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王进分遣安后防,大军兵临东平府-《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李应望着王进坦荡的眼神,忽然想起那年祝龙要强抢扈三娘,是自己带庄丁拦下;

  想起曾头市曾弄强征李家庄庄里的马匹,他忍了;

  想起济州府年年加派赋税,他也认了……

  可忍到最后,换来的竟是“清乡”的文书,是要把全庄人逼上死路。

  “扑通”一声,李应竟直挺挺跪在了王进面前。

  银甲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重的闷响。

  “王头领……”李应喉头哽咽,“李某……愿携李家庄上下,归顺梁山!”

  杜兴惊得后退半步:

  “庄主!”

  李应却不看杜兴,只望着王进:

  “李某有眼无珠,险些坏了大事。从今往后,任凭头领差遣!”

  王进俯身扶起李应,目光扫过门外退去的刀斧手,朗声道:

  “庄主既明大义,王某便代梁山弟兄谢过!从今日起,独龙岗三庄同属梁山,再无隔阂!”

  消息传回大营时,晁盖正磨着朴刀,闻言将刀往鞘里一插:

  “李应这老小子,总算开窍了!”

  吴用摇着羽扇笑道:

  “全凭天尊哥哥一席话,胜过千军万马。”

  王进回到帐中时,林冲已备好了酒:

  “天尊哥哥单骑说降李应,真乃壮举。”

  王进举起酒碗,望着独龙岗的方向:

  “不是王某能说,是李应心里,原就装着庄里的百姓。”

  酒液入喉,带着凛冽的暖意。

  远处,李家庄的炊烟与祝、扈二庄连成一片,在暮色中袅袅升起——

  独龙岗上,终于再无烽烟。

  尘埃落定,独龙岗上旌旗换。

  曾几何时,祝家庄的灯笼彻夜通明,李家庄的酒肆车水马龙,扈家庄的女将英姿飒爽,如今都随着厮杀声淡去,换上了梁山的杏黄旗。

  王进立于李家庄演武场中央,玄色披风被风掀起一角,目光扫过阶下众将。

  公孙胜按剑而立,林冲抱臂沉思,鲁智深咋咋呼呼地挠着后脑勺。

  倒是新归降的李应面色平静,只是眼底藏着几分复杂——

  这片他经营半生的土地,终究换了主人。

  “李庄主,”王进开口,声如洪钟,

  “独龙岗粮草丰足,商户云集,乃是我梁山南境屏障。今命你为后勤大总管,征讨济州府的钱粮调度,全交予你。”

  李应一怔,随即抱拳:

  “末将遵命。”

  李应原以为会被束之高阁,却不想得了这般实权,抬头看向王进时,目光里多了几分信服。

  王进又转向顾大嫂与孙新夫妇:

  “你二人手脚麻利,心思活络。梁山东山脚下需建一处酒店,明为迎客,暗为眼线,打探济州府动向。这情报中心,便由你夫妇执掌。”

  顾大嫂爽声应道:

  “哥哥放心!管叫济州府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咱们的耳朵!”

  孙新在一旁连连点头,夫妇二人对视一眼,皆是斗志昂扬。

  “杜兴,”王进最后点到李应的副手,

  “你熟悉周遭地形,且与朱贵相熟,便去南山酒店辅佐他,两处情报需互通有无。”

  “小人遵命。”杜兴躬身应下,偷瞄了李应一眼,见主公神色坦然,便也放下心来。

  诸事安排妥当,王进传令拔营。

  次日天未亮,独龙岗外已集结起三万精锐,马蹄踏碎晨露,刀枪在初阳下泛着冷光。

  李应亲率庄客押着粮草在后,顾大嫂夫妇忙着指挥工匠搭建酒店,杜兴则跟着朱贵的人往南山去了。

  大军一路东行,不日便入了东平府地界。

  此地与独龙岗不同,沿途多是荒村,偶有行人也是面带菜色,见了梁山队伍便远远躲开。

  “哥哥,”戴宗从前方探路回来,抱拳道,“前头便是东平府城,守城的是都监董平,据说此人枪法了得,性子却急躁得很。城中粮草看着不丰,守军约莫有五千人。”

  王进勒住马缰,远眺那座被护城河环绕的城池,城楼上旌旗猎猎,隐约可见守军来回踱步。沉吟道:

  “董平?倒是听过这号人物。传令下去,先在城外二十里处扎营,不可贸然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