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高昌国势力范围,苏定方使团一路向西,仿佛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眼中驶出,进入了暂时平静却依旧暗流汹涌的深海。眼前的景象与高昌附近的绿洲田园截然不同,大地变得更加苍凉、粗犷,却也别具一种撼人心魄的异域风情。
他们沿着天山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之间的狭长通道行进。右侧是连绵起伏、在烈日下呈现出铁灰色或赭红色的天山支脉,山势险峻,冰雪覆盖的山顶在湛蓝天空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左侧则是一望无际、死寂般的沙海,热风卷起沙尘,形成接天连地的黄色帷幕,仿佛随时会吞噬掉这条脆弱的生命走廊。唯有依靠天山雪水滋养的片片绿洲,如同散落的翡翠,点缀在这片苍黄的大地上,成为商队和生灵赖以生存的节点。
越是西行,人种、语言、服饰、风俗的差异就愈发明显。高鼻深目、卷发浓须的粟特商人变得更加常见,他们组成的商队规模更大,驮载的货物也更显珍贵。头戴白帽、神色虔诚的波斯僧侣手持异教经卷,可能是祆教或景教,口中念念有词。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肤色更深、来自极西之地的拂林(东罗马)商人,穿着迥异的服饰,带来奇特的玻璃器和金银币。
沿途经过的城镇,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土坯垒砌的房屋平顶厚墙,用以抵御风沙和严寒酷暑。集市上,充满了各种听不懂的语言和激烈的讨价还价声。空气中弥漫着烤羊肉串的焦香、囊饼的麦香、以及各种辛香料,胡椒、肉桂、孜然混合而成的、令人食欲大动又略感不适的浓烈气味。
使团的出现,在这些西域城邦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虽然尽量低调,但那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以及唐人独特的相貌和气度,依然无法完全掩盖。当地居民对他们投来的目光复杂无比,有好奇,有敬畏,有羡慕,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警惕,甚至……隐藏在笑容下的恶意。
苏定方面色沉静,命令全军保持最高警惕,外松内紧。他派出更多斥候,远近前出侦查,确保不会再次陷入高昌那样的险境。裴行俭则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学徒,如饥似渴地观察、记录着一切。他用画笔勾勒下不同的服饰、建筑风格,用文字记录下听到的语言碎片、观察到的风俗习惯,甚至包括市集上货物的价格波动。他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大唐经营西域的重要参考。
这一日,使团抵达了一座名为“尉犁”的中等城镇,此处是前往焉耆的重要中转站。城规模不大,但得益于丝路贸易,市集却颇为热闹。苏定方决定在此休整一日,补充淡水草料,并尝试获取更多关于前方焉耆、龟兹的情报。
市集上,人声鼎沸。苏定方派出手下精通胡语的士卒,分散开来,装作购买物品,实则打探消息。裴行俭则在一处相对安静的粟特人开设的茶馆坐下,要了一壶味道浓烈的药茶,看似休息,实则耳朵捕捉着周围的一切交谈。
“听说了吗?高昌那边出大事了!”邻座几个商人模样的粟特人压低了声音,用粟特语交谈,却不知裴行俭精通此道。
“怎么了?麹文泰老王又加税了?”
“加税?嘿,比那吓人!听说大唐的使者去了,在宫里动了刀兵!好像还牵扯到什么……黑暗中的东西?”说话者声音带着一丝恐惧。
“嘘!小声点!不想活了?”另一人紧张地制止,“那些事也是能乱说的?不过……最近确实不太平。从西边来的商队说,焉耆、龟兹那边,也有点怪怪的……”
“怎么怪?”
“说不好……就是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暗地里盯着……有些小部落的人莫名其妙地消失,祭坛上偶尔会出现奇怪的符号……连羊群都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裴行俭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慢慢品着茶。暗地里盯着?奇怪符号?这让他立刻联想到了“暗影秘教”。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身着灰色长袍、头戴宽檐帽、几乎将整个面容都隐藏起来的身影走了进来。此人身材不高,步伐轻捷得有些诡异,仿佛脚不沾地。他径直走向茶馆最角落的阴暗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最便宜的茶,便不再有任何动作,仿佛一尊融入了阴影的雕像。
但就在他进来的瞬间,裴行俭怀中那面古拙铜镜,再次传来了极其轻微、却绝不容忽视的温热感!虽然远不如在高昌王宫时那般剧烈,但这种感应清晰无误!
裴行俭的心猛地一沉。秘教的人?!他们果然阴魂不散,竟然跟到了这里?还是说,他们的势力网络,远比想象的更为庞大,早已渗透到了西域各个角落?
他强作镇定,用眼角余光仔细观察那人。那人似乎对周围的喧嚣毫无兴趣,只是静静地坐着,宽大的袖口微微颤动,似乎在里面摆弄着什么小东西。偶尔,当有茶馆侍女经过时,他会极其快速地抬起头瞥一眼——就在那瞬间,裴行俭捕捉到了一双极其诡异的、瞳孔仿佛呈现一种暗红色的眼睛,以及下半张苍白得过分的脸。
绝不能打草惊蛇!裴行俭立刻做出判断。他放下茶钱,若无其事地起身离开茶馆,快步走向使团驻扎的营地。
“大使!”他一进苏定方的帐篷,便立刻压低声音,“市集上发现疑似秘教眼线!”
苏定方正在擦拭横刀,闻言动作一顿,眼中寒光骤现:“确定?在哪里?”
“就在街角的粟特茶馆。一人,灰袍,戴宽帽,气息诡异,我的宝镜有反应。”裴行俭语速极快,“他似乎在等人,或者监视什么。我们不宜在城内动手,但必须掌握其动向。”
苏定方略一思索,立刻道:“王校尉!”
“末将在!”亲兵校尉应声入帐。
“你亲自带两个机灵的好手,换上本地人衣服,去市集粟特茶馆,盯住一个穿灰袍、戴宽帽、独坐角落的人。记住,只盯不动,无论他去哪里,见过什么人,都要给我牢牢盯住,但绝不能被发觉!一有异动,立刻回报!”
“得令!”王校尉领命,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安排好后,苏定方才沉声问裴行俭:“还打听到什么?”
裴行俭将茶馆中听到的关于高昌流言、以及焉耆龟兹一带的异常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苏定方听完,眉头紧锁:“看来,高昌之事只是个开始,或者说,只是一个更大的阴谋的一部分。这‘暗影秘教’,所图非小啊。焉耆、龟兹……我们必须加倍小心。”
傍晚时分,王校尉回来复命。
“禀大使,裴校书!那人……很是诡异!”王校尉脸上带着一丝后怕和困惑,“我们在远处盯了他将近两个时辰,他就几乎没动过,像个石头人。后来,有一支从西边来的小型驼队路过茶馆门口,队里有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女人,似乎朝茶馆里看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没多久,那灰袍人就起身离开了。”
“我们分头跟踪,那灰袍人七拐八绕,进了一条死胡同,我们怕跟丢,赶紧追过去,可……可到了胡同底,他人就不见了!就像……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我们搜遍了,那胡同根本没有其他出口!”
“凭空消失?”苏定方和裴行俭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这绝非寻常武功能做到的。
“那支驼队呢?”裴行俭急问。
“驼队我们也有人跟着,他们去了城西的‘骆驼客’大车店住下了。看起来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王校尉答道。
“普通?能让秘教眼线如此隐秘接头的,绝不普通。”苏定方冷笑一声,“继续监视那家车店,但不要靠近。另外,通知下去,今夜营地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明早拂晓,提前出发!”
“是!”
夜色笼罩尉犁城,异域的风声中,似乎夹杂着更多难以言喻的低语。使团营地灯火通明,哨兵警惕地巡视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裴行俭坐在帐中,对着油灯仔细研究着白天记录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那面铜镜被他放在手边,偶尔会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温润光芒。
苏定方按刀巡营,检查每一个岗哨。他抬头望向西方深邃的夜空,那里,焉耆、龟兹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他知道,前面的路绝不会平坦。高昌的刀兵相见或许只是明枪,而真正可怕的是这些隐藏在繁华市集、寻常驼队、甚至可能是友好笑容下的“暗影”。
西域之地,就像这片看似坦荡实则暗藏流沙的戈壁,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无比谨慎。而大唐的意志,与那无处不在的黑暗,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然展开了新一轮无声却更加凶险的较量。
他们沿着天山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之间的狭长通道行进。右侧是连绵起伏、在烈日下呈现出铁灰色或赭红色的天山支脉,山势险峻,冰雪覆盖的山顶在湛蓝天空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左侧则是一望无际、死寂般的沙海,热风卷起沙尘,形成接天连地的黄色帷幕,仿佛随时会吞噬掉这条脆弱的生命走廊。唯有依靠天山雪水滋养的片片绿洲,如同散落的翡翠,点缀在这片苍黄的大地上,成为商队和生灵赖以生存的节点。
越是西行,人种、语言、服饰、风俗的差异就愈发明显。高鼻深目、卷发浓须的粟特商人变得更加常见,他们组成的商队规模更大,驮载的货物也更显珍贵。头戴白帽、神色虔诚的波斯僧侣手持异教经卷,可能是祆教或景教,口中念念有词。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肤色更深、来自极西之地的拂林(东罗马)商人,穿着迥异的服饰,带来奇特的玻璃器和金银币。
沿途经过的城镇,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土坯垒砌的房屋平顶厚墙,用以抵御风沙和严寒酷暑。集市上,充满了各种听不懂的语言和激烈的讨价还价声。空气中弥漫着烤羊肉串的焦香、囊饼的麦香、以及各种辛香料,胡椒、肉桂、孜然混合而成的、令人食欲大动又略感不适的浓烈气味。
使团的出现,在这些西域城邦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虽然尽量低调,但那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以及唐人独特的相貌和气度,依然无法完全掩盖。当地居民对他们投来的目光复杂无比,有好奇,有敬畏,有羡慕,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警惕,甚至……隐藏在笑容下的恶意。
苏定方面色沉静,命令全军保持最高警惕,外松内紧。他派出更多斥候,远近前出侦查,确保不会再次陷入高昌那样的险境。裴行俭则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学徒,如饥似渴地观察、记录着一切。他用画笔勾勒下不同的服饰、建筑风格,用文字记录下听到的语言碎片、观察到的风俗习惯,甚至包括市集上货物的价格波动。他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大唐经营西域的重要参考。
这一日,使团抵达了一座名为“尉犁”的中等城镇,此处是前往焉耆的重要中转站。城规模不大,但得益于丝路贸易,市集却颇为热闹。苏定方决定在此休整一日,补充淡水草料,并尝试获取更多关于前方焉耆、龟兹的情报。
市集上,人声鼎沸。苏定方派出手下精通胡语的士卒,分散开来,装作购买物品,实则打探消息。裴行俭则在一处相对安静的粟特人开设的茶馆坐下,要了一壶味道浓烈的药茶,看似休息,实则耳朵捕捉着周围的一切交谈。
“听说了吗?高昌那边出大事了!”邻座几个商人模样的粟特人压低了声音,用粟特语交谈,却不知裴行俭精通此道。
“怎么了?麹文泰老王又加税了?”
“加税?嘿,比那吓人!听说大唐的使者去了,在宫里动了刀兵!好像还牵扯到什么……黑暗中的东西?”说话者声音带着一丝恐惧。
“嘘!小声点!不想活了?”另一人紧张地制止,“那些事也是能乱说的?不过……最近确实不太平。从西边来的商队说,焉耆、龟兹那边,也有点怪怪的……”
“怎么怪?”
“说不好……就是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暗地里盯着……有些小部落的人莫名其妙地消失,祭坛上偶尔会出现奇怪的符号……连羊群都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裴行俭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慢慢品着茶。暗地里盯着?奇怪符号?这让他立刻联想到了“暗影秘教”。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身着灰色长袍、头戴宽檐帽、几乎将整个面容都隐藏起来的身影走了进来。此人身材不高,步伐轻捷得有些诡异,仿佛脚不沾地。他径直走向茶馆最角落的阴暗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最便宜的茶,便不再有任何动作,仿佛一尊融入了阴影的雕像。
但就在他进来的瞬间,裴行俭怀中那面古拙铜镜,再次传来了极其轻微、却绝不容忽视的温热感!虽然远不如在高昌王宫时那般剧烈,但这种感应清晰无误!
裴行俭的心猛地一沉。秘教的人?!他们果然阴魂不散,竟然跟到了这里?还是说,他们的势力网络,远比想象的更为庞大,早已渗透到了西域各个角落?
他强作镇定,用眼角余光仔细观察那人。那人似乎对周围的喧嚣毫无兴趣,只是静静地坐着,宽大的袖口微微颤动,似乎在里面摆弄着什么小东西。偶尔,当有茶馆侍女经过时,他会极其快速地抬起头瞥一眼——就在那瞬间,裴行俭捕捉到了一双极其诡异的、瞳孔仿佛呈现一种暗红色的眼睛,以及下半张苍白得过分的脸。
绝不能打草惊蛇!裴行俭立刻做出判断。他放下茶钱,若无其事地起身离开茶馆,快步走向使团驻扎的营地。
“大使!”他一进苏定方的帐篷,便立刻压低声音,“市集上发现疑似秘教眼线!”
苏定方正在擦拭横刀,闻言动作一顿,眼中寒光骤现:“确定?在哪里?”
“就在街角的粟特茶馆。一人,灰袍,戴宽帽,气息诡异,我的宝镜有反应。”裴行俭语速极快,“他似乎在等人,或者监视什么。我们不宜在城内动手,但必须掌握其动向。”
苏定方略一思索,立刻道:“王校尉!”
“末将在!”亲兵校尉应声入帐。
“你亲自带两个机灵的好手,换上本地人衣服,去市集粟特茶馆,盯住一个穿灰袍、戴宽帽、独坐角落的人。记住,只盯不动,无论他去哪里,见过什么人,都要给我牢牢盯住,但绝不能被发觉!一有异动,立刻回报!”
“得令!”王校尉领命,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安排好后,苏定方才沉声问裴行俭:“还打听到什么?”
裴行俭将茶馆中听到的关于高昌流言、以及焉耆龟兹一带的异常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苏定方听完,眉头紧锁:“看来,高昌之事只是个开始,或者说,只是一个更大的阴谋的一部分。这‘暗影秘教’,所图非小啊。焉耆、龟兹……我们必须加倍小心。”
傍晚时分,王校尉回来复命。
“禀大使,裴校书!那人……很是诡异!”王校尉脸上带着一丝后怕和困惑,“我们在远处盯了他将近两个时辰,他就几乎没动过,像个石头人。后来,有一支从西边来的小型驼队路过茶馆门口,队里有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女人,似乎朝茶馆里看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没多久,那灰袍人就起身离开了。”
“我们分头跟踪,那灰袍人七拐八绕,进了一条死胡同,我们怕跟丢,赶紧追过去,可……可到了胡同底,他人就不见了!就像……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我们搜遍了,那胡同根本没有其他出口!”
“凭空消失?”苏定方和裴行俭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这绝非寻常武功能做到的。
“那支驼队呢?”裴行俭急问。
“驼队我们也有人跟着,他们去了城西的‘骆驼客’大车店住下了。看起来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王校尉答道。
“普通?能让秘教眼线如此隐秘接头的,绝不普通。”苏定方冷笑一声,“继续监视那家车店,但不要靠近。另外,通知下去,今夜营地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明早拂晓,提前出发!”
“是!”
夜色笼罩尉犁城,异域的风声中,似乎夹杂着更多难以言喻的低语。使团营地灯火通明,哨兵警惕地巡视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裴行俭坐在帐中,对着油灯仔细研究着白天记录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那面铜镜被他放在手边,偶尔会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温润光芒。
苏定方按刀巡营,检查每一个岗哨。他抬头望向西方深邃的夜空,那里,焉耆、龟兹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他知道,前面的路绝不会平坦。高昌的刀兵相见或许只是明枪,而真正可怕的是这些隐藏在繁华市集、寻常驼队、甚至可能是友好笑容下的“暗影”。
西域之地,就像这片看似坦荡实则暗藏流沙的戈壁,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无比谨慎。而大唐的意志,与那无处不在的黑暗,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然展开了新一轮无声却更加凶险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