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妖使的离去,并未让长安城恢复往日的平静,反而像是投入滚油中的一滴冷水,让整个朝堂都为之沸腾、炸裂。与龙族尚且有海域相隔,与妖族却是山川相接,其带来的冲击和忧虑,远胜前者。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一部分人的恐惧而停止转动。在李渊的强力意志和房杜等务实重臣的推动下,与东海龙宫、西南万灵谷的互市条款,终究还是以大唐为主导的方式,艰难地确立下来。
帝国的意志开始化作具体的行动。一道道政令从中书门下发出,如同强劲的心跳,将力量输送到帝国的四肢百骸。
“登州港”,作为与龙族互市的首要口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与扩建。大批工部官员与将作监的能工巧匠进驻,在军队的护卫下,于港口外侧依托一处天然礁盘,开始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海市”。这座海市并非完全建于水上,而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半悬空”结构,巨大的平台伸入海中,下方由粗大的铁柱和经过符文初步加固的巨石支撑,部分交易区域甚至计划覆盖透明的琉璃瓦(由天工院紧急研制),以便采光和人族官员监督。龙族则负责在更深的水域开辟他们的“水晶宫”货栈。双方约定,货物在“海市”进行初步清点交接,更深层次的验货、交割则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水域进行。来自内陆的丝绸、瓷器、谷物、以及由朝廷严格管控下收集来的“烟火旧物”被源源不断运来,而龙族的深海奇珍也开始少量露面,引得无数商人翘首以盼,却又被严格限制在警戒线外。
“姚州边境”,一座原本用于军事屯堡的“镇南关”被紧急扩建,成为了与万灵谷互市的“山市”。关墙被加高加厚,设置了大量针对妖物的警戒符箓和强弩。交易市场设在关外一片被清理出的巨大空地上,四周箭楼林立,由精锐的“龙武卫”和边军共同把守。盐、铁器、布帛、美酒以及一些朝廷允许输出的普通农具、种子被运抵此处。而妖族那边,则由各种化形不完全或不化形的精怪,携带着散发着浓郁生机或奇异香气的灵草、罕见的木材、色彩斑斓的羽毛、甚至驯服后的温顺异兽,前来交易。场面远不如海市那般“文明”,充斥着各种吼叫、嘶鸣和古怪的气味,但却有一种野蛮而旺盛的生命力。镇异司新设的“缉妖曹”成员,身着特制袍服,紧张地穿梭其间,负责鉴别货物、调解纠纷、监控妖气。
长安,镇异司衙门。
这座新设立的机构,设在皇城边缘一处原本闲置的殿宇群内。此刻,这里已成为帝国最繁忙也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袁天罡依旧昏迷,李淳风以监副身份实际总揽大局,忙得脚不沾地。他手下,新招募的“镇异使”和“察异卫”们,有的出身道门佛寺,有的身怀祖传异术,有的则是精通古文、博物或刑侦的干吏,此刻正被迅速整合,分配到各曹履职。
依据初步制定的《镇异司职官品轶与超凡力量等级暂定条陈》,李淳风开始进行首次人事任命与任务分级。
一位出身龙虎山、能熟练绘制“破邪符”、“清水符”的中年道士,被评定为“灵品中阶”,任命为“涉龙曹”主事,负责带领一队“察异卫”,筹备前往登州海市,负责龙族货物鉴定及水族妖气监控。
一位原百骑司的斥候队正,因嗅觉、听觉远超常人且意志坚定,被评定为“凡品巅峰”,调入“缉妖曹”,负责带队巡查山市外围,识别可疑妖物。
一位太医署的老医师,对草药毒性、尤其是妖域毒物有深入研究,被请来作为“研析曹”的顾问,负责鉴定妖族灵药,评定为“凡品上阶”(以其知识评定)。
数名原将作监的工匠,因能感知金属、玉石中的微弱能量流动,被划入“灵品初阶”,调入天工院,协助研究龙宫玄铁、妖林异木的特性。
等级制度的初步建立,虽然粗糙,却让混乱的超凡事务管理开始有了清晰的脉络和标准,任务分配、资源倾斜、赏罚升降终于有了依据。
然而,在这片繁忙之下,地宫的迷雾从未散去。
李君羡风尘仆仆地从洛阳返回,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他对李渊及几位核心重臣秘密禀报:“陛下,臣仔细核查了那‘古海祠’及周边区域,发现其地下竟有一条极隐蔽的密道,通往海边一处洞穴。洞穴内有近期人为活动的痕迹,且发现了一些……与前隋宫禁样式相似的碎陶片,以及几枚早已不再流通的‘五铢白钱’(隋朝货币)。更重要的是,洞穴石壁上,刻有一个模糊的印记,经比对,与洛阳地宫那‘锁链玄鸟’标记有七分相似,但更多了几分……水波缠绕的意味。”
水波缠绕的锁链玄鸟!这与龙族、与前隋的关联愈发清晰!
“此外,”李君羡继续道,面色凝重,“臣查阅了隋炀帝年间的旧档。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时,炀帝心腹、将作大匠宇文恺曾奉命将一批皇家秘藏,通过海路秘密运往南方,船只却在登州外海失踪,下落不明。档案记载,那批秘藏中,除了金银珠玉,还有……大量祭祀用的礼器,以及一些被封存的‘谶纬秘卷’!”
谶纬秘卷!祭祀礼器!失踪海船!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那批沉没的前隋秘藏!龙族索要前朝旧物,妖族千瞳王可能与隐太子旧部有关,而隐太子……是否也曾在暗中寻找这批东西?这批东西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能同时吸引龙族、妖族和隐太子余孽?
李渊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看来,有人比我们更早知道那批东西的价值。宇文恺……宇文氏……”他想起被自己诛杀的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兄弟,心中疑云大起。
“陛下,”房玄龄沉声道,“若那批谶纬秘卷记载了某些……沟通异族、甚至操控超凡的秘法,那一切就说得通了。无论是谁得到它,都可能拥有搅动天下的力量。”
“必须找到那批沉船!”李渊断然道,“君羡,你亲自带队,挑选精通水性、可靠之人,联合水师,以勘探渔场、绘制海图为名,给朕秘密搜寻登州外海!让淳风派两名懂水性的镇异使协助,带上能感应灵气的法器!”
“臣遵旨!”
就在李渊全力应对海上谜团之时,朝堂之上,关于“三界互市”的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一次常朝上,御史大夫王珪(性格刚直)出列,慷慨陈词:“陛下!与龙族、妖族互市,看似获利颇丰,然则奇技淫巧、玩好之物渐多,恐移人心志,坏我淳朴民风!且盐铁乃国之根本,大量输往异类,若其用以打造兵甲,反噬我等,岂非养虎为患?臣请陛下慎思,放缓互市,甚至暂停山市盐铁之易!”
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清流文臣的赞同。
但户部尚书唐俭立刻反驳:“王大夫此言差矣!互市以来,府库充盈,获利巨万,可充军资,可赈灾民,可兴土木,惠及万民!且我所输出之盐铁,皆有定数,且多为粗盐、农具铁,于军国重器无碍。反之,龙宫之奇珍、妖山之灵药,于军、于民、于医,皆有大利!岂可因噎废食?”
工部尚书段纶也道:“天工院已从龙宫玄铁中提炼出韧性更佳之材料,用于弩机簧片,射程大增!妖山提供的‘铁木’,硬度堪比钢铁而重量减半,正用于试制新式盾牌!此皆实打实之强军利国之事!”
双方争论不休。李渊高坐龙椅,静静听着。他深知,王珪等人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与异族交易确实存在风险。但如今大势已成,退回闭关锁国的老路已不可能。
最终,他朗声定调:“王珪所虑,乃老成谋国之言,朕心甚慰。然唐俭、段纶所言,亦是实情。互市之利,显而易见;其弊,亦当严防。故此,朕决定:”
“一、成立‘市舶司’,总揽一切与异族之互市事务,直属中书门下!制定详细律法,严格管制出入货物种类、数量,尤其是盐铁、技术、书籍等物,绝不容许资敌!”
“二、镇异司需于各互市口岸常设监察使,拥有临机决断之权,凡有违禁、或有危害大唐安全之嫌疑,即可叫停交易,扣押人货!”
“三、天工院、将作监需加大研发力度,力求尽快仿制、甚至超越异族所提供之材料器物,使我大唐不再过度依赖外来之物!”
这一决定,既肯定了互市的必要性,又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强调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算是暂时平衡了朝中的争议。
随着时间推移,海市与山市逐渐步入正轨。
虽然摩擦与猜忌从未停止,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同润滑剂,让这条初步连接人、龙、妖三界的奇异商路,开始缓慢而顽强地运转起来。大唐的丝绸瓷器换来了深海的珍珠灵药,盐铁布帛换来了山中的奇木异兽,帝国的财富与见闻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长安城,真正成为了一个汇聚四方风物、八面来风的中心。坊间市井,谈论海外奇谈、山精妖怪已不再是禁忌,甚至带有某种炫耀的意味。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甚至略带狂野的气息,开始融入这座古老的帝都。
李渊站在宫城高处,望着这座日益繁华、却也日益复杂的城市。他能感觉到,帝国的命运已经驶入了一片全新的、未知的水域。百川汇流,气象万千,是成为包容一切的海纳百川,还是在激流中颠覆沉没,考验着他和这个新生帝国的智慧与力量。
而在那深邃的海底与幽暗的山林深处,更多的目光,也正投向这座灯火璀璨的人族帝都。三界商路,雏形已现,但其最终通向的,是繁荣的彼岸,还是纷争的深渊,无人能够预料。
        帝国的意志开始化作具体的行动。一道道政令从中书门下发出,如同强劲的心跳,将力量输送到帝国的四肢百骸。
“登州港”,作为与龙族互市的首要口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与扩建。大批工部官员与将作监的能工巧匠进驻,在军队的护卫下,于港口外侧依托一处天然礁盘,开始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海市”。这座海市并非完全建于水上,而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半悬空”结构,巨大的平台伸入海中,下方由粗大的铁柱和经过符文初步加固的巨石支撑,部分交易区域甚至计划覆盖透明的琉璃瓦(由天工院紧急研制),以便采光和人族官员监督。龙族则负责在更深的水域开辟他们的“水晶宫”货栈。双方约定,货物在“海市”进行初步清点交接,更深层次的验货、交割则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水域进行。来自内陆的丝绸、瓷器、谷物、以及由朝廷严格管控下收集来的“烟火旧物”被源源不断运来,而龙族的深海奇珍也开始少量露面,引得无数商人翘首以盼,却又被严格限制在警戒线外。
“姚州边境”,一座原本用于军事屯堡的“镇南关”被紧急扩建,成为了与万灵谷互市的“山市”。关墙被加高加厚,设置了大量针对妖物的警戒符箓和强弩。交易市场设在关外一片被清理出的巨大空地上,四周箭楼林立,由精锐的“龙武卫”和边军共同把守。盐、铁器、布帛、美酒以及一些朝廷允许输出的普通农具、种子被运抵此处。而妖族那边,则由各种化形不完全或不化形的精怪,携带着散发着浓郁生机或奇异香气的灵草、罕见的木材、色彩斑斓的羽毛、甚至驯服后的温顺异兽,前来交易。场面远不如海市那般“文明”,充斥着各种吼叫、嘶鸣和古怪的气味,但却有一种野蛮而旺盛的生命力。镇异司新设的“缉妖曹”成员,身着特制袍服,紧张地穿梭其间,负责鉴别货物、调解纠纷、监控妖气。
长安,镇异司衙门。
这座新设立的机构,设在皇城边缘一处原本闲置的殿宇群内。此刻,这里已成为帝国最繁忙也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袁天罡依旧昏迷,李淳风以监副身份实际总揽大局,忙得脚不沾地。他手下,新招募的“镇异使”和“察异卫”们,有的出身道门佛寺,有的身怀祖传异术,有的则是精通古文、博物或刑侦的干吏,此刻正被迅速整合,分配到各曹履职。
依据初步制定的《镇异司职官品轶与超凡力量等级暂定条陈》,李淳风开始进行首次人事任命与任务分级。
一位出身龙虎山、能熟练绘制“破邪符”、“清水符”的中年道士,被评定为“灵品中阶”,任命为“涉龙曹”主事,负责带领一队“察异卫”,筹备前往登州海市,负责龙族货物鉴定及水族妖气监控。
一位原百骑司的斥候队正,因嗅觉、听觉远超常人且意志坚定,被评定为“凡品巅峰”,调入“缉妖曹”,负责带队巡查山市外围,识别可疑妖物。
一位太医署的老医师,对草药毒性、尤其是妖域毒物有深入研究,被请来作为“研析曹”的顾问,负责鉴定妖族灵药,评定为“凡品上阶”(以其知识评定)。
数名原将作监的工匠,因能感知金属、玉石中的微弱能量流动,被划入“灵品初阶”,调入天工院,协助研究龙宫玄铁、妖林异木的特性。
等级制度的初步建立,虽然粗糙,却让混乱的超凡事务管理开始有了清晰的脉络和标准,任务分配、资源倾斜、赏罚升降终于有了依据。
然而,在这片繁忙之下,地宫的迷雾从未散去。
李君羡风尘仆仆地从洛阳返回,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他对李渊及几位核心重臣秘密禀报:“陛下,臣仔细核查了那‘古海祠’及周边区域,发现其地下竟有一条极隐蔽的密道,通往海边一处洞穴。洞穴内有近期人为活动的痕迹,且发现了一些……与前隋宫禁样式相似的碎陶片,以及几枚早已不再流通的‘五铢白钱’(隋朝货币)。更重要的是,洞穴石壁上,刻有一个模糊的印记,经比对,与洛阳地宫那‘锁链玄鸟’标记有七分相似,但更多了几分……水波缠绕的意味。”
水波缠绕的锁链玄鸟!这与龙族、与前隋的关联愈发清晰!
“此外,”李君羡继续道,面色凝重,“臣查阅了隋炀帝年间的旧档。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时,炀帝心腹、将作大匠宇文恺曾奉命将一批皇家秘藏,通过海路秘密运往南方,船只却在登州外海失踪,下落不明。档案记载,那批秘藏中,除了金银珠玉,还有……大量祭祀用的礼器,以及一些被封存的‘谶纬秘卷’!”
谶纬秘卷!祭祀礼器!失踪海船!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那批沉没的前隋秘藏!龙族索要前朝旧物,妖族千瞳王可能与隐太子旧部有关,而隐太子……是否也曾在暗中寻找这批东西?这批东西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能同时吸引龙族、妖族和隐太子余孽?
李渊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看来,有人比我们更早知道那批东西的价值。宇文恺……宇文氏……”他想起被自己诛杀的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兄弟,心中疑云大起。
“陛下,”房玄龄沉声道,“若那批谶纬秘卷记载了某些……沟通异族、甚至操控超凡的秘法,那一切就说得通了。无论是谁得到它,都可能拥有搅动天下的力量。”
“必须找到那批沉船!”李渊断然道,“君羡,你亲自带队,挑选精通水性、可靠之人,联合水师,以勘探渔场、绘制海图为名,给朕秘密搜寻登州外海!让淳风派两名懂水性的镇异使协助,带上能感应灵气的法器!”
“臣遵旨!”
就在李渊全力应对海上谜团之时,朝堂之上,关于“三界互市”的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一次常朝上,御史大夫王珪(性格刚直)出列,慷慨陈词:“陛下!与龙族、妖族互市,看似获利颇丰,然则奇技淫巧、玩好之物渐多,恐移人心志,坏我淳朴民风!且盐铁乃国之根本,大量输往异类,若其用以打造兵甲,反噬我等,岂非养虎为患?臣请陛下慎思,放缓互市,甚至暂停山市盐铁之易!”
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清流文臣的赞同。
但户部尚书唐俭立刻反驳:“王大夫此言差矣!互市以来,府库充盈,获利巨万,可充军资,可赈灾民,可兴土木,惠及万民!且我所输出之盐铁,皆有定数,且多为粗盐、农具铁,于军国重器无碍。反之,龙宫之奇珍、妖山之灵药,于军、于民、于医,皆有大利!岂可因噎废食?”
工部尚书段纶也道:“天工院已从龙宫玄铁中提炼出韧性更佳之材料,用于弩机簧片,射程大增!妖山提供的‘铁木’,硬度堪比钢铁而重量减半,正用于试制新式盾牌!此皆实打实之强军利国之事!”
双方争论不休。李渊高坐龙椅,静静听着。他深知,王珪等人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与异族交易确实存在风险。但如今大势已成,退回闭关锁国的老路已不可能。
最终,他朗声定调:“王珪所虑,乃老成谋国之言,朕心甚慰。然唐俭、段纶所言,亦是实情。互市之利,显而易见;其弊,亦当严防。故此,朕决定:”
“一、成立‘市舶司’,总揽一切与异族之互市事务,直属中书门下!制定详细律法,严格管制出入货物种类、数量,尤其是盐铁、技术、书籍等物,绝不容许资敌!”
“二、镇异司需于各互市口岸常设监察使,拥有临机决断之权,凡有违禁、或有危害大唐安全之嫌疑,即可叫停交易,扣押人货!”
“三、天工院、将作监需加大研发力度,力求尽快仿制、甚至超越异族所提供之材料器物,使我大唐不再过度依赖外来之物!”
这一决定,既肯定了互市的必要性,又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强调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算是暂时平衡了朝中的争议。
随着时间推移,海市与山市逐渐步入正轨。
虽然摩擦与猜忌从未停止,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同润滑剂,让这条初步连接人、龙、妖三界的奇异商路,开始缓慢而顽强地运转起来。大唐的丝绸瓷器换来了深海的珍珠灵药,盐铁布帛换来了山中的奇木异兽,帝国的财富与见闻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长安城,真正成为了一个汇聚四方风物、八面来风的中心。坊间市井,谈论海外奇谈、山精妖怪已不再是禁忌,甚至带有某种炫耀的意味。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甚至略带狂野的气息,开始融入这座古老的帝都。
李渊站在宫城高处,望着这座日益繁华、却也日益复杂的城市。他能感觉到,帝国的命运已经驶入了一片全新的、未知的水域。百川汇流,气象万千,是成为包容一切的海纳百川,还是在激流中颠覆沉没,考验着他和这个新生帝国的智慧与力量。
而在那深邃的海底与幽暗的山林深处,更多的目光,也正投向这座灯火璀璨的人族帝都。三界商路,雏形已现,但其最终通向的,是繁荣的彼岸,还是纷争的深渊,无人能够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