹,若尽吞波斯,确于我安西不利。朕不能坐视。”
他做出决策:
“一、王子可暂居长安,受大唐庇护。朕授王子‘波斯都督’衔(虚职),允其在安西都护府辖内招募流亡之波斯勇士及民众,组建义军,以期复国。”
“二、着令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密切监视大食动向。若其敢犯唐境,坚决回击!”
“三、命兵部、户部,筹备粮草军械,暂囤于安西。朕可酌情支援波斯义部分军械粮秣,并派少数军校助其训练,以为助力和试探。”
“四、……”李渊目光锐利地看向卑路斯,“王子需提供所有关于大食军中邪术、以及其国内信仰之详细情报,尤其是关于‘黑袍教士’及其来源之信息!此事,由镇异司接手核查!”
这是一个极其精明且富有层次的反应:既展现了天朝上国的姿态(庇护、道义支持),避免了立刻大规模卷入战争的风险;又给予了实质性的有限援助(名义、地盘、部分物资),增强了安西的缓冲力量;更重要的是,将重点放在了情报收集和应对超凡威胁上,直指问题的潜在核心!
卑路斯闻言,虽未能立刻求得大军,但得到了庇护和复国的希望以及实际支持,已是喜出望外,连连叩首谢恩。
朝臣们见陛下决策已定,且方案相对稳妥,也大多不再激烈反对。
退朝之后,李渊立刻召见李淳风。
“淳风,你都听到了。此事绝不简单。那些黑袍教士,恐怕与我们一直在追查的西方邪影脱不了干系。大食,或许只是被推上前台的刀子。”
“臣亦有此感。”李淳风面色凝重,“陛下,是否要派镇异司的人,随波斯王子的人一同返回安西,甚至……潜入波斯旧地调查?”
“正该如此!”李渊点头,“挑选精干人手,要精通伪装、侦查、且对邪气敏感者。务必查明大食军中邪术的根源和真相!此外,袁监正提到的‘黑石迷宫’和‘活祭’,也要多加留意,看能否找到线索。”
然而,波斯的变故,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其涟漪也影响到了其他方面。
数日后,龙族使者敖钦再次拜访王珪,言语间打探大唐对波斯之乱的态度,并意味深长地表示:“瀚海广袤,陆上烽火,恐殃及池中鱼。东海龙宫,亦关注西方之变。若陛下有意西顾,我龙宫或可在海上,提供些许……便利?” 这既是试探,也可能是在寻求新的合作机会,甚至想趁机在海上获取更多利益。
而妖族使者彩羽,则带来万灵谷妖王的口信,简单直接:“听说西边打大仗了?肯定死很多人!那些刚死的战魂、还有残留的兵器铠甲,都是好东西!你们大唐要是搞到了,或者路过那些战场,记得跟我们换!价钱好商量!” 妖族的关注点,永远那么实际甚至…冷酷。
李渊听着王珪和李淳风的汇报,不禁揉了揉眉心。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牵一发而动全身。波斯的危机,正将大唐更深地卷入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全球棋局之中。
他再次走到大殿门口,眺望西方。目光仿佛越过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燃烧的土地,看到了狂飙突进的大食铁骑,也看到了其后可能隐藏的、更加深邃的黑暗。
西陆烽烟起,东方向何方?他的决策,将决定着帝国未来的命运轨迹。
        这一日大朝会,鸿胪寺卿面带异色,引着一行风尘仆仆、服饰华美却难掩憔悴疲惫之色的使者步入太极殿。为首者是一位年轻男子,高鼻深目,面容带着明显的异域特征,眼神中交织着惶惑、哀伤与最后一抹希望的光芒。其身后随从抬着沉重的礼箱,开启之后,珠光宝气几乎耀花了人眼,皆是波斯萨珊王朝宫廷风格的珍贵金器、宝石、织锦。
“下国使臣,波斯萨珊王朝王子卑路斯,参见天可汗陛下!”那年轻王子以极其生硬却努力标准的汉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求天可汗陛下,发天兵,救救我萨珊波斯吧!”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波斯萨珊!那可是西方有名的强大帝国,与罗马(拜占庭)征战数百年的存在,竟会落到如此地步?
李渊端坐御座,面色沉静,抬手道:“王子请起,有何难处,慢慢道来。”
卑路斯泣声陈述,通过通译的补充,一段遥远国度的悲惨画卷缓缓展开:新兴的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如狂飙般崛起,以其强大的骑兵和狂热的信仰,不断东侵。萨珊王朝节节败退,国都泰西封数次易手,父王伊嗣俟三世战败逃亡,不久前已于东方省份悲愤去世(史实时间略有调整)。如今故土尽丧,忠于王室的军队损失殆尽,大食铁骑已逼近波斯东部边境,兵锋直指中亚,甚至威胁到了大唐的安西都护府!他卑路斯,已是萨珊王朝最后的直系血脉,辗转逃难,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传说中东方最强大的帝国,祈求庇护和援军。
“……那大食人,不仅兵锋犀利,其军中亦有诡异之处!”卑路斯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们有些将领和教士,能施展邪术,鼓舞士气,甚至……甚至能令受伤的士兵仿佛感受不到疼痛,疯狂作战!我波斯的拜火祭司,许多都莫名凋零……求陛下看在两国往日偶有商旅往来的情分上,看在……看在我波斯愿永世臣服大唐、岁岁朝贡的份上,出兵救我残民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兵部尚书侯君集(已回朝叙职)第一个出列,他刚从西北战场下来,杀气未褪,声如洪钟:“陛下!大食猖狂,竟敢窥伺安西!若让其吞并波斯全境,则我西域门户直接面对此强敌,后患无穷!臣请旨,愿率精兵出葱岭,汇合波斯残部,迎头痛击大食,扬我大唐国威!”他是典型的武将思维,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且渴望新的军功。
户部尚书唐俭却立刻跳了出来,脸色发苦:“陛下!万万不可!远征万里,后勤如何保障?粮秣、军械、民夫,皆是天文数字!如今国内旱情刚缓,府库虽因商路略有盈余,然支撑如此大战,必至枯竭!且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一旦有失,动摇国本啊!”他掌管钱粮,深知战争对国库的压力。
侍中陈叔达也忧心忡忡:“侯尚书所言虽是为国,然则,波斯远在万里之外,其国情、民俗、地形,我朝皆不熟悉。为大食此等陌生强敌,耗尽国力,是否值得?况且,其国有邪术传闻,恐非单纯军力可解……”他既忧财力,又对超凡因素感到不安。
萧瑀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疑问:“即便出兵获胜,战后如何?是帮波斯复国,还是将其地纳入版图?若复国,其国能否存续?若纳入版图,如何治理万里之外的飞地?皆是难题。”
朝堂之上,主战、主和、主慎者争论不休,各有道理。
李渊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的目光却并未完全聚焦于卑路斯,而是仿佛穿透了他,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大食……邪术……教士……拜火祭司凋零……
这些词语,与他之前所知的西方邪影、黑石迷宫、活祭等信息碎片,隐隐产生了一种不祥的呼应。难道这大食的崛起,背后也有那混沌邪神的影子?他们是棋子,还是……合作者?
若真如此,那这就不是简单的世俗战争,而是涉及到那股暗黑力量的进一步东扩!今日若坐视波斯彻底灭亡,明日兵临安西的,就可能是被邪神力量加持的大食军队!
但正如唐俭所言,劳师远征,风险极大。大唐虽强,尚未强到可以无视地理距离随意投送力量的地步。
这时,魏徵出列,他没有直接表态战和,而是对卑路斯问道:“王子殿下,你方才言及,大食军中有邪术,能令士卒忘死疯狂。可知其具体情形?施展邪术者,是何种装扮?所用器物、咒语,可有特征?”
卑路斯努力回忆:“回禀这位大人……那些人……多穿黑袍,手持经卷,作战前会聚集祈祷,声音狂热……其法术……似乎能引动一种黑色的、令人心悸的气息……受伤的士兵眼睛会变红,力量变大,但仿佛失去理智……”
黑袍!狂热祈祷!黑色气息!
李渊与下方的李淳风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这与西突厥、吐蕃军中出现的黑袍法师,以及地宫邪物的气息,特征虽不尽相同,但那“黑色气息”和“狂热失去理智”的特质,却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李渊心中已有决断。他缓缓开口,压下朝堂的争论:“波斯王子,远来辛苦,其情可悯。萨珊王朝亦乃西方大国,与我有商旅之谊。然出兵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
他话锋一转:“然,大食东侵,其势汹汹,若尽吞波斯,确于我安西不利。朕不能坐视。”
他做出决策:
“一、王子可暂居长安,受大唐庇护。朕授王子‘波斯都督’衔(虚职),允其在安西都护府辖内招募流亡之波斯勇士及民众,组建义军,以期复国。”
“二、着令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密切监视大食动向。若其敢犯唐境,坚决回击!”
“三、命兵部、户部,筹备粮草军械,暂囤于安西。朕可酌情支援波斯义部分军械粮秣,并派少数军校助其训练,以为助力和试探。”
“四、……”李渊目光锐利地看向卑路斯,“王子需提供所有关于大食军中邪术、以及其国内信仰之详细情报,尤其是关于‘黑袍教士’及其来源之信息!此事,由镇异司接手核查!”
这是一个极其精明且富有层次的反应:既展现了天朝上国的姿态(庇护、道义支持),避免了立刻大规模卷入战争的风险;又给予了实质性的有限援助(名义、地盘、部分物资),增强了安西的缓冲力量;更重要的是,将重点放在了情报收集和应对超凡威胁上,直指问题的潜在核心!
卑路斯闻言,虽未能立刻求得大军,但得到了庇护和复国的希望以及实际支持,已是喜出望外,连连叩首谢恩。
朝臣们见陛下决策已定,且方案相对稳妥,也大多不再激烈反对。
退朝之后,李渊立刻召见李淳风。
“淳风,你都听到了。此事绝不简单。那些黑袍教士,恐怕与我们一直在追查的西方邪影脱不了干系。大食,或许只是被推上前台的刀子。”
“臣亦有此感。”李淳风面色凝重,“陛下,是否要派镇异司的人,随波斯王子的人一同返回安西,甚至……潜入波斯旧地调查?”
“正该如此!”李渊点头,“挑选精干人手,要精通伪装、侦查、且对邪气敏感者。务必查明大食军中邪术的根源和真相!此外,袁监正提到的‘黑石迷宫’和‘活祭’,也要多加留意,看能否找到线索。”
然而,波斯的变故,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其涟漪也影响到了其他方面。
数日后,龙族使者敖钦再次拜访王珪,言语间打探大唐对波斯之乱的态度,并意味深长地表示:“瀚海广袤,陆上烽火,恐殃及池中鱼。东海龙宫,亦关注西方之变。若陛下有意西顾,我龙宫或可在海上,提供些许……便利?” 这既是试探,也可能是在寻求新的合作机会,甚至想趁机在海上获取更多利益。
而妖族使者彩羽,则带来万灵谷妖王的口信,简单直接:“听说西边打大仗了?肯定死很多人!那些刚死的战魂、还有残留的兵器铠甲,都是好东西!你们大唐要是搞到了,或者路过那些战场,记得跟我们换!价钱好商量!” 妖族的关注点,永远那么实际甚至…冷酷。
李渊听着王珪和李淳风的汇报,不禁揉了揉眉心。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牵一发而动全身。波斯的危机,正将大唐更深地卷入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全球棋局之中。
他再次走到大殿门口,眺望西方。目光仿佛越过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燃烧的土地,看到了狂飙突进的大食铁骑,也看到了其后可能隐藏的、更加深邃的黑暗。
西陆烽烟起,东方向何方?他的决策,将决定着帝国未来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