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虽克,高句丽王族虽灭,渊盖苏文虽授首,然一国之地,尤其是百济、新罗这两个一直与高句丽纠缠不清的半岛南部政权,其动向却依旧牵扯着大唐的神经。
平壤王宫,临时改作的行在之内,李渊正与李绩、房玄龄、杜如晦、李孝恭等核心文武商议后续治理及对百济、新罗方略。
“陛下,”李绩指着新绘制的半岛全图,沉声道,“据多方探报,百济义慈王听闻平壤陷落,非但没有惶恐臣服,反而加紧了与倭国(日本)的联络,其境内兵马调动频繁,似有趁火打劫、北上抢夺高句丽南部地盘之意。其使者更是曾大放厥词,言‘唐军虽悍,然久战必疲,水师难久持’,狂妄之极!”
“哼!蕞尔小邦,也敢觊觎天朝战果!”程咬金冷哼一声,“陛下,给末将三万兵马,末将顺道南下,把那不知死活的义慈王也抓来给您磕头!”
李渊未置可否,目光投向负责水师和后勤的李孝恭:“孝恭,水师情况如何?可能支撑继续南下作战?”
李孝恭面露难色,出列躬身道:“陛下,符文舰队虽强,然连续征战,特别是远程驰援、压制沿岸,消耗巨大。登莱聚灵塔补充不及,各舰符文均有不同程度损耗,亟需休整维护。且将士久离故土,思乡之情渐起……若即刻南下百济,恐非良机。”
他又补充道:“且百济不同高句丽,其国多山岭密林,水网虽不及江南却也不少,我军骑兵与大型军阵优势难以施展,更兼其与倭国勾结,若倭国水师介入,海上补给线恐受威胁。”
李孝恭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将领和官员的看法,平灭高句丽已是旷世奇功,当见好就收,巩固成果,不宜再贸然开启新的战端。
房玄龄也开口道:“陛下,李都督所言甚是。高句丽新定,人心未附,需大军镇守,安抚地方,清剿渊盖苏文余孽。若此时分兵南下,恐两头不稳。且百济、新罗之事,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宣示天威,迫其臣服纳贡,或可不成而屈人之兵。”
杜如晦点头附和:“臣附议。大军征战,钱粮消耗如流水。今国库虽丰,然连续支撑两场大战,亦感吃力。当以休养生息,消化战果为要。”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的声音再次响起,各有道理。
李渊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他知道,麾下这些老臣宿将并非怯战,而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所言确有其理。但百济的狂妄和与倭国的勾结,却让他如鲠在喉。他决不允许在帝国的东大门外,还存在任何不安分的因素。
就在争论未决之时,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陛下,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口)留守、水师副将刘仁轨,八百里加急军报!”
刘仁轨?众人闻言皆是一怔。此人在此次东征中并不显眼,原为一名中级水师将领,因性格刚直、精通水战而被李孝恭留驻在最早攻克的高句丽南部港口熊津,负责看守后勤水道,清剿小股残敌,可谓是个闲差。他此时送来加急军报,所为何事?
“呈上来。”李渊道。
内侍急忙将密封的军报呈上。李渊拆开火漆,快速浏览起来。看着看着,他原本平静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奇异的神色,先是微微蹙眉,随即嘴角竟勾起一抹赞赏的弧度。
他将军报递给身旁的内侍:“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内侍躬身接过,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臣,熊津留守、水师副将刘仁轨,谨奏陛下:百济悖逆,窥伺天威,竟遣其大将阶伯,率水陆兵万余,战船二百余艘,悍然北犯,欲趁我大军会猎平壤之际,抢夺熊津、党项城等粮草重地,断我归路!其水师先锋已抵熊津江口外海,气焰嚣张……”
听到此处,程咬金等人顿时怒形于色:“好个百济狗!果然贼心不死!”
内侍继续念道:“……贼势虽众,然臣观其船队散乱,指挥无序,骄兵必败!臣虽手中仅有‘扬波级’快船五艘,巡逻旧舰二十,士卒千余,然陛下天威在此,将士用命,岂容鼠辈猖獗?臣已决意,主动出击,于熊津江口外设伏,痛击来犯之敌!若不胜,臣提头来见!然,百济既敢北犯,其国内必然空虚,若陛下遣一偏师,自陆路南下,直捣其都泗沘城(今韩国扶余郡),则可一战定百济!机不可失,伏惟圣裁!”
军报念完,殿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刘仁轨这封军报惊呆了!
以区区五艘符文快船、二十条老旧战舰、千余士卒,面对百济万余大军、二百余艘战船,非但不据城坚守待援,反而要主动出击,还口出狂言“若不胜,提头来见”?甚至还在军报中为陛下谋划起了直捣黄龙的战略?!
这刘仁轨,是疯了?还是想功劳想疯了?
“狂妄!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一位出身世家的文官忍不住出声斥责,“以卵击石,若败,岂非徒损战舰,挫我军威?”
“是啊,陛下!刘仁轨此举太过冒险,当立刻传令,命其坚守待援!”另一名老成持重的将领也附和道。
李孝恭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刘仁轨毕竟算是他的部下,如此莽撞行事,若败了,他也有责任。他拱手道:“陛下,刘仁轨虽勇,然兵力悬殊实在过大。是否……”
“哈哈哈!”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他的话。众人看去,发笑的竟是陛下李渊。
李渊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满是欣赏:“好一个刘仁轨!有胆色!有见识!真乃朕之福将也!”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熊津江口的位置:“百济自以为我大军云集平壤,后方空虚,便可趁火打劫。却不知,朕在熊津,还留了这么一颗钉子!刘仁轨眼光毒辣,一眼便看出其国内空虚,此确乃天赐良机!”
他目光扫过众臣:“刘仁轨以寡击众,是冒险。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水战之道,首重士气与战机!他敢打,必有几分把握!朕,信他!”
“陛下!”房玄龄还是有些担忧,“万一……”
“没有万一!”李渊斩钉截铁,“即便刘仁轨失利,也不过损失些许舰船。但若他胜了,甚至只需重创百济水师,便能为我大军南下创造绝佳战机!这笔买卖,做得!”
他当即下令:“李绩!”
“臣在!”
“命你即刻抽调两万精锐,由你亲自统领,携程知节、阿史那社尔为副将,即刻南下!不必理会沿途小城,直扑泗沘城!朕要让那义慈王,还没反应过来,就做了阶下囚!”
“臣遵旨!”李绩也被刘仁轨的胆气和陛下的决断激起了豪情,轰然领命。程咬金更是兴奋地摩拳擦掌。
“李孝恭!”
“臣在!”
“命你速率符文舰队主力,南下接应刘仁轨!若其已胜,则清扫残敌,封锁百济沿海!若其仍在交战,便给朕碾碎百济水师!”
“是!”
“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全力保障南下偏师粮草供应!告诉刘仁轨,朕等着他的捷报!”
“臣等遵旨!”
一道道命令雷厉风行地发出,整个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而此刻,熊津江口外海,战事已然爆发!
情况确如刘仁轨所料,百济大将阶伯轻敌冒进,认为唐军主力远在平壤,后方留守兵力薄弱,其水师船队大咧咧地闯入江口海域,队形散乱,甚至许多士兵还在船上饮酒作乐。
刘仁轨站在一艘“扬波级”符文快船的舰首,面色冷峻如铁。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瘦,却目光如电,身形挺拔如松。他并未穿戴华丽的铠甲,只是一身普通水师将领的制式皮甲,但自有一股沉稳如山、锐利如刀的气度。
“各舰听令!‘扬波号’随我直冲敌舰中军!其余快船左右迂回,以符文弩箭攻击其两翼!旧舰随后压上,壮声势即可!目标......敌旗舰!斩首!”刘仁轨的命令简洁而清晰。
“得令!”
五艘“扬波级”符文快船如同五条灵活的鲨鱼,瞬间将速度提升至极致,破开波浪,迎着百济庞大的船队直冲过去!船首的“破浪”符文光芒闪烁,轻易地将试图阻挡的小船撞得粉碎!
“唐军!唐军来了!”
“好快的船!”
“放箭!快放箭!”
百济水兵这才慌乱起来,仓促应战。箭矢如同飞蝗般射来,但大多被符文快船自带的微弱护盾和灵活走位避开。
刘仁轨目光锁定了那艘最大、装饰最华丽的百济旗舰,冷静下令:“灵枢士,左满舵,镜盘全力,绕到其侧舷!掌镜手,准备‘水箭连弩’!瞄准其水线!”
“扬波号”一个急速的、近乎完美的漂移转弯,巧妙地避开了旗舰上砸来的巨石和火油罐,瞬间切入其防御薄弱的侧翼!
“放!”
咻咻咻......!
数十道凝练的水箭,如同疾风暴雨般,精准地轰击在百济旗舰的水线附近!虽然单发威力不如主力舰,但如此密集的攻击,瞬间将木质船板打得千疮百孔!
海水疯狂涌入!
“不好!船要沉了!”
“快堵住缺口!”
旗舰上一片大乱!
阶伯正在指挥台上怒吼,猝不及防之下,差点被剧烈的倾斜甩入海中!
而与此同时,另外四艘符文快船也在百济船队中纵横驰骋,利用速度和火力优势,不断切割、骚扰、点燃敌船。那些老旧唐舰也鼓噪而进,进一步加剧了百济军的混乱。
百济水师数量虽多,但指挥失灵,阵型大乱,又遭到前所未见的快速战舰打击,顿时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许多船只甚至开始调头逃跑,互相碰撞,乱作一团。
刘仁轨见状,岂会放过如此良机?
“传令!所有战舰,自由追击!降者不杀,抵抗者,尽数击沉!”
他亲自操起一架强弩,一箭将敌方旗舰上试图稳住局面的副将射落海中。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追杀和俘虏。
当李孝亲率领符文舰队主力匆匆赶到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海面:燃烧的残骸、漂浮的碎片、以及无数举手投降的百济士兵和小船。刘仁轨的那艘“扬波号”正押解着失去动力、半沉浮的百济旗舰缓缓驶来。阶伯如同落汤鸡般,被唐军士兵从海里捞起,捆得结结实实。
“末将刘仁轨,参见都督!幸不辱命,击溃百济水师,俘获敌将阶伯!”刘仁轨见到李孝恭,不卑不亢地行礼汇报。
李孝恭看着眼前这一幕,又惊又喜,用力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好!好个刘正则(刘仁轨字)!真有你的!此战以寡击众,扬我军威,大涨志气!本督定当为你向陛下请功!”
“此乃将士用命,陛下天威所致,末将不敢居功。”刘仁轨平静道。
很快,刘仁轨江口大捷、阵斩俘获无数的消息,连同百济大将阶伯,被快船飞速送往平壤。
而李绩率领的陆路偏师,更是如同猛虎下山,几乎未遇像样抵抗,一路势如破竹,直逼百济都城泗沘城!
平壤行在,接到捷报的李渊,龙颜大悦。
“好!刘仁轨果有大才!勇猛果决,洞察战机,乃水师良将!”他当即下旨,“擢升刘仁轨为熊津都督,总领百济故地水陆兵马,安抚地方,清剿残敌!待李绩攻破泗沘,便由其暂理百济军政!”
这道旨意,意味着刘仁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级将领,一跃成为了封疆大吏般的人物!
朝堂之上,那些原本质疑的声音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赞叹和恭贺。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世家官员复杂的目光,一个寒门出身的将领如此迅速崛起,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但无论如何,刘仁轨凭借此战,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大唐的兵锋,在轻松碾碎高句丽之后,又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顺势斩向了猝不及防的百济!
半岛的格局,正在被彻底重塑。
        平壤王宫,临时改作的行在之内,李渊正与李绩、房玄龄、杜如晦、李孝恭等核心文武商议后续治理及对百济、新罗方略。
“陛下,”李绩指着新绘制的半岛全图,沉声道,“据多方探报,百济义慈王听闻平壤陷落,非但没有惶恐臣服,反而加紧了与倭国(日本)的联络,其境内兵马调动频繁,似有趁火打劫、北上抢夺高句丽南部地盘之意。其使者更是曾大放厥词,言‘唐军虽悍,然久战必疲,水师难久持’,狂妄之极!”
“哼!蕞尔小邦,也敢觊觎天朝战果!”程咬金冷哼一声,“陛下,给末将三万兵马,末将顺道南下,把那不知死活的义慈王也抓来给您磕头!”
李渊未置可否,目光投向负责水师和后勤的李孝恭:“孝恭,水师情况如何?可能支撑继续南下作战?”
李孝恭面露难色,出列躬身道:“陛下,符文舰队虽强,然连续征战,特别是远程驰援、压制沿岸,消耗巨大。登莱聚灵塔补充不及,各舰符文均有不同程度损耗,亟需休整维护。且将士久离故土,思乡之情渐起……若即刻南下百济,恐非良机。”
他又补充道:“且百济不同高句丽,其国多山岭密林,水网虽不及江南却也不少,我军骑兵与大型军阵优势难以施展,更兼其与倭国勾结,若倭国水师介入,海上补给线恐受威胁。”
李孝恭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将领和官员的看法,平灭高句丽已是旷世奇功,当见好就收,巩固成果,不宜再贸然开启新的战端。
房玄龄也开口道:“陛下,李都督所言甚是。高句丽新定,人心未附,需大军镇守,安抚地方,清剿渊盖苏文余孽。若此时分兵南下,恐两头不稳。且百济、新罗之事,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宣示天威,迫其臣服纳贡,或可不成而屈人之兵。”
杜如晦点头附和:“臣附议。大军征战,钱粮消耗如流水。今国库虽丰,然连续支撑两场大战,亦感吃力。当以休养生息,消化战果为要。”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的声音再次响起,各有道理。
李渊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他知道,麾下这些老臣宿将并非怯战,而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所言确有其理。但百济的狂妄和与倭国的勾结,却让他如鲠在喉。他决不允许在帝国的东大门外,还存在任何不安分的因素。
就在争论未决之时,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陛下,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口)留守、水师副将刘仁轨,八百里加急军报!”
刘仁轨?众人闻言皆是一怔。此人在此次东征中并不显眼,原为一名中级水师将领,因性格刚直、精通水战而被李孝恭留驻在最早攻克的高句丽南部港口熊津,负责看守后勤水道,清剿小股残敌,可谓是个闲差。他此时送来加急军报,所为何事?
“呈上来。”李渊道。
内侍急忙将密封的军报呈上。李渊拆开火漆,快速浏览起来。看着看着,他原本平静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奇异的神色,先是微微蹙眉,随即嘴角竟勾起一抹赞赏的弧度。
他将军报递给身旁的内侍:“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内侍躬身接过,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臣,熊津留守、水师副将刘仁轨,谨奏陛下:百济悖逆,窥伺天威,竟遣其大将阶伯,率水陆兵万余,战船二百余艘,悍然北犯,欲趁我大军会猎平壤之际,抢夺熊津、党项城等粮草重地,断我归路!其水师先锋已抵熊津江口外海,气焰嚣张……”
听到此处,程咬金等人顿时怒形于色:“好个百济狗!果然贼心不死!”
内侍继续念道:“……贼势虽众,然臣观其船队散乱,指挥无序,骄兵必败!臣虽手中仅有‘扬波级’快船五艘,巡逻旧舰二十,士卒千余,然陛下天威在此,将士用命,岂容鼠辈猖獗?臣已决意,主动出击,于熊津江口外设伏,痛击来犯之敌!若不胜,臣提头来见!然,百济既敢北犯,其国内必然空虚,若陛下遣一偏师,自陆路南下,直捣其都泗沘城(今韩国扶余郡),则可一战定百济!机不可失,伏惟圣裁!”
军报念完,殿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刘仁轨这封军报惊呆了!
以区区五艘符文快船、二十条老旧战舰、千余士卒,面对百济万余大军、二百余艘战船,非但不据城坚守待援,反而要主动出击,还口出狂言“若不胜,提头来见”?甚至还在军报中为陛下谋划起了直捣黄龙的战略?!
这刘仁轨,是疯了?还是想功劳想疯了?
“狂妄!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一位出身世家的文官忍不住出声斥责,“以卵击石,若败,岂非徒损战舰,挫我军威?”
“是啊,陛下!刘仁轨此举太过冒险,当立刻传令,命其坚守待援!”另一名老成持重的将领也附和道。
李孝恭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刘仁轨毕竟算是他的部下,如此莽撞行事,若败了,他也有责任。他拱手道:“陛下,刘仁轨虽勇,然兵力悬殊实在过大。是否……”
“哈哈哈!”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他的话。众人看去,发笑的竟是陛下李渊。
李渊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满是欣赏:“好一个刘仁轨!有胆色!有见识!真乃朕之福将也!”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熊津江口的位置:“百济自以为我大军云集平壤,后方空虚,便可趁火打劫。却不知,朕在熊津,还留了这么一颗钉子!刘仁轨眼光毒辣,一眼便看出其国内空虚,此确乃天赐良机!”
他目光扫过众臣:“刘仁轨以寡击众,是冒险。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水战之道,首重士气与战机!他敢打,必有几分把握!朕,信他!”
“陛下!”房玄龄还是有些担忧,“万一……”
“没有万一!”李渊斩钉截铁,“即便刘仁轨失利,也不过损失些许舰船。但若他胜了,甚至只需重创百济水师,便能为我大军南下创造绝佳战机!这笔买卖,做得!”
他当即下令:“李绩!”
“臣在!”
“命你即刻抽调两万精锐,由你亲自统领,携程知节、阿史那社尔为副将,即刻南下!不必理会沿途小城,直扑泗沘城!朕要让那义慈王,还没反应过来,就做了阶下囚!”
“臣遵旨!”李绩也被刘仁轨的胆气和陛下的决断激起了豪情,轰然领命。程咬金更是兴奋地摩拳擦掌。
“李孝恭!”
“臣在!”
“命你速率符文舰队主力,南下接应刘仁轨!若其已胜,则清扫残敌,封锁百济沿海!若其仍在交战,便给朕碾碎百济水师!”
“是!”
“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全力保障南下偏师粮草供应!告诉刘仁轨,朕等着他的捷报!”
“臣等遵旨!”
一道道命令雷厉风行地发出,整个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而此刻,熊津江口外海,战事已然爆发!
情况确如刘仁轨所料,百济大将阶伯轻敌冒进,认为唐军主力远在平壤,后方留守兵力薄弱,其水师船队大咧咧地闯入江口海域,队形散乱,甚至许多士兵还在船上饮酒作乐。
刘仁轨站在一艘“扬波级”符文快船的舰首,面色冷峻如铁。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瘦,却目光如电,身形挺拔如松。他并未穿戴华丽的铠甲,只是一身普通水师将领的制式皮甲,但自有一股沉稳如山、锐利如刀的气度。
“各舰听令!‘扬波号’随我直冲敌舰中军!其余快船左右迂回,以符文弩箭攻击其两翼!旧舰随后压上,壮声势即可!目标......敌旗舰!斩首!”刘仁轨的命令简洁而清晰。
“得令!”
五艘“扬波级”符文快船如同五条灵活的鲨鱼,瞬间将速度提升至极致,破开波浪,迎着百济庞大的船队直冲过去!船首的“破浪”符文光芒闪烁,轻易地将试图阻挡的小船撞得粉碎!
“唐军!唐军来了!”
“好快的船!”
“放箭!快放箭!”
百济水兵这才慌乱起来,仓促应战。箭矢如同飞蝗般射来,但大多被符文快船自带的微弱护盾和灵活走位避开。
刘仁轨目光锁定了那艘最大、装饰最华丽的百济旗舰,冷静下令:“灵枢士,左满舵,镜盘全力,绕到其侧舷!掌镜手,准备‘水箭连弩’!瞄准其水线!”
“扬波号”一个急速的、近乎完美的漂移转弯,巧妙地避开了旗舰上砸来的巨石和火油罐,瞬间切入其防御薄弱的侧翼!
“放!”
咻咻咻......!
数十道凝练的水箭,如同疾风暴雨般,精准地轰击在百济旗舰的水线附近!虽然单发威力不如主力舰,但如此密集的攻击,瞬间将木质船板打得千疮百孔!
海水疯狂涌入!
“不好!船要沉了!”
“快堵住缺口!”
旗舰上一片大乱!
阶伯正在指挥台上怒吼,猝不及防之下,差点被剧烈的倾斜甩入海中!
而与此同时,另外四艘符文快船也在百济船队中纵横驰骋,利用速度和火力优势,不断切割、骚扰、点燃敌船。那些老旧唐舰也鼓噪而进,进一步加剧了百济军的混乱。
百济水师数量虽多,但指挥失灵,阵型大乱,又遭到前所未见的快速战舰打击,顿时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许多船只甚至开始调头逃跑,互相碰撞,乱作一团。
刘仁轨见状,岂会放过如此良机?
“传令!所有战舰,自由追击!降者不杀,抵抗者,尽数击沉!”
他亲自操起一架强弩,一箭将敌方旗舰上试图稳住局面的副将射落海中。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追杀和俘虏。
当李孝亲率领符文舰队主力匆匆赶到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海面:燃烧的残骸、漂浮的碎片、以及无数举手投降的百济士兵和小船。刘仁轨的那艘“扬波号”正押解着失去动力、半沉浮的百济旗舰缓缓驶来。阶伯如同落汤鸡般,被唐军士兵从海里捞起,捆得结结实实。
“末将刘仁轨,参见都督!幸不辱命,击溃百济水师,俘获敌将阶伯!”刘仁轨见到李孝恭,不卑不亢地行礼汇报。
李孝恭看着眼前这一幕,又惊又喜,用力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好!好个刘正则(刘仁轨字)!真有你的!此战以寡击众,扬我军威,大涨志气!本督定当为你向陛下请功!”
“此乃将士用命,陛下天威所致,末将不敢居功。”刘仁轨平静道。
很快,刘仁轨江口大捷、阵斩俘获无数的消息,连同百济大将阶伯,被快船飞速送往平壤。
而李绩率领的陆路偏师,更是如同猛虎下山,几乎未遇像样抵抗,一路势如破竹,直逼百济都城泗沘城!
平壤行在,接到捷报的李渊,龙颜大悦。
“好!刘仁轨果有大才!勇猛果决,洞察战机,乃水师良将!”他当即下旨,“擢升刘仁轨为熊津都督,总领百济故地水陆兵马,安抚地方,清剿残敌!待李绩攻破泗沘,便由其暂理百济军政!”
这道旨意,意味着刘仁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级将领,一跃成为了封疆大吏般的人物!
朝堂之上,那些原本质疑的声音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赞叹和恭贺。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世家官员复杂的目光,一个寒门出身的将领如此迅速崛起,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但无论如何,刘仁轨凭借此战,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大唐的兵锋,在轻松碾碎高句丽之后,又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顺势斩向了猝不及防的百济!
半岛的格局,正在被彻底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