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张清归降心意甚笃,皆是欢喜。
王进望着渐沉的暮色,眉头微蹙道:
“张清兄弟归降是大喜,只是关胜大军不日便要兵临城下,我等须即刻返回东平府商议对策。”
夜色如墨,王进、张清等人马不停蹄赶回东平府。
城中灯火稀疏,只有府衙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一众梁山好汉焦急的面容。
王进大步踏入议事厅,众人纷纷起身相迎。
吴用折扇一合,急步上前:
“头领可算回来了,关胜大军动向不明,只知不日便要兵临,我等正商议对策。”
王进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落在张清身上:
“张清兄弟如今已归降我梁山。他熟悉东昌府,这对咱们应对关胜至关重要。”
张清闻言,上前一步抱拳道:
“王头领,东昌府大小官吏多是趋炎附势之辈,城中兵马半数是我旧部。若蒙头领信得过,张清愿领兵前往,定能说降东昌府,为梁山添一处屏障。”
鲁智深在旁捋着胡须道:
“张清兄弟这话说得在理!你本是东昌府猛将,由你去劝降,事半功倍!”
王进颔首道:
“我正有此意。关胜原打算联合东平、东昌、凌州三路兵马为先锋,如今东平已在我手,东昌若能归顺,凌州便成孤悬在外的钉子。”王进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只是凌州团练单廷珪、魏定国二人不可小觑——那单廷珪善用淡水浸兵之法,人称‘圣水将军’;魏定国能驱火器,号‘神火将军’,二人联手,战力不容轻视。”
史文恭按剑道:
“头领放心,某家愿随头领前往凌州,定叫那二人束手就擒!”
董平也接口道:
“凌州兵马虽勇,怎敌我梁山好汉?某家愿为先锋!”
王进沉吟片刻,起身道:
“如此便分兵两路。张清兄弟,你与韩滔、彭玘率领东平府三千兵马,即刻前往东昌府。切记,能劝降便不动刀兵,若遇顽抗,再行智取。”
“末将领命!”张清抱拳应道,眼中燃起斗志。
王进又转向史文恭与董平:
“你二人随我带领新编的东昌旧部,星夜赶赴凌州。单、魏二将虽强,却非铁板一块,我等先扼住凌州咽喉,再寻机招降。”
“遵令!”史文恭与董平齐声应道。
当夜,祝家庄的打谷场上灯火通明。
张清点起兵马,与韩滔、彭玘辞行。
临行前,他望着田埂上“耕者有其田”的石碑,又看了看远处熟睡的村庄,忽然翻身下马,对着王进深深一揖:
“头领放心,张清此去,定不负百姓所望。”
王进扶起他道:
“去吧,梁山的未来,正要靠你们这些后生。”
两路人马趁着月色分道扬镳。
张清率领的队伍里,不少东平府降兵见主将竟是昔日东昌府猛将,皆是惊讶,待听闻要去收复东昌府,更是士气大振。
韩滔在旁笑道:
“张清兄弟,你这面子可不小,这些兵卒见了你,比见了我这将官还精神。”
张清朗声笑道:
“非是张清有面子,是梁山的旗号能让弟兄们信服。待拿下东昌府,让兄弟们都看看,跟着梁山,到底有奔头!”
另一边,王进的队伍正疾行在前往凌州的路上。
史文恭勒住马道:
“头领,那单、魏二人素与梁山无冤,若能招降,确是美事。只是若他们执意不降,某家的枪可不认人。”
董平也道:
“某家听闻那单廷珪性情耿直,魏定国脾气火爆,或许能从单廷珪入手。”
王进望着天边疏星,缓缓道:
“二人皆是忠勇之士,只是明珠暗投。我等此去,先礼后兵,若能让他们看清朝廷昏聩、梁山仁心,未必不能化敌为友。”
夜色渐深,两路兵马如同两把利剑,悄无声息地刺向预定的目标。
东平府的城楼上,灯笼在风中摇曳;东昌府的城门下,哨兵打着哈欠;凌州的营寨里,更鼓声声慢。
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改变山东格局的风暴,已在月色中悄然凝聚。
张清望着前路,仿佛已看见东昌府的百姓打开城门,迎接新生活的景象;
王进则想着凌州城头可能燃起的烽火,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王进望着渐沉的暮色,眉头微蹙道:
“张清兄弟归降是大喜,只是关胜大军不日便要兵临城下,我等须即刻返回东平府商议对策。”
夜色如墨,王进、张清等人马不停蹄赶回东平府。
城中灯火稀疏,只有府衙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一众梁山好汉焦急的面容。
王进大步踏入议事厅,众人纷纷起身相迎。
吴用折扇一合,急步上前:
“头领可算回来了,关胜大军动向不明,只知不日便要兵临,我等正商议对策。”
王进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落在张清身上:
“张清兄弟如今已归降我梁山。他熟悉东昌府,这对咱们应对关胜至关重要。”
张清闻言,上前一步抱拳道:
“王头领,东昌府大小官吏多是趋炎附势之辈,城中兵马半数是我旧部。若蒙头领信得过,张清愿领兵前往,定能说降东昌府,为梁山添一处屏障。”
鲁智深在旁捋着胡须道:
“张清兄弟这话说得在理!你本是东昌府猛将,由你去劝降,事半功倍!”
王进颔首道:
“我正有此意。关胜原打算联合东平、东昌、凌州三路兵马为先锋,如今东平已在我手,东昌若能归顺,凌州便成孤悬在外的钉子。”王进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只是凌州团练单廷珪、魏定国二人不可小觑——那单廷珪善用淡水浸兵之法,人称‘圣水将军’;魏定国能驱火器,号‘神火将军’,二人联手,战力不容轻视。”
史文恭按剑道:
“头领放心,某家愿随头领前往凌州,定叫那二人束手就擒!”
董平也接口道:
“凌州兵马虽勇,怎敌我梁山好汉?某家愿为先锋!”
王进沉吟片刻,起身道:
“如此便分兵两路。张清兄弟,你与韩滔、彭玘率领东平府三千兵马,即刻前往东昌府。切记,能劝降便不动刀兵,若遇顽抗,再行智取。”
“末将领命!”张清抱拳应道,眼中燃起斗志。
王进又转向史文恭与董平:
“你二人随我带领新编的东昌旧部,星夜赶赴凌州。单、魏二将虽强,却非铁板一块,我等先扼住凌州咽喉,再寻机招降。”
“遵令!”史文恭与董平齐声应道。
当夜,祝家庄的打谷场上灯火通明。
张清点起兵马,与韩滔、彭玘辞行。
临行前,他望着田埂上“耕者有其田”的石碑,又看了看远处熟睡的村庄,忽然翻身下马,对着王进深深一揖:
“头领放心,张清此去,定不负百姓所望。”
王进扶起他道:
“去吧,梁山的未来,正要靠你们这些后生。”
两路人马趁着月色分道扬镳。
张清率领的队伍里,不少东平府降兵见主将竟是昔日东昌府猛将,皆是惊讶,待听闻要去收复东昌府,更是士气大振。
韩滔在旁笑道:
“张清兄弟,你这面子可不小,这些兵卒见了你,比见了我这将官还精神。”
张清朗声笑道:
“非是张清有面子,是梁山的旗号能让弟兄们信服。待拿下东昌府,让兄弟们都看看,跟着梁山,到底有奔头!”
另一边,王进的队伍正疾行在前往凌州的路上。
史文恭勒住马道:
“头领,那单、魏二人素与梁山无冤,若能招降,确是美事。只是若他们执意不降,某家的枪可不认人。”
董平也道:
“某家听闻那单廷珪性情耿直,魏定国脾气火爆,或许能从单廷珪入手。”
王进望着天边疏星,缓缓道:
“二人皆是忠勇之士,只是明珠暗投。我等此去,先礼后兵,若能让他们看清朝廷昏聩、梁山仁心,未必不能化敌为友。”
夜色渐深,两路兵马如同两把利剑,悄无声息地刺向预定的目标。
东平府的城楼上,灯笼在风中摇曳;东昌府的城门下,哨兵打着哈欠;凌州的营寨里,更鼓声声慢。
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改变山东格局的风暴,已在月色中悄然凝聚。
张清望着前路,仿佛已看见东昌府的百姓打开城门,迎接新生活的景象;
王进则想着凌州城头可能燃起的烽火,握紧了腰间的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