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暗流-《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孟州府衙前院,日光映得满地狼藉熠熠生辉。

  成箱的金银财帛歪歪斜斜堆叠,翡翠玉镯、鎏金酒盏滚落于虎皮褥子上,泛着冷冽的光。

  兵甲器械层层相压,锈迹斑斑的长枪斜倚着铁盾,断刃残戟随意弃掷,刀鞘上还沾着干涸的血渍。

  风卷过散落的匪旗,扬起阵阵尘土,将歪歪斜斜的猩红字迹染得灰扑扑。

  后院里,临时搭建的木栅栏囚笼密密麻麻。

  成百上千的俘虏或瘫坐于泥泞之中,或蜷缩在角落,身上粗布衣裳破破烂烂,多处还结着血痂。

  锁链在他们脚踝上哗啦作响,哀嚎声、咒骂声混着蚊虫嗡鸣此起彼伏。

  腐臭的气息从囚笼深处弥漫开来,与远处厨房飘来的酒肉香气激烈冲撞,令人作呕。

  暮色渐浓,乌云悄然爬上天际。

  府衙飞檐下的铜铃被风扯得叮当作响,檐角阴影在厅前摇晃,仿佛无数张扭曲的鬼脸。

  远处传来闷雷滚动,将大厅内的欢声笑语压得断断续续,暴雨欲来的压抑氛围,与屋内庆功宴的喧闹形成诡异的反差。

  大厅内烛火摇曳,知府大人高擎酒盏,声若洪钟:

  “武观察智勇双全,扫平三十六山匪患,保我孟州安宁,此等奇功,当饮此杯!”

  武松虎躯前倾,抱拳还礼,朗声道:

  “大人谬赞!若无孙二娘、张青、施恩、乡勇五大头目鼎力相助,武二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成此事!”

  满堂豪杰轰然叫好,酒碗相撞声、笑闹声混作一团,却不知张都监冷笑藏袖,心中盘算着如何复仇。

  母夜叉孙二娘拍桌大笑,扯着嗓子道:

  “那三十六个山寨的鸟贼,见咱弟兄们杀到,腿肚子筛糠似的!依着武都监的妙策,借着夜黑风高摸上山头,把那些留守的残兵,杀得哭爹喊娘,痛快!痛快!”

  菜园子张青笑着接话:

  “可不是!那些腌臜货,哪经得住咱折腾,山寨里的财物、兵甲,全教咱搬空,一把火把寨子烧得干净,看他们还咋为祸!”

  金眼彪施恩端起酒碗,朝武松拱手:

  “武都监神机妙算,这才叫断了匪患的根!”

  五个乡勇小头目也凑上来,七嘴八舌夸赞。

  “列位大人!俺也有桩壮举!”这时,天狼箭张升站起身,拍了拍腰间箭囊,朗声道:

  “那圆咀山吊桥,是山寨连通外界的咽喉。俺带弟兄们摸过去时,守桥的匪兵正偷懒打盹。”

  师爷听得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道:“听说圆咀山人人警惕,怎么会有如此松懈的时候,当真是天要亡之啊!”

  “哈哈哈!”孙二娘端起酒碗,笑道:

  “师爷有所不知,只因有个二傻子,将圆咀山精兵悍将全都调到飞云浦去了!”

  “原来如此啊!”师爷点点头,张升继续说道;

  “俺抽出天狼箭,搭弓射箭,‘嗖’ 地一声,直接射断吊桥绳索!众弟兄一拥而上,那些小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咱们给绑了!”

  “好!”武松一拍桌子,站起来道:“有气势,不愧是我武松带出来兵!”

  张升继续道:

  “收拾了山寨财物、兵甲,绑了那些贼子,咱们泼油点火,把那吊桥烧了个精光,没了这桥,那圆咀山山寨几十年的基业,算是全毁了。”

  张升说话间,起身来到武松面前,拱手继续道:

  “全靠武观察谋划,教这匪巢断了命脉!”

  知府大人听得眉开眼笑,捋着胡须直赞:

  “武观察此举,保我孟州太平,大功一件!”

  师爷在旁附和:

  “听闻青州有个小李广花荣,箭术了得,不知与咱张升兄弟比,谁更厉害?”

  武松笑道:

  “这有何难,寻个机会,叫他俩比上一比,便见分晓!”

  众人哄堂大笑,一片热闹。

  “哼,一群蠢汉!真当识破飞云浦伏击,扫净残兵、烧了山寨,就万事大吉?”

  唯有张都监皮笑肉不笑,瞅着武松等人,心里暗嘲:

  “老子的精锐还在,根基未伤,且看后续好戏!”

  张都监端起酒盏,嘴角的笑,藏着数不清的阴狠算计,却面带微笑道:

  “武观察,你初来乍到,就立此奇功,前途不可限量啊,来来来,我敬你一杯!”