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孟州都监府,已变成欢乐的海洋。
孩子们围着红灯笼追逐打闹,大人们举杯畅饮,时不时有人喊着“祝武都监与潘娘子永结同心”,声音此起彼伏。
后厨里,孙二娘、张青还在忙着指挥仆役添菜,武大郎和王婆则给客人递上炊饼,整个孟州城,都因这场婚礼,满是暖意与欢喜。
辰时刚过,府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马蹄声,王进与林冲对视一眼,并肩往门口迎去。
只见尘土飞扬中,一队精悍汉子骑着骏马而来。
为首一人面如重枣、身披绿袍,正是大刀关胜。
关胜身后跟着双鞭呼延灼,那匹踏雪乌骓马配上呼延世家将门风范,显得气势逼人。
“天尊哥哥!”大刀关胜翻身下马,大步上前与王进拱手,
“哥哥来信,武都监大婚,我与呼延将军从东昌府星夜赶来,可没误了吉时?”
王进笑着回礼,侧身引二人入内:
“来得正好!快随我见见武松。”
说话间,晁盖与吴用也带着阮氏三雄赶到。
晁盖一身粗布短打,却难掩豪杰气概,吴用手摇羽扇,目光扫过府内景象,轻声赞道:
“孟州城大摆流水席,万民同乐,武都监此举,既显仁义,又能聚义,实在高明。”
不多时,大名府来的索超、凌州来的单廷珪、魏定国陆续抵达,连许久不见的王伦也带着杜迁、宋万从水泊梁山赶了过来。
武松穿着大红喜服,拉着新娘的手,在正厅逐一见礼。
武松指着韩存保对众人道:
“这位是韩都监,此前多亏他相助,兄弟们才能在孟州立足。”
韩存保连忙拱手:
“诸位好汉义薄云天,韩某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关胜上前与韩存保对视,想起当年在东京的旧识,感慨道:
“韩兄当年在禁军时,枪法便无人能及,如今能与你并肩,实乃幸事。”
正热闹时,负责在外警戒的时迁忽然凑到吴用身边,低声道:
“先生,方才见一队兵马往孟州方向来,看旗号像是禁军。”
吴用闻言,转头与晁盖、王进商议,晁盖捋着胡须道:
“定是往大名府收拾残局的,前些日子咱们在大名府闹了一场,官军想必是去善后。”
关胜也点头附和:
“李成、闻达二人驻守大名府多年,麾下兵马精锐,即便官军去了,也掀不起风浪,不必理会。”
众人听关胜这么说,都放下心来,继续举杯欢庆,没人再把时迁的话放在心上。
而此时的孟州城外三十里处,御前飞虎大将毕胜与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丘岳,正率领三千精锐禁军悄然扎营。
帐篷清一色用灰布搭建,连旗帜都收得严严实实,士兵们各司其职,动作轻得像猫,连马蹄都裹了麻布,生怕弄出半点声响。
“都教头,”毕胜换上一身藏青色绸缎长衫,腰间挂着块假玉佩,转头对丘岳道,
“城里现在热闹得很,咱们扮成东京来的绸缎商,正好混进去摸清都监府的底细。”
丘岳也换了身月白色长衫,手里提着个装着假账本的小箱子,冷声道:
“最好能趁机摸清他们的布防,今夜三更,便动手。”
二人各带两名随从,随从们挑着装满劣质绸缎的担子,一行人慢悠悠往孟州城走去。
城门口的衙役正忙着给进城的百姓道喜,见他们衣着光鲜,只随意问了句“从哪来”,毕胜笑着递上碎银子:
“从东京来,听闻武都监大婚,特来送些绸缎当贺礼。”
衙役接过银子,眉开眼笑地放他们进城,丝毫没察觉,这几个“绸缎商”的腰间,都藏着锋利的短刀。
进了城,街上满是欢庆的百姓,家家户户门前的喜字红得刺眼。
丘岳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街道布局,将都监府的方向记在心里,毕胜则故意凑到卖炊饼的老人家身边,装作闲聊:
“老人家,这武都监真是好人,连咱们外来的客商都能沾光。”
老人家笑着递上一个炊饼:
“那是!我家东家的兄弟最是讲义气,你们快往前面走,都监府还设了流水席呢!”
孩子们围着红灯笼追逐打闹,大人们举杯畅饮,时不时有人喊着“祝武都监与潘娘子永结同心”,声音此起彼伏。
后厨里,孙二娘、张青还在忙着指挥仆役添菜,武大郎和王婆则给客人递上炊饼,整个孟州城,都因这场婚礼,满是暖意与欢喜。
辰时刚过,府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马蹄声,王进与林冲对视一眼,并肩往门口迎去。
只见尘土飞扬中,一队精悍汉子骑着骏马而来。
为首一人面如重枣、身披绿袍,正是大刀关胜。
关胜身后跟着双鞭呼延灼,那匹踏雪乌骓马配上呼延世家将门风范,显得气势逼人。
“天尊哥哥!”大刀关胜翻身下马,大步上前与王进拱手,
“哥哥来信,武都监大婚,我与呼延将军从东昌府星夜赶来,可没误了吉时?”
王进笑着回礼,侧身引二人入内:
“来得正好!快随我见见武松。”
说话间,晁盖与吴用也带着阮氏三雄赶到。
晁盖一身粗布短打,却难掩豪杰气概,吴用手摇羽扇,目光扫过府内景象,轻声赞道:
“孟州城大摆流水席,万民同乐,武都监此举,既显仁义,又能聚义,实在高明。”
不多时,大名府来的索超、凌州来的单廷珪、魏定国陆续抵达,连许久不见的王伦也带着杜迁、宋万从水泊梁山赶了过来。
武松穿着大红喜服,拉着新娘的手,在正厅逐一见礼。
武松指着韩存保对众人道:
“这位是韩都监,此前多亏他相助,兄弟们才能在孟州立足。”
韩存保连忙拱手:
“诸位好汉义薄云天,韩某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关胜上前与韩存保对视,想起当年在东京的旧识,感慨道:
“韩兄当年在禁军时,枪法便无人能及,如今能与你并肩,实乃幸事。”
正热闹时,负责在外警戒的时迁忽然凑到吴用身边,低声道:
“先生,方才见一队兵马往孟州方向来,看旗号像是禁军。”
吴用闻言,转头与晁盖、王进商议,晁盖捋着胡须道:
“定是往大名府收拾残局的,前些日子咱们在大名府闹了一场,官军想必是去善后。”
关胜也点头附和:
“李成、闻达二人驻守大名府多年,麾下兵马精锐,即便官军去了,也掀不起风浪,不必理会。”
众人听关胜这么说,都放下心来,继续举杯欢庆,没人再把时迁的话放在心上。
而此时的孟州城外三十里处,御前飞虎大将毕胜与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丘岳,正率领三千精锐禁军悄然扎营。
帐篷清一色用灰布搭建,连旗帜都收得严严实实,士兵们各司其职,动作轻得像猫,连马蹄都裹了麻布,生怕弄出半点声响。
“都教头,”毕胜换上一身藏青色绸缎长衫,腰间挂着块假玉佩,转头对丘岳道,
“城里现在热闹得很,咱们扮成东京来的绸缎商,正好混进去摸清都监府的底细。”
丘岳也换了身月白色长衫,手里提着个装着假账本的小箱子,冷声道:
“最好能趁机摸清他们的布防,今夜三更,便动手。”
二人各带两名随从,随从们挑着装满劣质绸缎的担子,一行人慢悠悠往孟州城走去。
城门口的衙役正忙着给进城的百姓道喜,见他们衣着光鲜,只随意问了句“从哪来”,毕胜笑着递上碎银子:
“从东京来,听闻武都监大婚,特来送些绸缎当贺礼。”
衙役接过银子,眉开眼笑地放他们进城,丝毫没察觉,这几个“绸缎商”的腰间,都藏着锋利的短刀。
进了城,街上满是欢庆的百姓,家家户户门前的喜字红得刺眼。
丘岳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街道布局,将都监府的方向记在心里,毕胜则故意凑到卖炊饼的老人家身边,装作闲聊:
“老人家,这武都监真是好人,连咱们外来的客商都能沾光。”
老人家笑着递上一个炊饼:
“那是!我家东家的兄弟最是讲义气,你们快往前面走,都监府还设了流水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