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一直在点头,最后说道:
“爷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出嫁前,母亲一直在说,嫁到贾家,我就是贾郭氏了。
但贾家的情况外面都不甚知晓。
爷说的话我都要听,我相信爷,不会害我的。
二房的事务我会好好学的,不给爷丢脸。”
贾敦笑着拍了拍郭氏的手,牵着她一路走到了史兰馨处。
史兰馨看到两个人手牵手过来,脸立刻笑开了花。
行礼后,又细细吩咐了郭氏,贾敦的习惯喜好,还说回门后每日过来找明兰姑姑和赖志家媳妇子,二房事务一直都是两人联合办理的。
“以后我总算可以少一桩心事了。
等到二妹妹出阁了,我也算有颜面去见老国公爷和太太,还有你母亲了。
想当初二房接连两个孩子,都是老国公爷吩咐交到我手上的。
我愁的头发的大把的掉,一个身子不好,一个身子就没好过。
你不知道,当初敦哥儿母亲病重,把他交到我的手上时,那小脸白的,谁看了都心疼。
我与你母亲,虽只做了几年的妯娌,但....”
史兰馨说此处忍不住呜咽,流下泪来,那个可悲又可怜的女子。
贾敦想到自己母亲,想到她临终前吩咐一定要听伯母的话,一定要待着大房,想起她的慈母心肠,也忍不住垂泪。
“不说这些伤心的事了。
敦哥儿,你昨日成婚,我把你母亲的牌位摆出来。
她要是知道了你成家立业了,在地底下也一定会高兴了。”
贾敦复又起身向史兰馨跪下行了大礼。郭氏急忙也跪到贾敦身边。
“伯母,我说叫您伯母,但在我心里,您一直是我的母亲。
从前我羡慕大哥,有太太疼,有伯母疼。
我的母亲只会唉声叹气,连我吃饭穿衣都不在意。
后来到了伯母这里,我和故儿一起长大。
故儿有的,我都有。甚至故 儿没有的,我也有。
我才知道,我也是有母亲疼爱的。
长大后我知道,我的母亲只是太软弱了,但她并不是不喜欢我。
可我心里总觉得您才是我母亲,您给了我一个母亲能给的一切。
教我读书习字,教我做人的道理。
即便您很忙碌,但凡有空闲,您都会陪着我们这群孩子们。
没空见我们,但每日睡前都将下人丫鬟叫过来问清楚我们的情况,都无事了才能安心入睡。我都知道。
后来我们长大后,您又给了我们充分的选择。
大哥喜欢习武,您从没有逼着他读书,只是会耐心教导武将不是武夫。
故儿天资聪颖,喜好诗文,您亲自登门去大儒颛孙端老先生出山教导。
因为您知道其他老师教学多是一板一眼,只有老先生能充分将学生的长处发展出来。
故儿原是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但为了把我塞进去,
堂堂公主居然洗手为老先生做羹汤,做点心,就为了老先生收我做徒弟。
老先生时常说,我的资质他本不会收的,太笨了。
亏得我有个好伯母。
您每次都会想尽办法讨好老先生,为了就是少让他罚我。
要是不是我能进老先生门下,我可能这辈子可能都不能考中进士了。
后来老先生说什么都不再收徒了。
您没有方法,只能另请了老先生的弟子徐进士为弟弟们教导。
弟弟们考取童生后,又立刻安排进入最好的学院读书,
每年大把的银钱送到书院,给书院办了一个个诗会酒会,给山长讲师送好酒送书画,就为了让先生们多注意弟弟们,多耐心教导他们。
这不是逼着他们念书,是他们除了科举出头,没有其他出头路了。”
贾家除非贾赦死了,就不能再出一个将军,尤其是手握军队的将军。
贾敦在心里想着,这话不能说出口,但兄弟们都知道。
“您对我们做的一切,万死都难以报答。
成婚时我没有行大礼,今日就当成全儿子一片心意。”
说着和郭氏起身,再度跪下,行三重跪拜大礼。
这礼可跪天地、皇上、父母、老师,没有跪伯母的。
史兰馨因为两个月的身孕,激素开始混乱,哭地不能自已。
贾敾也哭得不行了,莫名也给史兰馨行了大礼。
众人哭做一团,可怜贾赦夫妻二人,安慰弟弟们,被贾数贾敖贾教拉着一起哭。
贾故本就情绪饱满,已经和贾敦抱头痛哭了。
贾敉从小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感怀不已,原本坚毅的性子也只能跑到史兰馨怀里哭。
贾敏其实没有那么多地感慨,但是气氛烘到这里了,被感染也跟着一起哭。
大儿媳骆云霞一边流泪,一边安慰这个又安慰那个,最后都安慰不了,就陪着一起哭。
好半日哭累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突然不知是谁笑了一声,所有人哄堂大笑。
贾敖甚至将鼻涕醒到贾赦的袖子上,被人绕着在厅中的大柱子跑,
边跑边喊:“伯母救我!”
贾赦也是没有了大哥的形象,抄起袖子就在后面追。
被其他弟弟拦下了,好说歹说才放弃了暴揍贾敖一顿的想法。
一场请安就是又哭又笑中度过了。
史兰馨还是提醒敦儿夫妻,要赶紧去三房四房感谢婶娘一番。
两人重新在史兰馨这里洗漱一回,才出门。
后来回门时,郭家也很满意这亲事。
郭母悄悄问道公主待你如何。
郭氏将一些事情说了,但是夫君认公主母亲的话可是半点都没有提。
只说公主确实对她很好,回去就要将二房的事情交给自己呢。
郭母很是满意。
郭家是陕西巡抚,史兰馨认识他们家是因为郭家大女儿入宫了。
大郭氏位份不是很高,也是从小媛升到微仪。
没有见过面,即便见过史兰馨也不会记得。
只是听贾敏和柯公公说了,她是后宫难得的明白人。
后面查了郭家,才知道家风纯正,儿子女儿都是悉心教导过的。
也没有京中势力掺杂,妥妥的皇帝党。
史兰馨这才起了结亲的心思。
郭母为了女儿的婚事特地回京操办两个月,等到回门结束了,就要赶回陕西了。
因此事无巨细的吩咐女儿。
等到有人来请,姑爷要家去了。
郭氏才擦了擦泪,起身拜别母亲。
“爷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出嫁前,母亲一直在说,嫁到贾家,我就是贾郭氏了。
但贾家的情况外面都不甚知晓。
爷说的话我都要听,我相信爷,不会害我的。
二房的事务我会好好学的,不给爷丢脸。”
贾敦笑着拍了拍郭氏的手,牵着她一路走到了史兰馨处。
史兰馨看到两个人手牵手过来,脸立刻笑开了花。
行礼后,又细细吩咐了郭氏,贾敦的习惯喜好,还说回门后每日过来找明兰姑姑和赖志家媳妇子,二房事务一直都是两人联合办理的。
“以后我总算可以少一桩心事了。
等到二妹妹出阁了,我也算有颜面去见老国公爷和太太,还有你母亲了。
想当初二房接连两个孩子,都是老国公爷吩咐交到我手上的。
我愁的头发的大把的掉,一个身子不好,一个身子就没好过。
你不知道,当初敦哥儿母亲病重,把他交到我的手上时,那小脸白的,谁看了都心疼。
我与你母亲,虽只做了几年的妯娌,但....”
史兰馨说此处忍不住呜咽,流下泪来,那个可悲又可怜的女子。
贾敦想到自己母亲,想到她临终前吩咐一定要听伯母的话,一定要待着大房,想起她的慈母心肠,也忍不住垂泪。
“不说这些伤心的事了。
敦哥儿,你昨日成婚,我把你母亲的牌位摆出来。
她要是知道了你成家立业了,在地底下也一定会高兴了。”
贾敦复又起身向史兰馨跪下行了大礼。郭氏急忙也跪到贾敦身边。
“伯母,我说叫您伯母,但在我心里,您一直是我的母亲。
从前我羡慕大哥,有太太疼,有伯母疼。
我的母亲只会唉声叹气,连我吃饭穿衣都不在意。
后来到了伯母这里,我和故儿一起长大。
故儿有的,我都有。甚至故 儿没有的,我也有。
我才知道,我也是有母亲疼爱的。
长大后我知道,我的母亲只是太软弱了,但她并不是不喜欢我。
可我心里总觉得您才是我母亲,您给了我一个母亲能给的一切。
教我读书习字,教我做人的道理。
即便您很忙碌,但凡有空闲,您都会陪着我们这群孩子们。
没空见我们,但每日睡前都将下人丫鬟叫过来问清楚我们的情况,都无事了才能安心入睡。我都知道。
后来我们长大后,您又给了我们充分的选择。
大哥喜欢习武,您从没有逼着他读书,只是会耐心教导武将不是武夫。
故儿天资聪颖,喜好诗文,您亲自登门去大儒颛孙端老先生出山教导。
因为您知道其他老师教学多是一板一眼,只有老先生能充分将学生的长处发展出来。
故儿原是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但为了把我塞进去,
堂堂公主居然洗手为老先生做羹汤,做点心,就为了老先生收我做徒弟。
老先生时常说,我的资质他本不会收的,太笨了。
亏得我有个好伯母。
您每次都会想尽办法讨好老先生,为了就是少让他罚我。
要是不是我能进老先生门下,我可能这辈子可能都不能考中进士了。
后来老先生说什么都不再收徒了。
您没有方法,只能另请了老先生的弟子徐进士为弟弟们教导。
弟弟们考取童生后,又立刻安排进入最好的学院读书,
每年大把的银钱送到书院,给书院办了一个个诗会酒会,给山长讲师送好酒送书画,就为了让先生们多注意弟弟们,多耐心教导他们。
这不是逼着他们念书,是他们除了科举出头,没有其他出头路了。”
贾家除非贾赦死了,就不能再出一个将军,尤其是手握军队的将军。
贾敦在心里想着,这话不能说出口,但兄弟们都知道。
“您对我们做的一切,万死都难以报答。
成婚时我没有行大礼,今日就当成全儿子一片心意。”
说着和郭氏起身,再度跪下,行三重跪拜大礼。
这礼可跪天地、皇上、父母、老师,没有跪伯母的。
史兰馨因为两个月的身孕,激素开始混乱,哭地不能自已。
贾敾也哭得不行了,莫名也给史兰馨行了大礼。
众人哭做一团,可怜贾赦夫妻二人,安慰弟弟们,被贾数贾敖贾教拉着一起哭。
贾故本就情绪饱满,已经和贾敦抱头痛哭了。
贾敉从小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感怀不已,原本坚毅的性子也只能跑到史兰馨怀里哭。
贾敏其实没有那么多地感慨,但是气氛烘到这里了,被感染也跟着一起哭。
大儿媳骆云霞一边流泪,一边安慰这个又安慰那个,最后都安慰不了,就陪着一起哭。
好半日哭累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突然不知是谁笑了一声,所有人哄堂大笑。
贾敖甚至将鼻涕醒到贾赦的袖子上,被人绕着在厅中的大柱子跑,
边跑边喊:“伯母救我!”
贾赦也是没有了大哥的形象,抄起袖子就在后面追。
被其他弟弟拦下了,好说歹说才放弃了暴揍贾敖一顿的想法。
一场请安就是又哭又笑中度过了。
史兰馨还是提醒敦儿夫妻,要赶紧去三房四房感谢婶娘一番。
两人重新在史兰馨这里洗漱一回,才出门。
后来回门时,郭家也很满意这亲事。
郭母悄悄问道公主待你如何。
郭氏将一些事情说了,但是夫君认公主母亲的话可是半点都没有提。
只说公主确实对她很好,回去就要将二房的事情交给自己呢。
郭母很是满意。
郭家是陕西巡抚,史兰馨认识他们家是因为郭家大女儿入宫了。
大郭氏位份不是很高,也是从小媛升到微仪。
没有见过面,即便见过史兰馨也不会记得。
只是听贾敏和柯公公说了,她是后宫难得的明白人。
后面查了郭家,才知道家风纯正,儿子女儿都是悉心教导过的。
也没有京中势力掺杂,妥妥的皇帝党。
史兰馨这才起了结亲的心思。
郭母为了女儿的婚事特地回京操办两个月,等到回门结束了,就要赶回陕西了。
因此事无巨细的吩咐女儿。
等到有人来请,姑爷要家去了。
郭氏才擦了擦泪,起身拜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