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杨志辞让显气度,都监松口许分兵-《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以大名府安危为重?”

  大刀闻达猛地拍案而起,指着帐外,对着杨志滔滔不绝地诉起苦来:

  “杨都监可知,这大名府三万兵马,有一万是我和李都监亲手带出来的!”

  “五千!”闻达一副很不甘心的表情盯着杨志,伸出五根铁棍般粗壮的手指,在空中用力地来回晃动:

  “其中五千亲兵,更是跟着我等征战多年,抵御辽人,立下过无数功劳!”

  闻达晃在空中的大手猛地狠狠握拳,转身双手背在身后,压低声音继续道:

  “剩下两万,不过是新募的乡勇,连兵器都握不稳,杨都监想带哪部分,不妨直说!”

  杨志心中了然,这二人是想逼他要么领走无用的乡勇,要么撕破脸强要亲兵。

  杨志沉吟片刻,缓缓放下印信,语气诚恳了几分:

  “二位都监,末将明白,那些亲兵是二位的心血,也是大名府的根基。”

  杨志走到闻达面前,陪着笑脸继续说道:

  “末将虽接任都监,却也知道,守护大名府,离不开二位的经验与威望。”

  杨志转而看向天王李成,就像一个新兵蛋子看着战功累累的老将军,语气里满是信服:

  “这些年辽人不敢来犯,大名府相安无事,全仰仗二位都监镇守,末将心中敬佩不已。”

  这话一出,李成、闻达都是一愣。

  他们本以为杨志会借着梁世杰的名头强要亲兵,却没想到他竟如此退让,还言语恭敬。

  “杨都监不必说这些场面话。”李成脸色稍缓,却依旧冷声道:

  “留守梁大人令谕分兵一半,三万兵马,你需领走一万五千人。”

  天王李成目光冷冷扫过杨志,最终与大刀闻达四目相对,闻达微微点头,李成接着道:

  “至于分哪些兵,我与闻都监商议后,自会给你答复。”

  “二位都监不必商议。”杨志抬手打断李成的话语,语气坚定却不失谦逊地道:

  “二位都监一心为国,经验丰富,分兵之事,全凭二位安排。”

  杨志恭敬上前,双手抱拳,“末将只需领够一万五千人,无论新旧,绝无二话。”

  “毕竟,这大名府的安危,才是头等大事。”

  听闻杨志这话,李成、闻达眼中的敌意渐渐消散。

  闻达与李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动容。

  他们虽不满梁世杰的安排,却也敬重真心为国之人。

  李成闻达也不为难杨志,当时便同意交给杨志一万五千兵马,带着杨志到军营交接。

  刚进营门,一阵整齐的呼喝声便扑面而来。

  杨志勒马驻足,目光瞬间被演武场上的队伍牢牢吸引——那正是李成、闻达麾下的五千亲兵。

  只见兵士们个个身材魁梧,身着玄铁打造的明光铠,甲片在日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边缘打磨得光滑锐利,连肩甲上的兽首纹都清晰可见;

  头盔红缨皆梳理得整整齐齐,如一片赤色火海,无风自扬。每人手中长枪枪杆笔直,是精选的枣木所制,枪尖淬了冷钢,寒光凛冽得能映出人影;

  腰间佩刀刀鞘擦得发亮,连刀柄缠绳都紧致均匀,不见半分松散。

  操练时,五千人如同一人般齐整。

  队列变换间,脚步声踏在地上传出“咚咚”闷响,震得地面微微发麻;

  枪阵刺出时,数千支长枪如林而起,枪尖直指天际,竟透着一股慑人的杀气;

  喊杀声更是雄浑有力,直冲云霄,那是常年与辽人厮杀磨出的悍勇,绝非新募乡勇可比。

  杨志看得眼中发亮,翻身下马走上前,语气满是赞叹:

  “李都监、闻都监,好一支精锐!这般军容、这般气势,便是禁军精锐也难及!

  甲胄齐整无缺,阵列丝毫不乱,单凭这份纪律与悍勇,便知是历经沙场的劲旅。

  这五千弟兄,才是大名府真正的底牌,有他们在,辽人怎敢轻易来犯!”

  李成、闻达本还带着几分敌意,听杨志这番真心实意的夸赞,脸色顿时缓和不少——

  这五千亲兵是二人半生心血,此刻被懂行的人认出来,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得意。

  李成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

  “罢了!杨都监既有如此气度,我等也不为难你。

  那五千亲兵是我等的根基,不能给你。

  剩下两万五千人中,你可随意挑选一万五千人,兵器、粮草,我等也会尽数拨付,绝无克扣。”

  杨志心中一喜,连忙拱手道:

  “多谢二位都监成全!末将感激不尽!”

  “不必谢我等。”闻达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几分,

  “只盼你日后莫要忘了今日之言,好生操练兵马,守护大名府,莫辱没了杨家将的威名。”

  杨志再次躬身:

  “末将定当铭记二位教诲!”

  随后,李成命人取来兵马名册,交到杨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