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道魔疑云-《龙魂震贞观》

  两仪殿侧殿内的空气,因暗卫带来的惊人消息而彻底凝固。熏香的青烟似乎都停止了流动,唯有李渊手指无意识敲击紫檀木桌面的笃笃声,规律地响着,每一声都敲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紧绷的心弦上。

  魔气……郑元韬……终南山道观……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带来的冲击远比单纯的科举舞弊、结党营私更加令人心悸。那是一种触及未知领域、颠覆认知的深层恐惧。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眉头紧锁,沉声道:“陛下,若暗卫所查属实……此事恐怕远比朝堂党争更为凶险。魔物之事,非同小可,先前永坊一案,其危害已可见一斑。郑元韬身为礼部尚书,朝廷重臣,若其果真与魔气有染,其所图必然极大!那终南山道观……”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终南山自古以来便是道教圣地,洞天福地众多,修行之人云集,亦不乏隐世高人。若魔气渗透其中,其后果不堪设想。

  杜如晦面色冷峻,补充道:“而且,此事牵扯到‘西市胡商’。臣记得,崔瑾曾报,为刘七提供邪酒之胡商,亦是眉骨带疤、口音奇特之辈。两者特征如此相似,绝非巧合!此人恐怕是专门负责传递魔物相关之物的重要环节!其背后,定然有一个庞大的网络!”

  李渊停止了敲击,目光幽深,仿佛穿透了宫殿的阻隔,望向了那云雾缭绕的终南山方向。

  “道门清净之地,竟也与魔物有了瓜葛?”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杀意,“是某些败类道士利欲熏心,私自勾结?还是……其内部早已被渗透而不自知?”

  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清醒:“暗卫所言不错,此刻不宜打草惊蛇。对方行事隐秘,线索细微,贸然行动,只会让他们藏得更深。”

  他看向房、杜二人:“新政推行,乃当前第一要务,关乎国本,不容有失。玄龄,克明,你二人之重心,仍需放在《氏族新志》的落实上,放在育才院与吏部考功改制上。朝堂之内的风波,由朕来掌控。至于这终南山魔影……”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金芒:“朕,自有计较。”

  ……

  长安西市,依旧喧嚣繁华。各色人等穿梭其间,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驼铃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然而,在这片繁华之下,一张无形的网已经悄然撒开。

  数名精于伪装与追踪的百骑司好手,以及两名气息更加内敛、仿佛能与阴影融为一体的暗卫,已经根据有限的描述(眉骨刀疤、奇特口音),如同最耐心的猎手,潜伏在西市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那些较为偏僻、胡商聚集的区域。他们观察着每一个符合部分特征的胡商,记录着他们的行为、交往对象,试图从中筛选出那个神秘的目标。

  与此同时,另一队更加精锐、擅长山地潜行与侦查的暗卫,则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终南山地界。

  终南山脉连绵起伏,林深谷幽,大小道观、隐士茅庐星罗棋布。暗卫们并未直奔那些香火鼎盛的大道观,而是根据密信中模糊的指向以及自身对能量波动的敏锐感知,重点排查那些位于深山僻谷、名声不显甚至近乎荒废的小道观。

  他们行动极其谨慎,昼伏夜出,借助地形和夜色完美地隐藏自身,如同山间的清风流云,不留丝毫痕迹。他们观察道观的人员往来、物资采购、甚至观察其烟囱冒烟的时间规律,寻找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迹象。

  日子一天天过去。西市的排查进展缓慢,符合“眉骨带疤”特征的胡商发现了几个,但经过秘密核查,要么是常年在此经营的正经商人,要么口音不符,均被排除。那个神秘胡商仿佛蒸发了一般。

  终南山那边的侦查同样陷入了僵局。排查了数十处可疑地点,大多道观虽然清苦,却也无甚异常,道士们或清修,或采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少数几处有些许能量波动,仔细探查后,发现也只是道士修炼正统道法所产生的灵力涟漪,与那阴冷污秽的魔气截然不同。

  线索,似乎就此中断了。

  ……

  这一日,天降细雨,终南山云雾更盛,能见度极低。一队三名暗卫,正潜行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山林中。根据地图显示,这片区域应该有一处名为“清虚观”的微小道观,早已荒废多年。

  队长是一名代号“幽影”的老练暗卫,他身形瘦削,动作轻盈得如同灵猫,雨水落在他特制的蓑衣上,竟悄然滑落,不发出半点声响。他身后两名队员同样技艺高超,三人呈品字形无声推进。

  越往深处,林木越发茂密,荆棘丛生。按理说,这种地方早已不该有路,但“幽影”却敏锐地发现,某些荆棘似乎有被定期清理过的细微痕迹,只是手法极其高明,若非他这等追踪大师,绝难发现。

  他打了个手势,三人更加警惕,顺着那几乎不可辨的痕迹缓缓深入。

  终于,在一片陡峭的山壁之下,透过朦胧的雨雾和茂密的藤蔓,隐约可见几间依山而建、几乎与山石融为一体的破旧殿宇。那就是地图上标注的“清虚观”。观门歪斜,瓦砾遍地,看起来确实荒废已久。

  但“幽影”却猛地停下了脚步,瞳孔微微收缩。他抬起手,示意队员绝对静止。

  他闻到了。

  一股极其极其微弱、却被暗卫特殊训练深刻烙印在记忆中的气味,那是一种混合着某种特殊香料、草药以及一丝极淡的、难以形容的腥甜气息。这气味,与之前在永坊地窖、以及那自杀杀手血液短暂异变时闻到的气味,同源!

  虽然被山间的雨雾和草木清香极力冲淡,但绝对错不了!

  而且,他还感觉到,这片区域的天地灵气流动,有着一丝极其不自然的滞涩感,仿佛被什么东西干扰、扭曲了。

  “有古怪。”“幽影”用极其细微的、只有队员能听到的气声说道,“提高警惕,非必要,不接触。观察为主。”

  三人如同三块沉默的石头,借助地形和植被的掩护,缓缓靠近,寻找最佳的观察点。

  他们很快发现,这清虚观并非完全无人。在观后一处极其隐蔽的、被巨石和藤蔓半遮掩的山洞口,隐约有微弱的光芒透出,那怪异的气味正是从洞中飘散出来。

  “幽影”让两名队员在外围警戒策应,自己则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攀上洞口上方一处突出的岩石,将身体紧紧贴附在湿滑的岩壁上,屏息凝神,向下望去。

  洞内似乎经过人工修整,颇为深邃。借着里面透出的微弱光芒,他能看到洞壁两侧刻满了各种扭曲诡异的符文,与永坊地窖魔阵的符号风格迥异,却同样散发着不祥的气息。越往深处,那股混合着香料的腥甜气味越发明显。

  他隐约听到洞内传来极低的交谈声,用的是某种晦涩的方言,并非中原官话,但他能勉强捕捉到几个重复的词语:“……圣种……”“……血祭……”“……时辰将至……”

  突然,洞内光线晃动,似乎有人正朝洞口走来。

  “幽影”立刻将身体隐匿得更好,连呼吸都几乎停止。

  只见两名身着破旧道袍、却面色苍白、眼神呆滞空洞的道士,机械地抬着一个沉重的木桶,从洞内走出。木桶里盛满了墨绿色的、粘稠的液体,散发着浓烈的药草和那股腥甜气味。他们将木桶抬到洞外一处低洼地,将其中的液体缓缓倾倒进去。

  那低洼地的土壤,竟然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紫黑色,并且仿佛有生命般,微微蠕动着,吸收着那些液体!

  做完这一切,两名道士又机械地、一言不发地抬着空桶返回洞中,自始至终,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如同被线操控的木偶。

  “幽影”心中寒意大盛。这两名道士的状态,极不正常,像是被某种邪术控制了心神!而那洞内的符文、诡异的液体、被污染的土壤……无不指向一个可怕的事实:这处看似荒废的道观,正在进行着某种邪恶的仪式或培养!

  他不敢久留,确认再无其他动静后,如同轻烟般滑下岩石,与队员汇合,打了个立刻撤退的手势。

  三人沿着来路,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撤离了这片令人不安的区域。

  ……

  雨夜,两仪殿。

  “幽影”跪在御阶之下,详细禀报了终南山清虚观的所见所闻。他的声音依旧保持着暗卫特有的冷静客观,但所述内容却让一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得脊背发凉。

  “……两名道士神情呆滞,行动机械,疑似被邪法操控。洞内符文诡异,非道门正统。所倾倒之液体,气息与魔气相关之物高度相似。那处土壤已被污染,似在培育某种邪物。洞内之人交谈提及‘圣种’、‘血祭’等词。”

  李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双眸之中的金色光芒却越来越盛,仿佛有雷霆在其中孕育。

  “操控心神……培育邪物……血祭……”他缓缓重复着这几个词,声音冰冷得如同终南山的雪,“好,很好。朕的天下,朕的道门清净之地,竟成了藏污纳垢、滋养魔物的温床!”

  他看向“幽影”:“可知洞内大致有多少人?实力如何?”

  “回陛下,洞内光线昏暗,深处情形难以探查。仅从脚步声和气息判断,除那两名被控道士外,至少还有三至四人,其中一人气息晦涩深沉,恐是主事者,其实力……深不可测。”幽影谨慎地回答。

  “深不可测?”李渊眼中金芒一闪,“朕倒要看看,是如何个深不可测法。”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继续监视清虚观,但距离再放远一倍,绝不可被其察觉。给朕弄清楚他们的目的,那‘圣种’究竟是什么,‘血祭’又在何时!朕要的是连根拔起,不是打草惊蛇。”

  “是!”“幽影”领命。

  “另外,”李渊补充道,“查一查这清虚观的底细,它荒废之前,属于道教哪一派系?观中道士都去了何处?是如何落到这群妖人手中的?”

  “遵旨!”

  “幽影”再次无声无息地退入阴影之中。

  殿内只剩下李渊和房、杜二人。

  杜如晦面色凝重至极:“陛下,此事棘手。对方隐匿深山,实力不明,且似乎所图极大。若贸然派兵围剿,恐其狗急跳墙,毁掉证据,甚至引发不可预知之祸乱。且终南山道门关系错综复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整个道门的反弹。”

  房玄龄也道:“克明所言极是。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此毒瘤必须铲除!或可……派遣高手,精确定点清除?”

  李渊目光深邃,摇了摇头:“时机未到。暗卫所报‘时辰将至’,想必他们的图谋已近关键。此时动手,若不能一举功成,后患无穷。朕,要等他们自己跳出来。”

  他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传朕旨意,以朕欲于终南山祈福祭天、酬谢道门襄助平定乱局为名,令太史局择吉日,令将作监修缮上山御道及主要宫观。朕,要堂堂正正地去一趟终南山。”

  房玄龄和杜如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陛下这是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皇家仪仗、大军护卫为明面上的压力,逼迫对方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可能因计划被打乱而露出马脚;同时,更方便暗卫和百骑司高手混杂在庞大的队伍中,进行更深入的侦查和布局!

  “陛下圣明!”二人齐声道。

  “下去准备吧。”李渊挥了挥手,“这一次,朕要亲自去看看,到底是哪些魑魅魍魉,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行此逆天之事!”

  道魔疑云,愈发浓重。而一场由皇帝亲自主导的、旨在涤荡妖氛的巨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